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祁放 >> 散文新作
字体∶
年三十这天

祁放 (发表日期:2019-07-18 17:03:32 阅读人次:1468 回复数:0)

   昨日,是西方的情人节,我陪小女去都厅咨询有关医疗费补助的时候,路过新宿,满街都是排队买巧克力的女孩,看着他们手里的花花绿绿的巧克力糖果,很想也凑个热闹,站入队中,却又忧郁地想,买了送给谁呢?

  
很多的风景,我也只有在一旁观赏的份了,硬凑其中,不免难过。

  
今天是中国年的三十,这个节不像情人节那么让我觉得夹生,而是与生俱来的陪伴,每一年,每一次,都有一种对年的期盼和劳作,年味在岁月的积累中,成为了中国人的身体里面的一部分,无论春运的列车多么拥挤,无论回家的路途多么辛苦,只要进入年三十这天,人的心境就出奇的好起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我从心里报以微笑。

  
但过年的前提条件是回家,如果无法回家,或无家可回,心境就复杂起来了。

  
人在海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遵从着居住地方的风俗习惯,过节放假也是跟着每个国家的日历,居住久了,其实也已经逐步习惯,或加入其中自然体验,或旁眼观看与己无关,取决于当人的心情或需要,与崇洋媚外一点儿都没有关系。

  
在中国的节日里,我比较纠结的是过年,清明啊端午啊中秋啊,都能用自已的方式表达,中秋之月无论从哪儿赏,还都是同一个月亮,家乡的也不会更亮更圆,关键是你的心里有没有这个事而已。

  
只有过年不同,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头绪,坦然不了,比如今天的我,从一大早就开始纠结。

  
父母过世多年,我可回的家已经不在了。即便在国内有很多亲戚,可国人没有人这个时候去亲戚家过年的,无论姑姑或大姨怎么疼过她的兄弟姐妹或怎么照顾过我本身。

  
人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脚,一走走好远,遇到了一个人,找到了一段感情,停下来时,就创造了自己的家,孩子出生,就成了孩子们的家。

  
总觉得自己有着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的义务,总觉得女儿得学习中文,总觉得过年吃饺子是国传家传,从小会擀皮会包饺子的她们,长大后却对吃饺子没有兴趣了。

  
那好吧,我还能传承给她们什么?

  
尽管国内贺年声音已经热闹无比,尽管各家各户已经办好年货贴好春联,尽管性急的人已经把鞭炮放的此起彼伏,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周四,女儿一大早就去上班而且说加班还不知道到几点。

  
我这里不能贴春联,不能放鞭炮,也看不了春晚,只剩下饺子这一件事情,今晚也无人一起制作。

  
我不安起来,我把镶在镜框里的母亲的照片擦干净,极力在记忆里搜寻一路跋涉的我是否粗心遗漏了什么……镜框里的母亲年轻而美丽,凝视我的目光柔和又凄凉。

  
假如因为我的不努力,年的符号从这里消失了,假如因为我的不传承,年的文化在这里没有了,我会是罪人吗?

  
或许因为我母亲太年轻就离开了,或许因为经历过文革的她也仅仅能保留那么多,或许她所有的对年的理解就只有那么多,也或许我们的文化本身在年的生活体现上就只是如此而已。

  
春晚的热闹在隔海相望的时候,也只能是看个热闹,三十的烟花在电视里观赏的时候,也只能是作为观众观赏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是这个年的局外人了。

  
混了半天,混了个局外人,有点儿悲哀。

  
在这儿,你也是局外人,一早去医院看病,等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坐进门诊室内,医生是位中年女医生,听了肺音看了喉咙之后,和蔼亲切地问,你哪儿人啊?我回答,中国人。

  
中国今天在过年,今天是年三十,我心里说……出了医院,两眼一阵发热。

  
外面天气晴朗,阳光温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2018年2月15日 东京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散文新作
    感谢有你 
    你好吗 
    梅花开了 
    六月紫阳花 
    曾有个钟楼的地方 
    屋久岛这片叶子 
    年 春晚 年夜饭 
    夏日炎炎里 
    一面之交 兩岸鄉愁 
    年三十这天 
    闺蜜和她的母亲 
    呵呵、三朝元老  
    握住你 
    你给我的 
    敞开的心 
    秋的表情 
    母亲节的手表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