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嘎山湖篇
字体∶
大
中
小
往事如烟:我的太太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6-07-08 12:25:09 阅读人次:3388 回复数:10)
认识我的太太时,好像我只有3,4岁,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太太对我一见钟情,非常的喜欢我。
通常成人后的大多数人对3,4岁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我却非常清晰。我的太太的家是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第一次见到我的太太时,迎接我们这个来自大上海的小家四口的苏州小地方的这个大家族。
那是苏州小巷子内深处突然变得很宽广的一段,白墙黑大门,屋檐角上还有两个高跷着的龙头。出门迎接我们的至少有男男女女30人,太太领头,还有很多很多大人,叔叔婶婶一大串,虽然刚下火车父母就反复叮嘱我要有礼貌要叫人,但是那个场面我都吓晕了,不知所措。
母亲松手时,太太温和地上来,她拉住了我的手,说着一口浓重的苏州话,所有的亲戚说的都是苏州话,但是我能听懂,因为父亲在上海家里也一直没有改掉他浓重的苏州口音,我习惯了,但是那时我不大会说。
随太太前来的还有5,6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那时苏州是个精致的小地方,太太在他们家族中地位极高,苏州的孩子们都来跟我说话,可能上海的孩子的打扮以及说话腔调跟他们不同,满口“阿拉,阿拉”的,以至于不多时就开始被他们用苏州话歪曲成了:“阿辣?佛辣(苏州话:辣吗?不辣)”
进入大客堂间,我才知道这个苏州大家庭还不止30多人,更惊奇地发现这个家建在沿河,小河虽然不是很宽,2条小船差不多正好可以擦间而过,苏州的房子就像威尼斯那样建在水中,太太家就是其中的一大幢。
不远处还有一座小石板桥,沿河对面也是清一色的垂直于河中的房子,水面附近的房子基础部分的大青石长满了青苔,沿河是一排红色的雕花格子窗,倒映在河中,晚上还有摇摇晃晃的月亮,甚是漂亮,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喜欢趴在后楼的窗户上看下面的河水慢慢流动,渐渐地感觉自己像在船上,船在河里缓缓行驶。
这个家究竟有多少房间我不是很清楚,小孩子都爱合群,但是大人为了防止孩子们晚上聚众闹事,通常由各自家长领回自己房间睡觉。父母的客房在2楼,记忆中母亲很少来苏州这个大家族,因此这个大家族唯一的上海亲戚偶尔前来几乎成了上宾,但我们的待遇似乎还不仅仅是因为来自上海。
太太的房间在前楼客厅的东面,有一张红木的梳妆台,台上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漂亮的瓶瓶罐罐,还有一张很大的雕花红木床,说是床,大的几乎像小房子,也像一艘画舫的客舱,记忆中那张床一年四季挂蚊帐(或许那不叫蚊帐,而是江南的装饰品),帐子白天用两侧的帐钩挽住,大床的正上方还镶嵌着好几幅印花瓷盘仕女图。
太太从一个瓶子内拿出些零钱悄悄地塞给我,我不敢拿,因为我们家从来没有给孩子零钱的习惯,甚至没有压岁钱。母亲是个严格的家长,每天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甚至饭后10分钟才能喝茶在我们家都是制度化的,今天的饭桌上不要说撑手臂,看电视,就是搁一杯可乐汽水都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
苏州的孩子们大概几乎不会得到太太的宠爱,经验不足的我很快被骗走了所有的太太给我的零花钱,当然我也享受到了金钱换来的美味,那是苏州的孩子们最爱吃的零食,外观像山楂片,色泽像橄榄的,一种用话梅肉压制成薄片最后拌上甘草粉的东西,他们都叫梅饼,我跟大家马上就熟悉了,吃得有滋有味,记得住太太最喜欢我,自然梅饼的美味也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薄。
开饭的时候到了,客堂间摆了4桌,大人三桌,小孩子一桌,苏州的菜肴丰盛,而且都是甜甜的,尤其是爱吃肉的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这么糯的红烧肉,由于人多,每个人吃多少都是默契地定量的,因为我们是客人,所以受特别的照顾。很快我就知道每餐都是这个大排场,而日常维持这种生活排场的是父亲的堂嫂和农村来的3个女佣,所有的人都喊父亲的堂嫂“阿婶”,连孩子们都那么喊,所以很长时间没有人特别计较辈分,但我知道在上海的话,我应该叫“婶妈”, “阿婶”其实很年轻,绝对不到40,她丈夫是苏州城里一流的木匠。
在这个大家族中,只有我的太太非常特殊,她从不上桌跟大家一起进餐,而是由“阿婶”把做好的饭菜恭恭敬敬地端到她的房间,太太在里面独自一人用餐,太太的房间未经允许几乎从来没有人进入,只有“阿婶”每天亲自去打扫房间一次。
父母都在跟大人说话,自然没有顾得上我这么快就暗地里违反了家教。父亲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对我扬起过巴掌,只有我们这天到达苏州的第一餐,所以我一辈子会记住,所以我也会清晰地记住我认识太太的第一天。
吃饭时,我在小孩子一桌上,我那份菜已经比其他孩子多,其他还有什么菜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青菜红烧肉,我把红烧肉都吃了,青菜一口都没有碰,太太那天并没有在自己房间,而是特意为了我来到了我们小孩一桌上,看见我这么爱吃肉,把自己那份的也给了我,正在准备替我夹去青菜时,却被父亲看见了。
父亲说我必须吃青菜,并责怪太太不该这么纵容我,我顺手把菜盆一推,不料菜全打翻在了地上,顿时我的屁股上挨了父亲重重的巴掌,不知道是因为疼,还是觉得在这么多人面前挨打的委屈,我哇地开始大哭起来,父亲还在生气,母亲也在说我不像话,要没收我的饭碗让我反省。太太一把搂住我,抱到了自己房间内,口中喃喃有词地再说:“心肝还小,罪过罪过。。。。”,那时,我哭得更响亮了。
所有的孩子中,太太最喜欢我了,我有大名,也有乳名,她却从来不跟着别人一起那么叫我,而是喊我:“心肝”,小时候不懂什么意思,模糊地认为是喜欢我的叫法,现在想来够肉麻的。
“心肝,去,给太太买个发夹,剩下的自己买梅饼吃。”
“心肝,跟你妈妈说一声,今晚跟太太一起睡。”
母亲休假不多,大约1个多星期就要回上海了,那期间,我跟太太睡了好几次,每次洗完澡都不让我穿衣服,说小屁股很滑很滑的。我小时候跟大人睡觉喜欢拉大人耳朵,太太的耳朵跟母亲不一样,有两个小孔,枕头边经常还放着很漂亮的两个大耳环。
母亲回上海了,那时我们在上海还没有自己的家,我们住在母亲工作的公安局分局的家属宿舍里,这一年母亲把我留在了苏州这个大家庭内,临走一再叮嘱我要听话,不能调皮,还对太太说不能太宠我,要跟其他苏州孩子一样对待。
父亲学历不高,正式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是父亲的文化水准却并不低,最令人钦佩的是写的一手像字帖一样的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父亲说他16岁就开始出家学生意去了,由于勤奋努力,跟着师傅学到了这2个手艺,加上做事踏实,新中国解放后,父亲被吸收进入机关,成了这个苏州大家族中第一个国家干部,并不断获得提拔。
太太喜欢我,一定与父亲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有关,也与父亲的妻子是上海人,也是国家干部这个因素有关,所以每次我们进入这个大家族时,我都受到特别的待遇,但是我很傻乎乎的,每次都把自己的各种特权与周围的孩子们分享,谁想要骗我的零食,玩具,小人书,真是易如反掌,所以太太每次偷偷地塞给我的零花钱,几乎都是不过夜的被孩子们花完的。
在那幢奇妙的大房子里,苏州的童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厨房了,苏州人叫“灶头间”,那个灶头间很大,是中国农村常见的那种由2口大锅一口小锅的烧干柴的大灶,冬天我最喜欢挤在灶膛前一起烧火,或者卡塔卡塔地帮着拉几下拉风箱,直到自己也气喘吁吁地像拉风箱了才住手。有时候扔几个山芋(北方叫红薯或地瓜)进去,一顿饭烧好了,烤山芋也好了。有时候扔很多干枝毛豆进去,烤出来的就是又香又糯的“熏青豆”。
“灶头间”最大的特色就是地上有一个很大的木门,拉起来挂在墙上,下面就是石头台阶,从室内可以走下去,一直通向小河,所有的洗刷都在这个石头台阶的河边,河水涨退时,孩子们便在开门前猜今天有几个台阶。那时只有饮用水是靠井水,夏天,大人们把大木盆,木扶梯浮在河面上,让孩子们去玩水,学游泳,由于那时人口少,河水并不是很污染的样子。
这是我比较长的一段苏州生活的童年经历,若干年后我在上海上了小学,大姐离开了上海之后,家里被文革搞得四分五裂,4口之家成了3个场所。
2年级后半年我转学到了苏州,直到4年级我才回上海,那是我第二次比较长的苏州生活,那段年月,太太已经离开了那个大家族,因为大家族中的很多小家族都纷纷独立出去自己生活了,我也没有跟着父亲再去河边那个大家族生活,而是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有时候在党校的机关宿舍,暑假跟随父亲去五七干校,只有休息天,父亲才去自己道前街的小姨家,太太已经跟随小姨家生活了,父亲和我在苏州的周末几乎都是在小姨婆家度过的,每次父亲都要买最好的礼品给太太。
苏州的夏天越来越炎热,父亲花钱购买了当时非常奢侈的东西给太太消暑,一台20元的电风扇,直到2年后,我们上海的家才有了同样的一台电风扇,太太依然非常喜欢我,每次去看她都在摸索着什么,然后依然用那浓重的苏州话对我说:“心肝,给你好东西。”
那是一个星空灿烂的夏夜,父亲机关内分到了好多新鲜的活鱼,父亲自己几乎不会做饭,常年的单身男人的食堂生活,所以我们傍晚到了小姨婆家,父亲说太太最爱吃河鲫鱼,让小姨婆红烧了一大碗,也是那种甜甜的苏州菜风味,太太说怕遇鱼刺,父亲便给她用鱼汤拌饭,太太吃得很香很香,我们则把所有的鱼都消灭了。
第二天清早,我们还在熟睡中,就听到了小姨婆的哭声,说太太不好了,父亲赶紧去了太太房间,顿时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噩耗,开始通知所有的亲戚,父亲没有悲哀,说太太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活着时没有任何病痛,连感冒都没有,这是瓜熟蒂落了,太太死的时候,享年92岁,我的太太比我大整整80岁,太太是父亲的父亲的母亲,也就是父亲的祖母,我的曾祖母,苏州人都喊曾祖母为太太,如果太太还活着,也该有123岁了。
写下我的太太,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太太生活过的经历的,隔1,2代的疼爱很常见,隔3代的疼爱是稀罕的,我的太太,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婆婆。
——东京博士 2006年7月8日
回复[1]:
陈梅林
(2006-07-11 22:46:32)
东博:天哪!看了题目俺以为是介绍你妻子呢。原来是写祖孙乐!
东博得记忆力惊人!记得这么多如烟往事,俺的往事咋都忘了?
回复[2]:
好一个四代同堂
校长 (2006-07-11 23:47:44)
好!
回复[3]:
东京博士
(2006-07-12 09:42:45)
陈大姐是这篇帖子千万个受骗者之一,呵呵,只怪你们自己“心术不正”,哈哈。
回复[4]:
博士来一篇真的太太
陈某
(2006-07-12 10:19:29)
将功补过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6-07-12 10:54:48)
你是说我上面这篇是假的太太?郁闷啊。
至于另一种涵义的太太,这个必须坛主先来,毫无疑问的,呵呵,俺先送花
回复[6]:
看在这朵花的份上
陈某
(2006-07-12 11:28:47)
贴一篇俺老婆写俺的
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01&&kno=008&&no=0001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6-07-12 11:36:28)
反了,要老爷写老婆的。呵呵,花收回了。
回复[8]:
老爷写老爷
龍昇
(2006-07-12 11:54:08)
怎么看也不象老婆写老爷,或老爷写老婆。
回复[9]:
小上海 (2008-06-04 00:40:44)
我们无锡人也是喊太太的.
奶奶喊成亲娘.
感觉我家里和东博有点相似.
我们家以前也是资本家,在江浙一带开了好多铺子,在大世界对面也有饭店.
后来全没了,到我爸爸这代人都已经恨得只能摇头了,若干年后(90年代),当年抄我家的那几个老头老太邻居,我爸还怀着深深的恨意,不过我没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无法感同身受.
"共产党天下,弄宁啊是共产党饿"这是老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大概也是一种无奈的愤慨吧
回复[10]:
东京博士
(2008-06-04 08:12:58)
“我们家以前也是资本家”,抱歉,不要搞混,我们家不是资本家,是穷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嘎山湖篇
土豆烧肉的那些二三事
往事如烟:光明村的阴影
关于徐州铁链女
加贺藩国的悲情故事(后篇)
加贺藩国的悲情故事(前篇)
黎泰院Class与下跪文化
领先20年的防疫针机场
当主流媒体撒谎时,民间发言反而可信
读懂李登辉,并非统派转为台独派
有二个香港名人叫Agnes
小姐是怎么升级到小姐姐的
重温奥巴马就职演讲
这个世界,人的生活和追求差了十万八千里!
日本的“蒋宋美龄”第一夫人
武汉病毒就是一个中国梦
年轻人从政的社会才有未来
为什么我说文昭是个狗P!
安倍做了一件脱裤子放P的事
日本在对待美国邮轮《钻石公主号》上的反思
略谈大型豪华邮轮《钻石公主号》
我为什么讨厌反共的法轮功?
为台湾的民主,喝一杯庆功酒
从《清明上河图》到《清明上坟图》
汉武帝刘彻是个熊孩子
汉人说汉
阳澄湖PK青森县
天然大闸蟹,日本国产
制霸苏沪生煎
国内高铁地铁乘坐有感
关于网上的五毛
假货王国
2010上海人时下的婚礼
当老板,工薪族,人生观
扬州瘦西湖景色
看看昨天日本地震后的信息
往事如烟:水铺鸡蛋苏州忆
小震的确有益无害
今天傍晚我捐款了。。。。
[原创]我的刀史
冬夜心情回忆之五
冬夜心情回忆之四
冬夜心情回忆之三
冬夜心情回忆之二
冬夜心情回忆之一
生病
看图说话:洗头妹和洗头哥
大人的烦恼:手机流行现象
我见到的栩栩如生的坛主
我见到的栩栩如生的九哥
抽烟、戒烟、侃烟
俺家有把炖刀子
往事如烟:逆境中的强者——船歌
海龟小婷
说说中国“童养媳”
[原创]网事不侃会馊
皮蛋咸蛋漫谈
苏州大白天的小夜曲
单人麻辣烫:闲话交关
2006三回苏州记
一日之际在于晨(上海2006/08/04)
往事如烟:贱骨头
“家”和“根”
墨尔本之旅
公开自拍工作照
往事如烟:秋田小町
往事如烟:我的太太
往事如烟:玫瑰老师
往事如烟:我的日本朋友
往事如烟:我的台湾朋友
往事如烟:我的大表哥
往事如烟:白兰花的初恋
谁动了我的蛋糕?
往事如烟:我的1976
上海人四侃上海人
上海人三侃上海人
上海人再侃上海人
上海人侃上海人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