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别人说[上海人说好听的是精明,难听的就是小气]。让阿拉上海人说一句,上海人任何时代不忘潮流,历史是在潮流中不断更新前进的,而不是拘泥于过去。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上海和上海人是不断发展的,大家谈的上海人小气也好,精明也罢,既是事实,也是上海社会背景的生存需要,上海人不像北京人可以吃国税,又不像广东那样天高皇帝远地彻头彻尾地闷头做生意发财,所以上海人只能自己精打细算。讲究可能的范围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平衡的达到最大化。
有网友对我提出了以下4点说上海人像犹太人。
1.经济实力.无可否认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势.虽然我们"外地人"认为那是上海 占了中央政策的光,上海人认为是中央在剥削上海,但是事实是上海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和犹太人在世界上一样.
2.上海人和犹太人还有共同的一点就是精明.
3.对外来侵略(或压迫)的反抗,上海人和犹太人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12.8抗战,是福建的19路军打的,上海人都拿着铺盖逃南京了.上海租界不是中国唯一的,但是肯定是中国最多的,保留的最久的,而且和上海人结合的很好,他们犯了事情都知道往租界逃.八年抗日,地道上海人的英雄有几个? 现代的上海,以前在海归谈到过上海女人的外嫁比例在全国应当算是高的, 没有数据,算是观察加猜测.当然外嫁不能说是被侵略压迫,但是如果动机不那么纯的话,总有那样的感觉.
4. 上海帮在现在中国政坛的影响,也许比犹太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还要大吧. 不过两者都是对两国政治举足轻重的力量.
对此我的观点是——
1.经济实力.
上海经济看看支出与回报即知,长期以来上海一直是作为全国的经济老大,
因此在改革开放前,单是上海的市政建设就远远落后于其他只要城市,上海对住房,绿化的投资更是全国倒数的。
至于上海的经济繁荣,不能离开上海雄厚的近代工业基础,其中包括很多租界时代的遗产,从政治上说这种遗产是一种民主耻辱,但是在经济上不得不说是极为有价值的,上海外滩的建筑,世界级的金融是欧洲的遗产,上海的纺织行业是日本近代工业的遗产,这些都被上海人吸收并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奇葩。无论政治上如何否定,失去这些不仅上海的水准将大跌,还影响整个中国。
另外上海人不仅仅是简单地继承了别人的残羹剩饭,在钢铁,造船,轻工,电子方面更是发挥了上海与周围地区移民文化最求时新,即使在10年浩劫中上海人也始终保持着这种海派文化。这也是上海人看不起其他地方人的背景材料。
2.上海人和犹太人还有共同的一点就是精明.
上海人严格地说近代的环境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有着相对近代文化基础的人们对高质量的物质,精神的追求只能在受尽限制的环境下绞尽脑汁,所谓螺丝壳做道场。同时也反映了过于细小的部分的斤斤计较的小市民习惯。近年有说上海人精明不高明,我同意这个说法,上海人的精明是与生俱来的,上海人不是一个真正的独立人种,而是主要以江浙一带的精明人士经过闯荡上海滩拼杀一番后才留在了上海,他们的后代才是平时议论的上海人,因此只有精明才能在上海留下稳固的脚跟,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上海的扬州人吗?扬州应该也算是有历史的文化古城,但是为了闯荡上海,扬州只有3把刀可以摆平上海滩,俗称剃头刀(理发店),切菜刀(饭店),扦脚刀(浴室)。就是说你起码要有点手艺(技术)才能在上海立足,可见上海人的精明是在上海独特的文化与竞争中自然产生的。
3.对外来侵略(或压迫)的反抗,上海人和犹太人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前面说过你们说的上海人本来不存在的,真正的上海本地人到真的是乡下人,居住于上海的郊区川沙南汇一带,上海城市里的都是为了做生意发财来的,其实都是外地人,因此一旦战争爆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财产,这一点当然与犹太人类似。也是与这些人闯荡上海的初始目的吻合的。但是抗争侵略不仅仅只有暴力行为,还有其他形式,这就是上海有相当多的地下党的存在,而且还有众多的进步的文化人,冼星海,聂耳,郭沫若,鲁迅自然不必多说,当时的上海被称为孤岛,但是这个孤岛看来歌舞升平,却也是酝酿着革命风暴的缓冲地带。
但是在对于资本财产问题上,上海人因为有资本积累,因此不可能与一穷二白的内地有些地方人那样毫无顾忌地砸铁卖锅地蛮干。上海的捐款义卖义演活动我认为也是一种斗争。至于打仗,上海本来就不是一个军阀割据的地区,城市的经济文化特性决定了市民性格。同时上海周围的苏州,杭州,无锡一带历史上都是出文官的不是出武官的地区。
4。现代的上海,以前在海归谈到过上海女人的外嫁比例在全国应当算是高的
上海人外嫁的确很多。上海人出国也多。有2种极端,不管哪一种上海人出国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自力更生,很少有靠权力或吃国税的。 与政治都市北京相比,经济商业都市的上海别无他法,唯一有利的就是靠海,与国外的信息,沟通相当频繁和容易。开始出国的上海人都是有本事的,绝非谁都能出去,这些人在上海滩形成了一种效应,上海是一个对超前信息必须一直阅读的城市,不然就会被上海人看成是[阿乡]。
但是上海人不是人人都有本事的,有各种人,因此为了赶潮流,赶时髦(这对上海人的生活来说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可以采取任何手法,包括用婚嫁作为出国的手段。虽然在人格上不齿一提,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女人的一种武器,使用得当不得当全在于个人的才能,而上海人本来就属于中国比较精明的,因此这种算盘既不违法,也不一定就不合算。问题是造成出国难的原因有很多,下岗,离婚是最多的,社会没有容乃这种人,那么我们拿什么来责怪当事人?
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本能,婚姻更不是别人指点江山的,国际婚嫁问题很多,但也不是一概悲剧,平淡地过上不算富裕的生活,但是却比国内要好的例子我看到很多。同国人结婚与外国人结婚哪个更好的问题是无法随意下定论的。只有提高自身的经济文化水准,无可厚非。至少让我选择100次本人都不会选泽这方面比上海差的人的结婚的。
5. 上海帮在现在中国政坛的影响,也许比犹太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还要大吧.不过两者都是对两国政治举足轻重的力量.
一个国家要发展,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当然都要靠经济,教育,工业水准较高的地区人,这不仅是中国,任何国家都这样的。战争是斗勇,现代战争更离不开斗技术。因此个人肉体的勇猛强壮将没有任何意义。体力虽然重要,但是体力是有界限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可能靠众多穿着盔甲,大步流星的将军们去维持。
因此上海人的精明可以统括为智谋,研究,吸收,发展,提高。上海的历史相当短,又是一个以近代优秀移民云集的新兴城市,因此较中国其他地区对中华酱缸文化的眷恋最淡薄,很容易吸收来自海外的舶来品,洋为中用,为我所用。没实力的上海人都是旁观者,因为知道自己说了不中用,必须积累自己的资本才有发言权,因此政治舞台上的上海帮都不是真正的上海人,只不过是在上海文化中泡过一下的外地人,在上海积累了他们今后上台的最多的资本,而这些资本如果是在北京积累很可能就是空头的政治理论家。现代的政治家必须从实业开始,这就是上海出中国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的原因。
我的主张也不是谈上海人的优劣,是上海本身的风土形成造成了上海人这样一个群体。至于优劣,各地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
有人说[犹太人逃命的时候也是衣冠整齐,博士说上海人再穷也要把皮鞋擦亮的,嘿嘿,异曲同工]
我认为衣冠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准。原话是上海人说噱头噱头噱在头上,蹩脚蹩脚蹩在脚上,所以头不得不梳亮,皮鞋也必须擦亮。至于逃命,仅仅是逃命,对于有一定的资本积累的人不仅是上海人,世界上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革命的大无畏送死精神只适用于一无所有的人,谈不上什么衣冠整洁。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战争是一时的,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谈到战争中的反抗,上海本身没有很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反抗当然不会如一些中原地带那样激烈。更何况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人与人之间除了一些社会帮派,一般市民之间的历史纽带几乎没有,都是为了淘金来上海,梦想一夜之间拥有财富,因此上海不仅是外国人的冒险家的乐园,同样也是中国人冒险家的乐园,不是出军阀,出将军的地方。你不可能让上海的电影界文艺界的人开枪开炮,战争中同样需要前赴后继的文化斗争。而不是犹太人音乐家那种除了寻找食物还是寻找食物。二战中德国占领下的波兰与上海的情况完全不同,上海的各外国势力与日本的关系与波兰没有可比性。同时GCD对上海的影响力也不小的,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看过孙道临演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战斗的不是刀枪,而是一架电台,还有虽然不是上海,《红岩》知道的吧,里面的主人公江姐也不是衣衫褴褛的形象。
再说上海人也没有必要逃命。没有哪个战役中敌方专杀上海人的。应该看看以前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就可以从侧面理解一些上海市民了。这是大老粗当兵的与民族资本主义下的上海文化的早期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