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嘎山湖篇
字体∶
读懂李登辉,并非统派转为台独派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20-08-16 00:45:56 阅读人次:5881 回复数:1)

  

  
最近回顾李登辉的资讯颇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资讯中要筛选读懂李登辉的真相,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就好比有很多人会说,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执政了,为什么还不赶快消灭国民党,还要用国民党人,为什么不赶快成立台湾国,非要继续沿用中华民国。

  
其实,读懂李登辉与读懂蔡英文有着惊人的触类旁通的相似之处。

  
李登辉1923年出生于日治时代的台湾,他有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当时的台湾非常重视日语教育,从法理上说,那时的台湾是日本主权日本领土,就是日本国。

  
李登辉念的是京都大学,1944年参军编入日本千叶市千叶高射炮部队见习士官,在千叶迎来了二战的结束。所以李登辉认为自己从身体到精神是日本人,客观地从逻辑上说没有任何问题。

  
中国官媒另一个攻击他的是,2007年6月他参拜日本的靖国神社。如果按照他个人的人生说,直到1945年(那时李登辉22岁)的前半生是法理上的日本人,他按照日本文化习俗参拜神社没有什么不可以,连我都参观过3次靖国神社。

  
只不过我没有参拜,因为我是抱着学习真实的历史去靖国神社的,而且我也不像李登辉有亲哥哥(李登钦)作为当年的日军战死在马尼拉被祭奠在今日的靖国神社。弟弟参拜亡故的哥哥,无论哥哥怎么死的,家人祭奠参拜天经地义。

  
李登辉生前曾多次访问日本,最后一次是2015年7月,那年李登辉92岁。日本政府给予他很高的待遇,并在东京的日本外国记者协会精心准备了一场午餐会。

  
在开场的致辞中,李登辉讲述了自己担任台湾总统期间,如何推行民主制度、如何改革台湾人意识,如果强化台湾精神的经历,最后举起一张字条,上书:“脱古改新”,表示台湾作为一个与日本一样的民主国家,要从中华圈的文化意识中突围出来,强化国家主体性,寻求“台湾民族”的自立自强。

  
在记者提到李登辉为什么当初没有主张台湾独立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必须强调的是,根据当时的台湾的政情,必须结束与大陆的内战状态,结束国民党中那一些还在鼓吹“反攻大陆”的一群人的幻想,放弃“动员戡乱时期”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给台湾一个喘息的机会,因此就必须给中国发出和平信号。于是我同意与中国进行接触,进行谈判。同时制定了《国统纲领》。当时我提出了一个与中国统一的条件,那就是中国必须实现自由、民主、均富的社会,以此作为台湾与中国统一的最基本的条件。”

  
李登辉话语一转,提高声音说:“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中国社会不可能实现自由、民主、均富的社会,因此两边要实现统一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提出与中国和谈,制订《国统纲领》,目的不是为了与中国统一,而是为了安抚国民党内的保守势力。”

  
关于“九二共识”问题,李登辉指出:“所谓‘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并不代表我们的真实立场,而只是为了满足中国的愿望,尽快结束台湾与中国的内战状态。”

  
李登辉还说,我担任总统后,实行了教育改革、文化改革,修改了宪法,取消了“台湾省”,就是要解决台湾人的精神信仰问题,解决中华民国名不符实的问题,实现“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理念,树立台湾的主体性,培育台湾民族的意识。我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台湾和中国的关系,是特殊的两国关系。“台湾就是台湾,中国就是中国,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显然,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李登辉是高水平地玩弄了中国大陆政府一把。

  
在关于日本的话题上,李登辉留下了历史性的重要讲话:“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日本的统治就没有台湾的近代化,台湾感谢日本。”。

  
东京博士 2020年8月6日于横滨

  


  


  


  


  




 回复[1]:  东京博士 (2020-08-16 00:50:52)  
 
  那一代外省人终身痛恨的对象,却也照见了我们的不堪与无知

  
作者 李律

  
前几天录音完从电台返家的时候,看见路旁的家具行,几个人围在电视旁边,我下意识知道有大新闻,一眼望去,原来昨天误报的乌龙新闻,在第二天成真了。一个时代人物,真的走了。

  
围着电视的人们讲著台语在讨论着什么,那个情景让我想到了1997年白晓燕案时的南非武官挟持事件。当时在政大大门口斜对面的唱片行有座电视墙,指南路上的人们围着电视看着当时陈进兴与警方对峙的最新消息,也是这样地讨论著。

  
又是某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时刻,今年好像特别多。

  
这两天我看了不知多少媒体对于李登辉的讨论,但是不知怎么,我就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假如是往常,我大概会花个几千字写一篇长文,去谈那个表面上生猛带劲、实际上步步惊心的1988年,一个临危受命担任总统的本省籍国民党员,如何在蛇蝎环伺的龙潭虎穴中一步一步地冷静斗争,将一个外来少数政权血腥高压统治40年的集权国家,逐步转变成一个稳健民主的正常国家。

  
但是我写不出来。不是没资料的写不出来。不是没灵感的写不出来。不是偷懒的写不出来。是情感上写不出来。我心中理性的那一面,早已经将他执政的12年台湾所遭逢的政治情势、民主改革进程、美中台角力、两岸矛盾、世界大势,都按照编年史一般地在脑海中清晰地列出来了。但是我感性的那一面,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他是我爸爸—–还有他那一代的外省人,终生痛恨的对象。

  
外省二代的恐惧

  
高一的时候,我的高中同学就跟我说了李登辉怎样透过政治权柄与手段,接连斗倒了蒋经国布置在他身边的三着棋:政权俞国华、党权李焕、军权郝柏村,而在无声政变中,他逐一清扫了所有政敌,将党政军全部握在手中。

  
“你知道吗?他要当的是台湾的国父,而我们所有人都要跟着他陪葬。”

  
他是外省后代、我也是外省后代,我想他刻意对我说这件事,决不只是因为我们只是不熟的朋友。

  
那是1994年,国民党与新党内哄,台北市长的宝座白白让给了得票率只有四成多的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

  
那是出于一种身为外省族群的危机感吧?在1990年代国语政策逐渐解禁、台语开始漫天铺地地在各项媒体文本中出现,民进党所代表的台湾本省势力步步进逼,我的高中所在的城中区,每天都有民主战车到处游街,一边用台语大喊:“台湾爱独立!”

  
我不喜欢国民党、但我更害怕民进党。在我脑内的剧场里,我仿佛看见民主战车上那些声嘶力竭情绪激动的人,把外省人一车一车地载到海峡边,叫我们自己游回去。

  
当时的外省菁英们(绝大多数在新党)用了一个名词来称呼我的滤镜中呈现的民进党:“福佬沙文主义”这个充满了种族主义禁忌的大旗,或许精准地扫中了包括我爸爸那一代、一直到我这一代的外省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这种因误解而生的恐惧,让我直到李登辉在2000年下台为止,都是用极度仇恨的眼光在注视他的。而我猜想一定年纪以上的外省长辈,也许到了今天都还是一样维持着那样的眼光。

  
但是,在2005年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后,我突然就可以接受了。可以接受那个李登辉时代我每每批评黑金政治、批评贪污腐败的那个国民党。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不是笨蛋。会让我这样想的核心还是恐惧。恐惧一个自身都不能决定的血统,有一天会惹上杀身之祸、或是流亡的命运。

  
现在想想,我到底是怎么从一个外省二代的国民党信徒走到现在这一步的?2014年前后我为了写论文而大量阅读的戒严时期史料,还有当时实际在发生的,从国光石化、大埔张药房、士林文林苑、洪仲丘案一直到学运,那一切都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启蒙历程:我信仰的党是个杀人党、我推崇的总统是个卖国贼、而我从少年时期痛恨的仇人,其实是个大英雄。

  
他们倒台了,而你获得民主的果实

  
请原谅这样剧烈的转变让我变得扭曲,假如以前我所痛恨的原因在现在来看都是具有伟大的缘由,唯独无法看破这样的时代巨变的人,是因为永远活在过去,那么答案很明显,以前的我、还有永远都无法消解那仇恨的,我已逝去的爸爸,他们都永远地活在了过去。

  
好傻啊!爸爸!还有以前的我。你们所恐惧的事情,最后都没有发生。因为站在你对立面的人,并没有要赶你走。那是你所信仰的那些人编出来的谎言,而那些人要编这些谎言来骗你继续捍卫那个虚幻的帝国,是因为在那个帝国里,他们吃香喝辣,而你明明分不到半分。但是他们轻轻松松用党国、用省籍,就把你绑架了。

  
你以为他们倒台了你就跟着死;结果是,他们倒台了,而你获得民主的果实。

  
好傻啊!爸爸!但我不能怪你,我又有什么资格怪你?你在那个极端而怪异的年代,努力活下来了。而我只是个胆小鬼而已。

  
所以我永远没有办法持平地说出李登辉对于现今仍然活在这个岛屿上的每个人的贡献。你可以说他是伟大的人、他是脑袋清晰的人、他是有理想性却更重实际的人、他是深谙政治权谋的人、他是高瞻远瞩的人、他是最后一个继承武士道精神的人、他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将心中的远大抱负化为长时间的奋斗而实践的人。而他曾经是我深深痛恨的人。

  
愈从事后诸葛的角度,去论证他在执政12年当中所造成的种种改变:宁静革命、国是会议、废除动员戡乱、终结万年国会、六度修宪、总统直选、民代全面改选、修订国统纲领(实际上就是将死统一一途,真高招也)、不惧导弹威胁、赢得国际支持、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等等,从30年后知后觉的角度去惊叹他在当时的前卫概念与宏大愿景、宏伟企图,就愈对比出了痛恨他的那一辈人,我爸爸、还有我,是多么地器小而无知。

  
愈是承认这事,愈是承认自己的不堪,还有那个把一辈子都赔给了荒唐的党国的爸爸。

  
在21世纪重新审视台湾地位

  
1923年,李登辉出生在大正年间日殖台湾,三芝的一户警察人家。5年后,我爸爸出生在长江边上的贫苦省分、贫苦城市里的贫苦家庭。

  
爸爸这一生还真的是没得选,贫苦家庭的幺子,一出生没多久爸爸就抽鸦片死了,小小年纪拖着鼻涕就跟着逃难、没饭吃只好去当兵、一当了兵国民党就输到脱裤子,一路逃到金门、逃到台湾,人生到中年才结婚生子又为了家庭做牛做马一辈子。

  
要是可以选择,我真希望爸爸不要出生、反正我不出生也没关系。

  
苦闷至极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时候只好去看书,就读到了八旗文化近期才出的《文明的海洋史观》,才终于找到了一些,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回应得起李前总统的慷慨礼物,我这种死读书的臭老九,终于可以对前辈们交托到我们手中的岛屿,一点点接续性的想像。

  
台湾是边陲。台湾在中国的版图中,就是东南海疆的边陲,在中国大一统的农业帝国大陆思维中,边陲要务是防御而非发展。清帝国末期有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乃是在捉襟见肘的大清财政中,争论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何者为重、何者优先之论。

  
台湾的位置在大日本帝国时期也是边陲,是南境的边陲、却也是南进的跳板。大日本帝国南进的发展看似是列岛作战,但是扩张战争增加帝国版图与经济的思维,却又是大陆思维。

  
台湾的位置,放在整个南岛语系的世界分布中也是边陲,台湾是最北之境,五千年前不知何种原因,南岛语族的祖先开始了离开中国大陆的大撤离,以台湾为跳板,一路向太平洋与印度洋展开大迁徙。

  
台湾因为其特殊位置,在大中华圈中属于边陲、在东北亚圈也是边陲、在东南亚文化圈还是边陲。但是如果换个想法,把大中华圈(海洋中国)、东北亚、东南亚三个文化圈统合起来,台湾就会位在最中心。

  
然而,台湾自从在世界文明史首次出现以来,就是深深带着海洋性格的。在荷西时代,荷兰人需要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基地前往长崎做生意,需要一个中点作为补给,于是相中了台湾的大员(其实一开始是澎湖但是被大明帝国打枪),对荷兰人来说,台湾可不是边陲。

  
对西班牙人来说亦然,他们需要从菲律宾基地前往中国沿海的中间补给点,于是相中了岛屿东北的基隆与淡水,台湾自然也不是边陲。

  
对郑成功来说,他统领了一个海洋帝国,他有灵活调度的水军,他也有茫茫大海上只要符合效益、能够有效管理,都可以当作基地的灵活海洋思维,而选中了台湾。但是他的心里还是一介明臣,梦想光复中兴一个大陆帝国,这样的思维决定了他的王国的短暂命运。

  
中国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大陆帝国、农业立国、内聚、保守、权威、官僚,要发展海洋中国,实属不易。然而20世纪以来,中华帝国因为政治因素而管不到的地方: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这些华人社会却恰巧因为地理特性与地缘政治的缘故,而在治理与商业政策中显现出海洋思维:灵活、效率、透明、结盟、贸易、共好、外在耦合的特性,开始呈现出海洋中国的特质。

  
今年6月港版国安法的通过,我们可以判读成,中国将香港内地化,或者,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叙述:香港与澳门,从此失去了海洋中国的特性,转变成为中华帝国治下与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没有什么两样的大陆性帝国(内陆导向)城市。

  
那么,海洋中国还剩下哪里?严格地说,就剩下台湾与新加坡。也就是说,那些因为港区国安法的实施,仓皇逃离香港的诸多机构:包含跨国投资集团,以及金融、服务、资讯、情报交流等等产业,他们也就必须在台北与新加坡之间做一个选择,成为他们未来的根据地。

  
以金融产业与投资来说,他们大多会选择新加坡,因为台湾金融制度僵化又不国际化,相较之下,新加坡早就已经是亚太金融之都。然而,假如是服务产业、内容产业、文化商品产业、以及资讯情报交流产业,则非常有可能会选择台北。

  
也可以这样说,在香港内地化之后,台北,仿佛回到了1980~90年代一般,变成了中国的敲门砖,变成了想要接近中国但是又不可能待在中国的所有机构,最便利的驻点。

  
台湾在这几年的大国博弈棋局中,因为中国的政权紧缩与台湾人民自决的结果,开始朝向“护台抗中”的整体策略前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香港局势的急速劣化与国际机构逐步撤出香港的结果,台北将会在这个巨大的变局下承接许多香港过去的角色:包含会有许多的港人、港媒、香港品牌、香港民生产业,会陆续来到台湾;香港过去的资讯中转、对话折冲的角色,也会慢慢转移到台北。

  
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海峡这边的压力,逼出了香港、而使我们成为海洋中国的第一线的角色?

  
海洋国家的下一步,将走向哪里?

  
我在想,我们建设新国家的蓝图,必须以海洋立国来思考。

  
海洋立国的国家,好比英国、好比日本,拒斥大陆的侵略,绝对是保持独立自主精神的基本要件。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就算是英国、就算是日本,也不会因为拒斥大陆而将自己锁国。那么如何与大陆国家保持有尊严、不被侵犯吃豆腐,又能够在双方互惠的原则下进行贸易流通,则是海洋国家很重要的生存法则。

  
海洋立国的台湾,以海洋的物理性连结著东北亚、连结著东南亚文化圈,那么,我们自然也不当孤立海洋中国。

  
中国是恶邻、中国是胖虎、中国是恐怖情人,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很明确的未来数年之间,我们都甩不掉与中国的瓜葛,甚至很有可能在香港内地化、台北香港化之后,与中国的联系变得更深更多元。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渗透,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美中博弈的棋局,有没有可能随着今年底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而出现重大转变,目前谁也说不清。台湾在两岸政策上,也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而坦白说,台湾的民主的脆弱性,仍然会不时地化作当代的集体信任危机,透过中国渗透势力,轻易地瓦解台湾不同意识形态之间选民的互信。可以说,台湾的民主,始终是如履薄冰。

  
阿辉伯说,台湾交给我们了。而现在交到我们手上的台湾,仍然是处在一个蛇蝎环伺、步步惊心的恐怖平衡局势中。

  
我们有没有阿辉伯的智慧,可以一边拿捏平衡、一边像他一样大胆擘划愿景、奋力实践,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像我爸爸那样生为一个中国人,一生完全没选择的悲剧,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永远不要重演。

  
我们要海洋立国、我们要走出去,拥有大海一样的胸襟。建设新国家的道路上,我们要有航行在海上的志气、也要有面对风浪的勇气。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在多变的海象中,灵活应变,却可以坚定地往目标的方向走去。

  
曾经我们有阿辉伯,现在要靠我们自己了。

  


  
原文出处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05/article/9755?utm_campaign=fb_opinion-social-daily&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_opinion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嘎山湖篇
    土豆烧肉的那些二三事 
    往事如烟:光明村的阴影 
    关于徐州铁链女 
    加贺藩国的悲情故事(后篇) 
    加贺藩国的悲情故事(前篇) 
    黎泰院Class与下跪文化 
    领先20年的防疫针机场 
    当主流媒体撒谎时,民间发言反而可信 
    读懂李登辉,并非统派转为台独派 
    有二个香港名人叫Agnes 
    小姐是怎么升级到小姐姐的 
    重温奥巴马就职演讲 
    这个世界,人的生活和追求差了十万八千里! 
    日本的“蒋宋美龄”第一夫人 
    武汉病毒就是一个中国梦 
    年轻人从政的社会才有未来 
    为什么我说文昭是个狗P! 
    安倍做了一件脱裤子放P的事 
    日本在对待美国邮轮《钻石公主号》上的反思 
    略谈大型豪华邮轮《钻石公主号》 
    我为什么讨厌反共的法轮功? 
    为台湾的民主,喝一杯庆功酒 
    从《清明上河图》到《清明上坟图》 
    汉武帝刘彻是个熊孩子 
    汉人说汉 
    阳澄湖PK青森县 
    天然大闸蟹,日本国产 
    制霸苏沪生煎 
    国内高铁地铁乘坐有感 
    关于网上的五毛 
    假货王国 
    2010上海人时下的婚礼 
    当老板,工薪族,人生观 
    扬州瘦西湖景色 
    看看昨天日本地震后的信息 
    往事如烟:水铺鸡蛋苏州忆 
    小震的确有益无害 
    今天傍晚我捐款了。。。。 
    [原创]我的刀史 
    冬夜心情回忆之五 
    冬夜心情回忆之四 
    冬夜心情回忆之三 
    冬夜心情回忆之二 
    冬夜心情回忆之一 
    生病 
    看图说话:洗头妹和洗头哥 
    大人的烦恼:手机流行现象 
    我见到的栩栩如生的坛主 
    我见到的栩栩如生的九哥 
    抽烟、戒烟、侃烟 
    俺家有把炖刀子 
    往事如烟:逆境中的强者——船歌 
    海龟小婷 
    说说中国“童养媳” 
    [原创]网事不侃会馊 
    皮蛋咸蛋漫谈 
    苏州大白天的小夜曲 
    单人麻辣烫:闲话交关 
    2006三回苏州记 
    一日之际在于晨(上海2006/08/04) 
    往事如烟:贱骨头 
    “家”和“根” 
    墨尔本之旅 
    公开自拍工作照 
    往事如烟:秋田小町 
    往事如烟:我的太太 
    往事如烟:玫瑰老师 
    往事如烟:我的日本朋友 
    往事如烟:我的台湾朋友 
    往事如烟:我的大表哥 
    往事如烟:白兰花的初恋 
    谁动了我的蛋糕? 
    往事如烟:我的1976 
    上海人四侃上海人 
    上海人三侃上海人 
    上海人再侃上海人 
    上海人侃上海人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