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某
>>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字体∶
大
中
小
我的故居今何在
陈某 (发表日期:2019-02-11 12:00:38 阅读人次:3749 回复数:8)
我出生在上海市复兴中路1219弄,那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弄堂。为了证实这是一个曾经确实存在的地址,我翻箱倒柜找出一些实寄封,居然发现还有很牛逼的陆同学1986年1987年寄来的贺年明信片。继续收藏,等待升值。
复兴中路旧称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是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条东西向干道。复兴中路1219弄,位于嘉善路和襄阳南路之间,弄堂对面是邮电局和明星理发店,往东走几步到陕西南路路口就是上海电影院,过了陕西南路就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文化广场了。
1219弄由一横一竖两排联体小洋房构成,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竖的是1号到7号,横的是8号到11号。1219弄还有一个12号,本来是一个黑色木制门房间,老王一家住在黑门里,后来老王改建成一栋3楼小房,子女婚房也有了。
1219弄后面靠嘉善路永康路的一片民房相对简陋,因此1219弄住户在隔壁弄堂的居民眼里都是有钱人,有管道煤气用抽水马桶的。一横一竖两排之间就是一条宽敞的弄堂,1号到7号的后门还相通一条宽敞的弄堂,那是1235弄,也叫益余坊。
小洋房来历不详。每栋楼的面积也不算很大。楼下楼上各两间,每间约20平米。还有2楼3楼两只亭子间各12平米,上海的亭子间就是位于楼梯拐弯处的小间,从前是佣人住的。有厨房有浴室有壁炉有百叶窗,楼上有阳台楼下有花园,门口还有一个汽车间。
房子的质量相当优秀。用了几十年的搪瓷洗脸池,比我动迁后新买的美标还要光亮。木头楼梯,很厚实的雕花护手现在很难看到了。门窗的把手是铜质的,年代越久手感越好。或许在欧洲的某个小镇能找到类似结构的老房子。
这样的房子,从前当然是一家一户独居的。我出生那年,我家搬进了5号,占用底楼2大间加2楼亭子间。那是六十年代初,基本上一栋楼住两三户人家。闹文革那年,种种原因我家搬到7号,两只亭子间。就在那里我住到了1997年,又是整整31年。
每栋楼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或平淡或精彩的故事。文革开始后,从隔壁弄堂里新搬进来的革命群众,给平静的1219弄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故事。尤其是我出生的5号,一个房间住一户人家,1栋楼7户人家,为了公用地盘爆发了世界大战,每天吵架打架不断。
5号的三楼亭子间住着一个反革命分子,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海到天边云是岸”,讲的就是这位老人。5号二楼的丁家也是有故事的,老丁先生早年参加革命坐过牢,他的大名几次出现在红头文件上,文革时他是证明“刘少奇是叛徒”的重要证人,文革后证明“少奇同志不是叛徒”的还是这位老丁先生。
我家搬入7号后,在那里度过了我一生的青少年时代。有许多或凄惨辛酸或快乐开心的往事是可以回忆的,容我以后有空慢慢写出来。后来哥哥姐姐相继结婚,搬出去住了。我就在3楼的亭子间结婚。婚后八年,才迎来了动迁小组解放我们。
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画一张儿时生活环境的地图,做一个迷你老房子模型。在小学同学的微信群里聊天时,一时兴起画了一张老房子地形图,小伙伴们添油加醋,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查google地图,也就是一张毫无生气跟我的想象比例失调的示意图。
动迁后我的故居原址拔地而起两栋高楼,叫做明园世纪城,这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1219弄东面过了嘉善路是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西面过了襄阳南路是位育中学。正宗的学区房啊。嘉善路菜场几经折腾变身为洋人聚集的永康路酒吧街。想想有点窝塞,陈某万一成了名人,连个故居都没有了。
找了半天,相册里老房子的老照片十分稀少。动迁后我来到日本,过了半年回沪特意去看了看老宅,已是一片废墟。大门口一个”拆“字,记录下故居的最后一刻。还有几段珍贵的视频,九十年代SONY 8mm摄像机拍摄的,后来村长帮我电子化了,里面有些零星的老房子的影子。终于有一天,罗同学通过内线找来1950年的秘密图纸,我记忆里的1219弄就是这样的。整个区块的形状跟google地图吻合。这是电子化时代的寻根之旅。
去年,我大姐传来一段视频。当年5号7号10号三个女孩子一起去安徽插队落户,5号的病退后生死不明,10号的张同学上了大学现在已是湖南某大学教授,张教授回沪找了一些老邻居聚会,我仔细辨认视频里的一桌老人都是当年弄堂里的帅哥美女。老弄堂已经消失,脑海里的记忆是永恒的,故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回复[1]:
骏骏 (2019-02-11 12:20:26)
这篇文章做过一个公众号
有图有真相
https://mp.weixin.qq.com/s/_-j3i4kwbus0z-dlAIgQEQ
回复[2]:
与《今何在》文同感触
龍昇
(2019-02-11 19:45:20)
科长的复兴中路1219弄与我的永康路109弄相距不远,你的拆迁了,我的今尚在,偶尔能见而已。《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苏片在上海电影院看的,文化广场我们称跑狗场的,好像被称跑马场的人民广场时尚些。
拆了,不妨记写人、物故事,挺有意思的。献茶
。
回复[3]:
采夫
(2019-02-12 12:30:23)
阿拉可是连印象中的故居都没有。哈哈!
回复[4]:
这篇太好看了,我从导报看到特意跑来点赞
杜海玲
(2019-02-13 13:53:11)
回复[5]:
谢谢你大老远跑过来
骏骏 (2019-02-13 18:51:57)
回复[6]:
二进宫 (2019-02-15 01:32:38)
回娘家了吧
很多人都把这儿当娘家.当家
这么说我现在都成娘家哥了
回复[7]:
我也赶紧点赞
小草
(2019-02-17 12:41:42)
想起台湾一位知名作家对故乡说过的一句话:
老房子没了,认识的人也没了
故乡也就没了
回复[8]:
,
吴卫建
(2019-02-18 00:11:39)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复旦往事之九
赵鑫珊先生走了
晚年沙叶新的力作
我的故居今何在
沙叶新的后事
林老师
老张先生(草稿)
怀念老叶
晒晒大学毕业纪念册
猜一猜谁来吃晚餐
家有大师作客
拒绝遗忘
我的偶像沙叶新
关于《假如我是真的》
旧文:关于沙叶新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文学
大舅
小舅
陆战棋的故事
海到天边云是岸
旧文:菜农速写
旧文:读木心之前
旧文:“退休”以后
旧文:“半额”生活
旧文:无名店铺
“传教士”西山
高手之谜
伤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