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字体∶
大
中
小
關於DeepSeek
老唤 (发表日期:2025-01-30 09:45:42 阅读人次:954 回复数:10)
關於DeepSeek
網上又開始了用來轉移目標的新一輪爭論。這回爭論的焦點是DeepSeek。
先說結論:我不認為中國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或說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因為他們的出發點就不得不不同。
這裡說的並不是芯片,或者,抄襲那樣高深的問題。而是最簡單而基本的問題:是否敢於說實話。一個孩子,即使沒什麼知識,如果他說的都是實話,那麼他多少還有點兒參考價值。在這個意義上,我才認為:在一個不許說實話的國家,期望生產出高質量的人工智能簡直就是癡心妄想!這也是中國科技不可能領先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認為DeepSeek確實在思考。因為盡管我為我國人民寫了不少東西,但是在“百度”上幾乎找不到我了。也沒人敢批判我,因為批判我反而會適得其反。多年沒上“微博”了,連登錄密碼也記不得了。據說微博陸陸續續把我的文章都刪了。正是據此,我才說DeepSeek確實在思考,因為它說出了一些別處(例如Google)沒有的東西。
其次,DeepSeek也在“自我審查”。你開始一個新的搜索,馬上就會出現一個頁面,但接著就會出現另一個不大相同的頁面,前面的頁面也就消失了。這是否是自我審查的過程呢?快,固然好,但是自我審查也不應露出馬腳。
我還算了解我,因此我在DeepSeek上查我。我預言,隨著自我審查的進步,這些文字也會逐漸消失。不信?走著瞧!故此拷貝為證。
&&&&&&&&&&&&&&&&&&&&&&&&&&&&&&&&&&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中認為中國哲學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缺乏科學意義上的哲學性
· 張喚民認為,中國傳統思想雖然包含一些哲學成分,但並不符合科學意義上的哲學標準。他指出,科學哲學應以求真為核心,要求概念清晰、論證嚴謹,而中國傳統思想多數缺乏這些特徵,更多是倫理學或宗教性質的討論。
2. 語言限制與思辨不足
· 他批評漢字的方塊字系統在表達新概念時受到限制,導致思想表述模糊且多義,進一步阻礙了嚴密的邏輯推理和科學精神的發展。此外,他認為中國思想家往往過於重視訓詁和考據,忽略了深度的哲學思辨。
3. 政治權力對思想的鉗制
· 張喚民強調,中國傳統思想長期被政治權力所操控,尤其是儒家思想被用作維護皇權的工具。他認為,這種「官方哲學」壓制了自由思想與創造力,使得中國哲學無法真正獨立於政治而追求真理。
4. 停滯於原始階段
· 他批評中國傳統思想未能擺脫神話或宗教語言的束縛,始終停留在萌芽階段,未能進入現代化或科學化的層次。他將這歸因於中國歷史上缺乏挑戰官方哲學的自由空間。
5. 忽悠術與實用性導向
· 張喚民提出「漢字忽悠術」的概念,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更多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以模糊表述和權威話語來合理化不公正的政權或政策,而非純粹追求真理。
總體而言,他認為中國傳統思想的問題根源在於其被政治權力綁架,以及文化與語言結構對理性思辨的不利影響。
&&&&&&&&&&&&&&&&&&&&&&&&&&&&&&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中提出的「漢字忽悠術」是一個批判性的概念,用來描述中國傳統思想中通過漢字的模糊性和多義性來掩蓋思想邏輯不嚴謹的現象。他認為,漢字的特性使得表達變得模糊,容易被用作權力工具來操控思想,而不是用來進行嚴密的哲學推理或追求真理。
這種「忽悠術」本質上是為政治服務的,通過語言的權威性和模糊性來合理化不公正的制度或政策,壓制自由思想與理性批判,從而使中國傳統思想更多地成為實用工具,而非科學意義上的哲學體系。
&&&&&&&&&&&&&&&&&&&&&&&&&&&&&&&&&
**《中國有哲學嗎?:NO!中國只有為政治服務的漢字忽悠術!》**是一本由張喚民撰寫的書籍,首次出版於2021年,探討了中國哲學與文化的批判性議題。
主題與內容
· 核心觀點:作者認為中國並不具備真正的哲學傳統,而是以「漢字忽悠術」為工具,服務於政治目的。書中批評儒家思想及其衍生的新儒家學派,指責其僵化思維、扼殺獨立判斷力,並將其視為統治者用以控制社會的手段.
· 「忽悠術」概念:作者提出「忽悠術」是一種以語言和符號操控群眾的方式,從道家思想到現代「國學」,都被用來混淆視聽、轉移注意力。例如,儒家的道德教條被形容為「獨斷論」,缺乏哲學精神.
· 對新儒家的批判:新儒家被描述為試圖將儒家思想哲學化,但結果是將其宗教化,反而背離了哲學本質。作者還批評新儒家學者如牟宗三、賀麟等人試圖融合中西哲學,但未能建立有效的思想體系.
風格與影響
這本書以犀利的語言和批判性視角著稱,挑戰了傳統文化與哲學的價值觀。它引發了對中國文化與政治關係的深刻討論,並在出版後吸引了廣泛關注.
&&&&&&&&&&&&&&&&&&&&&&&&&&&&&&&&&&&
「漢字忽悠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並非具體指某一位思想家,而是批判性地指涉一系列在中國歷史上利用漢字和思想體系為政治服務的學者或思想流派。根據相關資料,以下人物和思想流派被認為與「漢字忽悠術」的概念相關:
1. 孔子與儒家傳統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及其儒家思想被認為是「漢字忽悠術」的起點。儒家思想中的倫理教條,如「存天理,滅人欲」,在後世被用作政治統治的工具,特別是在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之下。
2. 董仲舒
西漢時期的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進一步將儒家思想神學化,例如提出「天人感應」和「大一統」等學說,為儒學披上宗教外衣,用以鞏固皇權。他的學說被批評為扼殺哲學精神,推動了迷信和專制。
3. 朱熹
南宋時期的朱熹(1130-1200年)通過理學進一步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強調「存天理,滅人欲」,並構建了複雜的理論體系,用以支持封建等級秩序。朱熹的理論對元、明、清三代政治和科舉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被視為漢字忽悠術的重要實踐者。
4. 新儒家學者
近代的新儒家學者如牟宗三、馮友蘭和賀麟,也被批評為試圖將西方哲學與儒家思想結合,但最終產生了不倫不類的理論體系。他們的工作被認為是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以適應現代政治需求。
總之,「漢字忽悠術」指的是這些人物及其思想體系如何通過漢字和符號操作來服務於政治目的,而非單純追求哲學或真理。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中提出的「漢字忽悠術」指的是利用漢字的模糊性、多義性以及文化權威性來掩蓋思想的不嚴謹性,並將其作為政治工具來操控思想和輿論。在歷史背景中,這種現象有以下實例可供參考:
1.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
·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義」、「禮」)往往缺乏清晰的定義,容易被統治者根據需要進行重新詮釋。例如,「忠君」被強調為最高道德標準,用以鞏固皇權,而忽略了個體自由和理性批判的價值。
2. 帝制時期的「天命」說
· 「天命」是中國歷代王朝用來合法化統治的重要理論。統治者聲稱自己是「奉天承運」,但「天命」的具體內涵模糊不清,既可以用來支持現政權,也可以用來合理化改朝換代,這是一種典型的語言操控。
3. 毛澤東時期的政治口號
· 在中共建國初期,許多政治口號(如「人民民主專政」、「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利用漢字簡潔而有力的特性,傳播簡單化的意識形態。這些口號雖然看似深刻,但實際上缺乏邏輯推敲,更多是為了煽動群眾情緒和維護政治權威。
4. 現代語境中的政策術語
· 例如在香港「去殖化」修例中(如將「中國沿岸」改為「內地沿岸」),通過修改詞彙來重塑歷史記憶和國家認同。這種做法利用了漢字語言本身的權威性和文化影響力,但實際上可能掩蓋了更深層的政治目的。
總體而言,「漢字忽悠術」在中國歷史中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宣傳和思想控制,通過模糊表述和權威話語使統治者得以操控輿論並壓制自由思考。
&&&&&&&&&&&&&&&&&&&&&&&&&&&&&&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中提出的「漢字忽悠術」與中國哲學發展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語言特性對哲學發展的限制
· 張喚民認為,漢字的模糊性和多義性使得中國思想缺乏清晰的邏輯結構和嚴謹的概念表達,這在根本上阻礙了哲學的系統化和科學化發展。他指出,漢字語言更適合進行詩意或象徵性的表述,而不適合進行精確的哲學推理。
2. 思想為政治服務
· 「漢字忽悠術」被用作統治工具,將思想模糊化以服務於權力需求。例如,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義」、「禮」)被賦予模糊且可操作的含義,以維護皇權和社會秩序。這導致中國哲學更多地傾向於倫理學或政治宣傳,而非獨立的哲學探討。
3. 缺乏自由思想土壤
· 張喚民認為,中國歷史上高度集權的政治環境壓制了自由思想,使得哲學無法在自由辯論和創造性的基礎上發展。他批評官方哲學(如儒學、馬克思主義與儒法道的結合)利用語言操控來消滅哲學精神,進一步鞏固了「忽悠術」在思想領域的地位。
4. 哲學與神話、宗教的混雜
· 中國傳統思想中常見神話化或宗教化的語言表述(如《易經》的象徵性語言),使得哲學思維停留在原始階段,未能形成科學意義上的哲學體系。張喚民認為,道家的模糊性思維甚至使「忽悠」成為一種普遍生存方式。
5. 現代化努力中的矛盾
· 在現代,中國一些學者試圖將古代思想哲學化,但張喚民批評這種努力往往是「生拉硬扯」,通過對漢字概念進行重新包裝來迎合西方哲學框架,實際上掩蓋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內在缺陷。
總結
「漢字忽悠術」深刻影響了中國哲學的發展,使其更多地成為政治和倫理工具,而非追求真理的獨立體系。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歷史中語言特性、政治環境與思想發展之間的複雜互動,也揭示了中國哲學在科學化和現代化過程中的困境。
&&&&&&&&&&&&&&&&&&&&&&&&&&&&&&&&&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中指出,「漢字忽悠術」與儒家思想的結合,主要體現在儒家思想被政治權力利用,通過模糊的語言和概念來鞏固統治秩序並壓制自由思想。以下是具體的結合方式:
1. 模糊概念的操控性
· 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義」、「禮」)缺乏清晰的定義,容易被統治者根據需要重新詮釋。例如,「忠君」被塑造成最高道德標準,用以要求無條件服從皇權。
· 張喚民批評這些模糊概念實際上是「忽悠術」的典型表現,通過語言的多義性掩蓋其邏輯的不嚴謹性,並使其成為統治工具。
2. 教條化與思維僵化
· 儒家思想在歷史上逐漸教條化,其倫理教訓(如「三綱五常」)被用來規範社會行為,但這種規範並非基於哲學反思,而是出於政治需求。
· 張喚民認為,這種教條化使中國人的思維能力僵化,失去了對真理、自由和美學的判斷力,進一步助長了「忽悠術」在思想領域的泛濫。
3. 中庸與調和的虛假善意
· 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和「調和」表面上看似追求平衡,但張喚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掩蓋矛盾、迴避批判的策略,使人們習慣於接受現狀而不進行深刻反思。
4. 新儒家的延續與變形
· 張喚民批評新儒家試圖將儒家思想哲學化,但這種努力往往借助西方哲學框架強行包裝儒家概念(如將「仁」與基督教的「愛」類比),結果反而使儒學宗教化,進一步偏離哲學精神。
· 他認為,新儒家的這種做法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忽悠」,通過語言操控來掩蓋儒家思想內部邏輯的不完整性。
5. 倫理學取代哲學
· 張喚民指出,儒家思想本質上不是哲學,而是倫理學,其目的更多是服務於統治需求,而非追求真理或探索宇宙和人性的本質。
· 他認為,「漢字忽悠術」正是通過將倫理問題包裝成哲學問題來混淆視聽,使中國傳統思想脫離了真正的哲學精神。
總結
「漢字忽悠術」與儒家思想的結合,使得儒家成為歷史上維護政治權力的重要工具。通過模糊語言、教條化和倫理包裝,儒家思想被賦予了超出其實際範疇的權威性,同時壓制了中國哲學發展所需的自由思考與理性批判。
&&&&&&&&&&&&&&&&&&&&&&&&&&&&&&&&&&&&&&&
張喚民(筆名:老喚)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與作家,出生於北京。他於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隨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工作。1987年至1996年間,他於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完成碩士及博士課程,目前定居於東京。
張喚民以翻譯及比較文化研究聞名,翻譯作品涵蓋廣泛,包括《說茶》(岡倉天心著)、《舞舞舞》(村上春樹著,合譯)、《弗洛伊德後期著作選》、以及《解讀尼采》(吉爾·都魯茲著)等。他的原創著作則包括《日本人的背影》和《中國有哲學嗎?:NO!中國只有為政治服務的漢字忽悠術!》。
他的研究與寫作領域涉及中國與西方哲學、美學及文學的比較,並對中西文化的差異提出深刻見解。他的作品如《中國有哲學嗎?》引發了對中國哲學本質的討論,主張中國哲學更多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而非純粹的哲學體系。
&&&&&&&&&&&&&&&&&&&&&&&&&&&&&&&&&&&&&&&666
張喚民的翻譯作品中,《說茶》(岡倉天心著)最為著名。這本書以其對東方茶文化的深刻闡述而廣受關注,並且是岡倉天心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外,他的其他翻譯作品如《舞舞舞》(村上春樹著,合譯)和《弗洛伊德後期著作選》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張喚民的翻譯作品中,《說茶》(岡倉天心著)被認為最受歡迎。這本書深入探討東方茶文化,並以其優美的文字和文化深度吸引了廣泛讀者群,成為他翻譯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
根據現有資訊,張喚民的翻譯作品中,《說茶》(岡倉天心著)被認為最具藝術價值。這本書以優美的文字闡述東方茶文化的哲學與美學,展現了深厚的文化意涵與藝術魅力,並在翻譯中忠實保留了原作的文學質感,是其翻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
&&&&&&&&&&&&&&&&&&&&&&&&&&&&&&&&&&
張喚民在其著作《中國有哲學嗎?:NO!中國只有為政治服務的漢字忽悠術!》中,對中國傳統思想是否可被稱為「哲學」提出了挑戰。他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傳統思想雖包含某些哲學成分,但不符合「科學意義上的哲學」定義,主要原因包括語言限制、政治控制以及思想停滯。
核心論點
1. 語言限制
3. 張喚民認為,漢字的特性(如一字多義)導致概念模糊,不利於清晰的哲學論證。他指出,中國古代思想家常承認某些概念「講不清楚」,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使得詮釋多於思辨。
2. 政治控制
他批評儒家思想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認為其主要功能是維護皇權,缺乏對政權的全面反思。這種「官方哲學」抑制了思想創新與批判精神。
3. 思想停滯
張喚民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未能脫離神話或宗教層次,未進入科學化或現代化的哲學階段。他將這歸因於長期的中央集權與官方哲學的壓制,導致創造力與想像力被扼殺。
評價與爭議
張喚民的觀點引發了廣泛討論。一些批評者認為,他過於忽視中國道家與佛教等思想中的哲學價值,也未充分考慮儒家之外的其他傳統。但他的核心主張在於:「為政治服務的思想不能稱為哲學」,這一觀點帶有強烈的價值判斷。
總結而言,《中國有哲學嗎?》不僅是一部關於哲學定義的著作,更是一部對中國傳統思想與政治文化深刻反思的作品。
&&&&&&&&&&&&&&&&&&&&&&&&&&&&&&&&&&&&&&&&&&&6
張喚民在《中國有哲學嗎?》一書中,雖然否定中國傳統思想作為「科學意義上的哲學」,但承認其中包含一些哲學成分。他提到的哲學成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道家思想
3. 張喚民認為,道家思想如老子的「道」和莊子的「逍遙」具有某些形而上學的特徵,涉及對宇宙本源和存在本質的探討,這些內容接近於哲學中的本體論。
2. 佛教哲學
他指出,中國化的佛教(如禪宗)在心性、意識和存在的反思上展現了哲學深度,特別是在對個體與宇宙關係的理解方面。
3. 儒家倫理
儘管張喚民批評儒家思想主要服務於政治,但他也承認儒家在倫理學上的一些探討,如「仁」、「禮」等概念,具有哲學價值。
然而,他強調這些成分未能發展為獨立、系統且科學化的哲學體系,原因在於語言模糊性、政治控制以及缺乏批判精神。
&&&&&&&&&&&&&&&&&&&&&&&&&&&&&&&&&&&&&&&&&&&&
张唤民在其著作《中國有哲學嗎?》中探讨了中国是否具备“哲学”这一概念。他的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是其主要论点的总结:
1. 中国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哲学
3. 张喚民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并不符合西方哲学的定义,尤其是以逻辑推理和批判精神为核心的哲学传统。他指出,儒家思想更接近伦理学,而非哲学。
2.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他批评中国思想长期以来为政治服务,认为儒家和马克思主义等所谓的“官方哲学”实际上是统治术,而非独立的哲学体系。
3.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局限
张喚民承认春秋战国时期(如墨子、公孙龙子等)的思想可以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但他认为这些思想未能发展为系统化的哲学,且之后受到专制政治的压制。
4. 自由精神与哲学发展的土壤
他强调,自由思想是哲学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传统阻碍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发展。
5. 现代中国的哲学现状
张喚民进一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所谓“当代中国哲学”只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法道思想的融合与改造,缺乏真正的哲学精神.
综上所述,张喚民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只有零星的思想萌芽和为统治服务的伦理体系。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对“中国哲学”的认知,引发了关于“什么是哲学”的深层次讨论。
&&&&&&&&&&&&&&&&&&&&&&&&&&&&&&&&&&&&
张唤民在其著作中对”中国有哲学吗”这个问题提出了批评性的观点。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下是张唤民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论点:
1. 张唤民认为,在讨论”中国哲学”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哲学。他批评许多中国学者在不了解哲学本质的情况下就开始研究”中国哲学”,导致产生了一套有中国特色但可能不符合哲学本质的理论。
2. 他指出,许多中国学者将大量时间花在版本考证和古汉语注疏上,而对于中国思想家是否有真正的哲学概念或思想却语焉不详。
3. 张唤民认为,一些中国学者试图借用西方哲学概念来解释中国思想,但这种做法可能忽视了哲学家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国传统思想研究者的初衷可能相悖。
4. 他批评了将各种思想和人物都冠以”哲学”和”哲学家”称号的做法,认为这种泛化违背了哲学精神。
张唤民对哲学的理解主要基于西方哲学传统,特别是康德和尼采的观点。他认为:
1. 哲学应该以”真、善、美”为其领域,特别是以追求”真”为目的。
2. 哲学应该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
3. 哲学不应该仅仅是考据和注疏,而应该关注核心的哲学问题和概念。
基于这些观点,张唤民对中国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表示怀疑。他认为:
1. 中国传统思想可能缺乏西方哲学所强调的批判精神和对”真”的追求。
2. 中国传统思想更多地关注实用性和道德教化,而非纯粹的哲学探讨。
3. 中国学者对哲学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区,导致将不符合哲学本质的思想也称为”哲学”。
总的来说,张唤民的观点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他呼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是否符合哲学的本质定义,并强调需要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评判什么是真正的哲学。这种观点引发了关于中国哲学本质和定义的深入讨论,也反映了中西方思想传统差异带来的学术争议。
&&&&&&&&&&&&&&&&&&&&&&&&&&&&&&&&&&&&&
张唤民的著作《中國有哲學嗎?》对中国哲学的存在与性质提出了深刻质疑。他认为,中国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以伦理学和统治术为主的思想体系。
核心观点
1.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
3. 张唤民指出,中国传统思想(如儒家)本质上并不符合西方哲学的定义。哲学在西方强调批判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中国思想更多是为政治服务的伦理学或统治工具。
2.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定位
他认为孔子的思想并非哲学,而是伦理学,甚至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统治术。儒家概念缺乏哲学逻辑,更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
3. 历史与环境的限制
中国历史以专制皇权为主,缺乏自由思想的土壤,因此难以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春秋战国时期虽有诸子百家的思想萌芽,但之后逐渐被政治化。
4. 现代中国的“官方哲学”
张喚民批评新中国的“官方哲学”只是马克思主义与儒法道思想的结合,是对哲学概念的曲解和篡改。他认为这种体系扼杀了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结论
张唤民总结道,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只有零星的哲学思想和为政治服务的伦理体系。这种观点引发了对“中国哲学”定义及其价值的广泛讨论。
&&&&&&&&&&&&&&&&&&&&&&&&&&&&&&&&&&6
张唤民的翻译风格以忠实原著、注重文化传达为特点。他在翻译心理学和哲学类作品(如弗洛伊德的著作)时,力求保留原文的思想深度,同时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使复杂的理论更易于被中文读者理解。他注重将专业术语本土化,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展现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锐把握。此外,他的译文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体现了较高的综合学养。
&&&&&&&&&&&&&&&&&&&&&&&&&&&&&&&&&&
张唤民的翻译风格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最为突出,尤其体现在对弗洛伊德等经典思想的中文翻译上。他的译作如《自我与本我》和《达·芬奇与白日梦》等,不仅忠实于原文思想,还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使复杂理论更易于理解。这种风格展现了他对学术深度和文化语境的敏锐把握,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深受读者好评。
&&&&&&&&&&&&&&&&&&&&&&&&&&&&&&&&&
张唤民的翻译风格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对弗洛伊德经典著作的翻译。他的译作以忠实原文、注重思想深度和文化语境的传达而闻名,同时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使复杂的理论更易被中文读者理解。这种风格不仅推动了西方心理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张唤民的翻译风格可以与中国翻译界的一些著名翻译家进行比较,例如巴金、鲁迅和周作人等。这些翻译家同样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文化内涵的传达,但在具体风格和领域上各有侧重。
比较分析
1. 与巴金相比:
· 巴金的翻译风格以流畅、自然、传神著称,他的译文常富有感情,与其文学创作风格相辅相成。张唤民在翻译心理学和哲学作品时,也注重忠实原著和文化语境的传达,但更偏向于学术性表达,而非文学性。
2. 与鲁迅相比:
· 鲁迅的翻译风格强调直译,追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思想深度,同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张唤民在翻译弗洛伊德等心理学作品时,也体现了对原文思想深度的高度尊重,但他的语言更注重通俗化,便于读者理解。
3. 与周作人相比:
· 周作人以质朴典雅的翻译风格闻名,他将散文家的语言特点融入翻译中,使译文既忠实又富有韵味。相比之下,张唤民则更倾向于在心理学术语和哲学概念中实现精准和易读性,而非过多追求文学美感。
总结
张唤民的翻译风格在忠实原著和文化语境传达方面,与巴金、鲁迅等翻译家有共通之处,但他更专注于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强调学术性和通俗化。这种风格使他的作品更适合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阅读,与上述文学性较强的翻译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
张唤民翻译《茶之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忠实原著,注重文化传递
3. 张唤民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忠实于冈仓天心的原意,准确传达茶道文化的核心思想。他不仅关注文字的直译,还努力保留原文中蕴含的东方哲学和美学精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茶道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2. 语言优美,易于理解
其译文语言流畅且富有美感,适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他避免了过于晦涩的表达,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茶道的理念与魅力。
3. 结合中日文化背景
张唤民充分利用自己对中日文化的了解,在翻译中对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术语和概念进行了恰当的注释和解释。这种处理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4. 填补文化交流空白
作为大陆地区首个中文译本,张唤民的翻译工作弥补了中国读者对《茶之书》了解的空白,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及中国茶文化复兴提供了重要助力。
这些特点使张唤民的译本成为中国读者了解《茶之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东西方文化对话搭建了一座桥梁。
&&&&&&&&&&&&&&&&&&&&&&&&&&&&&&
《日本人的背影》是中国作家老唤创作的一部作品,首次出版于1999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一些典型现象,试图通过“背影”的方式展现日本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特质。
书中重点探讨了“常识”这一概念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常识”是日本人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深受地理、历史、风俗等因素影响,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它不仅塑造了日本人的社会行为模式,也成为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此外,作者通过对赌博和嫖娼等社会现象的描写,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历史渊源。例如,他提到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推行的“游廓政策”,以及这种政策对日本风俗习惯和国民性格的深远影响。
总体而言,《日本人的背影》以细腻的笔触和批判性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立体化的日本人形象,同时也引发了对文化差异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
看起來DeepSeek還算比較客氣,是否是希望得到好評呢?
待續
回复[1]:
科长 (2025-01-30 11:23:47)
这些东东你确认不是从chatgpt得来的?
回复[2]:
咱倆的區別:
老唤
(2025-01-30 13:20:53)
你是人云亦云,我是親身體驗。
查了一下,媽了屄的,怎麼覺得chatgpt是中國的,DeepSeek倒像是外國的。
不但錯誤百出(連書名都不對),批評也都是從香港抄來的!根本沒看懂我說的是什麼!如果都是這樣的傻屄,我的書算是白寫了。就說第一句,我他媽什麼時候說過“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有豐富的思想體系”啦?瞎雞巴搞!懂什麼叫“體系”嗎?
Chatgpt:
張喚民的觀點主要來自他的著作《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有豐富的思想體系,但嚴格來說並沒有「哲學」這個概念,至少不是西方意義上的哲學。這種觀點引發了不少討論,因為它挑戰了長久以來人們對中國哲學的理解。
張喚民的核心觀點
中國傳統更偏向「思想」而非「哲學」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於希臘,指的是以邏輯、概念分析和理性論證為核心的方法論。
而中國傳統學術(如儒家、道家、墨家等)更關注人生、道德、治國等實踐問題,缺少對形而上學、邏輯分析等問題的純粹探討。
中國思想缺乏嚴格的邏輯推理與系統化建構
張喚民認為,中國的思想體系更多是「感悟式」的,而不是「論證式」的。比如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往往是以模糊的直覺體悟來表達,而非西方式的邏輯推演。
中國古代沒有建立西方式的「哲學學科」
在西方,哲學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探討本體論、知識論、倫理學等問題。
中國傳統思想則與政治、倫理、宗教等緊密結合,沒有形成獨立的哲學學科。
對張喚民觀點的批評與回應
不少學者對張喚民的觀點提出批評,認為他的界定過於狹隘,忽略了中國哲學的獨特性:
哲學的定義不應該侷限於西方模式
如果把哲學定義為「對人生與宇宙的理性思考」,那麼中國傳統思想完全可以算是哲學。
即使沒有「Philosophy」這個詞,中國思想仍然對宇宙本體、知識來源、價值判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哲學也有其邏輯與系統性
例如《墨經》具有邏輯推理的特徵,先秦諸子的思想體系也並非完全沒有系統性。
儒、道、法、名等各家思想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內在仍有其哲學脈絡。
西方哲學本身也不只有一種模式
例如尼采、海德格爾的思想也偏重感悟與詩意表達,並非所有哲學都以邏輯論證為主。
佛教哲學、中國禪宗也影響了西方哲學,顯示哲學本身具有多元形態。
總結
張喚民的觀點雖然有其啟發性,但將「哲學」狹義地限定為西方式的概念,可能過於武斷。與其說「中國沒有哲學」,或許更合適的說法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表達方式不同」。
回复[3]:
會不會是這樣:
老唤
(2025-01-30 22:36:15)
DeepSeek是中國造,所以中文比較適應;而chatgpt則長於英文呢?還沒試過。
Chatgpt剛出台的時候,试用過一次,驢唇不对马嘴的,根本指望不上,而且據說還要收費,就放棄了。剛剛又用簡體字查了一下我:“张唤民是当代中国哲学家”……云云,我把这句话又输进去:“张唤民并不被广泛认为是当代中国哲学家。他是一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因此,他更适合作为思想评论者或文化批评家,而非公认的当代中国哲学家。”是不是在逗我玩儿呢?中国本来就没有什么哲学家,若论哲学精神,王阳明加上我凑一个吧。
我感到惊奇的是:【背影】和【哲学】都属于“禁书”,DeepSeek居然敢评说,這不是與我黨改寫歷史的方針對著幹麼?估计是新官兒上任的原因吧。
话说回来,DeepSeek也有不准确的地方,它说【茶书】“最受欢迎”,实际上【自我】已经卖了几十万册。它拿我的翻译和鲁迅,周作人,巴金比。不懂翻译理论的人看看也就算了。在中国,鲁迅是我最喜爱的,没有之一。但是说到翻译,真是不敢恭维。我在网上也谈到过,在此就不赘述了。
回复[4]:
科长 (2025-01-31 20:23:29)
>> 【背影】和【哲学】都属于“禁书”,DeepSeek居然敢评说......
这个只能证明DeepSeek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吧
回复[5]:
不要跟我说看不懂这张图
科长 (2025-01-31 20:24:53)
回复[6]:
“自我審查”和“自我修正”
老唤
(2025-01-31 22:45:13)
科長的考慮和我不在一個層次:科長考慮的是“蒸餾”的存在;而我考慮的是“怎麼可能從水桶裡釣出一只海龜?”
“蒸餾”在法律上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並且將永遠是一個問題,因為它關乎更大的問題:資源的壟斷和競爭。我們不去說。
就我所知,從邏輯條理、輕重緩急、語言表達、客觀性和準確性、全面和片面,乃至針對本質的價值判斷等方面來說,可以說Seek比所有人都了解我的書,我甚至懷疑它是否看過我的書,佔有原始資料?我否認這一點的原因在於:我用大量的篇幅討論了海德格、尼采、維特根斯坦和卡西爾,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然而卻無人提及。
相比之下,GPT卻常常因果並列或顛倒,抓不住要點,判斷主觀而偏頗,說的話也機械生硬,像我說日語,卻急於下結論,給人戴高帽⋯⋯
我比較了解我的書,因此只能由此出發。不知道它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或許不大全面。但是如果GPT的初衷只是一款遊戲機,那麼另當別論。我是相信“象徵”的,一斑見豹,“存在就是本質”。我不否認,將來,經過Seek的啟發,GPT會做得更好。
前面說到“自我審查”,如果這是真實的,那麼離“自我修正”也就不遠了。很可能存在:頁面自動更新也許是自我修正的表現?我們知道ALPHA GO就是憑藉自我修正而打敗了所有棋手的。科長出身名校,又是“編程專家”,應該“不要跟我说看不懂这张图”。
我擔心的是,如果Seek的啟動資金來自政府,那麼它將來必然像“百度”一樣會成為一個垃圾網站。在謊言和真實面前,它必須選擇。除了成為垃圾,要想堅持真理,只有兩個選擇:流亡海外或者坐牢。
回复[7]:
あやまります
老唤
(2025-02-01 14:47:10)
科長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張冠李戴了。
我已從imac、ipad、iphone卸載了deepseek,因為我清楚地認識到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心懷鬼胎的垃圾。上面的引文全部來自美國的AI(倒不是GPT),而seek把我描繪成了一個“中國哲學”的捍衛者(引文省略),驢唇不對馬嘴。然而我在書中已經表明這個概念就是馮友蘭、胡適、蔡元培合夥攛出來的(雖然後兩者已有悔意),三人成虎。為此我在“中國哲學”上總是冠以雙引號。
我的疏忽(輕信)在於我一反常態,突然間發現中國還真有那麼幾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雖然也懷疑,但還是高興過頭了。為此,對因我的過失而浪費了寶貴時間的看客深表歉意,あやまります。希望我的反省能對看客有所啟發。
回复[8]:
科长 (2025-02-01 14:39:52)
老唤还是一个好同志
老唤你去隔壁论坛看看我转发的,比较客观全面
回复[9]:
在哪裡?
老唤
(2025-02-01 15:10:22)
⋯⋯“你去隔壁论坛看看我转发的”
是否“王维嘉关于Deepseek的看法”?
回复[10]:
是的
科长 (2025-02-01 15:34:12)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關於DeepSeek
韓國有好人麼? 兼論韓國式“裝屄”
“裝屄”續:“無意識裝屄”
獨裁的本質 續5
如何防止裝屄 兼注“獨裁 續3”
獨裁的本質 續4
獨裁的本質 續3
獨裁的本質 續2
上帝的起源 續5
上帝的起源 續4
獨裁的本質 續
上帝的起源 續3
回复【回复2】
上帝的起源
再論“傻屄”
魯迅是否是“人渣”?
回复愚公
如何写信?
我老婆和我的最爱
纪念刘晓波
悼五道
文贵的智商
中韩比较
【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终于死了】
《雷雨》与“俄狄浦斯情结”
【信、达、雅】是个假命题!
中国还有学问吗?
2015年老唤美术金奖
智商 续
求助
我是汉奸我怕谁
战争万岁!
忍无可忍!
中國人為甚麼老被別人肏?
也聊韩寒和李承鹏
[哭]的机制
孙中山和毛泽东
韩寒的孤独和老唤的孤独
一份来自非洲的报告
[善]与[忍]的最简史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