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过去的日子
字体∶
录音机的回忆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8-12-24 15:32:24 阅读人次:4310 回复数:36)

  录音机的回忆

  
吾 丁

  
今天的人,对于录音机之类的电器,已经见惯不怪。我儿子今年5岁,家里那一堆电器,尤其是DVD放像机和录像机,他操作起来比本老爹还熟练,现在甚至已经能自己打开电脑玩游戏了。我小时候,哪里见过这些玩意!

  
少年时代,我也见到过老式的录音机,国产的,那种庞大的家伙。反过来说,那种录音机,今天的年轻人估计没有几个人见到过。很大很笨重的一个家伙,大概是上海或南京产的(那个年代的电子产品几乎都是这两个地方生产的),四四方方厚厚,放在桌面上把桌面占掉三分之一,重量大约有10公斤以上。两个圆盘,一个缠满了录音带,另一个是空的,把缠满的一方的录音带的头牵出来,穿过录音机的磁头,然后缠在另一个空的圆盘里,然后“哐堂”一声按下键,录音盘开始吱呀呀地转,《打虎上山》的旋律伴随着机器转动的噪音,轰然而出。用东北话说:费老劲了!

  
当年,录音机这样的电器,一般家庭里是没有的,一来党不允许家庭里有这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二来防止敌特——录音机都是特务用的东西;第三,一般人那点可怜的收入,想买这样一台高级货色,也实在是不现实。讽刺的是,领袖们号召别人艰苦朴素,他们自己坐在中南海的小礼堂里,什么新潮的都可以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了,开放了,突然有了“便携式录音机”。最先见到的是三洋牌的,长方形,像一块大砖头,单卡单声道的,我们学校里一共买了三台,主要给语文老师上课用。不够用就轮流。我爸爸老资格,独霸了一台,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偶尔拿出来跟我们炫耀一番。那时我偶尔住在爸爸的办公室,等他晚上处理完工作回家去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录音机拿出来,象见到宝贝一样把玩一番。我到现在也忘不了第一次偷着玩录音机的情景: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自己朗诵一段,录下来,然后翻来覆去地欣赏自己的声音,激动不已——这玩艺太奇妙啦!我至今还仿佛记得自己那怯生生而又冒充豪迈的声音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欣赏完了,就慌了:如果爸爸知道我随便动了学校的东西,揍我一顿怎么办?

  
现在想起来,不就是用录音机录了一段声音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年可不行,要挨揍的。那可是学校的宝贝啊!有多少人连见都还没见过呢!

  
慌的是:我必须想办法擦掉自己的录音啊!怎么擦呢?没人教过我啊,甚至连那几个按键是怎么回事儿都不清楚!冷静下来想来想去,把原理想通了:既然录音可以掩盖原来的声音,那么,按下录音键却什么声音都不录,那么原先的声音不就可以被擦掉了么。想到此我豁然开朗,好像发现了救命法宝一样,开始实施自己的构想。第一步要找到自己刚才录的内容,这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我虽然知道有个“快退键”,却不知道它退得这么快!其实,一首宋词,退几秒钟就够了,我一下子退了大半天!这可好,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声音……!但是我坚信,只要方法正确,我一定能找到它。于是又用“快进”,进过头,再退回来……就这样,找到自己的声音,几乎花掉1个钟头的时间。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放音键和录音键同时往下一按,大气不敢出,捂着鼻子防止呼吸声被录进去,甚至不敢转眼珠,怕眼珠转动的声音录进去!定睛看着磁带空转。转得差不多了,停止。然后检查有没有留下痕迹……

  
哦!乌拉!总算是把快乐享受了一下子!又惊又累,一身大汗……

  
恐惧是因为陌生,误解源自于隔阂。后来慢慢熟悉了录音机的使用方法,就不再担惊受怕,甚至敢把录音机偷偷拿出去跟大家分享了。分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大概不相信,我们几个同学,围着一台单卡单声道录音机,插上门窗关了灯,把音量调得小小的,摘着耳朵“偷听”邓丽君!《南海姑娘》《襟裳岬》《海韵》《采槟榔》……哎呀,听到那些从来没听过的旋律和歌词,心里受到的冲击简直难以言传。

  
今天有些思维能力的年轻人或许会说:呀,你们那个年代真是不可思议,听邓丽君都要偷偷摸摸的……

  
是啊,谁让我们出不幸而生在中国呢。我们很感谢你们的同情。

  
技术的发展如迅雷不及掩耳,短短几年,不要说南京产的大块头,连日本的便携式都不复存在,单卡录音机马上被淘汰,满大街都是双卡立体声录音机了。时髦者,身穿牛仔裤,肩背吉他,嘴叼纸烟,手里提着一台夏普或索尼的双卡录音机,大开着音量招摇过市,也曾是小城一景。

  
这些事,转眼就成了历史。说给今天的年轻人听,是想让他们知道,仅仅在20多年前,我们在物质方面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进一步想告诉他们的是,所谓“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的说法,仅仅局限于技术或者说生产力的领域。至于软的一面,比如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等领域,则不会呈现一种直线进步的状态,有曲折有盘桓,或原地打转甚至退步。我们日常的争论,通常都是由于对这个说法本身的理解不同所致。

  


  
2008.12.24

  
于东京

  





Page: 2 | 1 |

 回复[31]: 呵呵!难道板凳局长老了? 小林 (2008-12-24 21:46:27)  
 
  当您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在那个没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时代,您曾作出了勇敢的冒险,翻来覆去地欣赏自己的声音,激动不已,好似一个英雄……

  

 回复[32]: 局长这好比是 龍昇 (2008-12-24 22:20:02)  
 
  老红军在说两万五千里,又好比老八路在说小米加步枪.您是值得骄傲的,给小年轻说说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来之不易吧.

 回复[33]: 我有那么老吗! 自带板凳 (2008-12-25 00:38:37)  
 
  

 回复[34]:  会長 (2008-12-25 01:22:32)  
 
  感谢局长,马甲A百忙之中光临小店指导工作,使会长在这圣诞萧条之夜,有了精神寄托。

 回复[35]: 心里就有了盼头。 自带板凳 (2008-12-25 09:39:09)  
 
  

 回复[36]:  王者非王 (2009-04-24 13:22:42)  
 
  有了什么盼头,希望别人多骂几声吗?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过去的日子
    2009之夏:上海行色(4) 
    2009之夏:上海行色(3) 
    2009之夏:上海行色(2) 
    2009之夏:上海行色(1) 
    那一年我十七岁 
    我的早年教育 
    岁月留痕(3) 
    岁月留痕(2) 
    岁月留痕(1) 
    录音机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回忆 
    丁老师 
    走在路上 
     一日之旅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