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被湮没了太久的书了。我知道它,但我不知道它在哪——多么像我们的爱情。湮没,也许这可以从两方面说,首先,这本书早已脱销了,在国内两个有名的购书网站上都找不到它的踪影;其次,或许这也是被德勒兹研究者——Am I one of them?——所一直忽略了的一本著作。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它也一直被湮没在某个阅览室,能看、不能借,哦对了,最近图书馆修改了它的借阅规则,可借、七天,超期一天一元,幸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否则也许它要一直湮没下去了,——对我而言。
确实,如译者所言,这本书只是一部介绍性的小册子,它“作为大学的教材,为哲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尼采哲学的人而作。”查阅德勒兹的著作目录,你可以确认它写于1965年,在篇幅更大的《尼采与哲学》出版三年之后。在德勒兹的著作中,它也许确实算不上什么,目前我只在由Anne Boyman编选(?)并翻译的另一本薄薄的德勒兹文集Imanence里看到了这本小册子中相应文章的英译文,且其中删掉了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书Nietzsche中德勒兹编辑的“尼采文摘”这一部分。(Imanence中还收录了德勒兹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Imanence: A Life以及另一篇关于Hume的专文;当然,就这本《尼采哲学导读图》而言,我们要考虑到其时法国学术界甚至没有把尼采的著述视为一种“哲学”,正是德勒兹……)或许我们可以把这本小册子看作是《尼采与哲学》的一个简写本(“赚钱的工具”?),前者自然延续了后者的思想线索,并以一种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述出来。但即便如此,这本小册子还是值得阅读的,就像任何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这的确是最好的一本尼采哲学的介绍性著述("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而要做笔记,于我而言,在《尼采与哲学》之后,或许只能以如下零散的、片段性的摘录方式完成,零散、片段,但已足够:
疾病对于思考着的主体并不是动力,对于思考更不是一个对象:毋宁说,它在这个病人的内部构成了秘密的相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é)。把疾病作为对健康的价值判读,把健康的时刻作为对疾病的价值判断:这就是“转位(renversement)”,就是“视角的移位(déplacement des perspectives)”,尼采在其中看到了他的方法的本质和他实行价值转换的使命的本质。但是实际上,在两个观点之间,在两个价值判断之间,并没有相互关系。从健康到疾病,从疾病到健康,这种可动性仅仅在观念上是高度的健康,这个移位,这个移位的轻快是“非常健康”的征兆。
L'extension cosmique ne fait qu'un avec l'amplitude d'un mouvement forcé, balayant et débordant les séries, Instinct de mort en dernière instance, "non" de Stephen qui n'est pas le non-être du négatif, mais le (non)-être d'une question persistante, auquel correspond sans y réponde le Oui cosmique de Mme Bloom, parce que seul il l'occupe et le remplit adéquatement.
那天,我还随便翻开了另一本有意思的书(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能继续翻下去…),这也就是莫里斯·迪克斯坦(Morris Dickstein)写的那本著名的《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Gates of Eden: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Sixities)。这也是一本……OK,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作为一个混乱、没有头绪,被俘获的摇滚青年,这是一本传奇性的书,hear-say,其中充满了未知的新鲜事物新思想。可我竟一直没看过这本书(倒是借过),可能我自己也不满足于只做一个hear-say的知道分子吧(为什么我们不能听点其他的事物?为什么我们不能说点其他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读点其他的书?hear, hear, hear-say)。十年后的今天读这本书,其间似乎已经隔了无限的距离;而读到该书作者在20年后写的“新版前言”,尤其是最后的几段,实在是有点被“震到”的感觉:
据说,青春都被浪费在年轻人身上了,据说,人的智慧或成熟就意味着用他的后半生来反思前半生犯的错误。这些话都是对的,——在30岁亦即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门槛,你拥有一种平静、坦然、快乐的心态是多么幸运而幸福。它一直都在,她或她或她一直都在,什么都没有被浪费,在生命中,智慧与错误也许本就是同一。ready, ready for everything, for nothing, for anything. 你始终没变,是吗?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但是在最後,他的批评却令我惊讶!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德勒兹另一本少见人提、湮灭已久的中文译著《康德与伯格森解读》(这个中译本是对德勒兹两本著作《柏格森主义》-Le bergsonisme与《康德的批判哲学》-La philosophie critique de Kant的合译),这本《解读尼采》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译本(译者张唤民),翻读全书,我只找到了一个在对德勒兹哲学理解上的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