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中日文化篇
字体∶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6-05-25 18:23:30 阅读人次:2299 回复数:0)

  很多人喜欢吃蛋糕,比如生日大蛋糕,圣诞大蛋糕,西方还有婚礼大蛋糕,高大得犹如摩天大楼,摇摇欲坠,新郎新娘共同执刀,手起刀落,开辟新生活。俺戏言那婚礼蛋糕是荒唐蛋糕,其脆弱程度与国产豆腐渣工程也差不多。

  
不过俺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特别的庆贺用蛋糕来撑撑门面凑凑热闹之外,蛋糕并非越大越好,也不是一整个蛋糕最受人欢迎的。当然前提是有挑选的可能,而且有挑选的自由。

  
小时候上海滩上过年走亲戚,一盒蛋糕,一个水果篓可谓社会主义的标准配置,也是那个经济不太富裕买油买米买针头线脑什么都要凭票时代节日里难忘的一道城市风景线。小孩子们有时候还未等客人离开就偷偷地撑开盒子一条缝,用手指头扣点奶油尝尝,鉴定是纯奶油的,还是奶白的,还是麦淇淋的人造奶油。

  
通常,不是大家庭的话,那样的大蛋糕是无论如何难以一次吃完的,3天的早餐就着豆浆是奢侈的马后炮。因为憧憬中的共产主义尚未实现,牛奶也是凭票供应,只有那些从事危害人民健康工作的人才能享受订购牛奶。所以那个蛋糕的余香将在心头飘绕一年。

  
那时,有吃就不错了,而且平常日子吃蛋糕,那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批斗对象,只有节日的社会主义允许资产阶级来堕落人间一回,那时俺就不明白,为什么好日子尽朝资本主义地方跑,穷困潦倒的就一定是社会主义这个共产主义的早产婴儿的特征。

  
非常滑稽的是,中国人传统的过年在大多数地区是车轮大战式的。中午舅舅家,晚上阿姨家,今天表叔家,明天堂婶家,平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过年是吃了下顿怨上顿。中国人重面子,走亲戚是绝对不能空手的,于是水果篓也好大蛋糕也罢,有时候一天来了4,5个,这可如何吃得了?那不是共产主义,简直是富裕得可以脱离太阳系,让牛顿伽里略都羡慕得爬出棺材咽口水了。

  
阿拉上海人也真聪明,绝对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乎,4,5个蛋糕留下一个,其余的让它们物尽其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人情送礼的浩浩荡荡的革命行列中去吧。悲惨的是,其中一个极有可能从大年夜开始出门南征北战,在外面兜了一大圈,年初四回到了咱家,年初五大战告终,于是家人总算安静地围坐一起,说今天不做饭了,喝午茶刮刮油水,打开蛋糕盒大人诧异道“怎么边上挖掉了一块奶油?这东西也能送人?”,俺暗笑不敢出声,难怪鲁宾逊当年漂流了那么久还能得救,世界真小!

  
上海南京西路的人民公园对面有著名的国际饭店,当时以24层楼之高为上海之最(好想也是中国之最),外地人形容还没数到一半帽子掉地上了。那边上有著名的大光明电影院,花2角5分可以在当时最高级的剧场孵着冷气看一场《红色娘子军》。大光明隔壁有一家难得的西式糕点店,一个[泡夫]比最贵的电影票还贵,现在才知道那玩意在日本叫做[シュークリーム],英文叫做Cream puff,那是我最不爱吃的玩意儿。

  
另外还有两家腐朽的可以的小资蛋糕店,一家是南京东路中央商场口的德大西餐厅连着西式的东海饭店的外卖部,另有淮海路上的,如红房子西餐馆,哈尔滨糖果厂门市部,路过这些商店闻着资本主义的奶油香谁不勾起对资本主义的早期向往?毕竟牛奶制品比豆制品营养价值高,香味浓厚哦。

  
这些社会主义中唯一残存的资本主义,像黑暗中的明灯,勾起过孩提时代的幼稚和反动,嘴上高喊资本主义是腐朽的一天天烂下去,心里想着俺也喜欢吃奶油蛋糕能一天天好起来。可幸的是今日中国儿童已经视蛋糕如粪土,连土豆烧牛肉也是及没几个人动嘴动筷,也不会再纳入菜单史册,对之不屑半顾。

  
俺觉得,自己买蛋糕吃,那就与礼仪送人什么的完全不同,讲究自己爱吃的品种,什么都想尝尝,所以现在人们通常都是购买的小三角,红茶的,巧克力的,纯奶油的,还有什么黑森林的,白雪皑皑的,春色满园的,秋风落叶的,看形状与早上大饼摊上3分一块的芝麻炝饼没啥两样,花式品种可就多了。

  
在中国人终于走出那段滑稽非凡的勇敢者的道路之后,白猫黑猫们便在老邓的光芒指引下,开始比较自由地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了,上海的蛋糕生意也正是那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石门路的王家沙豆沙包被开司令栗子蛋糕打败,陕西路的友联生煎被延中汉堡包抢走一大半生意,连反攻倒算的黄陂路的荣华鸡都被肯德基追杀得鸡飞狗跳,配套的毛豆子炒咸菜都烟消云散,只有几只三黄鸡还能获得俺这种怀旧的老上海的零星喝彩。

  
现在,俺不太喜欢吃甜食了,但是每月偶尔也会在下班的路上拐一下,在银座的[コージコーナー]或者[不二家]买点蛋糕回家给孩子作为礼物,当然不是那种大蛋糕,而是不厌其烦地点各种各样的小三角蛋糕,然后看着日本MM带着法国厨师那种高帽子,也是不厌其烦地从不锈钢玻璃柜中夹蛋糕,然后不厌其烦小心翼翼地装入一个精致的盒子,然后笑容可掬地问我路上多长时间后放入适量的干冰。

  
从大蛋糕到小蛋糕,既反映了消费个性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体现了形式比内容更重要的人类处处合理化的进化过程。

  
其实国家难道不也是那样的吗?同一个国家的人,不仅有地区的经济差别,还有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价值观的差异,统一不一定就是好事情,分治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美国的联邦制,州有州自己的法律,既有州内的Local警察,还有联邦警察FBI,为什么世界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的东西中国人从来就是抵制大于吸收消化发展?正如不久前有网民说的好,明明有桥有船,咱中国人却偏楞着头去摸着石头过河,明明谁都明白不爱吃的大蛋糕,却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

  
俺爱吃的蛋糕品种已经不多了,所以俺不希望别人动我的蛋糕。

  
——东京博士 2005年8月18日 于东京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中日文化篇
    喧哗两成败的经典事件:忠臣藏 
    日本人为什么是非不分? 
    福原爱在台湾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福原爱带来的国际大地震 
    中日文化比较:儒教的分歧点 
    我在日本“看”广场舞 
    无声的震撼 
    五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四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三谈中日男女的平等观念 
    欣赏日本茶道 
    今日上海滩:东台路古玩市场  
    中日消费小事的杂感 
    中日生意经的差异 
    日本人吃鲸鱼与保护动物的矛盾 
    再谈中日男女平等观念 
    [原创]简评杨逸获日本芥川文学奖 
    漫步[柴又]——寅次郎的故乡 
    海外中秋话月饼 
    中国大米为何不如日本大米——与龙之醒商榷 
    日本人为何冷酷无情? 
    谈谈日企为何不愿意雇佣外国人 
    上海滩的文化新热点——泰康路田子坊 
    日本社会的日常五[心] 
    木子美改邪归正了吗? 
    扭曲的人性——三评《我的女友里美》 
    嘲笑他人的民族心理——再评《我的女友里美》 
    爱情的自私与本能——评《我的女友里美》 
    中日文化交流:再谈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教养问题 
    中日文化交流:宁波,麻将及其他 
    中日文化交流:不可思议的日本立食 
    从日本的“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 
    从《含泪活着》重新思考什么是幸福? 
    打倒[你好厕所]! 
    我们需要欧洲的Renaissance精神 
    漫谈中日拉面 
    暧昧的日本人 
    日本人究竟是否歧视中国人? 
    日本饮食文化谈[四]  
    日本饮食文化谈[二]  
    日本饮食文化谈[三]  
    日本饮食文化谈[一]  
    人情与自由 
    再谈大中华与小日本  
    中国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心理 
    [原创]Never give up! 
    [原创]日本的咕老肉和天津饭 
    [原创]星巴克与喝凉水 
    [原创]欧洲归来看日本 
    [原创]法国老太太鲁西 
    [原创]阿Q先生新说 
    [原创]谁动了我的蛋糕? 
    [原创]情人旅馆体验记 
    [原创]盒子旅馆体验 
    [原创]我的麦当劳历史情结 
    [原创]吹“牛” 
    [原创]书包情怀 
    [原创]从茶叶盖子看中日差距 
    [原创]我无法理解酒吧文化 
    [原创]浅谈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