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精神会餐
字体∶
大
中
小
吃人
龍昇 (发表日期:2008-10-20 10:52:24 阅读人次:6677 回复数:45)
吃人!写这二字会吓你一跳!对不起,让您受惊了,我想说的是象征性地吃人、吃人名字,是吃食吃菜。
中国有许多地方管油条叫油炸鬼,那被炸的鬼是谁呀?民间传说是秦桧和他媳妇儿,传说南宋宰相秦桧和他媳妇儿王氏施计将抗金兵的名将岳飞杀害了,都成临安(杭州)一家烧饼铺的伙计气不忿,就把两块面饼捏成秦桧和他媳妇儿王氏模样拧在一起下油锅炸了,高叫“大家来吃油炸鬼啦!”那“鬼”和“桧”同音,顾客听得出话中意思是油炸秦桧,大家也敬岳飞恨秦桧,便争相来购买,以吃掉秦桧来解气。突然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伙计来不及捏秦桧和他媳妇儿的模样,直接将两块面饼拧在一起拉长了下油锅,捞出来的东西仍被大家称为油炸鬼,一直叫到了如今。
古时有不少文人记载考证附会了这种民间传说。近世作家周作人也写下了《谈油炸鬼》《再谈油炸鬼》,他说了有油炸鬼和这个食物的传说,但他更批评道“有所怨恨,乃以面肖形炸而食之,此种民族性殊不足佳尚。”
有道鲁菜叫“爆双脆”,是花刀斜切出的猪肚和鸡肫先下油锅后爆炒出来的菜,模样如同“溜腰花”,又脆又嫩,味鲜爽口。陕西有道菜叫“汆双丞”,用料也是同样刀法切出的猪肚和鸭肫,只不过是先下沸水中汆过再炒出来的菜。它的“双丞”是何意?“丞”乃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这里的“双丞”指的是“尚书左丞周兴”和“御使中丞来俊臣”,话得说到唐朝中间去了:周兴和来俊臣是武则天时代的专靠密告、严刑逼供而陷害忠良大臣和平民百姓的酷吏。他们连仅仅送错了菜的张家饭馆的徒弟也给活活打死,那徒弟的刘姓师傅便做出了先汆后炒的“汆双脆”,更将其更名为“汆双丞”,以解心头之恨,暗示告发酷吏的贪赃枉法。“汆”与长安人告状的“撺状子”的“撺”同音,吃了“汆双丞”的人们领会其意是要写状子告发周兴和来俊臣,就有实力大胆子也大的人不断写出了告状的呈子,最后周兴被放逐岭南半途而死、来俊臣也被处死,解了百姓心头之恨。
还有一说是周兴和来俊臣也吃到了“汆双丞”,品出暗咒自己的味道,就连琢磨出此菜的刘师傅也给杀了。此传说颇臭,长了坏蛋嚣张气焰,因此流的不广。
毛主席去世,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抓四人帮是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公开报道是十月十六日,但在公开报道之前就有消息灵通人士在私下传播议论此事,他们喝酒吃蟹论天下,庆幸那大快人心事。公开报道后,街上更是有人高声叫卖,吆喝出“卖螃蟹喽,三公一母!”画家黄永玉作了幅画有一壶酒四只螃蟹的《捉蟹图》送给了捉拿四人帮的功劳者叶剑英元帅,一时间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老百姓欢天喜地,买三公一母螃蟹吃的事。据说叶帅本人也在给他女儿信中写下了“十月六日,又看戏,又吃螃蟹,吃了三只公的,一只母的,作为纪念胜利。”中国人鼻子灵啊,中国人嘴吧厉害啊,大家吃的三公一母的四只螃蟹是如同螃蟹横着爬行的横行霸道祸国殃民的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三个男人和女人江青!这“三公一母”没固定成一个菜谱,但传出一段佳话,传自十月金秋,正值菊黄蟹肥时。
秦桧被油炸了,周兴和来俊臣被沸水汆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被蒸了,然后被人们给吃了,吃得痛快淋漓吃得解恨解仇。仔细查查,中国菜谱中可能还有被当菜吃了的人。仔细想想,被当菜吃了的这些人都是身居高位做尽坏事的人。评论不出周作人先生的“有所怨恨,乃以面肖形炸而食之,此种民族性殊不足佳尚。”是对是错,但这种“民族性”是不会改的。警惕呀!高官莫做伤天害理事,当心被人煎炒烹炸了。
蛇足一句:日本人把成吉思汗给吃了!那是用一种有点像头盔的铁锅做的烤羊肉和蔬菜的料理,人们去吃时直呼“吃成吉思汗去!”其中没有解恨解仇的传说,只有解馋之欲。
Page:
2
|
1
|
回复[31]:
嘻嘻哈哈嘿啦啦啦
龍昇
(2008-10-20 18:40:27)
原本是吃油条、猪肚、鸭肫、螃蟹什么的,转得血淋淋,我有罪。
不过这小菜一碟,转出新局长的雄文,我欣慰啊。赠花一朵
外加烧鸡。
回复[32]:
雪非雪
(2008-10-20 18:43:40)
龍爷,长见识了。由此想到不光吃人,还吃神仙传说——炸凤爪、龙虎斗 什么的。。。
…………
科长上的那本刑罚的历史我家有,没看,当资料买的。好像那个酷刑史也有。
回复[33]:
吴卫建
(2008-10-20 18:53:15)
中世纪英国的酷刑毫不逊于中国,古老且血腥的伦敦塔能说明这一切。
回复[34]:
哈哈!大汉,爷爷不要夸我,那是林大侠写的
新局长 (2008-10-20 19:49:30)
你们评评这个理儿!我最近又没有认妹子,也没有喝醉酒。老局长要枪毙我!还要凌迟!
拒绝吃鸡!
回复[35]:
赵然 (2008-10-20 19:51:34)
昨天我想醉来着
一瓶竹叶青
再加多半瓶日本烧
一点菜还没吃,喝了
很精神
唉,今天继续努力
回复[36]:
语不惊人誓不休?
校长 (2008-10-20 23:18:37)
怪吸引眼球滴~~哈额一跳!
回复[37]:
东京博士
(2008-10-20 23:27:44)
[吃生活]——上海方言:揍,殴打的意思,
类似的还有[吃家生]——遭到了算计,或遭到了损失。
还有[吃药]——被骗上当的意思。
回复[38]:
嘻嘻哈哈嘿啦啦啦 金大侠又开说书场
新局长 (2008-10-21 11:04:58)
努尔哈赤决定,要把眼前这座不听话的城市,以及那个敢调侃他的无名小卒彻底灭掉。
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确知,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前方和后方,没有任何援军,也不会有援军,而在城中抵挡的,只是一名不听招呼的将领,和一万多孤立无援的明军。
六年前,在萨尔浒,他用四万多人,击溃了明朝最为精锐的十二万军队,连在朝鲜打得日本人屁滚尿流的名将刘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现在,他率六万精锐军队,一路所向披靡,来到了这座小城,面对着仅一万多人的守军,和一个叫袁崇焕的无名小卒。
胜负毫无悬念。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努尔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贝勒,还是明朝的高第、甚至孙承宗,都持相同观点。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泽东
袁崇焕是相信光明的,因为在他的手中,有四种制胜的武器。
第一种武器叫死守,简单说来就是死不出城,任你怎么打,就不出去,死也死在城里。 虽然这个战略比较怂,但很有效,你有六万人,我只有一万人,凭什么出去让你打?有种你打进来,我就认输。
他的第二种武器,叫红夷大炮。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领,当年打日本的时候,就全靠这玩意,把上万鬼子送上天,杀人还兼带毁尸功能,实在是驱赶害虫的不二利器。但这招在努尔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为日军的主力是步兵,而后金都是骑兵,速度极快,以明代大炮的射速和质量,没打几炮马刀就招呼过来了。袁崇焕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用上了大炮——进口大炮。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纯进口产品,国外生产,国外组装。
袁崇焕通过二道贩子进口,贵是贵点,但最后一炮打中努尔哈赤。上算!
袁崇焕的第三种武器,叫做坚壁清野。
为了保证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喝到一滴水,袁崇焕命令,烧毁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将所有居民转入城内。此外,他还干了一件此前所有努尔哈赤的对手都没有干过的事——清除内奸。
努尔哈赤是个比较喜欢耍阴招的人,对派奸细里应外合很有兴趣,此前的抚顺、铁岭、辽阳、沈阳、广宁都是这么拿下的。
努尔哈赤不了解袁崇焕,袁崇焕却很了解努尔哈赤,他早摸透了这招,便组织了除奸队,挨家挨户查找外来人口,遇到奸细立马干掉,并且派民兵在城内站岗,预防奸细破坏。
死守、大炮、坚壁清野,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努尔哈赤手下的六万精兵,已经把宁远团团围住,突围是没有希望的,死守是没有援兵的,即使击溃敌人,他们还会再来,又能支撑多久呢?所以最终将他带上胜利之路的,是最后一种武器。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
布置外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
袁崇焕镇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
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
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带着轻蔑的神情,发动了进攻的命令,声势浩大的精锐后金军随即涌向孤独的宁远城。
必须说明,后金军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们也很清楚,骑着马是冲不上城墙的,事实上,他们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战术系统,大致有三拨人。
每逢攻击时,后金军的前锋,都由一种特别的兵种担任——楯兵。所有的楯兵都推着楯车。所谓楯车,是一种木车,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几层厚牛皮,泼上水,由于木板和牛皮都相当皮实,明军的火器和弓箭无法射破,这是第一拨人。
第二拨是弓箭手,躲在楯车后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射程很远),甭管射不射得中,射完就走人。
最后一拨就是骑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离也就近了,冲出去砍人效果相当好。
无数明军就是这样被击败的,火器不管用,骑兵砍不过人家,只好就此覆灭。
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无数的楯兵推着木车,向着城下挺进,他们相信,城中的明军和以往没有区别,火器和弓箭将在牛皮面前屈服。
然而牛皮破了。
架着云梯的后金军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后面,等待靠近城墙的时刻,但他们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雳声,以及从天而降的不明物体。
值得庆祝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俯瞰到了宁远城的全貌——在半空中。
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以可怕的巨响,喷射着灿烂的火焰,把无数的后金军,他们破碎的楯车,以及无数张牛皮,都送上了天空——然后是地府。
关于红夷大炮的效果,史书中的形容相当贴切且耸人听闻:“至处遍地开花,尽皆糜烂”。
当第一声炮响的时候,袁崇焕不在城头,他正在接见外国朋友——朝鲜翻译韩瑗。
巨响吓坏了朝鲜同志,他惊恐地看着袁崇焕,却只见到一张笑脸,以及轻松的三个字:
“贼至矣!”
回复[39]:
不怕局长千刀万剐你?还笑!
龍昇
(2008-10-21 11:15:27)
回复[40]:
我对此人束手无策矣!
自带板凳 (2008-10-21 11:24:15)
回复[41]:
啦啦哈哈嗨儿呼!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爱就有多大的恨!
新局长 (2008-10-21 13:08:01)
后金军的打击,能够得的唯一东西,就是同伴的尸体,所以片刻之间,已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进攻者没有退缩,无功而返,努尔哈赤的面子且不管,啥都没弄到,回去怎么跟老婆孩子交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后金军终于爆发了。
虽然不断有战友飞上天空,但他们在尸体的掩护下,终究还是来到了城下,开始架云梯。
然而炮火实在太猛,天上还不断掉石头,弓箭火枪不停地打,刚架上去,就被推下来,几次三番,他们爬墙的积极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于是决定改变策略——钻洞。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头上盖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剑对着城墙猛劈,最终的工程目的,是把城墙凿穿。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头顶上经常高空抛物不说,还缺乏重型施工机械,就凭人刨,那真是相当之困难。但后金军用施工成绩证明,他们之前的一切胜利,都不是侥幸取得的。在寒冷的正月,后金挖墙队顶着炮火,凭借刀劈手刨,竟然把坚固的城墙挖出了几个大洞,按照史料的说法,是“凿墙缺二丈者三四处”,也就是说,二丈左右的缺口,挖出了三四个。
明军毫无反应。
不是没反应,而是没办法反应,因为城头的大炮是有射程的,敌人若贴近城墙,就会进入射击死角,炮火是打不着的,而火枪、弓箭都无法穿透后金军的牛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紧张施工,毫无办法。
就古代城墙而言,凿开两丈大的洞,就算是致命伤了,一般都能塌掉,但奇怪的是,洞凿开了,城墙却始终不垮。
原因在于天冷,很冷。
按史料分析,当时的温度大致在零下几十度,城墙的地基被冰冻住,所以不管怎么凿,就是垮不下来。但袁崇焕很着急,因为指望老天爷,毕竟是不靠谱的,按照这个工程进度,没过多久,城墙就会被彻底凿塌,六万人涌进来,说啥都没用了。
当务之急,要干掉城下的那帮牛皮护身的工兵,然而大炮打不着,火枪没有用,如之奈何?关键时刻,群众的智慧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城墙即将被攻破之际,城头上的明军突然想出了一个反击的方法。这个方法有如下步骤,先找来一张棉被,铺上稻草,并在里面裹上火药,拿火点燃,扔到城下。棉被、稻草加上火药,无论是材料,还是操作方法,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明军把棉被卷起来,点上火,扔下去,转瞬间,壮观的一幕出现了。
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开始剧烈燃烧,开始四处飘散,漂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只要沾上,就会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滚,也毫无作用。
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伴随着恐怖的大炮轰鸣声,一道火海包围了宁远城,把无数的后金军送入了地狱,英勇的后金工程队全军覆没。
这种临时发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万人敌”,从此,它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燃烧瓶的雏形。战斗,直至最后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回复[42]:
嘿嘿!我在犹豫去上海不吃大闸蟹行不行?
新局长 (2008-10-21 13:13:03)
与此同时,为遏制后金军的攻势,明军采用了新战略——火攻。
明军开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万人敌、火枪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点燃的,就往城下扔。这个战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这是冬天,而冬天时,后金士兵是有几件棉衣的。战争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现了,不知是谁提议,拉出了几条长铁索,用火烧红,甩到城下用来攻击爬墙的后金士兵。
于是壮丽的一幕出现了,在北风呼啸中,几条红色的锁链在南城飘扬,它甩向哪里,惨叫就出现在哪里。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后金的攻势被遏制了,尸体堆满宁远城下,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直至黄昏。至此,宁远战役已进行一天,后金军伤亡惨重,死伤达一千余人,却只换来了几块城砖。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
愤怒至极的努尔哈赤下达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夜战。
夜战并不是后金的优势,但仗打到这个份上,缩头就跑,就是一个严肃的面子问题,努尔哈赤认定,敌人城池受损,兵力已经到达极限,只要再攻一次,宁远城就会彻底崩塌。在领导的召唤下,后金士兵举着火把,开始了夜间的进攻。正如努尔哈赤所料,他很快就等到了崩溃的消息,后金军的崩溃。几次拼死进攻后,后金的士兵们终于发现,他们确实在逐渐逼近胜利——用一种最为残酷的方法:
攻击无果,伤亡很大,尸体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如果他们全都死光,是可以踩着尸体爬上去的。
沉默久了,就会爆发,爆发久了,就会崩溃,在又一轮的火烧、炮轰、箭射后,后金军终于违背了命令,全部后撤。
正月二十四日深夜,无奈的努尔哈赤接受了这个事实,他压抑住心中怒火,准备明天再来。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放弃进攻,第二天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袁崇焕也已顶不住了,他已经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连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左手还负了伤,如果努尔哈赤豁出去再干一次,后果将不堪设想。努尔哈赤放弃了,他坚持了,所以他守住了宁远。而下一个问题是,能否击溃后金,守住宁远。
从当天后金军的表现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没有帮助,没有援军,修了几年的坚城,只用一天,就被打成半成品,敌人战斗力太过强悍,很明显,如果后金军豁出去,在这里待上几月,就是用手刨也刨下来了。
对于这个答案,袁崇焕的心里是有数的。
于是,他来到了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必定失守,还守不守?
他决定坚守下去,即使全军覆没,毫无希望,也要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一个人。
军队应该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毛泽东
袁崇焕很清楚,明天城池或许失守,或许不失守,但终究是要失守的。以努尔哈赤的操行成绩,接踵而来的,必定是杀戮和死亡。
然而袁崇焕不打算放弃,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援军、没有粮食、没有理想、没有希望,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人。
回复[43]:
呜呜!不吃螃蟹了!闯东走西二十年,没想又到了解放前
新局长 (2008-10-21 13:30:05)
天启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变历史的一天。
努尔哈赤怀着满腔的愤怒,发动了新的进攻。他认为,经过前一天的攻击,宁远已近崩溃,只要最后一击,胜利触手可得。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战斗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开始的。第一轮进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见勇猛的后金士兵们怂了。无论将领们怒吼,还是威胁,以往工作积极性极高的后金军竟然不买账了,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冲。
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来打仗,说到底是想抢点东西,发发小财,现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体都堆在那儿,还要往上冲,你当俺们白内障看不见啊。
勇敢,也是要有点智商的。努尔哈赤是很地道的,为了消除士兵们的恐惧心理,他毅然决定,停止进攻,把尸体捞回来先。为一了百了,他还特事特办,在城外开办了简易火葬场,什么遗体告别,追悼会都省了,但凡抢回来的尸体,往里一丢了事。
烧完,接着打。努尔哈赤已近乎疯狂了,现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宁远,也不是辽东,而是脸面,起兵三十年,纵横天下无人可敌,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丢人了,实在太丢人了。
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回这个面子。
不想丢人,就只能丢命。面对蜂拥而上的后金军,袁崇焕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大炮。要说这外国货还是靠谱,顶在城头上轰了一天,非但没有炸膛,还越打越有劲,东一炮“尽皆糜烂”,西一炮“尽皆糜烂”,相当皮实。
直至那历史性的一炮。到底是哪一炮,谁都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轰鸣声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随着一片惊叫和哀嚎,命中了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到底是谁,至今不得要领,但可以肯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不重要的人,不会坐在黄帐子里(并及黄龙幕),也不会让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对于此人身份,有多种说法,明朝这边,说是努尔哈赤,清朝那边,是压根不提。这也不奇怪,如果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对阵一个无名小卒,被一颗无名炮弹重伤,实在太不体面,换了我,打死也不说。
于是接下来,袁崇焕看到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冲了两天的后金军退却了,退到了五里之外。很明显,坐在黄帐子里的那人,是个大人物,但按照后金的道德标准,死个把领导也不是什么大事,这实在是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当袁崇焕站在城头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自己已经创造了奇迹。
后金军仍然在攻城,攻势比前两天更为猛烈,但长期的军事经验告诉袁崇焕,这是撤退的前兆。几个时辰之后,后金军开始总退却。
当然努尔哈赤是不会甘心的,所以在临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发泄到了宁远城边的觉华岛上,那里还驻扎着几千明军,以及上万名无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几十里的大海,结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后金军踏着冰层,向岛上发动猛攻,毫无遮挡的明军全军覆没,此外,士兵屠杀了岛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显示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并向世间证明,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无能的,他至少还能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
宁远之战就此结束,率领全部主力,拼死攻击的名将努尔哈赤,最终败给了仅有一万多人,驻守孤城的袁崇焕,铩羽而归。此战后金损失极为惨重,虽然按照后金的统计,仅伤亡将领两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显,这是个相当谦虚的数字。
数学应用题1:十门大炮轰六万人,轰了两天半,每炮每天只轰二十炮(最保守的数字),问:总共轰多少炮?答:以两天计算,至少四百炮。
数学应用题2:后金军总共伤亡五百人,以明军攻击数计算,平均每炮轰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轰死1.25人。
参考史料:“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
综合由应用题1、应用题2及参考资料,得出结论如下:每一个后金士兵,都有高厚度的装甲保护,是不折不扣的钢铁战士。
扯淡就此结束,根据保守统计,在宁远战役中,后金军伤亡的人数,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损失大量攻城车辆、兵器。
这是自万历四十六年以来,后金军的第一次总退却,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战败。
或许直到最后,他也没弄明白,到底是谁击败了他,那座孤独的宁远城,那几门外国进口的大炮,还是那一万多陷入绝境的明军。
他不知道,他的真正对手,是一种信念。即使绝望,毫无生机,永不放弃。
在那座孤独的城市里,有一个叫袁崇焕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他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了。
因为七个月后,他就翘辫子了。
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战半生的努尔哈赤终于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被炮弹打坏的,也有的说是病死的,但无论是病死还是打死,都跟袁崇焕有着莫大的关系。
挨炮就不说了,那么大一铁陀子,外加各类散弹,穿几个窟窿不说,再加上破伤风,这人就废定了。
就算他没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有点心理障碍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来,从没吃过亏,败在无名小卒的手上,实在太丢面子,就这么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在这一点上,袁崇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击退努尔哈赤后,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给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你横行天下这么久,今天竟然败在我的手里,应该是天命吧!”
努尔哈赤很有礼貌,还派人回了礼,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帐(约期再战)。
至于努先生的内心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这样的:
“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小小的宁远,竟然攻不下来,这是命啊!”说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死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众多纷纭,有些人说他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势力,冲击了腐败的明朝,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云云。
我才疏学浅,不敢说通晓古今,但基本道理还是懂的,遍览他的一生,我没有看到进步、发展、只看到了抢掠、杀戮和破坏。
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也没有股票,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
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
回复[44]:
历史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点击超百万
科长 (2008-10-21 13:28:52)
青年作者“当年明月”创作的历史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短短3个月时间,网友点击已经超过了百万。评论者称他的文笔更加“草根”,可读性不输给易中天。
以正史为依据
《明朝的那些事儿》描述明朝300年历史,大量笔墨描写了皇帝朱元璋。作者引用了一些明清的笔记杂谈,但主要还是依据明实录、明史、明史稿、明史纪事本末这些正史来写,文中大部分人物的对话也是有来由的。“当年明月”认为,在这个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流行的时代,如果还是使用《二十四史》的写法和论述,读者不会很多。如果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就必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
写出隐藏着的历史
“当年明月”早在5岁就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长大后又通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曾有出版商想出版他最初写的一些文字,但他深感自己水平不够,回绝了出版,将文字封存起来。“当年明月”说,之所以对那些文字不满,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在做一个翻译古文的人,只不过加上了一些调侃的手法,而历史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在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必然隐藏着某些东西,是我没有发现的。”
坚持“草根”到底
写作历史故事,查资料是免不了的。“当年明月”的房间里堆满了历史典籍。他说:“那些文言文、竖行字、无标点本,让我痛苦不堪,但没有办法,该查还是要查,该找还是要找,即使不对历史负责,也要对自己和读者负责。”有人指责“当年明月”的文章“是用流行文学包裹的历史,是草根历史”,“当年明月”并不生气,并不否认:“我一定会把流行和草根进行到底!我就是希望能够把历史写得好看,写得精彩,让不看历史和长篇的人也愿意看,让小学生也能够看懂,喜欢看。曾经有一位网友回帖说他把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妈妈和奶奶看,她们也很喜欢。我认为,这是对我文章的最高评价。”
回复[45]:
《明朝那些事儿》百万点击率造假内情
科长 (2008-10-21 13:39:31)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去年在网上蹿红的另类史书,近日被网友爆出黑幕:该书在天涯、猫扑等网站首发时,作者“当年明月”涉嫌造假,制造“百万点击率”以达到炒作目的!在《青年周末》记者的调查中,天涯和猫扑的管理人员都肯定了“百万点击率”的确造假。
去年3月10日,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人撰写了历史长文《明朝的那些事儿》,在天涯等网站连载,受到不少网友热捧,短短几个月点击量超过数百万,而该作品的出版,为他带来20万元版税收入。
质疑者说:百万点击率造假,为的就是推动书的出版和销售。在该书封面上,的确印着“每月点击率超过百万”的广告语。这一招学自两三年前的台湾,目前已成为出版界一种新兴的炒作手段。
许多“明矾”(即“当年明月”的粉丝)反驳:谁主张谁举证,为什么质疑者始终拿不出证据?
天涯和猫扑的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拿出具体证据”的要求,似有难言之隐。
“当年明月”被指凭造假红透网络
3月3日,天涯社区出现了一个名为《明朝和骗子为什么这样红——互联网时代造假成功的典型案例》的帖子。该帖称:
前不久热销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去年在天涯等网站首发时,其作者“当年明月”曾以造假方式制造“百万点击率”,因此被天涯和猫扑两大网站相继封杀。
该帖还称:如今“当年明月”这个点击率造假者不仅没有身败名裂,反而有越来越红的势头。他的新浪博客点击率造假,更是肆无忌惮,以每天四十万的假点击率上了千万。
“百万点击率造假”之争引发了“明月门事件”,去年曾在天涯闹得沸沸扬扬。至于刷尸、刷屏、洗版、倒版……这些令外人一头雾水、几方当事人却如数家珍的事件,其实都是“百万点击率造假”引发的后续风波。
点击率两周过200万吓了天涯一跳
作为网站一方,天涯和猫扑是怎样看待“百万点击率”造假事件的?记者采访了这两个网站的相关管理人员。
天涯的网管透露,《明朝那些事儿》(以下简称《明朝》)在天涯连载时,“点击率”确有异常,肯定是造假。
云科是海南天涯在线公司的编辑,同时也是天涯社区的管理员,他对记者说:去年“五一”前后两周工夫,《明朝》那个帖子的200万点击率突然就出来了,他们放假回来上班,发现后都吓了一跳。
“以往‘煮酒论史’是一个讨论文史知识、较为专业的版块,人气一般都有限,再好的帖子,也没有超过10万的时候。一周之内如果能上到一百万,这在天涯,流量非常不正常了。”
云科本人做了一次流量监控,感觉不对,“这里面肯定有鬼!”
论坛本身能记录用户的IP地址,当时云科就在系统后台查看了IP,看到了相应的点击都来自哪里。他说,不正常的大量点击数,常常来自同一个IP段,显然是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楼里的人。
另外,有的造假者还使用了网络代理服务器来掩盖自己的行踪。即便他们用了代理,调查起来会比较麻烦,但也能查出来。后来他们声称的那些海外ID,有的是葡萄牙的,有的是巴西的,查完了却发现主机都是一个。
点击率空前上涨的初期,点击和回复的比率非常不合理,后来造假者自己在看出这种不合理之后,也做了大量回复,试图把这种数据抹平。因此帖子里充斥着毫无技术含量的废话灌水帖。
猫扑大杂烩“文史纵论”版的版主刘波(网名“一月二十九日”)向记者证实,去年4月18日有人将“当年明月”的《明朝》转贴到猫扑网,前几个月还比较正常,点击量逐步达到8万左右;但到了第3个月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该帖的点击量突然开始狂飙,从8万猛升到200万左右。
“那段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发生,没有理由出现点击量的暴涨。实在是离谱,刷点击刷得太明显了。”但刘波未对这个“离谱”的帖子进行删除或锁定。当时有一些“明矾”已开始在天涯捣乱,有此前车之鉴,刘波预见到可能会引发一些复杂的局面,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式,那就是以版主身份在该帖内发出警告,让对方知难而退:
“我郑重的警告那些刷点击的人,不要为了出书的宣传噱头,造这些假的点击数据……最近这个帖子的点击极其不正常,24小时内在没有置顶很少回复的情况下,点击十万、十万的上涨,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希望刷点击的人就此停手。文章的确是好文章,但请有些书商不要为了利益去刷点击。如果继续无视警告,我会删除帖子。”
有意思的是,在刘波的警告发出之后,该帖的点击率马上就恢复了正常。2个月过去后,点击量又增长了10万左右。“这才是比较正常的点击率了”,刘波说。
北京千橡公司工作人员、“猫扑大杂烩”负责人杜培源支持了刘波的说法。他表示:《明朝》本身是受到了不少网友关注,但确确实实也是在点击率上造假了——“他们(造假者)钻一些空子,利用百万点击率来吸引更多的眼球。首先这对其他帖子不公平,破坏了论坛的正常秩序。我们要维护论坛的公平性,就必须给予处理。”杜培源说。
天涯猫扑能查出造假者
警告过后,刘波也去查过猫扑后台的数据库,结果证明他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大量的点击的确是刷出来的。
但是,刘波拒绝向记者透露这些离谱的点击来自何方,是何人所为。他说,不便提供数据的一个原因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多,要查的话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其次,他也不愿卷入被人攻击的漩涡中去。因此,无论是网友或记者来问,这些证据肯定都不会提供;除非是通过司法途径,警方要求,他才会提供。
究竟是谁干的呢?刘波只是说:“背后如果没有人支撑的话,这件事情很难做起来。没有一群人会傻到一天到晚没别的事情,就泡在那里刷点击。”
天涯的云科则告诉记者:“制造点击率的人,我可以开一个名单,他们跟后来刷屏倒版的那些骨干分子,基本上是同一批人。”其中,在后来因为刷屏而被海口市警方带去讯问的网民“年已半花”,只是为首的人物之一,参与的主力成员则达到二三十人之多,分布在全国各地,进行联动。
云科还透露:从异常点击量来自的区域看,除了“年已半花”在海南,其他主要来自广东一带,也有北京的。
不过,从天涯的云科到猫扑的刘波,再到最初第一批揭露点击率造假的天涯写手“赫连勃勃大王”,都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没有证据证明“当年明月”本人也参与了造假。
“注水是一定的,至于是否明月是主谋,这个我们不能确定。”云科说,虽然他不能说“当年明月”这个人造假,但肯定是他的少数粉丝,还有其他一些人,怀着某种目的,给他的帖子点击率注水。
“即便‘当年明月’本人没有参与,但他肯定也知晓此事。”一个经历“明月门”事件的网友说。
“当年明月”否认:请他们拿出证据来
2007年3月10日,借着《明朝》一帖在网络发表一周年的由头,阳光卫视邀请“当年明月”到北京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同时到场的还有20多名粉丝“明矾”。
在“当年明月”录完节目后,记者上前询问他对“点击率造假”一帖的看法。本来还在微笑的他,脸色当即转为不悦。他质问记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怎么还在查这事呢?
“当年明月”否认了所有针对他的那些指责。他说,所谓点击率造假,完全是子虚乌有,对方是在诋毁和诽谤。他将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当年明月”还干脆否认点击率对其书的销售有影响。不过,在《明朝》一书的封皮上,记者看到,“每月点击率超过百万的超强人气巨作”的字样赫然在目,书商以此为卖点吸引眼球的用心昭然若揭。
在购买此书的人中,确实不乏为此掏钱的读者,有网友认为:如果“百万点击率造假”属实,这是否在现实中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当年明月”对记者的回答可归纳为三点。第一,这本书本身就卖得好;第二,所谓“点击率造假”根本不存在;第三,如果说百万点击率造假,那么请天涯拿出证据来。
对于自己被称作“点击率之贼”,他反驳道:“他们没有真凭实据,对我进行造谣和诽谤,都是有目的的诋毁。我肯定会采取法律行动,肯定一告一个准儿。但现在我很忙,每天还要写东西,我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至于猫扑,“当年明月”说他从来没有在猫扑发过帖子,那是别人转贴,他并不清楚情况。
被称为“明矾”头领的“观海卢云远”,也是常在天涯出没的ID,同时还是“当年明月”新浪博客的管理员。他在现场对记者介绍了他的详细分析。他认为,从跟帖数和点击率之比来看,数百万点击量并不算异常。不过,对他的这一说法,天涯方面的云科反驳说,那些跟帖中有大量是马甲所发的垃圾水帖。
在节目现场,一个“明矾”告诉记者,只要他觉得书好看就行了,至于点击率作假与否,他认为根本不重要。
对此说法,天涯知名写手、最早质疑点击率一事的“赫连勃勃大王”观点相反:书写得是否好,跟点击率是否造假,这是两码事。就是书写得再好,也不能采取这种下三烂的欺骗手段来宣传自己。
就在这次节目中,“当年明月”面对主持人和全场观众,大谈品德与才华的关系。对于那些粉丝们来说,书好看了还可以接受,但假如品德不过关,他们还能接受吗?
书商沈浩波说如果他造假,他全家死光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在天涯发帖揭露《明朝》百万点击率造假事件,但其作者大多是临时使用的马甲ID。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去年8月份发表的《一本“畅销书”的炼成》,和最近发表的这篇《明朝和骗子为什么这样红》。
《一本“畅销书”的炼成》一帖的作者曝料称:点击率之事,实际上是该书的出版人老沈(即下半身诗人沈浩波)在背后指使,是书商为了大卖新书的一种低成本炒作手段。
沈浩波在电话中对记者回应称:这是有人在造谣。但现在他也没法告对方,因为打官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另外书好也不怕别人说什么,对销售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而在天涯上,沈浩波更是跟帖发誓:“从《诛仙》到《明朝》,我如果在他们的点击率上做过任何手脚,我全家死光;如果没有,你们全家死光。就这么定了,法院见。”
“明月门事件”是2006年天涯社区在网络管理方面的一件大事: 早在去年5月,天涯就有人出来揭露《明朝》点击率造假,引发“明矾”们的不满,后来演变为双方在网上群殴,并导致上万名ID马甲被版主删除。
去年6月1日,有人在《明朝》帖子里大量粘贴交通事故等尸体图片,这就是后来所称的“刷尸”事件。在此过程中,“当年明月”离开天涯,转移到新浪。但他的文章还继续被人在天涯和猫扑转贴。
由于一些“明矾”认为版主在处理此事时偏向另一方,为表示不满,他们成立了专门的QQ群,有意破坏煮酒论史版的秩序,发起了刷屏(即破坏版面正常排序)和倒版(即要求版主下台)等活动。
据称,倒版刷屏团体还建立了倒版基金会,声称“凭第一次网友捐款就足够陪版主玩3个月的”。
到了2006年12月初,天涯公司向警方报案,称一名网友组织刷屏活动,扰乱网站正常运行,要求警方介入调查。
当时到海口市警方报案签字的,就是天涯编辑云科。
“要是天天都这么刷屏,人气就会刷没了。”云科对记者说,天涯是一个民营的互联网公司,以“明矾”为主力的刷屏者,对公司造成了很大困扰。以往也有类似事情,但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大。这次实在是迫不得已,天涯方面这才决定采取法律手段。
云科说自己跟这些人并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他是代表公司去报案。这次报案,通过警方证实了他们锁定的这些捣乱者实有其人。不过,在此次报案中未涉及点击率造假一事,因为此事已过去数月,并且“网站出于自身的考虑,对非常过分的点击率造假,会通过内部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般不会选择报案。”
那么,这次报案,跟“百万点击率”造假事件有什么联系呢?
“报案所针对的这些刷屏倒版的骨干分子,根据后台数据来看,基本上就是最初制造虚假点击率的那些人”,云科解释说。
一名刷屏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后来被海口警方确定为天涯ID“年已半花”,也是一名“明矾”。他被带到警方接受讯问。
海口市警方网监处的姚副处长向记者确认了此事。
“天涯公司来报案之后,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安全存在问题。我们调查了具体是谁在发这些东西,掌握了他们的动态,找到了组织刷屏的一名人员。”姚副处长说,该人员承认,自己因为工作忙,雇用了两个人帮他刷屏,一般在晚上8点的固定时间,到天涯煮酒论史版捣乱。不过,据此人反映,他没有刷屏。
“找到他之后,我们对他做了一些思想教育工作,把有关互联网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他进行了宣传教育,他承诺本人不再进行刷屏,同时也不再组织刷屏。”
对于“明矾”们所说的“无凭无据”、“诬告”的说法,姚副处长反驳说:如果没有证据,我们怎么能找到他,并且他本人也承认呢?
不过,对于导火索“百万点击率造假”一事,警方并没有展开调查,因为天涯始终未就此事报案。
令云科有些困惑的是:中国目前的法律,在这方面并无明文规定,“年已半花”组织刷屏倒版,是否触犯法律,触犯了多少,界定起来都很困难。
姚副处长则认为:这件事也表明天涯网自身还需要加强管理。
百万点击率造假事件,以及后来的刷尸、刷屏和倒版风波,对天涯、猫扑这样的大规模网络社区来说意味着什么?
天涯公司的云科认为:《明朝》百万点击率造假事件,对网络社区带来的一个破坏就在于,很多人开始以“当年明月”为一个成功偶像,企图也效仿这条路,用同样方式出名,不择手段把自己的作品包装出来。
据云科透露,目前在天涯煮酒论史版,至少有10个这样表现得很厉害的写手,都是自己手工点击置顶,还有的用五六百个马甲给自己帖子造势。“我只能每个月都跟他们联系几次,私下都警告过,让他们收敛一些。”
猫扑的杜培源说,论坛管理人员在发现异常后,一般都会尽快人工处理。但是从事情发生到发现,还是有一个时间过程。论坛管理者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帖子,可能有的肇事者一开始就被发现,但也有的肇事者在被发现并制止之前,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大量点击率扬长而去了。
百万点击率造假等一系列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络社区在技术方面的脆弱,还暴露了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比如,这次“百万点击率”造假的就是一个团伙,人员数量甚至比天涯的编辑都多(去年天涯编辑的总数不过十几人)。这些人在不同网站用大量马甲和点击率来造势,“很难通过个人来管理对方一个团伙”,云科说这让他们心力交瘁。“我去年下半年几乎没干其他事儿,全耗在对付他们上面了。”
而且,就算云科他们费很大的劲儿,查出证据,并公布证据,证明大量的点击量来自少数固定的IP段,对方也会进行辩称,提出多种解释。比如说这是别人栽赃陷害,网站内部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了修改等等。(记者 马军 摄影:记者 田雨峰)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精神会餐
饼 说
呲呲牛逼 讲讲白相
杏仁豆腐
三不粘
汽锅鸡
宫保鸡丁
独煮水饺
谭家菜
榆钱儿槐树花
西瓜盅冬瓜盅
吃蚕蛹
云南十八怪中的食怪
鸡蛋汤
汤汆桃花鱼
樊哙做锅巴
小碗干炸和小把抻面
狮子头
请官吃回元宝肉
白鱼银鱼面条鱼
沙木萨
臭豆腐
烧饼出身于馕
馕
王小二过年
拨鱼儿
疙瘩汤
爆炒冰核
佛跳墙
热干面
咕噜肉
搅团
棒棒鸡
猪肉炖粉条
油面筋
珍珠翡翠白玉汤
叫花鸡
嫂子和小叔子
饅頭
吃人
吃豆腐
东坡肉
糊塌子
驴钱儿
武大郎卖烧饼?
爷爷吃不着“得儿”了
烧鸡大窝脖儿
炒饼烩饼焖饼
青龍过海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