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老唤 >> 我喜欢的东西
字体∶
漫画弗洛伊德

老唤 (发表日期:2015-10-24 00:50:00 阅读人次:1673 回复数:6)

    漫画弗洛伊德

  
漫画的特征之一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因此,这里就取弗洛伊德心目中的【心理】。

  
漫画的手法之一是:【比拟】。因此,这里可以把【心理】比作【地球】。

  
这样做的意图是:了解了弗氏的【心理结构】有助于了解他所解读的【精神运作方式】。

  
顺便说一句,这幅漫画(即把【心理】比作【地球】)的优缺点都源自它在人间的独一无二。

  
直到上上世纪末,也就是说,直到弗氏著书立说,心理学一直把【心理】基本上等同于【意识】,它包括感觉、情绪、感情、理性等诸多要素。但是在弗氏看来,这等于只看到了地球的外壳。地球并不只有外壳,而处于外壳之内的体积庞大的岩浆不但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并支撑外壳的最原始的物质。他把炽热、混屯、动荡不息的岩浆称作【无意识】。

  
把平面变成立体是弗氏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必将牵出另一重要发明,即用【动力学】的观点取代对【静态】的描述。这也是我们觉得叫【精神分析】比叫【心理分析】更贴切的原因,因为【精神】更具【流动性】。

  
在地壳和岩浆相交的地方,有一层似是而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变成地壳的一部分,或者,继续处于岩浆状态。这就是【前意识】。当它遇到了语言或形象等表达方式(也就是弗氏所说的【词表象】),就变成了意识,否则,它就是无意识。比如【梦】,还有【遗忘】等等。

  
看来如此描述,一切都挺好。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心理的组成部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之中呢?或者这样问:如何对它们加以更加严密而科学的界定,以解释各种精神现象呢?

  
晚年,弗氏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试图完成这一任务:引进【动力学】的观点。

  
他把动荡不息的岩浆称作【本我】,【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由【生本能】与【死本能(杀戮和自杀)】构成。

  
而【地壳】则是我们看到的【人格】,他把它叫做【自我】。它由岩浆冷却而形成,即它遵守风俗、习惯、常识、知识等【现实原则】。

  
而地壳中那些非常古老而坚实的板块则是【超我】,它表示不可违抗的道德律令。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把从热带到寒带的辽阔的海洋看做【感情】,它时而狂躁不安,犹如海啸,时而风平浪静,安宁祥和。

  
包围着地壳的大气就是我们的【情绪】,它敏感而又变幻莫测,同时演示着来自外界的和来自地壳,甚至地壳深处的变化。解读这些变化也就成了精神分析的任务之一。

  
当来自岩浆、即【本我】的冲动与地壳、即【自我(它在无意识中也受到【超我】的操纵)】的压抑之间的均衡遭到了破坏,地震就发生了。地震就是【精神症状】的显现。

  
当岩浆找到了发泄的通道冲出地表,火山便喷发了。【本我】的恣意横行便是【疯狂】,它引起战争并带来毁灭。

  
我们在活火山的火山口可以看到常动不息的岩浆,看到盲目地寻求发泄的欲望,就像爱国青年;也可以在死火山的山顶,看到冷却后的岩浆,它们构成了地壳的一部分,也因此封死了火山口。按照弗氏的看法,这就像【梦】,它是【无意识】的泄露,或者被意识,或者被遗忘。

  
最后,我们可以把珠穆朗玛峰那样的高山看做精神运作在科学、艺术方面的最高杰作。当然,它们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它们是地球的骄傲。在群山之中,有一座常被云笼雾绕,这座山的名字就叫做【弗洛伊德】。

  
写到这里,我甚至在想:弗氏的【精神分析学】的构思是否就是受到了【地球】的启发呢!只是他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结语:

  
1933年,当战争的阴云再一次在空中密布,或者这么说:当【本我】的冲动弥漫在了【情绪】之中,爱因斯坦曾希望弗氏能呼吁和平。热爱和平的弗氏回答得却相当悲观: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源于人类的、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本我】,或说【本能】。

  
悲观,但却说出了真理……

  




 回复[1]: 这是初稿 老唤 (2015-10-24 00:51:43)  
 
  看看能不能画得更加忠实和简明。

 回复[2]:  二进宫 (2015-10-24 01:37:51)  
 
  弗洛伊德就不用说了。

  
我们屯子男女只要凑到一起,研究的全是莎士比亚。

  
真的,别的话题一点没有

 回复[3]:  夏雨 (2015-10-24 13:13:55)  
 
  重覆,清空。

 回复[4]:  夏雨 (2015-10-24 13:23:24)  
 
  呵呵,【真不巧,你撞在我的刀口上】了。

  
在“道一声对不起”的续3里,我写的正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个例。

  
周四写了,打算明天修改一下,周一贴。

  
现在看来,还是今天贴为好。

  
哈哈,请老唤大师指教。

 回复[5]:  小背心 (2015-10-24 20:14:17)  
 
  认真看过了,虽然有眼切力

 回复[6]: 弗洛伊德有那么高吗? 比喻是个陷阱 weilin (2020-03-14 10:57:02)  
 
  “晚年,弗氏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试图完成这一任务:引进【动力学】的观点。他把动荡不息的岩浆称作【本我】,【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由【生本能】与【死本能(杀戮和自杀)】构成。而【地壳】则是我们看到的【人格】,他把它叫做【自我】。它由岩浆冷却而形成,即它遵守风俗、习惯、常识、知识等【现实原则】。而地壳中那些非常古老而坚实的板块则是【超我】,它表示不可违抗的道德律令。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把从热带到寒带的辽阔的海洋看做【感情】,它时而狂躁不安,犹如海啸,时而风平浪静,安宁祥和。” —漫画弗洛伊德,老唤

  
很容易证明,弗洛伊德的“本我”纯属个人想象,它远不如东方语言来得真实和简要。

  
而且,他的“超我”也是鹦鹉学舌,过于牵强。

  
东方智者将人的意识分为“先天”与“后天”这是可以用时间来准确界定的。

  
我们可以将人出生的时刻作为此两者的分界线。人类运用“语言意识”能够描述“先天”吗?那么,佛洛依德的“本我”之“本”它的事实与逻辑的根基是什么呢?它与“自我”的“自”,作为一个活的人,灵肉一体的人,本与自,在观念上如何能够分离呢?毫无疑问,弗洛伊德的分类不符合科学的“互相独立全部包含”的“样本空间原理”。

  
他的“超我”,到了今天,用“肤浅”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他的独特的贡献。

  
当你紧紧地拥抱着一个婴儿表达你深切的复杂的自己都无法描述的情感的时候,怀中婴儿的意识活动,人类怎么才能知道呢?佛洛依德的想象是不是太过简单?如果他是喜马拉雅山,那也是很多很多年前的高度之时。

  
不明白的先否定。一旦大家都明白,他就成了过往而“和光同尘”。所以,伟大是个伪概念呢!

  
一定要走向未来的人类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最多是一块过桥的板,终将成为过去。

  
人类有文字的历史数千年,有几个人能一下子升到“终极高度”呢?

  
逻辑上,属于科学与哲学的认知领域都没有可能 成为“顶峰”。由此可见“圣人”是一个多么愚昧的概念。

  


  
此外,一切要利用“比喻”来说明的理论,都是因为还没有获得条理分明的精准的认知的不得已而为之。真理的唯一性不需要比喻。由此,可以判断一个理论的成熟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人对于自己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的道理,都是“用比喻、讲故事”来自欺,再忽悠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我喜欢的东西
    查爾斯-布朗森 
    偷梁换柱  
    这回的美国选举 
     围棋难吗? 
     漫画弗洛伊德 
    江铸久大师谈吴清源祖师 
     反腐就是反党! 
     我看常艳儿 
    中国当代文学屎 
    未未和[艺术] 
    太有才! 
    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 
     沉痛悼念岛田绅助 
     哎呀,鲁迅的翻译! 
    [鳟鱼]的成立 
    论论[走红] 
    [李逵日記](盜版)作者:倉土 
    致星兒的信 
     关于第一期[老唤文学奖]的说明 
    请修改作文 
    剽窃[韩寒语录] 
    論Salinger和丫的the Catcher in the Rye 
    转载:于奇智;德勒兹;生与死;张国荣;哲学 
    灵感制作秘方 
    由「期刊」所引起的 
    橡实和南瓜 
    请教:关于李佩芬 
    象征符号 
    想起了武训 
    老唤美术馆(观赏无料) 
    论风格 
    小说「梦」(续完)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