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精神会餐
字体∶
大
中
小
咕噜肉
龍昇 (发表日期:2009-03-19 10:06:52 阅读人次:3911 回复数:13)
中国人吃东西,口味有南甜北咸之说,那甜中还有一种酸甜,比如做菜中的酸甜白菜、酸甜藕片、糖醋排骨,糖醋肉等等。糖醋排骨和糖醋肉有许多地方人爱吃,许多人都会做,流行于江南的糖醋排骨是用小排骨烧出来的,色泽红亮油润,流行于广东的糖醋排骨多用大排骨,先炸后溜,色泽红中更显橙黄,糖醋肉则各地大同小异。广东人好吃,这两样菜做得别样地好。广东人会用糖醋水泡菜,岭南出菠萝,味道本酸甜,广东是最早从西方进口番茄酱的地方。广东人用那种泡菜、菠萝和番茄酱做糖醋排骨和糖醋肉,就做出了与其它地方不同的风味不同的颜色。
广东人做这两道菜的准备工作大致如下:剁成块的大排骨或五花肉,加少许盐和料酒放上一会儿,再打鸡蛋放淀粉将它们搅拌成湿漉漉的团状,最后再裹上一些干淀粉在外;菠萝、青椒、洋葱切成菱形的片(现在有现成的菠萝罐头,将其中的菠萝片切小点即可);调好以白糖、白醋、番茄酱、山楂片为主的卤汁。做法是:锅中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已被淀粉裹成团状的排骨块、肉块,将它们炸至金黄色,投入菠萝、青椒、洋葱、,随即全部捞出,只用锅底一点点油将卤汁烧滚,投入刚捞出的东西在锅里翻滚几下、勾一点儿芡汁就行了。你炸的是大排骨就是糖醋排骨,炸的是纯肉就是糖醋肉,但是长久以来广东人将它们算成了一道菜,因为它们的配料基本相仿、做法源远流长,便将它们统称成了古老肉。
广州自古是中国南方外贸商港,清朝初期又有了官方特许的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十三行”,那里也成了外国商人集散地。广州的外国人中西方大鼻子多,它们吃够了西餐后,也上街下中国馆子,尝尝中国菜。许多大鼻子吃到了广东厨师做的糖醋排骨和糖醋肉,对其美味嗷嗷地赞不绝口,他们竖起大拇指问店家:“这个好!它叫什么名字?”。店家说出了它们在全国的统称,大鼻子吃得出它们的酸甜味,也大约品出了“糖醋”两字就有“酸甜”味,但是他们说“糖醋”两字挺绕口。店家又说出了它们的广东名字古老肉,这回好念一些了,但大鼻子舌头长,把那“古老”两字在在嘴里轱轳半天轱轳出个“咕噜”的音来,也就把古老肉变成了咕噜肉。
西方大鼻子都喜欢上咕噜肉了,但有几位新来乍到的大鼻子把肉放进嘴就咔嚓一咬,把大牙咬崩掉了一块儿去,原来他们吃的是带是大排骨做成咕噜肉。大排骨虽比小排骨带的肉多,毕竟还是带了块骨头的。是那骨头崩掉了大鼻子的一块儿牙。有过几次经验教训,咕噜肉慢慢地都变成没有骨头尽是肉的那种了。
广东人是最早去欧美谋生留学的人,味道酸甜、外酥里嫩的咕噜肉也被他们带到了那里。咕噜肉在欧美的名气很大,是那里的中国饭馆中被客人首点之菜。广东人也来到了日本,咕噜肉也随之而来,日本人看得懂“古老”两个字,他们发那两个字音也比大鼻子利索点,所以大多出售它的中国料理店仍旧用它原来的名字,写成古老肉。
古老肉正合喜欢酸甜的日本人口味,日本人将“醋”写成了中国也有的汉字“酢”,他们将“猪”当作野猪,而将家猪写成“豚”,于是就把把糖醋排骨叫成了“酢排骨”,把叫成古老肉的糖醋肉叫成了“酢豚”。这个“酢豚”,和麻婆豆腐、青椒肉丝、干烧虾仁一起,成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四大名菜”。
各地日本人做的“酢豚”味道和颜色略有不同,关东地区颜色发黑,是多放了酱油,受了江南的糖醋肉的影响;九州的颜色很红,是因为番茄酱放的多;关西的颜色红中发黄,比较接近古老肉。而菜单上仍将古老肉写成咕噜肉的多是正宗广东料理店,偶有日本人经营的店里特意将“酢豚”写成“咕噜肉”的,是为显示它懂得此名来历。
回复[1]:
哈,那服务商大概昨午吃的是咕噜肉
龍昇
(2009-03-19 10:14:35)
因此把五天的文贴给轱轳没了.
文从新贴了,但跟帖怕是回不来了.
跟他索赔------要七位数的,咱大家好吃一顿.
回复[2]:
太好了!
自带板凳 (2009-03-19 10:25:21)
我也不当重孙子了。
回复[3]:
黑白子
(2009-03-19 11:17:49)
靠,让丫楼上的捡了一把!
龙爷,收到了——叩首!
回复[4]:
嘿嘿。
自带板凳 (2009-03-19 11:24:57)
我奖励你块水果糖吧。
回复[5]:
黑白子
(2009-03-19 11:36:13)
抠B——再不济也应该是二两肉呀!!!
学者朱学勤在《“娘希匹”和“省军级”》中,转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军队干部的女儿,追求班上的小白脸团支书,但因为成绩太差,没有被批准入团。文革开始后,便把小白脸吊起来暴打,还厉声骂道:“老娘就是不夹你那二两肉!”
多么灵动的语言——
回复[6]:
嘿嘿。
自带板凳 (2009-03-19 11:42:00)
豁出去了……我给你二两肉…………
可是你拿什么夹?
回复[7]:
黑白子
(2009-03-19 12:06:20)
你个傻小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给你上一课吧。
某局长晚上和三奶看完《金婚》之后上床休息。
三奶问:金婚里的佟志咋那么急性子啊,你咋没那么急?
某局长答:他那是二十几岁,我现在都已经四十好几了,不能比。
三奶问:那你二十多岁没结婚的时候,性急了咋办啊?
某局长答:买块肉。
三奶问:做啥?
某局长答:开个口子。
三奶问:好使不?
某局长答:贼好使!
三奶问:两天不就臭喽?
某局长:码上盐,挂后院墙上,贼能扛。
三奶沉思了一下,说:要是困难时期,那可真是作孽啊。
回复[8]:
好。
自带板凳 (2009-03-19 13:22:11)
现在,我1和2都知道了。
可是你还只知道2。
接着找图去吧!
回复[9]:
龙生 咕噜肉的来由
南海浪
(2009-03-21 22:27:19)
龙生写的咕噜肉的来由,及当时广州的历史背景非常确切,详细。
说实话,很多广州人都不知道那那么多。由于受到外来人的冲击(现广州有一半以上是外地人),广州市的饮食文化一部分已变种,当然,有好有坏。正宗的粤菜,可能要到附近的小城市,或香港,澳门。
食在广州已变成食在香港啦
回复[10]:
龍爷的跟贴也回来了
科长 (2009-03-24 22:12:53)
龍昇 (发表日期:2009-03-17 10:48:37 阅读人次:672 回复数:47)
回复[1]: 是的 (2009-03-17 10:58:58)
>中国人吃东西,口味有南甜北咸之说,
嗯。好象还附有。。。东辣西酸~~~一说儿?
--------------------------------------------------------------------------------
回复[2]: 请参阅《穷人的口味》。 自带板凳 (2009-03-17 11:03:33)
爷爷这么一说,我这穷人的哈喇子哗哗的……
--------------------------------------------------------------------------------
回复[3]: 重温了《穷人的口味》 龍昇 (2009-03-17 11:29:34)
让我参阅,是褒我还是贬我哪?我可怕屎月饼砸啊。
但又说“哈喇子哗哗的……”莫不是对了您胃口?
--------------------------------------------------------------------------------
回复[4]: 老赵 (2009-03-17 11:33:47)
哈哈
广东的无锡骨好吃
来日本吃了几次
全不行,汗。。。。。。。。。
--------------------------------------------------------------------------------
回复[5]: 黑白子 (2009-03-17 11:48:55)
我只知道酸儿辣女……
我一个朋友的手艺,黒酢の酢豚,上过どっちの料理ショー……
--------------------------------------------------------------------------------
回复[6]: 无关褒与贬。 自带板凳 (2009-03-17 11:56:49)
各自论述的出发点不同。
您说的那些个东西,我都爱吃,我也是口味很重啊!
--------------------------------------------------------------------------------
回复[7]: 谢谢龙爷. 夏夏 (2009-03-17 17:24:12)
"广东人做这两道菜的准备工作大致如下:剁成块的大排骨或五花肉,加少许盐和料酒放上一会儿,再打鸡蛋放淀粉将它们搅拌成湿漉漉的团状,最后再裹上一些干淀粉在外;菠萝、青椒、洋葱切成菱形的片(现在有现成的菠萝罐头,将其中的菠萝片切小点即可);调好以白糖、白醋、番茄酱、山楂片为主的卤汁。做法是:锅中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已被淀粉裹成团状的排骨块、肉块,将它们炸至金黄色,投入菠萝、青椒、洋葱、,随即全部捞出,只用锅底一点点油将卤汁烧滚,投入刚捞出的东西在锅里翻滚几下、勾一点儿芡汁就行了."
明天就去买五花肉,照着做!
--------------------------------------------------------------------------------
回复[8]: 双夏的口味也很重啊。 自带板凳 (2009-03-17 17:31:03)
我也要试试,这太好吃了。
--------------------------------------------------------------------------------
回复[9]: 邓星 (2009-03-17 18:26:46)
龙爷,看你写得我很心动,古老肉我也很喜欢的。
不过仔细一读,原来这么麻烦?首先山楂片我就没有,哈哈还是算了。。
--------------------------------------------------------------------------------
回复[10]: 会長 (2009-03-17 20:42:29)
很经典 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广州师傅很看重勾芡这门功夫,勾芡刚好包住食物,不留太多在碟子上,考厨师时,看看他勾芡就可判定合格与否。像5楼照片作的那样吃完留一堆芡汁,早就被赶出考场了。
--------------------------------------------------------------------------------
回复[11]: 黑白子 (2009-03-17 21:13:01)
按照会长的逻辑,广州师傅到扬州去,剥蒜都没有饭店要!
--------------------------------------------------------------------------------
回复[12]: 老赵 (2009-03-17 21:16:47)
哈哈
这期的报纸我看了
呵呵
搬个板凳看热闹
--------------------------------------------------------------------------------
回复[13]: 会長 (2009-03-17 21:35:30)
黑白子,稍安勿躁,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我说的是广州标准。不是全国标准,也许扬州师傅勾芡以埋没食物为上乘,那样的话广州师傅到扬州不旦剥蒜,连擦炉灶没人要,
--------------------------------------------------------------------------------
回复[14]: 谢诸位: 龍昇 (2009-03-17 21:46:17)
邓星夏夏:山渣片本是北方的东西,早先的咕噜肉中并没有放它,所以搞不到它不放也可以的。
会长认可了,算我没瞎侃,原来担心挨正宗广东(广州)人的砖头的。
老赵的无锡骨可是肉骨头?
--------------------------------------------------------------------------------
回复[15]: 东京博士 (2009-03-17 22:54:29)
咕噜肉非伲苏州不食,日本的裹上浆糊,伴以菠萝的纯属邪道,与正宗的咕噜肉酸甜适中,外脆里嫩相差十万八千里。
--------------------------------------------------------------------------------
回复[16]: 菠萝邪道? 会長 (2009-03-17 22:59:59)
呵呵,看东波的架势,这食在广州是浪得虚名,要让给生在苏州的苏州了?
--------------------------------------------------------------------------------
回复[17]: 书记啊 自带板凳 (2009-03-17 23:04:57)
广东有一道菜叫“菠萝鸡”,味道很好啊。
--------------------------------------------------------------------------------
回复[18]: 嘿嘿 科长 (2009-03-17 23:07:04)
--------------------------------------------------------------------------------
回复[19]: 上个菠萝鸡 会長 (2009-03-17 23:24:09)
局长识食,岂止波罗鸡好食,“赭赭鸡“(左一个口,右一个者,念JUEJUE )重正阿
看看勾芡如何。
--------------------------------------------------------------------------------
回复[20]: 东京博士 (2009-03-17 23:52:07)
北方人爱吃带糊糊的,要么就是啥都煮(你们叫炖)成烂糟糟的,防寒还是有点道理的。广东菜本来也是清口爽快的,会长不小心打翻了半瓶片栗粉,正好补上了板凳的裂缝,很偶然的叫好,把会长感动的以为遇上了口味的食客。。。。
看看阿拉上海本帮菜,就算是一盘猪头肉,都是清清爽爽的,不捣浆糊——
干脆把你们惨到根——清蒸鲥鱼,估计会长板凳之流根本不知何物,免费给你们开眼界了,不过我早就消灭了还给农民伯伯了。
--------------------------------------------------------------------------------
回复[21]: 会長 (2009-03-17 23:59:03)
东博不怕扫你的兴致,那条清蒸时鱼那些汁就让我粤人倒胃口了。 葱都不放点,调调色,与你指责的北方菜有何区别?
--------------------------------------------------------------------------------
回复[22]: 东京博士 (2009-03-18 00:04:48)
洋盘了吧?那条清蒸鲥鱼是我特意点的,根据当时的地理特点,指定要用绍兴酒糟和金华火腿,不要放葱,可惜照片尝不到味道,天知地知。。。
放葱的清蒸,我在任何地方365天想吃自己就能做,太一般了,这不是对不起快绝迹的朝鲜鲥鱼了嘛。
--------------------------------------------------------------------------------
回复[23]: 东京博士 (2009-03-18 00:08:08)
给会长的建议,不要跟日本人学坏,任何菜最后都洒上一泡片栗粉就算中华了,那样虽然省力省时,那跟俺们公司食堂的几个日本大妈做的中华料理差不多,我每天都吃得反胃,现在宁可只有酱汤都不拿她们做的中华。
--------------------------------------------------------------------------------
回复[24]: 夏雨 (2009-03-18 00:10:07)
猪头肉再片得薄一点,壮得咱吃不下。
--------------------------------------------------------------------------------
回复[25]: 会長 (2009-03-18 00:15:09)
哦?蒸鱼故意不放葱,谁说的借用一下,长见识了。不过东博,天地良心,你自己说说这时鱼的卖相是否及格。如果是你做的那我不出声,如果是大师傅做的,嘿嘿,要打箩柚那。
--------------------------------------------------------------------------------
回复[26]: 雪非雪 (2009-03-18 01:35:13)
前段時間在外面逛,連續半個月天天吃中華餐館,古老肉差不多家家有,且酸甜度大大濃烈於日本.
不過我基本不大吃過油炸的東西,現在一想起館子里的菜味兒就......吃了好幾十頓,傷了.天下最好吃的東西,是自己做的東西.
--------------------------------------------------------------------------------
回复[27]: 爷爷,这就是正宗的 老赵 (2009-03-18 01:53:24)
嘿嘿
看你们说吃
我真的汗死了
--------------------------------------------------------------------------------
回复[28]: 老赵 (2009-03-18 02:52:38)
汗。。。
--------------------------------------------------------------------------------
回复[29]: 东京博士 (2009-03-18 03:35:29)
回夏雨,猪头肉不论厚薄咸淡,本人是不碰的,据碰的人说,下酒菜里面是属于打耳光都不肯放筷的玩意。
--------------------------------------------------------------------------------
回复[30]: 本局长走南闯北,嘿嘿。 自带板凳 (2009-03-18 08:40:22)
最好的菜系,首推广东菜。毫无疑问。
北方菜,诚如东博士所鄙夷,本局长深表同感。北方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
北京烤鸭,实在谈不上算什么美味。
上海本帮菜,跟其它的几个大菜系,比如川菜,湘菜比起来,还是差一些的。
实事求是,上海本帮菜能不能排到前五名,我深表怀疑。
诚然,上海本帮菜比北方菜好吃。
回复[31]: 会長 (2009-03-18 09:05:47)
有局长这样生在华北,学在上海,动(左加人字旁)在广东,住在东瀛公正且客观的评价,这场古老肉兼猪头肉(不,是清蒸鲥鱼)的争论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
回复[32]: 黑白子 (2009-03-18 09:32:28)
局长、会长、东博等诸位——不是猪胃,胜似猪胃——实在是不懂得吃呀!
(见过局长的吃喝相,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一头猪,公猪!——还奢谈什么广东菜、上海菜、北方菜!!!)
进而,诸位对于北方菜的厌恶,几近上升到其他的层面,大有群起而攻之的架势……
农民,农民,改不了的农民——不论走到哪儿,那股子烧柴火味都跟着……
不是说农民不好——赵本山就是5千年中国农民的代表,说好听叫智慧,说难听叫狡诈的农民本色,在他身上演绎的完美无缺;另外一个前5千年后5千年的农民代表则是完美有缺——老毛!
只是,身为农民,就别老装着当城里人——其实,城里人才不是东西呢,只要看看最大的城市就是最大的妓窝这一点,就可以明白。
最怕不懂装B,还是个二B!
以个人的口味界定广东菜、上海菜、北方菜的优劣,特别是具体到某一道料理,本无不可——好比有人喜欢吃饺子,哪怕里面包坨屎——但是,认为“北方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耀的”,笼统地将北方菜贬低到低人一等的地步,真真地贻笑大方!!!
先不说别的,有时间,去网上查查,满汉全席108道,东西南北各地菜系,各占多少比例!!!
--------------------------------------------------------------------------------
回复[33]: 怎么又上升到文化高度了? 自带板凳 (2009-03-18 09:53:42)
饺子是好东西!
东博可不是农民啊,你说话当心点!
而且,东博特别喜欢你们的文化偶像——赵本山。
--------------------------------------------------------------------------------
回复[34]: 黑白子 (2009-03-18 10:12:17)
东博是不是另说,会长是标准农民——全须全尾!
拿广东勾芡的标准尺子去衡量其它地方的料理,跟那谁谁谁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干涉别国内政如出一辙……
至于你吗——不是农民,不是,你没那个份——邓小平自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换成你,改为:中国农民的重孙子!!!
--------------------------------------------------------------------------------
回复[35]: 白菜か、大根か~~ は~~ 是的 (2009-03-18 11:43:55)
別に、どうでもいい。
結局、食べ物に対する好みだ。個人的な好みは、「どうしようもない」ことに決まってる。中国の諺で言わせると:「白菜か、大根か。。」かな。は~~
さっ、食ることと食べ物にものすごく拘る、執着するのは、話しは別だけど~~
個人的に、俺はまさに「ベンチ」さんの言う「窮人的口味重」だ。食べ物さえあれば、どんな味でも作り方でも、楽しんでおいしくいただくだけ、心から神様に感謝しながら。
--------------------------------------------------------------------------------
回复[36]: 上回各地茶文化研究了吗? 龍昇 (2009-03-18 10:16:28)
这回又添了食文化,有得研究了。
--------------------------------------------------------------------------------
回复[37]: 那倒有可能! 自带板凳 (2009-03-18 10:26:05)
〉〉中国农民的重孙子!!!
我靠!你还来三个感叹号。生怕别人听不见啊你?
重孙子,也就是说,我爷爷的爸爸,或者说我爸爸的爷爷,也就是说,我的祖爷爷是个农民。
你还别说,这倒有可能。
我们家先人这一支,在山东老家败落了以后,从山东闯关东到满洲,直到我爷爷从军,跟了副司令,这之前还真有可能是农民。
所以,我是农民的重孙子,这说法很可能是对的。
--------------------------------------------------------------------------------
回复[38]: 但是跟会长可没关系! 自带板凳 (2009-03-18 10:33:37)
〉〉会长是标准农民——全须全尾!
〉〉你:中国农民的重孙子!!!
----连起来这么一看,靠,局长是会长的重孙子!
这可不行。
无论从生物常识,还是物理学的角度,都绝无可能。
--------------------------------------------------------------------------------
回复[39]: 老赵 (2009-03-18 10:38:59)
其实,我也是个农民
没看帖子
直接水的
--------------------------------------------------------------------------------
回复[40]: 老赵 (2009-03-18 10:41:57)
》我爷爷的爸爸,或者说我爸爸的爷爷,也就是说,我的祖爷爷是个农民。
这不算
应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每一辈都一直直接种田,才算
再往上说,中国还是一个农耕社会呢
都是农民,呵呵
吃的嘛
一方水土一方人,并列第一
--------------------------------------------------------------------------------
回复[41]: 老赵 (2009-03-18 10:43:10)
但我最爱吃陕西的面食,四川的菜,广东的汤
烤鸭真没啥吃的
汗。。。。。。。。。。。。。。
--------------------------------------------------------------------------------
回复[42]: 东京博士 (2009-03-18 11:24:54)
老赵比我更农民了一把,广东人最讲究的就是煲汤。估计老赵跟老赵差不多,只能吃随身带的东西。
--------------------------------------------------------------------------------
回复[43]: 黑白子 (2009-03-18 11:28:32)
我们都是农民——结了吧!!!
其实,现在世界的版图上,中国扮演的不就是一个农民嘛?!
再回过头说北方——想一想,中国历史上,多少次,野蛮、粗狂、肮脏、原始的北方壮汉,将温柔、细腻、洁净、文明的南方小女子压在身下尽情蹂躏……爽啊!!!
在这个基础上,北方的饮食、菜系自有其过人之处。
--------------------------------------------------------------------------------
回复[44]: 黑白子 (2009-03-18 11:37:49)
》我爷爷的爸爸,或者说我爸爸的爷爷,也就是说,我的祖爷爷是个农民。
想到一篇文章,说:世界根本不存在“孔子后裔”
遗传学不承认孔子后裔:他们最不该姓孔
作者:严家新
对姓氏的研究,可分别从社会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进行。在这两个领域中,姓氏的内涵差别很大。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认可甚至津津乐道 “孔子后裔”这个概念,但在遗传学家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孔子后裔”,或换一种更确切的说法
:根据遗传学基本原理,当前正宗“孔子后裔”继承的孔子的遗传物质其实最少,他们最不应当姓孔;而有些目前不姓孔的人继承的孔子的遗传物质却可能更多,更应姓孔。在社会学家看来,这种说法也许是奇谈怪论,然而在遗传学家看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每个人的祖先数目都随世代增加而按几何级数递增:每个人都有父母2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共4人,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共8人……如此类推,上溯10代,应有约1000个祖先(210=1024);上溯20代(仅600年左右), 就应有约100万个祖先(220≈106)。
理论上,每个后代都有均等的机会,从这100万个祖先各继承百万分之一的遗传物质。如果上溯50代~100代呢?得到的将是天文数字。我们每个人都继承了庞大姓氏的血统,在每个人的家谱中,只要耐心地多上溯几代,几乎都能查到百家姓里所有的主要姓氏,同时沿父系和母系多上溯几代,有时甚至能查到在历史上极著名的人。
中国人的姓氏并不多,常见的100多个姓氏便囊括了近90%的汉族人口。不同程度的血缘婚姻(更不用说同姓婚姻)实际上不可避免地经常发生。
“孔子后裔”到底继承了多少孔子的血统?现代遗传学已确定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体每个细胞有46条(23对)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人都只能从父母双方各获得一半的遗传物质(即23条染色体)。
我们可以反过来从某个先辈出发,来估算先辈与后代在遗传方面的数量关系。在后代中,基因减半的过程每传一代都会发生一次,所以后代继承某个特定祖先基因的数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按几何级数迅速递减。假定孔子的遗传物质(“孔子基因”)全部是特殊类型的基因(事实上,不同人的基因有99.99%都是相同的),并且没有血缘婚姻发生,那么孔子的第6代后裔就只继承了1/64 (26=64)的“孔子基因”,其余63/64都来自外姓祖先。这就是说,就个体而言,在孔子的第6代子孙的细胞中,46条染色体里最多只可能有1条来自孔子,而其余45条都来自外姓。再往下每传一代,后代连一条孔子的染色体都没有的概率就增加一倍,即越来越多的“孔子后裔”实际上没有继承孔子的任何遗传信息。
以此类推,就群体而言,孔子的第10代孙只继承了约千分之一(210≈1000)的“孔子基因”,第20代孙只继承了约一百万分之一(220≈106),到目前的第80代,因280≈1024=1亿亿亿,就只继承了约1亿亿亿分之一的“孔子基因”——这个数字与0有多大区别?
虽然经女性传承的不姓孔的 “孔子后裔”偶然也会与姓孔的“孔子后裔”婚配(血缘婚姻),把带出去的部分“孔子基因”又带回到姓孔的“孔子后裔”之中,但中国传统习俗强调“同姓不婚”,“孔子后裔”总是尽量选择不姓孔的婚配对象,每代基因减半的发生概率仍然较大。
遗传学上有个著名的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如果群体很大,个体随机婚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影响,则群体中各种基因类型的比率每代均保持不变。我们先假设“孔子基因”全部是与众不同的特殊基因。孔子在世时,中国实际人口约为1000万,“孔子基因”在当时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为千万分之一。现在中国人口超过13亿,是当年的130倍;按照平衡定律,“孔子基因”在现代中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仍为千万分之一,在全国13亿人口中总共应有约130人份的孔子基因。
既然80代以后的“孔子后裔”继承的孔子基因不到1/1024 (1亿亿亿分之一),远低于全国人口中的平均值(1千万分之一),那么在全国人口中必然有一部分人所继承的“孔子基因”的份额高于这个平均值。这部分人只可能是通过女性传承的不姓孔的“孔子后裔”。这些不姓孔的后代之间,由于不适用“同姓不婚”的限制,可能多次交叉发生血缘婚配。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正是这部分不姓孔的人比目前姓孔的“孔子后裔”更有资格姓孔。
2,000多年前,孔子的传人孟子(非“孔子后裔”)就认识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即先辈对后世的影响经5代就基本上断绝。人们夸耀祖先往往是基于与某个显赫祖先有相同基因的假设,然而人类的遗传物质在后代个体中稀释(递减)的速度非常快,以至先辈的基因在第6代以后的某些个体中就很可能不存在了。
因此从遗传学角度来说,我们整个社会应当淡化姓氏的概念,社会学界对所谓“姓氏文化”的研究,应立足于“文化”的传承而不是荒诞的“血统论”暗示。
本文作者:严家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进化论,以及狂犬病毒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
--------------------------------------------------------------------------------
回复[45]: 这没问题。我不姓孔。 自带板凳 (2009-03-18 11:48:01)
--------------------------------------------------------------------------------
回复[46]: 黑白子 (2009-03-18 11:53:54)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正是这部分不姓孔的人比目前姓孔的“孔子后裔”更有资格姓孔。
没准你还真姓孔!
你看,右边穿西服的跟你是不是有点像?
左边的吗,是老子——不是我这个老子是几千年前的老子。
--------------------------------------------------------------------------------
回复[47]: 嗯?姓刘的要改? 自带板凳 (2009-03-18 11:56:19)
那我要把这个喜讯去告诉爷爷。
回复[11]:
昨儿晚上嘿,
自带板凳 (2009-04-28 10:32:07)
我按照您的菜谱,把糖醋排骨给做了!
味道那是相当地不错!哈哈哈!高兴坏了。
回复[12]:
黑白子
(2009-04-28 10:59:40)
当心猪流感!!!
回复[13]:
我糖醋的是牛排。
自带板凳 (2009-04-28 11:19:2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精神会餐
饼 说
呲呲牛逼 讲讲白相
杏仁豆腐
三不粘
汽锅鸡
宫保鸡丁
独煮水饺
谭家菜
榆钱儿槐树花
西瓜盅冬瓜盅
吃蚕蛹
云南十八怪中的食怪
鸡蛋汤
汤汆桃花鱼
樊哙做锅巴
小碗干炸和小把抻面
狮子头
请官吃回元宝肉
白鱼银鱼面条鱼
沙木萨
臭豆腐
烧饼出身于馕
馕
王小二过年
拨鱼儿
疙瘩汤
爆炒冰核
佛跳墙
热干面
咕噜肉
搅团
棒棒鸡
猪肉炖粉条
油面筋
珍珠翡翠白玉汤
叫花鸡
嫂子和小叔子
饅頭
吃人
吃豆腐
东坡肉
糊塌子
驴钱儿
武大郎卖烧饼?
爷爷吃不着“得儿”了
烧鸡大窝脖儿
炒饼烩饼焖饼
青龍过海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