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九哥
>> 九哥自供
字体∶
大
中
小
毛主席的老师陈润霖纪念馆开馆
九哥 (发表日期:2018-01-01 09:38:43 阅读人次:7896 回复数:10)
毛润之,朱镕基等同学的老师陈润霖纪念馆2017年12月26日在湖南新化开馆。作为侄孙被邀参加开馆仪式。
伯爷爷陈润霖1903年到1906年被清政府公派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之后回国办教育。爷爷陈致远1911年考上官费留学,就读千葉大学医学院,在日本学习工作10年后于1921年回国办医院。
据记载爷爷辈们在日本期间与渋沢栄一有过交往,并编译渋沢栄一从比利时带回来的书《比利时之新学校》,192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受陈家委托寻找爷爷辈的同学朋友熟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包括渋沢栄一的后代和关系者)。
下面是本人拍摄的两个YouTube视频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gKWb258hsQU&t=22s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IgOxj9tDVU&t=42s
回复[3]:
应该是这样的
骏骏 (2018-01-02 08:48:39)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IgOxj9tDVU
https://www.youtube.com/embed/gKWb258hsQU
回复[5]:
陈润霖介绍
九哥
(2018-01-05 10:53:45)
陈润霖,字夙荒,号立园,在城厢青石街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十九岁补县学生员。光绪二十四年,就读湖南岳麓书院,与陈天华、杨伯笙同称“新化三杰”。吏器其才,于光绪二十八年被选为湖南省第一批官派出国留学生,入日本弘文学院习师范。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陈润霖认为培养人才应重视基础教育,而当时全省仅有省立小学8所,遂锐意兴办私校,变卖全部家产及其母亲的嫁奁,于光绪三十二年在长沙创立楚怡小学。命名楚怡,意即惟楚有才,怡然乐育。几年之内,该校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所六年制12个班级的完全小学,有学生600余人,成为湖南省第一流小学。
辛亥革命后,湖南军政府成立,陈润霖出任教育司司长,不久,引退。民国2年(1913),受命创办第四师范。翌年春,该校与第一师范合并,乃创办楚怡高等工业学院,设机械、土木、矿冶三科,并建实习工场。同期,美国雅礼学会与湖南育群学会合办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后改名湘雅医学院),被推为董事长。民国5年,当选为湖南省教育会会长。五四运动中,陈润霖对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爱国--极为支持,并以省教育会名义发出“快邮代电”,力陈湖南学生爱国热情,同时发出“呈省长文”劝告省长张敬尧不要伤害爱国师生。同年6月,与徐特立、朱剑凡、胡子靖等成立健学会,“以输入新思想共同研究、摘要传播为宗旨”。9月,又与毛泽东、何叔衡等新民学会会员组织“驱张”运动,随被省督派兵搜捕,乃赴北京避难,权任教育部参事。次年7月辞参事回湘。民国13年,增办楚怡中学及幼稚园,使幼稚园、小学、中学到高等工业学校联成一气,构成楚怡三校一园的新体制,学生每年不少于2000人。私办学校能有如此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罕见。
陈润霖一生淡于仕途,谭延闿两次邀其任教育司长,鲁涤平邀其任浙江省教育厅长、教育部简任江苏省教育厅长,均力辞不就,唯专心办学。主张教育要不断改革,并组织专门班子在校成立研究部,主持改革。小学一、二年级试行混合设计教育法,三、四年级试行分科设计教育法,五、六年级试行“道尔顿制”(按按照学习进度,自己规划、自己学习),并在小学高年级增设英语课。为了因材施教,不恨于按年升级,在小学生中,进行智力测验,作为施教与编级、升降的参考。由于教育方法的不断改进,楚怡造就的人才出类拔萃,分布在大江南北者数以万计,陈润霖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教育家。
民国27年,日军侵逼长沙。楚怡幼稚园、中学-停办。小学迁湘潭炭塘子,工校迁新化白沙洲,从新购地建舍,历尽艰辛。次年,被选为湖南省参议会副议长,历时4年,呼吁共同抗日,不遗余力。抗战胜利后,不顾年迈体衰,抱病冒严寒往长沙筹划复校,事未竟而疾大作,不得已返新,舟至筱溪而卒,终年67岁。举债以殓,祭于白沙洲校园。译有《比利时之新学校》、《葛雷式教育》等作。
以兴办教育为己任
陈润霖,字夙荒,号立园..1879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的一户贫民家庭。
陈润霖11岁时丧父,靠母亲邹太君做针线活糊口。是年秋,伯父国卿公送他到城厢书院就读。由于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和长辈的称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取了秀才。国卿公希望他继续在家攻读,博取科名。时废科举、兴学校,他乃弃举业,去长沙进岳麓书院学习,每有文章写出,争相传诵,与陈天华、杨伯笙并称“新化三杰”。1902年,由湖南省官府选派赴日本留学,同行学教育者有胡元谈、朱剑凡等人,是湖南官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入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教育,校长是嘉纳治五郎。结业时,成绩优异,得到校长亲自接见。嘉纳治五郎询问他的志向,答日:“归国后不愿为官,愿以兴办教育为已任。”深得嘉纳氏的赞许。
他所处的时代是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时代。他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清政策腐败无能,惧外媚外,卖国投降,心中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中日甲午战争后,国力日徽。戊戌维新失败,对他震动很大。从而他积极主张革命,故立下了为国培养人才的宏愿。
创办楚怡学校
1906年,陈润霖在长沙营盘街佃屋数椽创办楚怡学堂。
楚怡者,“惟楚有才,怡然乐育”之谓也。学校以“楚怡”命名,用意在此。陈润霖母邹太君贤良爱子,将自己结婚时微薄的嫁奁衣服全部变卖,连同历年辛勤劳动积攒的一点钱交给儿子办学。时储英园有原任云贵总督劳崇光之房屋,他佃了几间作校舍。当初学生甚少,随后慕名而来的学生大为增多校舍问题亟待解决。时有俞诰庆为之设计,向劳家买下了全部房屋。劳家房屋甚大,所费甚巨。他陆续筹款,陆续收购房屋。如此周旋数年.直至1914才将整个劳氏大屋全部买下,至此楚怡学校得以奠定。
从1918年起,他将校舍进行大改造。这项工程十分艰巨。陈润霖奔走筹款,亲自策划设计。把一所大型古式住宅前栋改建为带大厅的两进两层楼房,并将花厅也改为教室,每间教室隔壁设有住房,供老师居住。级任、科任老师就住在自己班级的隔壁房里,便于随时照顾学生。后栋暂时佃出,将押租、佃钱作为前栋改建经费的一部分。校舍设计符合教育观点和建设原理,既适应教学需要,又保持民族风格,在长沙独具一格。
1914年陈润霖再办楚怡工业学校。他还考虑培养人才应从幼儿时期开始,遂在小学内加办幼稚园。1923年11月又退出后栋佃出之屋,增办楚怡中学,与小学、工业相衔接,使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工业专科联成一气。统称为湖南楚怡学校。从此,形成“三校一园”的体制,实现了他培养人才连贯一气的主张。
楚怡小学和楚怡工业学校是陈润霖校长付出心血最多、最得意的两所学校。陈校长艰难创业,勤俭办学,四十年如一日。经陈校长与同仁的努力,楚怡学校由小到大、由简陋到完善,办成了一所六年制12个班级的完全小学,附设幼稚园,有学生600余人,是湖南第一流小学。楚怡工业学校位于长沙市北区稻谷仓,校址宽大。陈校长不辞辛劳,历时数载,建成一座西欧古典式三层教学大楼。与当时储英园楚怡小学环境幽雅、古色古香的中式校舍对照,各具风格,相映生辉。楚怡工业学校设有土木、机械、矿冶三科,并附有职工班,是当时湘省有名私立高校。楚怡工业学校历时40载,毕业学生达3000余人,楚工学生绝大部分品学兼优,且能吃苦耐劳,一向为全国各厂矿企业争相竞用,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楚怡校友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许多人成了国家栋梁,也有一些人留学国外,成为专家、教授、科学家、高级工程师。陈校长办学初衷和夙愿,初步实现。
重视教育改革
陈润霖校长非常重视教育改革,注意革除清规戒律和陈腐的教育方法,倡导“自动、自学、自治”三自精神的教育方法。
早在1919年以前,陈润霖就译有《比利时之新学校》与《葛雷式教育》两书。他以这两本译著为改革教育之参考。两书主张学生要自动、自学、自治,当以此为改进教育之张本。
陈校长倡导的“自动、自学、自治”的三自精神,是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不是填鸭式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学生要自己管理自己。此方法先在楚小实施,卓著成效,楚工随之推行。1919年黄德安任楚怡小学五年级主任,根据此精神教一个乱班,不久,把乱班教好了,成绩卓著。陈校长给予嘉勉,并鼓励他继续试行改进教学方法。
这时东-南大学回来一批留美学生,其中有陶行知、陈鹤琴等人,提倡设计教学法(即后来陶氏提倡的“从做中学”),先在东大附小实验。各省多有派人前往参加研究者。陈校长特派请黄德安代表楚怡小学前往研究学习。黄回校后,陈校长极力主张推行并任命黄德安为研究部主任,主持改革,试行这种新教学法。
新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年级分为三种:一、二年级及幼稚园试行混合设计教学法,三、四年级试行分科设计教学法,五、六年级试行道尔顿制。如此试行一年,效果很好,遂加推广。
他采用“从做中学”的设计教学法及由学生“按照学习进度.自己规划,自己学习”的道尔顿制,也是采用边试验、边改进的办法不断总结提高。为实了实行“因才施教”,不只按年升班,还允许学生跳班。为了改革需要,特聘请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匡互生等人来楚怡工作,编辑新教材。与此同时,楚怡除办《楚怡校刊》外,还办过暑假学校,推广新教育方法。长沙各校多来效法学习,名盛一时。
他反对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主张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先学好外语。要学好外语,最好从小学开始。于是他于1920年在楚怡小学高年级增设英语课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开创了在湖南各小学教英语的先例。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楚怡小学设置了多方面好的专科教室。
要改革旧教育,必须为实行新教育创造条件。他大规模改建扩建校舍,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设备,开辟了手工教室、自然研究室、美术室、音乐室、动植物园地、医务室、贩卖部等专科教室或研究室。这些专科教室的开放使用,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教育学生要树立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
陈润霖早年亲自讲授修身学(后来又叫公民课),以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等思想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立大志,学本领,为国为民。经常以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效法前人。全校性的大集会,中、小学部在体育馆举行,工业部在礼堂举行。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纪念日等,都由他作报告,对学生灌输新思想。他要求老师对学生除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即进行品德教育、礼貌教育、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等。
注意倡导体育运动,重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楚怡的露天体育场设备完善,有大小篮球场,同时可作排球场、网球场和小足球场,有砂池、单杠、跳高架,爬杆、跷板、跷梯等。为了使学生在雨雪天照样能够上体育课,学校于1920年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体育馆。馆内设有篮球场.也可作排球场用,还有爬梯、横梯、单杠、双杠、跳箱、平衡木、软垫等体育设备,有一个活动舞台,供学生文艺演出用。学生经常演出各种精彩节目。该馆可容纳学生千人,有灯光设备,夜间也可活动。后来体育馆扩建,增高为二层,上层增设二个大型教室。从楼上安装一块梭板直达地面。另外,还建立旱冰场。
疏散期间仍坚持办学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威逼湖南,长沙城顿时乱成一团,老百姓挥泪出城,情况凄惨。陈校长不得已,决定将楚怡中学迁湘潭炭塘子,楚怡小学迁长沙河西望城坡.不久均受战局影响,被迫停办,楚怡工业专科则远离长沙西迁新化,由陈校长亲自带领。楚工好不容易雇到数十艘民船,经益阳转资水,溯江而上,运到新化县城。
1938年11月12日“文夕大火”,陈校长数十年惨淡经营的楚怡“三校一园”全部化为灰烬。
新化县是陈校长的家乡,迁校避难回到新化,受到新化社会人士的欢迎和支持。楚怡工业学校先寄住新化上梅中学,临时复课。上梅中学主事曾广济大力支持楚工,首先腾出教室和住房给楚工的教职员工居住。
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楚工必需新建战时校园,经三择校址.最终选定位于新化县资江下游的白沙洲,白沙洲离县城陆路约25华里,水路约40华里.得到地方人士帮助,购置大片坎田山地为校址,推平建房。陈润霖校长同教育界同仁向政府力争,获得一点“文夕大火”的赔款,全部用于白沙洲校舍建设。经紧张施工,教室、礼堂、工场、机房、宿舍、厨房等一栋接一栋建成,学校很快安置就绪。1939年春迁入新址,正式复课。绝大部分学生从他们的家乡来到新化上学,约迭四、五百人,不减迁校前的情景。楚怡工业学校胜利复课,在新化堪称为高级学府。
白沙洲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安谧,宜于学习。生活虽然艰苦,但师生们仍然自得其乐,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话剧团、京剧社,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等,青年学子的歌声和欢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陈校长非常欣慰.他规划抗战胜利后,本校迁回长沙,而打算在新化白沙洲仍办一所楚工分校.方便家乡和湘西各县学生就近入学。
爱才、敬才,又善于用才
陈润霖选聘教师,不但亲自参加,而且坚持“五不”,即“不用私人,不循私情,不拉关系,不管派系,不受礼物
回复[6]:
陈润霖与湘雅
九哥
(2018-01-05 10:55:27)
陈润霖,湖南新化人,长沙楚怡小学、中学、高等工业学校和幼儿园的创始人,是继曹典球之后的新一任湘雅医学董事会会长,生于1879年10月到1946年1月。陈显寰,一位致力于陈润霖生平经历研究的学者,2010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他著的63万字
的《夙荒魔血传》上、下册。陈先生撰文说,关于陈润霖与湘雅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湘雅初创时期,他经历过创办湘雅的风雨历程,可谓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辛亥革命时,湖南以政府的名义拨房拨款,要雅礼医院的颜福庆博士在长沙的东茅巷开办湖南红十字会医院(今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前身),积极救治伤员,以支持革命。1912年,因颜博士为都督谭延闿治愈过高烧数日的大叶性肺炎,使谭延闿有了引进现代医学教育的想法。于是,创办湘雅医学教育一事被提上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教育司司长的陈润霖,忠实执行谭延闿都督交办的任务。
胡美、颜福庆等将“耶鲁——中国协会”翻译为中国味十足的“雅礼会”,规定的宗旨为:“雅礼会必须根植于基督教精神和教义,但必须是非宗教组织,必须对中国和儒家所有优秀的事物抱同情态度。”陈润霖则积极动员湖南教育界名流,组成了“湖南医学教育促进会”,并向湖南省议会提出合作创办医校的议案,请省议会通过。于是,由湖南省军政府与美国雅礼会签定合约草案,并采用聂其焜的建议:学校定名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会。由湖南都督府、美国雅礼会各5人,联合组成湘雅医学董事会。董事长由湖南军政府方面担任,雅礼会推胡美任校长,于1914年1月22日,在长沙浏正街租房办学。同时制定章程,明确董事会不干涉学校教学事务。校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设教堂,不强迫师生信教,不设孔子牌位,也不强迫师生尊孔。
好事多磨,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二次革命失败,参加反袁的谭延闿政府下台。湖南一些有门户之见的德日派医生趁机勾结守旧势力,反对创办湘雅。北洋政府以“地方政府与外侨团体订约案无先例”为由,不批准湘雅注册,电令湖南取销合约。幸亏颜福庆及时赶到北京,挽回了局面。
此时的国务总理是湖南人熊希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争取熊希龄出任他的国务总理,允许熊希龄把好友谭延闿带到他家的“双清别墅”带罪避难,以取得梁启超进步党的支持。陈润霖在长沙继续参与湘雅医校的筹备工作。可是新都督汤芗铭大杀原谭延闿手下官员,陈润霖也被软禁。危急时刻,幸亏胡美、颜福庆及时营救,送出湖南,由熊希龄夫人朱其慧接到双清别墅避难。
不久,为挽救湘雅,颜福庆也找到国务总理熊希龄。颜福庆敢找到熊希龄,是由于他堂兄颜惠庆与熊希龄的特殊关系。熊希龄任中国公学校长时,曾聘颜惠庆为该校教授;唐绍仪任首届国务总理时,熊希龄为财政部长,颜惠庆为外交次长。不久,唐绍仪辞职,熊、颜也同时辞职,两人友情深厚,可见一斑。有了这层关系,颜福庆便直接找到熊希龄。熊希龄知道谭延闿、陈润霖牵挂着湘雅,所以把颜福庆也带到双清别墅。于是颜福庆、谭延闿、陈润霖就在双清别墅里商定湘雅注册大计。按谭延闿的主意,成立纯民间性质的湖南育群学会,与湖南省政府脱钩,避开“地方政府与外侨团体订约案无先例”的理由。熊希龄同意这个办法,并推北洋政府总统府军事顾问章遹骏为湖南育群学会会长。
章遹骏,字继诗,湖南长沙人,曾毕业于上海方言馆,是最早留日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回国后任陆军部军学司训练科监督,北、南双方军队中,不少军官是他的学生。曾授陆军中将衔,任总统府军事顾问、全国军界统一会副会长。章遹骏虽然没有实权,但资格老,影响在。章曾任驻英禁烟代表,与颜惠庆密切合作,维护主权不辱使命,与颜惠庆实为好友。
于是,颜福庆、胡美、陈润霖经熊希龄介绍,联袂拜访了章遹骏,章遹骏也很乐意为家乡做点好事。为了增强影响力,湖南育群学会邀请在北京的湖南知名人士参加,扩大到35人,公推章遹骏任会长,聂其焜任书记。1914年7月21日,在北京正式签定了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会合办湘雅合约草案。合约经国务总理熊希龄首肯,教育、财政、外交等部门批准后生效。章遹骏任湖南育群学会会长,颜福庆任湘雅医校校长,胡美任教务长,湘雅高等医科学校终于得以胜利注册。
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梦死了,汤芗铭被赶出湖南,谭延闿第二次督湘,拨经费大力支持湘雅的医学教育事业。
原湖南省教育会因涉嫌参加“筹安会”,拥袁世凯称帝时被迫解散,重组后陈润霖被选为新任会长,他领导湖南教育界积极投入五四运动。为推进湖南的思想解放,陈润霖发起组织了被毛泽东誉为“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的“健学会”,湘雅的颜福庆、赵运文都是会员。作为湖南省基督教青年会会长的颜福庆,领导基督教青年们打破不涉足政治的陈规,积极参加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4月,湘雅学生自治会创办《学生救国报》周刊,后改名为《新湖南》,向全国发行,龙伯坚是首任主编。后来,长沙的各校共同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湘雅学生张维出任会长,毛泽东任该会文牍股干事,创办会刊《湘江评论》。《湘江评论》被湖南军督张敬尧查禁后,毛泽东应湘雅学生龙伯坚、李振翩、张维之邀,接任《新湖南》周刊主编。张敬尧封锁邮电时,由于湘雅与雅礼会的特殊关系,张敬尧不敢封锁,陈润霖便利用湘雅的电台与外界沟通联系。
1919年7月7日,长沙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在教育坪广场焚毁日货。颜福庆动员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参加。游行之后,各团体在省教育会成立“湖南省各公团联合会”,陈润霖被举为主席。当时长沙版《大公报》报道:“基督教青年会代表萧君演说,略谓敝会素来不干涉政治,此次所以与各界取一致行动者,因国家处此危急存亡之秋,敝会不得不附各界骥尾,而助一臂之力。”湘雅不少师生是基督教青年会会员,学生们参加“国货维持会”,上街查禁日货,组织救护队。湘雅的斋务兼庶务主任赵运文组织物资,积极支援。
1919年12月2日,国货维持会在火车站没收大宗日货,一路游行后拉到教育坪销毁。张敬尧命张敬汤带领军警包围会场,乱打集会群众,学生身受重伤者达数十人。湘雅医校救护队徐庆誉、刘定安等五人上前救护伤员,被兵士用麻绳捆起来,拍照后准备枪毙。在火场指挥的毛泽东立即组织有武功的体育老师,一举将湘雅救护队五人救走。张敬汤见指挥失灵,气得跳脚。于是,张敬尧调动数千军士,押送全市各学校校长及教职员到省教育会听张敬尧训话,而湘雅不予理睬,因张敬尧怕得罪美国而不敢动粗。
不久,湖南的五四运动发展成了驱张运动。张敬尧派军警包围了楚怡学校,要向陈润霖下毒手。在这紧要关头,颜福庆设法将陈润霖全家接到湘雅避难。陈在颜家住了五天后,被妥善安排送出湖南。陈润霖走后,毛泽东成为湖南省五四运动新领导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取代楚怡学校,成了新的驱张指挥部。
张敬尧被赶出湖南后,谭延闿第三次督湘,陈润霖也回到长沙。为了引进新思潮,陈润霖邀请美国学者杜威、英国学者罗素等来长沙开“名人演讲会”,会后的茶叙会就在湘雅医院举行。《大公报》刊登了湖南省教育会当时的通知:“迳启者:本会欢迎罗素、杜威两博士及蔡孑民、陈独秀、胡适之、陶知行、刘伯明、张东荪、李石岑诸先生来湘讲演,在本月二十四五号均可先后抵省。所有听讲人员,亟应先期支配,特请台端将贵校教职员及学生人数照后开表式,逐项注明,于十六日送交本会,以凭支配,至为盼祷。”后来,陈独秀、胡适之因故未来。
颜福庆将杜威下榻处安排在自己家里。《大公报》载:“火车至站,陈夙荒……盖葆耐、赵运文……颜克卿(福庆)……均上车欢迎;……杜威夫妇即乘舆往颜克卿家……在颜宅午餐……晚宿颜宅。”
1921年6月2日,湖南省大灾,熊希龄夫妇回湖南奔走联络救灾事宜,成立了“湖南华洋义赈会”,颜福庆领导的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参加。陈润霖家乡新化是重灾区,楚怡工业学校举办菊花会赈灾,湘雅积极支持。
菊花会上最出彩的节目,是湘雅的尸体解剖表演。由于迷信思想作怪,尸体解剖一直是湘雅的难题。借助五四运动的浩荡春风,陈润霖请湘雅在菊花会上做一次公开的尸体解剖表演。解剖台和观众席,都是在湘雅赵运文、龙伯坚的指挥下搭置的。湘雅的朱恒璧教授指导解剖兼解说。被解剖的遗体是位19岁的女性,因腹部高度隆起,被误传为不守贞节,未婚先孕。经现场解剖证实,该女遗体为腹内长有巨大肿瘤所致。楚怡工业学校主事魏浚明的母亲魏老太太,领着一群有社会影响的女客们绕尸体隆重行礼。《大公报》对这次解剖表演作了详细的报道,从此,湖南的尸体解剖比较彻底地消除了阻力,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展、特别是人体解剖课的开设、西医在湖南的普及起了很大的影响。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伟人逝世,局势动荡。西山会议派首先发难,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这时的中共领导人王明,却从苏联生搬回来一个理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
1927年,风云突变,先是群众运动对湘雅横加指责。为了保护学校,陈润霖同湘雅商量,把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学成致用”制成匾额,挂在校园的门楣上,请北伐途经长沙的谭延闿来湘雅讲演革命政府的政策,宣讲收回教育主权的国策与宗教排外无关。
由于群众运动没有正确的领导,反帝和盲目排外混在一起,“湘人治湘”的旧观念也重新冒了出来,湘雅的洋医师洋教授以至一些非湘籍的中国医师、教授,都被迫辞职离湘。颜福庆坚持到这年12月中旬,也悄然离开湖南,同赵运文等一道,到上海去创办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后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去了。
陈润霖因为是“中间派”,先成了王明的打击对象;湖南马日事变后,又成了国民党的打击对象,几遭毒手。危急时刻,得颜福庆委托的湘雅临时负责人王子玕教授伸出援手,才得脱险。
1927年马日事变后,上台的国民党政府勒令所有中等以上学校一律停办,湘雅也不例外。湖南育群会会长曹典球找到陈润霖说:湘雅来之不易,决不能就此散伙。于是陈润霖凭老关系,邀请各公团权威人士联席协商,组成“湘雅维持会”,将湖南红十字会医院改名为仁术医院,借用湘雅校园的房屋、医疗器材、仪器设备全部,以免破坏,请王子玕教授主持一切。同时办理湖南助产学校,使湘雅得以保全。
直到1928年,蒋介石见湖南停办教育影响太坏,才派陈立夫来湖南收拾残局,陈立夫首先找到陈润霖和胡元倓。要陈润霖恢复湘雅,胡元倓恢复湖南大学。于是,陈润霖委托王子玕去上海,请颜福庆回来共商大计。1929年1月,颜福庆来湘视察,王子玕院长同回。是月27日,湖南育群学会在曹典球家举行特别会议,议决改组校董会及院董会,举陈润霖先生为校董会董事长,曾约农先生为育群学会会长,王子玕医师为医校校长兼医院院长,继续开办医校。在上海,因颜福庆和雅礼会继续保持着联系,他为湘雅请回了外籍教师。
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后,1933年又把战火烧到了长城。颜福庆领导的中华医学会号召医学界支援华北抗战。湘雅医学院立即响应,由王子玕院长率领,奔赴长城前线,陈润霖筹款全力支持。直到停战才回学校。
1937年,日本人策划的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元倓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离开了湖南,湖南育群学会和湘雅董事会两副担子实际上由陈润霖一个人担着。湘雅医学院院长王子玕奉命创办国立江西中正医学院离湘。陈润霖紧急召集还在长沙的董事们,推举原教务主任张孝骞代理院长。1937年8月5日,董事会会长陈润霖签发布告:“……查七月四日董事会议决案第三项,王院长因奉教育部任命为国立南昌中正医学院院长,函请推选继任院长一案,议决本学院院长一职,仍慰留王院长担任,但所有院务由教务长张孝骞医师代理一切。特此公布。”由于张孝骞刚上任,又是代理,所以,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接纳外地流亡借读学生等等重担,都同时压到了陈润霖肩上,主要靠他筹款办学。加上湘雅后来因避战火、西迁贵阳,办学经费,捉襟见肘。直到1940年8月,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成功改为国立后,每年从国家财政得到了20万元的办学费,他才松了一口气。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后,湘雅医院、湘雅护校仍是私立体制。为了协调学院、医院、护校三家单位之间的关系,继续保持湘雅与雅礼会、美国中华医学会等团体的对外联系,1941年,陈润霖接受张孝骞的提议,由原来的私立湘雅医学会与雅礼会共同组建了私立湘雅医事中心,成立董事会,出任董事长,继续为湘雅的发展呕心沥血。抗战胜利后,陈润霖致力于楚怡、湘雅各校的复员工
回复[7]:
揭秘:毛泽东平生唯一一次题写墓碑是为谁?
九哥
(2018-01-05 11:14:08)
揭秘:毛泽东平生唯一一次题写墓碑是为谁?
3 足步:毛泽东初识陈润霖
一些回忆录,甚至史志,说毛泽东是以第一名考进四师的,可他自己没有提过此事。但他的文章引起了校长陈润霖(字夙荒)的关注,却有贺果的回忆录作证:
贺果在报到当天,就和毛泽东认识了,因为两人被安排在同一间宿舍,而且做了“铺邻”。
两人正在互相了解之际,一位中年人走进了宿舍,笑着对毛泽东和贺果说道:“毛泽东同学,贺果同学,你们俩谈得好热闹呀!”贺果吃惊不已,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您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呀?”中年人笑着答道:“你们报考四师不是交了照片么?”一位比毛泽东、贺果先报到的同学指着中年人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四师的校长陈润霖先生!”毛泽东和贺果立刻站起身来,向陈先生深深一鞠躬。
毛泽东说:“陈先生,我们在社会上就听说您啦……今天能见到您,我们真高兴!”
“往后,”陈润霖拍了拍毛泽东的肩儿,“我们就在一块学习啦!你们两位入学的语文试卷我都看了。毛泽东同学,你写得一手好文章啊!”
毛泽东谦和地一笑:说:“什么好文章啊?那是初出茅庐的涂鸦。”
这是毛泽东初识陈润霖。以后,师生俩关系密切,毛泽东早期人生之路、革命之路都伴有陈润霖的影子。
1956年,一师举行纪念陈润霖逝世10周年座谈会,毛泽东为之题词:“纪念陈校长夙荒先生——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受业毛泽东。”此为后话。
回复[8]:
我爷爷陈致远介绍
九哥
(2018-01-05 18:19:05)
借此机会,也介绍一下我的亲爷爷陈致远:
文章来源新华县志,人物部分1079页到1080页:
陈致远
陈致远,又名能虑,字吉恒,县在城厢(今城关镇)青石街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幼因家贫辍学,从事牧羊。19岁始得从兄陈润霖之助,就读长沙明德小学补习科,半年后升入明德预科5年,学满五年毕业。宣统三年(1911年)考取官费出国留学。入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学习,经两年预科五年本科毕业,留校实习3年继续深造。民国10年(1921)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入湖南唯一的省立医院----湖南公医院任内科主任兼小儿科主任,当时缺乏医疗仪器、诊病全赖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判断,巧妙用药。凭其医术高明,不顾个人名望得失,"别人不诊的他诊,别人不收的他收补,治愈疑难病患释基多。长沙挹爽楼菜馆(在今湘春街)店主患怪病,多方医治无效,慕名求陈致远医治,终将病治愈。从此,该店主将祖传例规春节初五开业之期,改为初三(陈致远生日)开业,并先做四道大菜为陈致远祝寿,以示终生不忘。民国
14年10月19日《大公报》登有邹杰生启事一则,称湖南公医院陈志远先生医德最高,今我小女邹今撞在古稻田师校患瘟病,迭延医治,弥月不愈,后承先生诊治三日即愈。陈致远在长沙名声日蜚,被尊为“医林耆宿”,在湖南公医院连续供职17年,其间于民国19~26年,还应聘兼任湖南军医研究班讲师,专授内科课程,前后4期,为军队培养高级医务人员270余人。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公医院疏散,陈至安化烟溪二十一兵工厂(今沅江机械厂)任主治医师。当地一度霍乱流行,死亡率高,陈立即建议改善职工卫生条件,因陋就简设立传染病临时医院,对工人及四周农民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控制了疫情蔓延,危重病人多数得到救治。民国28年,日机轰炸该厂,陈率医护人员从倾梁倒壁下冒险抢救伤员。民国29年,任锡矿山工人医院医师。二张姓幼儿患水肿肢瘫,奄奄二息躺于地上,其家正
为准备后事,陈细心检查认为可治,即嘱送医院予以免费治疗,愈后又资助营养费。
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逼近县境,锡矿山疏散,陈转至新化白沙洲楚怡工业本校任校医。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原湖南公医院从茶陵迁回长沙,众推奴为该院院长,陈婉言谢绝,决心将有生之年献给家乡医疗事业,毅然出任新化县卫生院院长。,当时院址设西门街关帝庙内,候诊、治疗、药房均挤在一处,人员少、设备简陋,只应二般门诊。危难病症,有钱者去教会信义医院就诊,无钱者听天由命。陈致远到任后,立即制订规划,凭个人威望奔走呼号,取得政
府与社会各界支持、赞助,添置一批医疗设备,增设妇产科及住院部。同时多方聘用医术高明医生,亲自培训医务人员,还自己动手制作标本,在短期内,县卫生院医疗水平大为提高。北渡乡酒来炳在长沙读大学,经常咯血,湘雅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久治无效,回新化已卧床不起,危在旦夕,经陈致远仔细观察后,确诊为肺吸虫病,在新化首例发现,经用药物治疗,两月痊愈出院,一时传为奇迹。陈致远还善于运用心理医学,一患背花病者,经外科治疗无效,自以为不治,思
想极度悲观,身体日渐消瘦。陈致远治疗时见其胸前有一小红点,即对患者说。你的背花不可怕,但千万要注意胸前的小红点。。于是对小红点佯作认真检査,以分散患者注意力,结果加速了背花痊愈。陈致远不仅努力提高医疗效果,还尽量降低医疗费用,经常宣传不可迷信贵药,平时治病能用便宜药者,就不用贵重药品。住院收费标准,亦尽量降低。当时信义医院住院费,每人日收两元多钱,而县卫生院只收几角钱。贫苦群众多往卫生院诊病,称之为。平民医院廾。在
任院长期间,还竭力推行天花、霍乱、伤寒预防接种,防治传染性疾病,推行新法接生,保护妇婴健康,对学校儿童进行健康检查。民国37年1~10月,在中小学校检查学生1752人,发现有疾病和缺陷者626人,经诊治矫正516人。
1949年8月,陈致远随新化县长伍光宗和平起义。同年10月新化第二次解放,当时医生多疏散在乡,仅有几人在岗。在此条件下,陈致远接受人民解放军3o多名伤员紧急治疗任务,不顾年老体衰,亲为伤员动手术,术完即晕倒在地。解放前夕,院内部分人将医疗器械等物,以便于保管为名分散收藏,陈致远发现后立即逐件追回,连同其他一切公有财产,造具清册,全部完整地移交接管工作组。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仍留任原职。1951年,县卫生院与信义医院合并
为新化县人民医院,任内科主任。不久,调锡矿山职工医院任医师。1956年退休。同年11月,被选为新化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被推选为新化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64年病逝,终年78岁。
陈不仅精通西医,对中医亦有造诣,所著《临床四十年管见》、《中医切脉的辩证关系》等书,未及付印而卒,遗稿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九哥附言PS:从家里得到的家庭史料(其中包括有关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带日本名古屋家里,正在努力寻找日本方面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2014年2月被太太秦悦销毁,连同家里所有的东西,一件不剩。
2016年,我在学生石川的帮助下,访问了千葉大学医学院,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找到了爷爷的在该校学习工作8年间的照片和史料。在此,代表陈家特别感谢。
回复[9]:
父辈撰写爷爷陈致远生平
九哥
(2018-01-05 18:24:51)
先父陈致远生平追忆
先父陈致远,号能虑,字吉恒,新化青石街人,汉族,生于请光绪十九年<1886>年正月初三。先父出生,正值祖国苦难深重的年代。八岁时<1894>年有甲午之战败;九岁时<1895>年有马关条约之订立;十二岁时<1898>年有戊戌之变;十四岁时<1900>年有八国联军之进京。这一年祖母病故,先父因家境贫困不得不中断学业,做了牧童。先父《自传》中记述:“家有薄田数亩,典当殆尽,日食维艰,兄长三人往外求食,余一人在家服待老父,牧羊砍柴度日,继续五年,年已十九,烦闷酒可知”。
先父痛恨外强的侵华,愤怒朝政的腐败,尝抱忧国忧民之心,久蓄振臂奋起之势。其自传中:“山中牧羊时,每持小说或历史,文学等书阅读,喜与当时青年学子游沃,闻革命排满之言论,逐奋有从军之志”。就流露出先父当时的心情和爱国救人的宿愿。
1905年,先父的堂兄夙荒伯伯(又名润霖)由日本留学回国。先父得其提携,送入长沙明德小学补习科学习。1906年考入明德中学,因成绩优异,得免学膳弗。五年毕业后,又由夙荒伯助资一百二十元送往日本,1911考入千叶医科大学,得享公弗。其时,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帝制虽被推翻,继之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国内一片混乱,先父在日本因公弗时时不济,常处饥寒窘境。然以忍耐和刻苦度过。两年预科后又念了五年医科本科,于1918年毕业,获得医学士学位。之后又留校实习三年,于1921年回国。
1922年,任长沙市卫生科长,与先母梁氏惕愚结婚。1923年开办致远医院,1924年至1927年在长沙仁济医院工作,1928年至1937年在湖南公医院任小儿科主任。此时的国内,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留学生已激烈分化;有的追随中国共产党,继续走革命的道路,也有的高官厚禄成了反动军阀政客。先父决不走后一条道路,保持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情操。他在治病中虽接触官贵人较多,但一尘不染,洁身自爱,在他的传记中写到他不加入国民党是因为看到国民党腐败无能,又加之单纯业务观点,就没有加入国民党和其他组织。因此他毕生致力于医疗事业,深究医理,精求医术,培养医德。当时在长沙医学界,先父頗负威名,1924年,长沙有一著名菜馆叫“挹爽楼”<现在的湘春街>,老板患有怪病,多处求治无效,慕名求先父,被治癒,为了报答先父,永铭思德,收祖传习俗酒楼春节后破五开张之期,改到初三即邓先父生日那天,并在开张营业之先,做四盘大菜为先父祝寿,以资纪念(见附录一)。
1925年,徐特立同志主办的古稻田师范有一位女学生邹今拢突患重伤寒,生病垂危,滴水不进,经好几位医生治疗,不见生效,后经先父精心治疗,特别护理才脱险,两个月后虽然病得头发都脱落了,但病状完全消失,逐渐恢复了健康,因此她的父亲邹杰先与先父成了至交(见附录二)。
抗战前,先父即享有“医林耆宿”的称号,1930年至1937年应聘兼任 湖南军医研究班讲师。该研究班前后共办了四期,二百七十余人毕业。解放后,这些学生相继转入地方,遍及省内外卫生机构,成绩显著,深得人民政府的重视,中央卫生部,中南卫生部曾经发文,确认该班毕业学生的学历为大专水平<以上资料引自《湖南军医研究班创迠史》>(见附录三)。
先父对工农革命是非常同情的。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井岗山根据地有一大批红军伤员被俘送至长沙,暂关在公医院,(这些伤员后来都先后被杀害),其中有一个小姑娘,浏阳人,叫张文秀(当时用名张七,浏阳东乡暴动队长张文清的妹妹)(张文清烈士在刑场上壮烈牺牲,他全家死难五口,仅存文秀小姑娘)腿负重伤。先往白水红军医院治疗,后来,白水医院被白军破坏,医护人员被杀,院中伤员被俘到长沙。她到湖南公医院后,小腿肌肉已腐烂殆尽,行动不便,先父便生可怜之情,暗思拯救之机,幸好国民党军队交接混乱,对小姑娘看守放松,先父便冒险与公医院几位同情革命的医护人员一道,将她悄悄地转移出来,对外宣称她不是伤员是被土匪打伤的,并凑钱为她治好腿伤。(解放后,张文秀被尊为革命烈士)(见附录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华北华中相继论陷,敌机轰炸长沙。湖南公医院疏散内迁。
1938年7月,正当先父准备迁归新化的时候,先母突染霍乱重症,当时特效药品为军阀权势控制,先父有医术而无医药,由于病势重、急,先母十二日上午发病,至十三日半夜逐至死亡,因当时敌机连日轰炸,便将先母遗体急急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商家冲。含悲欲泪离开了长沙,来到烟溪二十一兵工厂(今辰溪沅江机械厂)。时当炎夏,建厂民工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恶劣,以致霍乱痢疾猖狂流行,工地上只见横七竖八躺着病人,死亡率很高。先父出于医师治病救人的本性,立即建议该厂办一个传染病医院,自任主治医师,不仅日夜为工人诊治,还带领其他医务人员下乡为农民看病。经过一两个月的奋斗,终于消灭了即将蔓延的传染恶病,使大多数工农群众免于死亡。
1939年由于汉奸点水,兵工厂暴露,日本飞机大肆轰炸,先父率领护士不顾生命危险,在弹坑垒垒的焦士瓦砾上,倾樑倒壁下,抢救伤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附录五)。这一年,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先父与我们现在的母亲唐才莲结婚,重建家庭。
1940年,先父回新化,任锡矿山工人医院内科医师。他老关心矿工疾病,工作深入,常出入矿工家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有一次,一个脸肿肢瘫的张姓小孩,奄奄一息,躺在矿工家门口,先父细心观察,认为这非不治之症,宜早治疗,便找到小孩父亲,答应他送医院免费就诊,经过检查系肾上性水肿,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治好了,便缺乏营养滋补虚弱,先父又从有限的薪金内资助病孩的父母一部分钱,为孩子买营养品。结果完全恢复了健康,病孩全家感激得热泪盈眶(见附录六)。
1943年,有一中共地下党员邹今先在新化被捕入狱,刚生小孩,又患恶性瘧疾和狱中流行痢疾,已病得奄奄一息,先父不避嫌疑,冒着风险为她出具监外就医证明,使得保释出监,免于死难(见附录二)。
1944年,日本侵入新化,锡矿山被迫疏散,先父到了新化白沙洲,任夙荒伯创办的楚怡工业学校的秘书兼校医。
1945年,抗战胜利,先父随夙荒伯到长沙安排楚工迁校回省事情。湖南公医院也从茶陵迁回长沙,需要有名望的人主持院务,多人推荐先父出任院长,但先父在战争中饱受了磨难,失去了亲人,看到了国家的落弱给民族带来的灾难,同时他在战争疏散给乡亲治病的过程中,倍觉下层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的需要,因此他老毅然辞去楚工之职,谢绝省院的聘任,决定献身家乡医疗事业,改变落状况,回新化屈任县卫生院院长。
县卫生院,设在县西正街关帝庙内,当时医护勤亲人员不到十人,诊疗室、药房、候诊室都紧紧地挤在关公的神龛下,一切显得十分简陋,因此当时县卫生院只能治疗一般的病症,疑难杂症都要去:“洋人(挪威)”办的信义医院,有些无钱医治的病人只好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安排。先父调任县卫生院长后,对卫生院的发展做了规划,并画出了院址规划图,经过几番奋斗,进行整顿,亲自培训医护人员,又凭在医学界的威望和友谊,聘请了几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增设了十五张病床的住院部,使卫生院新具规模。为了使一般民众能来院就医,先父多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一方面提高医生的医治水平,对医生进行培训,为了便于教学和推广卫生知识,亲自动手为医院制作标本,有一次,先父在上梅中学附近的工地上捡回一个人头骨骷髅,放在砂罐里煮沸消毒,曾吓得妇女们不敢进屋,在亲友中传为笑谈。这些标本都陈列在小小院长室的一排玻璃柜里(见附录一),经过培训,提高了医生的治病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住院收费标准,据有的病人亲属回忆,信义医院住院费每天收两块多,而卫院只收几角钱(见附录七)。当时社会陋习喜用贵重药品,不管疗效怎样,专从利润着想,而卫生院则不同,贵药轻易不用,并宣传解释不要迷信贵药。先父本是西医,在当时中西医门户之见很深的情况下,却能尊重中医,学习中医,使用中药。记得他老对蛔虫,不轻易用山道年。而用使君子。同时对有些病症,采用精神和药物治疗相结全,他老曾经谈过一个有趣的病例:“一个长背花”(痛)的病人,外科医治不好,思想悲观,自认为不治之症,只等死亡,我觉得可以治好,先采取精神治疗方法,去除病者的沉重思想包袱。见患者胸前有个小红点,便故意对他说:背上的疮容易好,危险的是前胸,要是溃烂,那就糟了。于是在小红点上大擦其药,然有介事地认真诊治,再用 治疗药品,结果,“背花”惭惭地陷没了,反而小红点真的烂起来。我便以治疗一般的皮肤病把小红点治好,说出真情,患者大喜,非常感激。在县卫生院患者花费少疗效好,因此来卫生院诊病的,大多是工农和贫民大从。当时大家赞美县卫生院为“贫人医院”。
县卫生院在当时医疗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医疗水平却不低。
1946年北渡乡人杨来炳,在长沙唸大学,经常咯血,到湘雅医院治疗,无效,去邵阳求治一位名医,不被接诊,只好回到新化,已卧不起,命在旦夕,送至信义医院,认为病入膏盲,拒绝收留。这时,先父毅然接受了这个垂危病人,经过两天仔细观察,临床诊断,确认前诊失误,患的不是什么肺结核,而是肺血吸虫病,采用以米丁等药物,将病人抢救过来,并完全治好了。这一病例当时影响颇大,有的医师至今还记忆犹新(见附录八)。
1947年成仿吾同志的侄孙,八岁时,肚子、肾、脚、胸都肿了,多方医治无效,前来卫生院就医,经先父诊断为胛状腺肿大,服沃度甲等药剂,十多天即痊愈(见附录五)。
1948年,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性病人肚子痛得直打滚,很多医生见了于足失措不知是什么病,当时无化验设备,要确诊是很困难的,先父采用叩诊的办法,断定是蛔虫挭阻,经驱虫灌肠,很快就好了(见附录五)。
在妇产科方面,以前妇女生小孩都是请民间医师用土法接生,很多难产产妇丧生,由于请来了北京产科学校毕业的伍保元医师,妇产科力量大大加强,有些连胎、前次胎盘等难产都可不用动手术而平安生产。
1947年,禁吸鸦片,被强迫戒烟的人都要送县卫生院鉴定,确实戒掉了的,可以恢复自由,因为事关人民健康,社会风气,先文鉴定时十分严肃认真,不受贿赂,不搞午弊,忍受着烟客的漫骂,抵制着豪强的利诱。坚守了职责,维护了人民的健康(见附录九)。
由于县卫生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加上收费低廉,很多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为解放战争时期治疗伤病员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9年6月,新化第一次解放前夕,邹今揆志(民盟成员)接受党的任务,从事和平解放新化的工作,到卫生院找先父,一来感谢先父搭救了他妹妹邹今抚,二来说明新化即解放,有批解放伤员可能要请卫生院收留,先父满口答应。9月份果真来了一批伤员,约30人左右,其时全院除几个医生院外,其余的医生都疏散到乡下去了,先父欣然地率领几位医生和全家人接留就医。他老本是一个内科医师,并年已六十三,又有病缠身,但十分认真地动起手术刀为几个重伤员做了手术,没有护士,便由当药剂师的母亲充任,手术下来,先父累倒在床上,饭也不吃便睡了,连解放军领导前来道谢都不知道(见附录三)。
新化地下党员负责人之一刘泉清同志也 托人送来一名叫颜北康的伤员要求治疗,先父也愉快地收留了。他老对病人和伤员不但精心医治,且治病态度和蔼,细声细语询问病人现在病症与既往史,对病人有求必应(见附录六)。并注意解其除伤病员的精神痛苦,加速病情的好转。如在解放军伤病员中有一个重伤员是北方人,叫张喜盛,30多岁,因腿部受伤流血过多,加上细菌感染,受伤处肌肉腐烂殆尽,人骨瘦如柴,他认为自己的伤难治好,可能回不了家,才来医院时经常哭泣,先父便亲切安慰他,有时还陶钱买营养给他吃,并精心给他医治,近两个月的时间,该伤员的伤终于治好了,高高兴兴的回到了部队(见附录五)。
1949年7月,当解放军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反补新化时,有地下工作人员邹希蕰到白沙洲随我家躲避了半个月,以后先父又着人护送她去双蹄坪躲避。解放后,她成了显寅的爱人。
先父一生为人正直,廉洁奉公,1949年8月卫生院有几位思想不纯的医生,乘解放前夕混乱之机想捞一把油水,将医院二十多床八成新的毛毯及几件医疗机械以保管为名收藏起来,先父发现后进行了追查,9月解放军工作组接管卫生院时,将医院的东西一件不缺的交给了工作组,当时在县里召开的各单位负责人的会上,李孝先县长表扬了他支持解放军及廉洁奉公的精神,
回复[10]:
父辈撰写爷爷陈致远生平2
九哥
(2018-01-05 18:41:17)
先父一生为人正直,廉洁奉公,1949年8月卫生院有几位思想不纯的医生,乘解放前夕混乱之机想捞一把油水,将医院二十多床八成新的毛毯及几件医疗机械以保管为名收藏起来,先父发现后进行了追查,9月解放军工作组接管卫生院时,将医院的东西一件不缺的交给了工作组,当时在县里召开的各单位负责人的会上,李孝先县长表扬了他支持解放军及廉洁奉公的精神,工作组接管卫生院后又一再表扬他及有关医务人员(见附录九)。
解放后,1950年卫生院与信义医院合并为县人民医院,先父任内科主任。在党的领导下,县内医疗事业飞速发展,先父见多年的愿望一一得以实现,不胜高兴。
1951年至1954年,调锡矿山职工医院工作,先后在锡矿山北矿、南矿、职工疗养院,各处工作一年左右。
1955年,先父69岁光荣退休,党和人民政府给了先父以崇高的荣誉,1956年他老当了县人民代表和县政协委员。
退休后,壮心未已,1959年他老满腔热情地应聘为中医研究会会员,向外地求购医书籍,醉心于中医研究,根据多年的探讨与实际经验,对脉息关系曾有 阐发,著有专论。同时先父有一本医案,记载他多年的经验,可惜在整理送印前夕,他老竟与老长辞了,这些资料在文化革命期间散失了(因先父在书架上摆设了很多日文及其他外文医书,他老的中医研究专论及“医案”都一齐收藏在书架上,在文化革命中,街道造反派做修政主义的资料全部担走散失了)。
1960年,先父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各界人士学习班,他老以一个在旧社会不愿过问政治的人,兴致勃勃地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在学习期间他写诗多首,体现了他对党的热爱和他老受党的关怀感到温暖和愉快的情心。有些诗已散失。还留存的几道摘抄如下:
1、《读戴崧森老同学学习有感和作》
(戴年七十我亦七十有四)。
七十年登健若仙,心同桃李共争妍。
颓废斗酒惊跃起,誓除旧染造新生。
2、《同学习班能观各地厂矿有感》
迠设冲天起,收成遍地盈,
幸喜鬚眉健,同观宇宙新。
工农齐奋起,穷白顿潜形。
前途美景近,无限动欢欣。
3、《学习班结业留别诸学友》
学临结业话分飞,恋别依依不忍归,
但愿党怀常照顾,再来学习共相携。
(学习班指的是县里举办的一次各界人士学习班)(见附录一)
1964年6月4日,先父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八岁。
先父临终前遗嘱我们:1、如果医院需要,可将我的尸体献给人民医院做为研究之用。2、如果埋葬则丧事要一切从简,寿料(有的人年龄很轻就备了寿料,先父生前从未考虑这件事)只要差的,价钱便宜的,衣服就穿身上的一些就行了,不要信迷信,做道场,打丧鼓,怕我们顶不住周围舆论的压力,便对院子里的老人也做了交待。
他老生前也是从不信神,装香敬菩萨的,他老的科学思想对我们教育很大,就此我们后代都不信鬼,不信神(见附录十)。
先父家教甚严,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有气节,不搞邪门歪道,不靠祖传遗产,要凭真才实学,为祖国多做贡献。
维山永翠,资水长清,先父葬于毕家坳,他老的朗爽笑声永远迴荡在家乡的上空。
九哥附言PS:从家里得到的家庭史料(其中包括有关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带日本名古屋家里,正在努力寻找日本方面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2014年2月被太太秦悦销毁,连同家里所有的东西,一件不剩。
2016年,我在学生石川的帮助下,访问了千葉大学医学院,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找到了爷爷的在该校学习工作8年间的照片和史料。在此,代表陈家特别感谢。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九哥自供
圣女书女妓女 24 25后记
圣女书女妓女 22 23
圣女书女妓女 21
圣女书女妓女 18-20
圣女书女妓女 16 17
圣女书女妓女 13-15
圣女书女妓女 9-12
圣女书女妓女 6 7 8
圣女书女妓女 1-5
父子琴 (听书)跟帖式
我挪威的小农场
九哥,再次站起来了!
有关前太秦悦刑满后咨询各位?
秦悦从今天开始正式入狱
九哥成丹尼换邮箱了
毛主席的老师陈润霖纪念馆开馆
第三新中国思索
外人 Foreigner (跟贴式)
英文版《父子琴》出版,全球销售
好莱坞,我为什么索然(图)
今年再获好莱坞提名
さようなら:Japan岛
我love泰国KhonKaen
九哥:有关认识草庵居士的说明
与小弟商榷“莫谈国事”
为什么要来日本受教育
一天点击超100万九哥演奏的提琴
我伯爷爷为毛泽东与杨开慧证婚
湖南卫视人物专访丹尼(九哥)视频
湖南卫视人物专访《丹尼、琴弦上的思念》
九哥《第三人生宣言》
拼音《父子琴》26
拼音《父子琴》25
拼音《父子琴》24
拼音《父子琴》23
拼音《父子琴》22
拼音《父子琴》21
拼音《父子琴》20
拼音《父子琴》19
拼音《父子琴》18
拼音《父子琴》17
拼音《父子琴》14 a
拼音《父子琴》16
英文父亲琴15
英文父亲琴14
英文 父子琴13
英文 父子琴12
英文父子琴
Father Son & Violin (10)
Father Son & Violins (9)
Father Son & Violins (8)
Father Son & Violins (7)
Father Son & Violin (6)
Father Son & Violin (5)
Father Son & Violin (4)
九哥《父子琴》23,尾声
九哥《父子琴》22、大结局
《父子琴》16,重逢江浪沙与小琳
《父子琴》15,父亲的部分真相
《父子琴》14、中国提琴之惨状(教授街头卖艺)
《父子琴》13,告别祖国飞向世界
《父子琴》12,上海疯狂四年
《父子琴》11,实现梦想,成为湖南第一提琴手
《父子琴》十、四年工人经历(告别处男)
《父子琴》九,家破人散(小琳后事)
《父子琴》八,我的处精与小琳投仙(图)
《父子琴》七,我要当专业提琴手(图)
《父子琴》六“甜蜜的家”(图)
《父子琴》五,拉开学琴的序幕
《父子琴》四,我要拉小提琴
《父子琴》三,提琴—改变我的命运
《父子琴》二,欲忘却的几件小事
《父子琴》(一)九哥的人生故事
Father Son and Violin 3
Father Son and Violin 2
Father Son and Violin
九哥自供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