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龍昇 >> 精神会餐
字体∶
烧鸡大窝脖儿

龍昇 (发表日期:2008-01-21 13:01:32 阅读人次:5988 回复数:47)

   

  
诚心诚意给她献上一束玫瑰,人家拒不肯接,我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她给我的是一个烧鸡大窝脖儿;没钱过日子了,找他去借点儿,人家说我这儿还喝西北风哪!又闹我一个烧鸡大窝脖儿;想给某贵人拍拍马屁,贵屁股却撂着蹶子闪开了,还是一个烧鸡大窝脖儿。碰一尴尬、撞一钉子、讨一无趣,就是烧鸡大窝脖儿。此话取自烧鸡的鸡头被窝到交叉着的鸡翅膀底下去了的形象。自愧地想是被人家把脖子窝弯,抬不起头,无地自容;阿Q点儿想是人家以双臂捂头双手掩面,不愿或无法答理你。

  
却说我第一次吃到窝着脖子的烧鸡,是在安徽的符离集火车站。上小学时,从上海往北京搬家,火车过那宿县小镇符离集,停了三五分钟,打开车窗透透气,就见有两只手用很粗糙的黄纸托着只黑红黑红油亮油亮的鸡,伸进了窗里。香味诱人啊,让我嘴中流出了哈喇子,不禁回头看看坐身旁的妈妈,妈妈又看了别的窗口的人,见大家都买了,便也买下了举在我鼻子下面的那只鸡。这鸡怎么没脑袋?原来它窝在了两只抱着的鸡翅膀里。我掰开鸡翅膀找出了鸡脑袋,就那么一掰,鸡肉一条一条地散落在手中,真松啊!虽然先让了下妈妈,但那只香喷喷的鸡百分之九十下了我肚中,我永远地记下了它的名字——符离集烧鸡。

  
到上高中的一年,反着从北京去上海,火车在山东德州停了三五分钟,我的车窗里又有一双手托着只烧鸡进来。“不行,吃了你的鸡,前面符离集的该吃不下去了,那儿的鸡好吃。”“学生,符离集还有八百里地哪,这鸡早消化了吧。再说了,你这是快车,符离集不停的。还说了,你不知道是有个做德州鸡的师傅搬家上那里去了,才有的符离鸡烧鸡吗,这儿的是正宗啊。”原来如此,我买下了那只鸡,它叫德州扒鸡。吃符离集烧鸡时我是从掰开它抱着的翅膀开始的,看到德州扒鸡一样抱着翅膀窝着脖儿、一样别着腿儿,这回我从腿儿开始吃。一提搂它的腿儿,鸡肉就抖落下来了!我对同座的一个也在吃鸡的大人说“那么好吃的符离集烧鸡是由德州扒鸡传去的,这德州扒鸡当然也是好吃的了。”人家是老江湖,反而告诉我说:“其实这烧鸡发源于南边一点的禹城,因为德州是九省通衢的水路码头,是大地方,所以传成了德州扒鸡的。”

  
稍年长,我也想试试做只烧鸡吃,凭着道听途说的制作法,把它做了出来:把料酒、酱油、醋、味精、盐等搅在一起,擦破了膛的鸡身子,再用色儿重的酱油擦它的皮,腌上他一会儿。再缝上它的肚子下油锅炸,炸黄了捞出来,拆开线往肚子里装进大料、桂皮、葱、姜再缝上线,上铁锅里放水“烧”它,烧它一个小时,得了。色儿还行,也让它大窝脖儿了,也将它两腿盘起来了,可就是一提搂它的腿儿肉离不了骨,非得撕才行,鸡肉味儿只能说凑和,比人家的差老鼻子去了。后来又采取不炸,而是大火煮小火炖的“烧”法,肉松软了,味儿还是跟不上。

  
后来进了厨房,向老师傅请教,人家亲切教导我说“也难怪你的烧鸡味道差,人家烧鸡的作料配料比你的多了饴糖、口蘑、花椒、丁香、砂仁、豆蔻、白芷、草果、大茴香和好多中草药呢,再说你没陈年老汤烧它。”哇,得有那么多料哪!“搁谁小家也不会有那么全的料的,咱们是大厨房,能找到多一半料,没陈年老汤不妨用高汤试一试。”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我做出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烧鸡。但我回味往事,觉得这烧鸡啊,自己做的不如产地大厨的好吃,而坐店里吃不如从火车站台小贩塞进车厢里的、就着咣噹咣噹车轮声音吃的好吃。也是,说的这符离集烧鸡和德州扒鸡不都在京沪铁路线上出的名吗,还有河南道口烧鸡和锦州沟帮子烧鸡也是在铁路线上卖的,通过乘车的旅客名扬四海的。

  
猛想起看过的好几部电影中,有日本鬼子,正在火车厢里低头吃烧鸡时,让地工或游击队给干掉了;猛想起在打假运动中,我在某铁路线上吃的烧鸡是老鸹(乌鸦)。这算不上被烧鸡大窝脖儿了?

  





Page: 2 | 1 |

 回复[31]: 搞糊涂了 王者非王 (2008-01-22 09:50:21)  
 
  闹了半天,那局长大人的传说是假的呀!我可真傻,居然还感动了半天。糟蹋感情了。怎么又冒出个21岁的黄花闺女,还有什么茶叶蛋的。全搞糊涂了。

 回复[32]: 嘿嘿…… 我是局长 (2008-01-22 10:12:33)  
 
  让您这么一说,我怎么脚着自己跟黑白子成了一路货色了呢……

  

 回复[33]: 老王要慢慢适应,嘿嘿 陈某 (2008-01-22 10:25:16)  
 
  譬如,你现在开始就要脱口而出地认为你自己是兰大毕业的

 回复[34]: ZT话说天津味:窝脖儿 黑白子 (2008-01-22 10:43:55)  
 
  话说天津味:窝脖儿

  
一片好心,想请一位朋友去看一场表演,票都买好了,送到面前,“我不去,就是不去。”吃了一个大窝脖儿,不给你这个面子。

  
窝脖儿,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词汇,天津人常说,“不吃烧鸡,吃窝脖儿。”中国人制作烧鸡,都要把脖子窝过来,将鸡头窝到翅膀下面,来个大窝脖儿。用于人际关系,人们就把碰钉子,叫吃窝脖儿了。碰钉子,有软钉子和硬钉子之分,软钉子是窝脖儿,硬钉子就是大窝脖儿。

  
其实,窝脖儿原来是一种职业,北京旧时的搬运,当然是小件东西的搬运,靠的只是人夫。想将一张桌子送到什么地方去,雇一个人夫就行了,这个人夫将桌子放在肩膀上,也不必手扶,稳稳当当地就扛走了。用肩膀扛一张桌子,脑袋要往一边歪,肩膀要向上微微地耸着,这种行业,就叫窝脖儿。窝脖儿作为一种行业,没有传到天津来,因为天津的马路窄,你这里窝脖儿扛着一张桌子,对面一个二愣子跑过来,一头就把你肩上的桌子撞下来了,砸着他,你还得给他看病,留下残疾,你得养他一辈子。

  
天津虽然没有窝脖儿这种行业,但天津卫吃窝脖儿的事不少,前面说的吃窝脖儿,或者是给人来个大窝脖儿,在天津不算稀罕事,一个天津人,每天都得吃几个窝脖儿,也必要给人回几个窝脖儿。上班乘公交车,月票无效,先吃个窝脖儿;到了机关,有人来找你办手续,今天上午还有个会,给人吃个大窝脖儿,就是这样你自己先吃窝脖儿,然后你再给别人吃窝脖儿,就在窝脖儿的来来往往之中,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你道好玩不好玩?

  

 回复[35]: ZT北京的行当-窝脖儿 黑白子 (2008-01-22 10:48:57)  
 
  北京的行当-窝脖儿

  


  
解放前,在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脖子,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叫“扛肩”的,也叫“窝脖儿”。

  
过去,北京中上人家嫁女,多将嫁妆交与喜轿铺,由喜轿铺用红漆桌摆好,由人抬着(几抬、几十抬不等)穿街越巷,以示阔气。可穷人家嫁女,顶多有一大一小木箱,及脸盆、油灯等物,所以,只雇个“窝脖儿的”便一“窝”了事。“窝脖儿匠”常由喜轿铺代找。因此,这行人就归在喜轿铺的组织内。收入的二成交柜上入帐。“窝脖儿的”代人搬家,又须交车脚业包运人二成。因为,那时搬家多由车脚业包运。

  
另外,还有些“窝脖儿的”专归皇室懋勤殿绳子库管。这些人是专为慈禧太后扛运贵重陈设的。如夏天西太后到万寿山去避暑,“窝脖儿的”就得把她的心爱之物“窝”到那里去。每次窝运的官价是一两二钱银子,可实发不过八钱银子。

  
“窝脖儿的”“窝”法是: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用软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然后请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的”肩上。窝脖人要在脖子上垫好一根板条(这条板的下面铺有棉布垫),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走时,他只用一手扶大木板边,一手前后甩动,二目向前平视,迈大步疾行。到地方后,下肩时也由二人抬下。

  
“窝脖儿”也须有一定的技能,没有技能就“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比如“窝”夹几案,一条案有一丈三四尺长,外行人确是“窝”不走的。“窝脖儿的”还得善走,有健步如飞的本领。另外,“窝脖儿的”还须有拆装各式硬木家具的本领。如果不会拆,有些东西就“窝”不走。像“罗汉床”,不拆开运,扛在肩上,就像“窝”着一个小房子。

  
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这就是脖上都有一个大包。有人还被压成驼背(北京人叫“罗锅子”)。

  


  


  

 回复[36]:  小林 (2008-01-25 10:40:36)  
 
  龙爷这篇文章我不好跟贴!自打第二次网友会后,我的形象让东京博士搞成“鸡”了。

  

 回复[37]: 不好跟还跟?可见有吃鸡之心。 龍昇 (2008-01-25 10:37:46)  
 
  

 回复[38]:  小林 (2008-01-25 11:06:33)  
 
  龙爷呀!就因为爱吃德州扒鸡,在国内买了装好的调料。让太座给加工,一是要小嫩鸡,二是烹炸,三是配料焖煮。扒鸡的焖煮以原锅“老汤”为主,并按比例配制新汤。嘿!在家就吃上德州扒鸡了。形象不要了。

  
200年前,德州就以制作烧鸡著称,色、香、味、形均有独到之处,其外形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具有健胃、补肾、助消化等功能。

 回复[39]:  小上海 (2008-09-08 14:40:43)  
 
  我舅舅有老汤和秘方,看他做过几次,在家里做的

  
天还没亮,就跟着他去取鸡,小公鸡

  
几十只杀完退干净毛后拿回家,先是要像龙叔说的,把头和脚塞到鸡壳子里去,然后外面沾上蜂蜜,开炸.

  
然后放老汤里煮

  
老汤很关键,就是你有全部的秘方,没老汤还是白搭

  
我舅舅冰箱里那两大瓶老汤是特意从山东弄来的,颇费周折.

  
老店名叫:一撮毛........

  
据说,手艺和老汤是祖上传下来的,几百年没有,至少也有一百多年了吧

  
-

  
鸡是得用撕的,用刀切是糟蹋鸡.

  
口水下来了........怀念......

 回复[40]:  小上海 (2008-09-08 14:51:40)  
 
  


  

 回复[41]: 请教龍昇老汤问题 蛇 (2008-09-08 15:48:03)  
 
  > 老汤是祖上传下来的,几百年没有,至少也有一百多年了吧

  


  
据说以前没有冰箱的年代,老字号的店里的老汤必须放锅里,下面要点着火不停的烧着,尤其是夏天,锅下的火一刻也不能停,一停,那汤就坏了,但只要下面点着火,一直咕嘟(沸腾状)着,就不可能坏。

  
但是,49年解放以后,老字号的店都被砸掉了,有谁还敢让那老汤24小时不停的咕嘟着?估计也没那个条件了,所以,有人说,目前的百年老汤都是骗人的!

  
+++++

  
龙爷觉得这个说法对否?

 回复[42]: 百年,只是一个名词,不是100年 陈某 (2008-09-08 16:58:10)  
 
  

  
在电视里看到过日本的拉面店,一锅汤一直熬着,说是熬了n年。其实,我觉得n>5就不错了,熬得太长对身体不好啊。

  


  
————————————————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08030302870.html

  
百年老汤卫生吗?

  

 回复[43]: 百年老汤我真不懂,只能懵懵看: 龍昇 (2008-09-08 18:46:22)  
 
  现在有特意做好的老汤,放冰箱里,用时盛上一勺。

  
至于百年老汤(我再添句老卤)有没有,以前没冰箱,要不要老架火烧着?

  
老字号应该有百年老汤,但那老汤也在新陈代谢着,因为你炖上哪怕一锅炉,也不够一百年用的。就是老得兑新汤新料,再剩下一部分。

  
一撮毛的老汤?两说着:也许百年前真有“一撮毛”,也许先有《林海雪原》才有的它,就不敢说了。

  
老汤并不难得,比如我原住北京西单,家旁有家“桂香村”专制南点也做烧鸡卤鸭酱肉,我五十年代在时它已开了五十年了,家中老叫我去那里买五分一碗的酱肉剩下的牛肉汤,回来兑一大锅牛肉汤面,鲜美得很。那汤也是几十年一点一点兑下来的老汤了。问题是你要想拿它炖出和它店一样的牛肉来还得兑新汤和兑料,那兑料人家是不肯说得,即使求爷爷告奶奶花银子了,人家告诉你了,也是缺了几味换了几味的,要不人家活不活呀。

  
想象啊,大店名家,供不应求,它老得炖哪,一炖几小时,那汤停火时间就少。小店小作坊停火没冰箱,放背阴处或小窖也是可以的,放三五日再烧不会坏。放时间长了?那就是没客人来,也就当不成百年老店了。

  
至于以前不见经传最近风起云涌的百年老汤,顶多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

  
侃不好吓侃啊。

 回复[44]: 老汤和文章 陈某 (2008-09-08 18:31:54)  
 
  突然想起,做文章也是如此阿。

  
老汤不能倒掉,但是,也要不断添加新鲜作料,才能保证鲜度。是不是?

 回复[45]:  蛇 (2008-09-08 20:12:33)  
 
  谢龙爷“侃”啊。

  
俺也侃点小料,以前听老辈人说,奉天老皇宫附近中街的“李连贵熏肉大饼”店,其汤号称百年老汤,据说首创于道光年间的吉林四平,后来其子孙背着一坛老汤,把店迁到了奉天,但文革期间被红卫兵们给砸烂了,那百年老汤的大锅被当着几百人的面给掀翻了,然后改卖大米饭、大锅菜等。

  
80年代初期,改革了,就又改成了"李连贵熏肉大饼店",也又打出了百年老汤的招牌,但那百年老汤的大锅被掀翻了的事可是很多老相邻共睹的,没法瞒的。据说有人曾问过这个事,但人家说了∶大锅当年被掀翻后,等众人都走散了,又把地上的大骨头给捡起来,并一直藏到现在!厉害吧,祖传配方再加上几块大骨头,人家又把百年老汤给续上了~~~~

 回复[46]: 哈哈哈哈哈!~ 自带板凳 (2008-09-08 21:56:15)  
 
  高汤啊。

 回复[47]:  小上海 (2008-09-13 00:41:12)  
 
  其实老汤就是那一口,一小碗也叫老汤,一小锅也算老汤.

  
做烧鸡不太清楚,估计汤头不是天天换.

  
但是做面,做羊杂汤之类的,都是每天要换新汤或新面的.

  
比如羊杂汤,要用羊皮加羊脊髓煮,煮时要加中药(在此我鄙视一下我舅舅,外甥都不让看秘方),煮成之后,加老汤进去继续煮,至此,大功告成~~!!开门营业~~!!

  
-

  
-

  
话说一天结束之后,汤头都剩没多少了,这点汤渣都要留下咯~在现代,当然是放冰箱,在古代,据我判断,是煮一晚上,用微火看着.

  
-

  
-

  
面团也是这样,其实不服不行,加了老面团的面团,那味道就是不一样,里面的老酵母都可能存在了几百年了...

  
-

  
五粮液厂,宝贵的,也不就是那几个酒池吗,里面都长满酵母,火红火红的......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精神会餐
    饼 说 
    呲呲牛逼 讲讲白相 
    杏仁豆腐 
    三不粘 
    汽锅鸡 
    宫保鸡丁 
    独煮水饺 
    谭家菜 
    榆钱儿槐树花 
    西瓜盅冬瓜盅 
    吃蚕蛹 
    云南十八怪中的食怪 
    鸡蛋汤 
    汤汆桃花鱼 
    樊哙做锅巴 
    小碗干炸和小把抻面 
    狮子头 
    请官吃回元宝肉 
    白鱼银鱼面条鱼 
    沙木萨 
    臭豆腐 
    烧饼出身于馕 
     
    王小二过年 
    拨鱼儿 
    疙瘩汤 
    爆炒冰核 
    佛跳墙 
    热干面 
    咕噜肉 
    搅团 
    棒棒鸡 
    猪肉炖粉条 
    油面筋 
    珍珠翡翠白玉汤 
    叫花鸡 
    嫂子和小叔子 
    饅頭 
    吃人 
    吃豆腐 
    东坡肉 
    糊塌子 
    驴钱儿 
    武大郎卖烧饼? 
    爷爷吃不着“得儿”了 
    烧鸡大窝脖儿 
    炒饼烩饼焖饼 
    青龍过海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