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文炜
>> 2014
字体∶
大
中
小
软实力与自揭短
文炜 (发表日期:2014-08-24 22:37:23 阅读人次:1017 回复数:2)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简而言之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展示软实力是冷战结束后各国花大力气做的事,主旨是向海外传播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政策和社会轶闻,形式上来说是以政府为主导,由专门的机构执行,通过驻外机构、民间团体、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
软实力的功效是明显的。近年来,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比如学中文的人多了,来中国旅游的人多了,对中国的发展刮目相看了……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为领头羊的中国官方媒体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通俗地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展示软实力的特点就是把自身最美的东西放大给人看,作为对外宣传走出的第一阶段,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总是繁荣昌盛、莺歌燕舞,也难免会让人生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中国真的有这么好?
制定宣传软实力的策略,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根据英国BBC的2014年版国家形象舆论调查结果,在17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排名第五,中国排名第九。在世人心中,对日本的好印象远超中国。此外,近年因为在东海、南海上与一些国家与中国发生领土争端,导致中国的“霸权形象”有被定格化的危险。一些日本人相信“中国威胁论”,以为中国强大到所向披靡。当然其中不乏成年累月西方世界积淀的对中国持有的偏见,不可否认对外宣传也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需要寻找展示软实力的新的突破口。
就像商业行为一样,展示软实力也需要诚信。对外宣传的要旨不是拼命塑造中国的完美形象,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真实形象,其中包括自身的短处。与其让人猜疑,不如开诚布公,以求增进理解。
笔者的提议是,展示软实力必须做到不忌讳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对外宣传自揭短是有前例的,美国之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对外宣传电台,早年曾经自爆国内存在的罢工潮和种族歧视,让人觉得美国是个大气坦诚的国家。英国的BBC在对外广播中批评政府和调侃BBC是家常便饭。软实力的对外宣传方式应与外交部发言人正义凛然的面孔有所区别,自我调侃和批评一番也未尝不可,软实力的宣传需要柔软的方式。
对于世人来说,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是一方面,大家可能更想知道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的今天,发展中的大国有弱点和缺点是正常的。
具体来说中国哪些弱点?恐怕问任何一位百姓,都能说出道道来。如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福祉欠缺、教育不公、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弱点其实是瞒不住的。8月3日云南地震后,日本网民议论纷纷:就那么6级的地震,房屋几乎全毁,基础设施薄弱到何等地步?!这是中方必须承认的事实。但是中主流国媒体的报道重点几乎都是领导重视抢险救灾。
软实力宣传的思维方式需要和国际常识接轨。对于中国的宣传部门来说,可能还不大习惯于在宣传中自揭短,而且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宣传的角度不符“国际口味”。如党内揪出了腐败分子,中国的媒体一般是从“痛下决心杜绝腐败”这一角度来报道的,也就是说当成了党的功绩。但是如果是在西方民主主义国家,执政党内出了腐败分子,是执政党的耻辱,而不是功绩,首先党应该向民众道歉。
古来虽有家丑不外扬一说,但网络时代,不仅隔墙有耳,墙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击毁、跨越的。把握国际舆论也要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自我揭短,就等于是自我批评。一个国家不忌讳自揭短处,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反而说明有自信,站到了一个高度看自己,更有利于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一些国家说中国没有民主,那么不妨首先在对外宣传中展示民主精神。
外交领域所说的国家实力,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之外,还有巧实力一说。巧实力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前国务卿希拉里开始具体运作“巧实力”,通过灵巧运用可由美国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而自揭短算是属于巧实力的一种策略,或者说是软实力的极致运用。
回复[1]:
二进宫 (2014-08-25 01:05:22)
自揭短要有坚定的自信和强大的软硬实力
50年之后吧
回复[2]:
軟実力
南海浪
(2014-08-25 10:19:39)
同意樓上說法。
》 软实力的功效是明显的。近年来,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比如学中文的人多了,来中国旅游的人多了,对中国的发展刮目相看了……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为领头羊的中国官方媒体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4
软实力与自揭短
东京的印度村、中国城和韩国街
懒惰的日本人
吉卜力,不是为了停摆的“停摆”
书店的“温柔反攻”
图书馆里“面对面”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