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篇关于粽子的小文,写前做了番调查工作,其中得一副产品,是关于包粽子使用的叶子,想起前不久和更早有人在镜中说到采粽叶事,便记录下来,当个粽叶小考吧。
中国粽叶多选菰、箬、芦苇的叶子:
芦苇南北均生 比如离板凳家乡不远的白洋淀、阿庆嫂家门前的阳澄湖、河边、湿地……粽又可写成同音的糉字,《说文解字》解释它们为“芦叶裹米也”。
菰(音同孤),就是茭白,叶丛中心长了根棒子,网上沪籍人士爱吃那棒子,你们想法子在自家园子或阳台花盆里种几株茭白,就不用满世界找苇子去啦。《本草纲目》载“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
箬(音同若),也叫箬竹,它的叶子宽而大,它可编在红色娘子军的斗笠上,也可编成帽子、席子等,也被用来包粽子。我在柳州和桂林都看到过那种斗笠和席子的。夏夏回乡不妨带些那种叶子来,干的泡软用。
日本粽叶多选茅萱、笹的叶子和竹笋皮
茅萱,也称白茅,念成チガヤ,古时只称茅,音チ,日本最早是用它的叶子包粽子的,日本把粽子写成“茅卷”,意思就是用茅萱叶子卷起来的东东,但今日日本人大多只认识“ちまき”了。这茅萱怎么看象是芦苇的一种,好象旅人和东博拍过它们的艺术照片的,我找不到了,就从日网上狗来两张。
笹(ササ),日本植物学家未认定它是竹,但百姓管它叫笹竹,三天后,7月7日,日本过“七夕”,许多神社、大学祭和店铺,已经树起笹竹,挂上叫做短册的纸条,等着人们往上书写祈祷和祈愿词呢。这“笹”字是日本自造汉字,我琢磨它是不是从中国的“箬”字转化来的?你看哪,它的叶子多么像“箬”的叶子,而且日本说它的用途也是做帽子编席子包粽子等等。
竹笋皮,写作“竹の皮”,竹笋带着皮钻出地,再一节节长高,每节竹子上都挂有一层皮,竹子成长的过程中,竹笋皮会脱落下来,日本人用它来包装寿司啦生鱼等食品,也用它包粽子。“竹の皮”,超市有卖的。
上述中日粽叶,说的是主流的,当然还有其它的,比如中国有用荷叶的,日本有用藁(わら)的,它们都是带有清香气味的叶子。(完了,哈,没事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