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天南地北
字体∶
大
中
小
忆三千日本青年访华
小林 (发表日期:2025-01-05 08:27:40 阅读人次:3021 回复数:0)
根据小林憲明口述 小林陽吉编著
1983年11月23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应日本政府的盛情邀请,对日本进行了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
1983年11月26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东京日本广播协会(NHK)大厅,面对几千日本青年,大声说道:“明年九、十月间,我国秋高气爽时节,请你们派三千青年朋友,来我国进行一周的访问”。
胡耀邦的话,使得日本青年非常激动,满场爆发长时间的雷鸣般掌声。日中青年友好联欢盛事,由此一锤定音。这是胡耀邦在访问前开过多次准备会,反复讨论、仔细测算了国内接待能力后才决定的。其实,胡耀邦最初设想邀请1万名日本青年,但由于当时接待能力所限,便最终敲定三千人。
日中友好交流史上,有过遣隋使、遣唐使,19世纪末叶中国近5万青年留日和1965年第一次日中青年友好大联欢等壮举。但是,三千名日本青年一同访华,还是第一次,这是日中友好史上的盛会。
中日两国紧张的准备
决定举办日中青年友好联欢之后,中日两国先后行动起来。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举全国、全民、全党之力史无前例的活动,也是一次展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决心的举措。国家主席李先念批示的经费是800万元。空军司令员张迁发代表军委,借给日中青年友好联欢活动九架大型飞机接送日本朋友,军队各大总部还腾出多家饭店配合此次活动。
首先,团中央、全国青联、中日友协等单位组成了筹委会。政治局委员、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王震为筹委会主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为第一副主任,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为秘书长,青联副主席刘延东为副秘书长。
由于这次活动规模很大,几乎动用了所有学日语的人来负责接待、翻译、服务工作。筹委会下设接待班子。起初,接待办公室就设在团中央。后来接待班子作为这次活动的总部搬到了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新大都饭店)。
其次,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中日青年友好联欢于198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举行,三千名日本青年分三次四批入境。第一次两批一千五百人9月24日从上海入境,访问上海、南京、杭州之后,29日到北京。
第二次、第三次各一批,分别于9月28和29日从北京入境。四批日本青年在北京汇合后,共同出席中国国庆节庆典,并参观中南海。中日青年友好联欢前后历时15天,每批人员在华逗留一周,参观一个工厂、一个农村、一所学校,分别访问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北京、西安六座城市。
最后,敲定接待的具体方案。口号是:轻松、愉快、活泼、多样。全国共征集接待人员5000人(不含宾馆服务人员),还有随行医生、安全员等。
胡耀邦发出了三千人的邀请后,日本青年反应热烈,从47个都道府县开始报名。报名者众,超出了预想。
选拔工作以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以下简称“日青协”)为主,联合日本36个青年组织和日中友好协会等六大日中友好团体,成立“1984年日中友好交流日本组织委员会”。 日青协议会小野寺喜一郎会长,小野寺喜一郎(右)访问位于武汉的寺庙。
被推举为组织委员会的代表,事务局设在东京日本青年会馆。受条件所限,办公室只有20平方米,天南海北招募来的工作人员也仅仅七人。但是,他们热情高涨,日夜奋战,被送绰号“24小时无休的连锁店”。事务局办公室最醒目的是,每天更换的倒计时提醒牌,催促人们努力奋斗。
日中友好协会是日中还没邦交时就作为中国对日窗口的友好团体。而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早在1954年副会长铃木重郎成为第一位访问北京的日本青年代表。1956年,应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廖承志的邀请,日青协派遣代表团访华,为两国青年交流开辟了道路。
组委会虽然成立了,但事务所人手不足,经费和筹备时间也极为紧张,因此工作人员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终于,时间来到9月,覆盖日本 47 个都道府县的青年组织、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三千人访华终于拉开了序幕。
9月20日,日中青年友好联欢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日本给中国发来的名单是:217个团体、3017人,记者65名。
217个团体,可分为老朋友及其后人团等四个团,有为“中日关系正常化”树立功勋的冈崎嘉平太(全日空的创始人之一,除了奠定全日空事业发展的基础,还终身致力于促进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和经贸交流。)、
宇都宫德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逝世前为该协会名誉会长。他一贯全力倡导日中友好,是公认的“日中友好事业掘井人”之一。为加强日中民间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访华50多次,多次受到中国领导人的会见。)、
鸠山威一郎(日本第52、53、54代首相鸠山一郎的长子。原外务省大臣,第93代首相鸠山由纪夫的父亲)、
左二:鸠山威一郎,左三:鸠山一郎,左四:鸠山由纪夫。
法眼晋作(原外务省政务次官,著书《二战期间日本外交内幕》。时任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理事长)、大平裕(大平正芳的次子,“大平正芳纪念财团”的理事长,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日本研究人才。2015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大平裕名誉教授称号,表彰其在青年教育等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功绩。)、
清水正夫(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松山树子的丈夫。他访问中国100多次,为中日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10月,中国文化部授予他“文化交流贡献奖”。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外国友人的最高奖项。)、
西园寺一晃(日中友好协会顾问。西园寺一晃出身日本名门、华族。父亲西园寺公一早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就已在中国工作生活12年,为两国友好交流事业积极奔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日本驻华“民间大使”。1958年,还在读初中的西园寺一晃随家人来到中国。他在北京生活、学习了十余年,曾跟随父亲接触过多位中共领导人。1967年,西园寺一晃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返回日本。1971年,他进入朝日新闻社(我的同事)工作,在研究部门负责中国和亚洲问题,长期关注中国政治、经济和日中关系。)、
板本登(日本组织委员会干事长)、柳本嘉昭(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监事)、茅整三(茅诚司的儿子。茅诚司是日本物理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中协会会长)、池田城久(池田大作的儿子)、白西绅一郎(日中协会理事长)、西堀正司(日中友好协会事务局长)等。
代表团覆盖日本政经文化各界名人,此次活动将中日交流推向了顶峰。其中也有不出名的日本青年,那么小林憲明(日本八路小林宽澄的儿子)就是其中一人。
不出名人的后代还有池谷田鹤子(稗田憲太郎的女儿。1945年10月在张家口白求恩卫生医院的时侯,稗田憲太郎治疗好了已经是生命垂危阿米巴性肝炎的胡耀邦。当时,稗田憲太郎在阿米巴性疾病的研究是世界最高峰的学者之一。1983年胡耀邦访日,在中国大使馆亲切接见稗田憲太郎的遗属。并邀请稗田憲太郎的遗属参加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团)、稗田喜代子(稗田憲太郎的夫人)、吹美代子夫妻(稗田憲太郎的侄女)、池谷不律(池谷田鹤子的丈夫)。
前排左一池谷田鹤子,左四胡耀邦,左五稗田喜代子,左六王震,后排右一胡锦涛。
文艺界也有四个团,有漫画《三国志》作者横山光辉,饰演《血疑》大岛茂的宇津井健,《追捕》中女星中野良子、歌手芹洋子、金泽明子等人在列。代表团老中青相结合,涵盖了日本政界、经济界、财界、学术界、教育界、体育界各个领域,年龄35岁以下者占90%。后来成为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和野田佳彦的名字也赫然在册。但也有例外。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时任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日中青年研修会会长冈崎嘉平太先生,当时他已经86岁高龄了。年龄最小的则是演唱《四季歌》的日本国民级女歌手芹洋子的女儿,当时年仅3岁,是被妈妈抱在怀里来到中国的。
日本方面甄选出的多是世家子弟和青年活跃分子,因为这些人都是将来各界出类拔萃的人物。父祖担任过高官的,从政的,大企业的领导,在某地或某行业比较优秀的,这些人的后代最被看好,最优先被选中的。
中国为什么多邀请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访中,因为这些人将来从政的可能性很大。日本的“从政”,既是吃政治饭当政治家,途经是竞选议员,竞选地方长官,直至被国会推选为首相、或是被首相聘为内阁成员,当上大臣。通过考试当上公务员的那些人不是政治家,都是做具体事务的,升迁也绝对升不到首长位置。就像中国古代各衙门的衙役不会被任命为知县、道台一样。
最辛苦的是日中双方事务局。5个月里,日方事务局七个人,忙于征集青年友好联欢图案、歌曲,联系各方,协调日程,编制花名册等工作。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从得知消息到访华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年。当时事务局的事务十分繁杂,不仅要准备送给中国青年的纪念品,还要编排用于大学生交流的歌曲。日本民谣“花笠音头”的集体表演、中国歌曲排练等工作,事务局委托给了各个青年团体进行准备。事务局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冲刺阶段的一个星期,小野寺喜一郎和担任日中友好协会的事务局长的西堀正司以及事务局的人吃住都在办公室。
中方秘书处虽然人数远胜日方,但从编制方案到具体落实,近5000人(包括中方接待)每天的饮食以及住宿安排,参观场所的协调,联欢节目的审查,接机、送机,安全保障等等,包罗万象。光是翻译就需要好几百个,从全国各机关、高校和旅行社挑选的接待人员组成了接待队伍,开始培训。当时的中国,凑齐几百个会日语的人可不容易,几乎把全国的日语老师都调来了。老师们来了首先要培训宾馆和招待所的服务员们,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日语,比如“空尼期哇”(你好)等。
中方秘书处对友好联欢的日程和节目进行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事先征求了日方的意见,对150多个代表团提出的800多条要求,尽量予以满足。例如:中文日文演讲比赛、围棋对局、集邮、时装表演、茶道、插花、对口交流、文艺演出等。
中方筹委会副秘书长刘延东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成了夜猫子,但辛苦却快乐着!”
在日本青年组团壮行会上,中曾根首相激励青年们说:“这次能实现日本青年访华,是胡耀邦总书记的心意。去年胡耀邦总书记访日期间提出邀请三千日本青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当时我以为听错了是三百人,结果是三千人,真是大吃一惊,这真不愧为中国宏大的气魄……
希望你们到中国去首先要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表示感谢。我相信,日中两国只要坚持发展日中关系的四项原则,就能实现二十一世纪和以后的世代友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繁荣。日本青年作二十一世纪友好的桥梁,作为代表日本人民的三千名和平友好的使者,各位要以双倍的力量紧握中国青年的手,要以双倍的礼物回赠给中国青年。”
随后,他们便启程飞往上海。
小林憲明说,他们出发之前都被告诫因为政体不一样,到中国后要少谈政治,多谈友好。可是,跟小林憲明他们交流的中国年轻人反而特别喜欢谈政治,还喜欢谈一些西方的哲学之类的。他觉得那些那些中国年轻人可能都是挑选出来的精英,热烈热切,一点儿也不是想象中的死板样。交流没有障碍,很愉快。
奔赴中国
1984年9月24日,三千日本青年分两批,一千五百人从上海入境,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胡锦涛带领一千二百名上海青年到机场迎接。小林憲明回忆说,一下飞机,满眼都是鲜花和上海青年的笑脸,“他们在机场跳起了集体舞,可热闹了!”
为时15天的日中青年友好联欢从上海这座城市拉开帷幕。
小林憲明是这一批里的团员,在上海参加活动后,分别坐火车去杭州和南京,国庆节前到北京。
临行前,小林憲明和每个团员都收到一本手冊,手冊里每个团的具体安排清清楚楚,小林憲明和每个日本青年动身之前,就知道住宿在哪家宾馆哪个房间。全部活动行程,精确到分钟。据说是上海团委制作出来的标准样板,被各地依样划葫芦执行。
另外一千五百人在国庆节期间到北京,再分别去西安和武汉,然后飞上海。就是说,三千人都到的就北京和上海。
9月24日,上海入境的一千五百人由专机飞来,七架还是八架,先后着陸花了一个多小时。中方接待人员等飞机停稳,就先上飞机,自我介绍,向日本青年们问好,机舱里的日本青年激动地热泪盈眶。小林憲明也留出了感动的泪水。
他们拿好护照下了飞机,停机坪有盛大欢迎仪式,日本青年们受到了热烈迎接,中国的孩子们敲锣打鼓,热闹非常,彩旗飘扬。日本青年访华团整队下飞机。年龄最大的岡崎嘉平太先生(86岁)被中方接待人员搀扶下飞机,一踏上地面,就掩面而泣。对迎接来的上海阮崇武市长说,终于实现来中国的愿望了,可惜周恩来先生不能看到今天的情景。他和周恩来先生有特别的情谊。
岡崎嘉平太(1897-1989),出生于岡山县,日本实业家。战前,曾任日本銀行参事、华兴商业銀行(上海)理事、日本驻上海大使馆参事官等职。战后,历任池貝铁工、丸善石油、全日空等企业总经理和董事长等职。1962-1974年任中日备忘录貿易日方负责人、1972年任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1976年設立日中青年研修协会。着有《瞭解中国问题之路》、《在我们生平中的中国》等书。与周恩来私谊篤好,周恩来曾誉之为“中日友谊之掘井人”。
小林憲明这个团里还有德间康快(1921-2000),出生于神奈川县橫須贺市。日本实业家,着名电影制片人。曾任德间书店社长,吉卜力工作室社长、创建者之一,东京都写真美术馆馆长。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对中国的情感深厚,不管时光流逝,一如既往,真不容易。
小林憲明他们入住在外滩苏州河北岸上海大厦旁边的海鸥饭店。上海承担住宿接待的有六家宾馆。只有海虹宾馆是新的饭店,属于海军上海基地,是招待所式的管理。
上海日中青年友好联欢高潮迭起,气氛热烈、温馨、大气。
1984年9月26日,虹口公园的联欢会上,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的青年教师和日本朋友们举行大型恳谈活动。分成300个小组与日本朋友结对交流;中方青年尽量跟日方身份相近,工人对工人,农民对农民,学生对学生……。
在上海青年宮的欢迎活动,这幢老建築要装三四千人进去,几乎将近饱和。第一个上台演出的是谷村新司(1948-2023),他生于大阪,日本“国宝级”音乐人、歌手。掌声欢呼声未落,全场灯光骤暗,《昴》的声音响起,观众席星光璀璨,全体加入唱副歌。灯光大亮时,日本青年个个泪流满面。这是一个美好而激情的开头。对八十年代两国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歌的意义是很特殊的,不知道过来人是不是记得。小林憲明站在主席台边的一处,也热泪盈眶。
在青年宫,还举行了“日中青年乒乓球赛”、“ 日中青年文艺节目联赛”、“为你画像”等活动,热火朝天。
最后一刻,“源远流长”尾声中,沿着圆形楼座,一道道七彩纸带凌空拋下,琳琅满目、彩虹般笼罩着日本青年。这场面,别说日本青年沒见过,中国青年也沒见过。那叫一场飙泪,大家抢着、拉住不肯放手,不愿离去。据说:当时王兆国先生对阮崇武市长说,不愧为是上海啊!这场面,我一定报告总书记。这次联欢活动,日本青年非常尽兴。
1万8千人在上海体育场迎接日本客人,3500名中学生组成欢迎图案。在上海工业展览馆,“大熊猫和仙鹤”气球陪衬下的“烛光联欢会”更是迷人。
傍晚,小林憲明和日本青年们出席有三四千人的露天冷餐会,在上展中心喷水池周围,錦江、衡山、静安、和平、上海大厦等宾馆厨师戴着白帽子倾巢出动。非常壮观。
日中青年吃饱喝足,一圈一圈围着跳舞,非常开心。跳起集体舞,中方青年组织起来教过几次,日方青年就現场带着跳。气氛非常热烈融洽。
小林憲明说,自己在上海一共呆了三天,参加的活动多得数不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虹桥路某地参加的一次大型联欢会。“因为参加联欢的中日青年人数太多,只能一批一批地进来。我们和上海青年都是第一次见面,会说对方语言的不多,翻译又不够,不能进行复杂的对话。不过,这不妨碍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在一起笑啊、唱啊,一起跳舞,热闹极了。”
随后,小林憲明和日本青年们去了南京。在南京,日本毛泽东思想学院团、新制作座剧团、大学生第六团、日本青年同盟代表团、日本妇人会议青年代表团等,要求参观江东门日军大屠杀现场。纪念碑前,日本青年献上用彩纸结成的花环,大声说道:“要让青年人了解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
在杭州,小林憲明和日中青年登上120多艘游艇,泛舟西湖,湖心亭的水榭还设立了文艺交流大舞台。柳浪闻莺处,日本青年在“日中不再战”石碑前合影留念,小林憲明说:“日中不再战,表达了我们青年人的心声。”
武汉、西安的日中青年联欢也精彩纷呈。
在武汉,日中青年在市中心的青少年宫举行万人联欢大会,台上、台下齐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260余名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为友好交流设计的400余种招贴画、欢迎图案和纪念章倍受人们喜爱,以黄鹤楼、富士山为背景的梅花樱花胸章,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礼物。
在西安,中日青年在兴庆宫公园举行营火晚会,共同回忆唐代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大平裕听说讲解大雁塔的人,是当年接待父亲(大平正芳首相)的讲解员,非常兴奋。大平首相在西安留有“温古知新”墨宝,大平裕则写下“庆国庆三十五周年”题词。日中友协秘书长安部哲也写了一首汉诗:
东方灿现红太阳,中日青年志气昂,可看今朝掘井士,苍茫大地友情芳。
日本青年代表团浩浩荡荡在各地进行交流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和热情招待。移动时有警车开道,红旗车向导,他们坐在大巴上看街景,也看到那时中国人的表情都是热切的。
9月29日,小林憲明和1500名日本青年飞到北京。 与3000日本青年汇聚北京。
晚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日友好协会三团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3000日本朋友。
中国胡耀邦等主要领导人出席宴会。王震在宴会上说:“我是本世纪初出生的人,在70多年的生涯中,亲身经历了中日两国由敌视走向和解、由对抗走向友好的历史过程,深感两国和睦相处、长期友好的宝贵和重要”,“今天,中日友好事业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尤其需要我们两国青年牢记来之不易的历史经验,开创中日更加友好的新世纪”。
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团员,加上2000多中国党政机关人员,豪华气派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穿梭送菜大量服务人员,如此规模的大宴会的场面,让小林憲明他们都头一次眼见了“大中华”气概。
9月30日,约2万名日中两国青年聚集在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活动。
中国举办的这次庆祝活动,三千名日本青年又是胡耀邦亲自邀请来的,中国领导人自然是要隆重出席了。那天活动开幕前,在耳熟能详的迎宾曲中,胡耀邦、李先念、彭真等国家领导人依次走上主席台,领导们频频向观众席招手致意,胡耀邦还代表党和政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胡耀邦总书记强调:“本次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胡总书记的讲话慷慨激昂,让日本青年们深受震撼。
这也是小林憲明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国家领导人,当时那激动的心情,实在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
在小林憲明印象里,1984年国庆节是一个特别难忘的节日。改革开放后,中国一派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老百姓的脸上也挂满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野寺喜一郎作为日方代表,在两万人面前紧张地发表了日中青年不再战誓言,并表示将推动日中青年交流中心建设,以两国青年交流的历史性成果为动力,始终站在日中交流最前线。演讲结束后,会场中雷鸣般的掌声让小林憲明至今难忘。
接着,日本朋友演出阿伊努黑潮大鼓、黑田小调、北国之春,铁臂阿童木和八木小调等节目,有着日本第一民歌手之称的金泽明子演唱了为这次中日青年友好联欢创作的《日中友好青春谣》。41年后的今天,小林憲明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那天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蒋大为是压轴节目。那时的歌唱家蒋大为很火,如日中天,他演唱的《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已经火遍大江南北。现场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只见蒋大为在耀眼的追光灯下,穿着一身合体的乳白色西装,站在一个像街头交警指挥台那样的圆台上,在电动轨道上边演唱边缓缓地滑向舞台中央。那次演出,蒋大为也是精神十足,现场演唱效果实在是太震撼了。
蒋大为演唱完压轴节目,活动主持人邀请看台上的中日青年下场地一起跳舞联欢。有胆子大见过世面的青年,立刻走到场上邀请日本青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更有胆大者,直接跑到场地里把日本明星团团围住。
小林憲明记得现场座无虚席,两国的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氛围欢快友好。日本歌手芹洋子在最后登场,和彭丽媛一起演唱了《四季歌》等歌曲。
隆重的国庆观礼活动
1984年,是新中国诞生35周年。虽然按惯例,中国的国庆节是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但由于那年国家要搞隆重的国庆观礼活动,邓小平主席还要大阅兵,因此中国上下喜迎国庆节的气氛特别浓烈,全国上下处处弥漫着一股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气息。
10月1日9时,三千日本青年登上天安门临时观礼台。这是日中友好史上空前的壮举。日本男士大都披上节日的“法被”,女士穿上优雅的和服,京都的日本朋友还特意换上印有中国国旗的汗衫。观礼台第一排是致力于日中友好的老一辈和日本演艺界人士。
据池谷田鹤子说:10月1日上午,在国庆典礼开始之前,日方各团的代表及重要人物被邀请到中南海领导人办公地方访问。池谷田鹤子和母亲也被邀请,记得是中南海的一个小亭里,胡耀邦接见了他们家族和几名日本人士。王震副总理也微笑着和每个人握手。当时没有翻译在场,也没有互相介绍。有一位接待他们的很端正的青年,完全没想到这位青年就是后来的胡锦涛主席。大家在一起合照,摄影师拍照完了后,胡耀邦先生和王震先生就离开了,整个会面的时间不到10分钟。半小时后,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就看到邓小平站在敞篷汽车上开始阅兵。
10点,国庆庆典开始,当身着中山装的邓小平乘敞篷汽车驶出天安门城楼时,全场掌声雷动。先是阅兵式,随后是各界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观礼台。
日本青年访华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至今仍让小林憲明记忆犹新,但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国庆庆典上的一幕。当天,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席位在东侧临时观礼台,紧临长安街。从这里看天安门广场视角很好,一望无余,各路人马在集结,看得非常清楚。
阅兵开始,一个方队一个方队的走过去,非常壮观,眼前的100米宽的长安街上,方队通过宛如大河在流动,流淌了好久好久。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阅兵式。
日本青年们在日本哪里见过什么阅兵式。在日本的军国主义时期,对要开拔上前线的军队会搞阅兵,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壮行形式的,在操场上走一圈了事。二战后的这一代,很少能接触到武器和军人了,军人在社会上基本没有什么声响。眼前这些整整齐齐走正步、连个头都差不多的军人方队让他们震撼无比,而之后嘻嘻哈哈的群众方队路过他们前面时,还把手里拿的花抛给他们,又让他们觉得很幸福。
可是,有一个时刻,日本青年访华团们一下子都不作声,沉默起来。那就是洲际导弹车过来的时候,那上面写着DF的大家伙拨动了大家的过敏神经。每个日本青年在那个时刻,大概脑子里都有所思;这是能装核弹头的,一下子联系到广岛,长崎的原爆。
在阅兵式观礼的那天,除了广场聚集的100万人,还有走过长安街,被检阅的军人也得上万人。一天里能见到这么多人,这么多武器,对日本青年来说,一辈子大概也就这么一次机会吧。
群众游行队伍中的大学生方阵走来时,那种欢欣鼓舞的气氛一下吸引了小林憲明。与之前整齐划一的方阵不同,大学生们走得很随性,显得十分开心,他们挥舞着手臂,笑着、跳着。那种欢欣鼓舞的气氛就上来了。突然,北大生物系学生拿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这是一幅用床单作背衬写成的标语映入小林憲明眼帘。
标语打出时,方阵正好走到了日本青年代表团面前,日本青年们很快都鼓掌欢呼起来,气氛特别热烈。小林憲明先是一愣,随后一股暖流涌上心间。他回头望向主席台,看到邓小平也在向学生们挥手,那一刻,他感到了中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种情感交融。
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这条道出了全国人民心声的“标语”,当年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1984年,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份,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份,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
1984年早已远去了,但那年代留给小林憲明的记忆非常深刻,特别是那次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更是让他终生难忘……
那时候中国不搞阶级斗争,没有了国内的敌人。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文化求之若渴,也没有什么外国敌人。日本的援助,电子产品和影视剧都大规模登陆中国。
那时是胡耀邦在主政。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好得就像在蜜月中一样。而84年的那场盛会是日中关系的最高潮。
同日下午,3000日本青年步行从人民大会堂到中南海参观。大家从丰泽园毛泽东故居一路走到瀛台,一部分青年还荡起双桨,泛舟中南海。
胡耀邦、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分别接见三千名日本青年。胡耀邦总书记还陪同日本青年游览瀛台。在瀛台,日本青年即兴跳起阿波舞。胡耀邦发现带着三岁女儿的芹洋子,高兴地走过去亲吻孩子的笑脸,并且意味深长地说:“中日友好在年轻一代,中日友好在民间!”胡耀邦还幽默地对宇津井健说:“你演的父亲形象,在中国很感人,人们把你当成理想的爸爸”。
当天晚上,3000日本青年出席天安门广场烟火晚会。中国歌手唱起施光南为中日青年友好联欢创作的歌曲——《友谊之歌飞向21世纪》:都是黑头发,都是黑眼睛……友谊之歌飞向21世纪,那是我们年轻的声音。语言不通,但歌声和舞蹈传递了中日青年盼望和平友好的共同心声。礼花映红了夜空,此时的天安门广场,歌声、笑声、欢呼声,声声不息,鲜花、心花、烟火花,花花深情。联欢持续到凌晨两点,人们依然舍不得离去。
依依不舍的分别
分别的日子到了。中国的老朋友冈崎嘉平太和宇都宫德马说:“日中青年友好联欢的深远意义在于架设通往未来的友好金桥,日中两国的明天,应该日日是好日!”
乒乓球选手栗本(松崎)君代说:“当年周总理在中南海设家宴款待我,今天,全中国人民都在欢迎日本青年,这大海般的胸怀,彰显的是中国灿烂的文化,日中友好是永远的洪流!”
日本青年中还有当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电视剧《阿信》中饰演幼年阿信的小演员小林绫子,只有十来岁,日本相扑界的名人藤島親方等,日本的各界名人来了不少。高仓健不喜欢此类活动,并没有参加这次的盛会。
当时在访华团里只是普通一员的野田佳彦。野田佳彦是在他当首相时,在2012年给在日华人祝贺春节时,自己披露曾经是三千青年中的一员。管直人原首相(东京工业大学毕业)也作为三千人的一员访问中国,之后他每年都请在东京工业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到他家做客。
这些去过中国访问过的日本青年,还有其他有机会参加过日中友好活动的人,都会保持对中国的某种关心。他们会爱上中国文化,参加各种友好活动,会关心来日本的中国人,会促进商业交流活动,在民间的交流上都会比一般的日本人更有善意和友好。比如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芹洋子等明星,都对中日友好做出贡献,广岛县知事藤田雄山,就是当时三千日本青年中的一个,他积极促成了广岛县和中国四川省结成友好省县。
三千名日本青年与中国青年相拥告别,依依不舍的场面让小林憲明印象深刻。在交往交流中产生的感激与感动,化为泪水洒遍两国土地,成为永不枯竭的友谊之泉。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成为改变两国青年青春与人生的重要事件。
日本青年访华团成员们回国后,在日本各地播撒下友谊的种子,也让中国的美好形象在日本广为人知。此后,日中青年交流在各个领域不断扩展,日中友好交流迅速成为时代的潮流。
等到小林憲明他们从北京回国的时候,沿途十多里地,北京市民主动在街道两边欢送。日本青年代表团的车窗开着,对着外面的群众,他们喊了几十分钟的“中国万岁!万万岁!”
小林憲明和日本青年们纷纷洒泪而别,他们这批人当中很多人终生对这段历史都不会忘记的,积极推动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规模空前的“日中青年友好联欢”活动极大地增进了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了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在两国青年中培养了一大批积极从事日中友好事业的骨干力量,为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小林憲明说:“这辈子经历的事情,直到现在就规模而言,人数最多的一次还是日本三千名青年访问中国,最难忘的也正是那一次。我当年作为三千日本青年的一员,一生一世都难以忘记。”
在访华行程中,小林憲明晚上与中国陪同的青年住同一家宾馆,中国青年和领队等人一起去他们那里串门,一聊就聊到半夜、凌晨。那时也不知道哪来的精神,睡得再晚,白天也不困。
小林憲明他们对中国青年说日本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对中国的感受。以及日本老龄化、激烈的教育竞争、医疗制度、政府行政特点等,都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而中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工业化远景,为融入国际社会所做的努力,小林憲明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大家互相谈到了工资和恋爱结婚。日本年轻人的工资是中国青年的几十倍,让中国青年叹为观止,羡慕不已。但他们对恋爱结婚的态度、选择方式却又如出一辙。他们忽然发现,学识、语言、工作经历等都不是沟通的障碍,只要肯交流,大家的关心点、处理方式并无两样。
盛况反映回日本,日本的皇太子和皇太子妃也是年轻人,听到这些情况后,日本皇太子妃也为之感慨地说:“中方接待的这么好,我们用什么来报答呢?”
当时中国国力还不是很强,开展这么一个大交流可以说是很有远见、着眼未来的做法,培育了一大批日本对华友好骨干力量。很多人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精英,一些人还成了政要。
日中青年友好联欢,是日中两国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在日中友好史上留下灿烂不可磨灭的一页。中曾根首相说:三千日本青年是友好大使,双方播下的友谊,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
41年前的三千人访华可谓是一个大事件,瞬间改变了众多参与者的青春。日本青年从日常生活中突然走入了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环境中,他们在中国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全部成为了他们身体和血液的一部分。从那之后,日中交流走上了新的台阶,日中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得益于三千人访华活动,两国缔结友好城市的数量也迅速增多,已经达到250对以上,这可以说是三千人访华的一大成果。
虽然现在日中关系处于低谷,当前的日中关系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就像41年前三千名日本青年通过访华在两国民众心中播撒下友好的种子一样,小林憲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日本青年来中国看一看,并收获友谊与成长。为两国民间交流、青年交流打造更多平台,扩大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氛围。
此次访华过程中,中国释放出的友好和善意令日本方面动容。于是,应日本邀请,五百名中国青年于1985年秋乘坐“中日友好之船”回访了日本。在博多、仙台、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的港口停靠,进行了为期17天的交流。以三千人访华为契机广泛播撒的友谊之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国不断生根发芽,仍在茁壮成长。
刘延东女士是当年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活动的副总指挥,也是1985年五百名中国青年访日团的团长,她在现场很激动,事先准备的稿子讲着讲着就放到了一边,现场即兴发挥,号召两国青年要着眼未来,相互友好。
我与刘延东女士,摄于2015年9月3日
可是,事到如今,当年胡耀邦先生的辛勤付出似乎变成了浮云。仅仅两年多,到了1987年,亮点变成了污点。胡耀邦因为招待三千人日本青年访华备受诟病,在1987年1月受到批判并被解职。所以,我在网上搜索记录当年“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史实的文字实在少之又少。
当时加给胡耀邦先生的七宗罪状,其中一项就是招待日本青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谁都明白。要论老谋深算,论知人、知面、知心,胡耀邦确实还欠缺官场厚黑经验。以胡耀邦如此热情好友,毕竟还是看错了时任中纪委书记的王鹤寿,要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困难啊!胡耀邦曾极力为他平反昭雪。王鹤寿却不仅捕风捉影,歪曲事实,连胡耀邦与他私下说的心里话,,他也和盘托出。
胡耀邦近乎天真、过于率直、爱憎分明的性格妨碍他做中国的最高领袖。胡耀邦曾经私下劝过让邓小平退休,这就是他七分天真,三分幼稚的表现。
胡耀邦先生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做事热忱,有深刻、敏锐、新鲜和活跃的思想。他那无私忘我、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的精神,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竟然落此下场。令人唏嘘。
胡耀邦先生辞职下野,是一件影响中国大陆民主进程的极其重要的政治事件。1987年1月,掌权的中共元老对时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胡耀邦的一次政治行动,并迫使胡耀邦下台。由于胡耀邦深入民心的改革作风,以及整个下野程序存在的瑕疵,使得史学界对此颇为争议。因此也为两年后的胡耀邦之死,天安门事件埋下了伏笔。
不过,日中青年联欢影响了两国很多青年,日中关系也走过了蜜月期。这是事实,将来历史会证实的。
“我一直在想,中国并不富足,为什么还要邀请这么多的日本青年访华。现在我明白了,中国是真心想友好,不希望不幸的历史重演。”
小林憲明简单的两句话,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这次友好交流给一位日本青年带来的感动。
和小林憲明一起回顾这段日中交流佳话播下的友谊之种,展望中日青年交流的美好未来。
1984年秋,三千名日本青年应邀访华。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41年了,但当时的盛况以及两国青年欢聚一堂、畅叙友情的画面,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在小林憲明的脑海,让小林憲明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通过和小林憲明的谈话,我坚信;日中友好的根基在民间,未来在青年,真心希望两国青年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共同传承贯彻日中友好的信念,坚持做日中和平友好合作事业的推动者。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日中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日中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小林憲明
左一:作者、左三:小林憲明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天南地北
忆三千日本青年访华
一眼望三国的防川
长春的伪满皇宫与二人转
神秘的长白山天池
四川旅游漫笔 五
四川旅游漫笔 四
四川旅游漫笔 三
新疆游记 上篇
还乡记
四川旅游漫笔 二
四川旅游漫笔
秋风秋雨愁煞人
游览恭王府
风情万种上海滩
沈园游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啊 五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啊 四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啊 三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啊 二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啊
台北 一颗南中国的明珠 二
台北 一颗南中国的明珠 一
去采夫的家乡
越南印象三
越南印象二
越南印象
凭吊金陵古城
桐柏山区 三
桐柏山区 二
桐柏山区
游越南散记
一国灭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
《满江红》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