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知日散录
字体∶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6-02 20:18:04 阅读人次:1623 回复数:0)

  

  
中国四川省发生8级汶川大地震,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地震。回顾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发生过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大地震,震级都在7级以上。中国地震发生频率、破坏程度,不可谓不大。相比之下,地震大国日本虽然坐在全球最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上,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巨大地震灾害屈指可数,有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中越地震。日本人对地震危害和防灾要务,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从来不怕多喊几声“狼来了”,几乎养成为民族癖性,其关键是把防灾意识落实到国民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防灾堡垒。

  
四川大地震虽发生在偏远山区乡村,但在现时点上,死亡数超过5万,失踪者达3万,受伤人近25万,其受害级数直追85年前举世闻名的关东大地震(仅东京地区的死亡及失踪者就高达10万5000人)。现代社会的防震救灾,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第一要务。回顾当年的关东大地震,仅横滨市内居住的7959名外国人中,就有5251人或死亡,或失踪;在多达4800人的中国人居住者中,死亡1541人,受伤2039人,失踪695人,死伤共计4275人,伤亡率接近90%。而在相隔70余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全体死亡人数为6434名,数量级大大降低了。

  
究其原因,日本人面对地震时时袭来的日常恐惧,在“预测灾害-防止灾害-减少灾害”的防御链中,把重点放最基本的“减灾”上面。首先,地震能否被预测,这是极其专业的课题,即使国家级专家亦不敢自夸海口。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说地震可预测的人是骗子,说地震不可预测的人是科学家——未必没有道理。还有,即使地震得到准确预测,情报在地震真实发生前能否被公开,还涉及国家体制、执政理念、行政运作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期待。其次,巨大地震的发生,应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说,难以防止,也无可防止。所谓“人定胜天”之说,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无异于妄想和噫语。那么,剩下来的选择,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惟有“减灾”。

  
历经地震灾害的日本人重视”减灾思想”,其核心思路是对房屋进行耐震补强,对个人实施防灾教育和训练。目的在于,当震灾发生时,能够多救助一个生命,多维护一所建筑物,多防止一处城市设施受到损坏,多减少一日元的经济损失……为此,针对一定会发生的自然灾害而事先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减灾体系,这就是日本人在过去100年来努力的方向,且成果显著。

  
如果说,“减灾”是必不可少的事前预习,那么“赈灾”或者说灾后复兴,则是必要的事后补课。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为例,日本在灾后重建方面投入巨大财力,进展神速,震灾城市神户不到十年即以崭新形像矗立于世,但如此成果,依然受到挑剔和指责。

  
在阪神大地震发生两年八个月后,欧盟各国主要媒体记者20余人组成考察团访问了神户。《神户新闻》(1997年10月15日)在社论中记述了欧洲人对神户复兴的所见所思。其一,神户的街道和公路已得到完美重建,让人难以置信,如果在法国可能需要十年;其二,政府在复兴工作中集中投入了4兆日元的巨资,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其三,对比于街道、公路等城市面貌得到迅速恢复和重建,当时还有近3万人住在临时住宅里,多数受害者的日常生活依然严峻,灾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好转——欧洲记者团对此摇头说“不”; 其四,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受灾地区的自治体首脑上百次去东京,向中央表达“复兴陈情”,希望得到政府支援——地方自治率达85%的丹麦等国家难以理解只有30%自治率的日本地方政府的做法。

  
参照日本的情况,其实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灾后重建涉及表里之分,孰先孰后,孰重孰轻?所谓“表”,就是灾区恢复面貌,指以大规模重建为代表的硬件设施建设一马当先;所谓“里”,就是灾民恢复生活,指来自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支援首先投入到生活复兴中。日本碰到的问题,也是中国将面临的问题。在欧洲记者眼里,集权国家多重视“外表看得见”的部分,而分权国家可能更重视“内里看不见”的部分——作为地震被害者的一般民众,他们的感情和感受应该受到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实态应该得到首要重视。

  
另外,阪神大地震后,灾区也收到了来自日本各地的社会捐助金,仅半年时间高达1785亿7495万日元。早在关东大地震时,来自广大民间的赈灾支援金就超过了政府财政拨付的救助款, 这在日本已成为社会传统。一年以后,受灾的自治体兵库县详细列表公布了社会支援金的分配情况:赈灾捐款一分不剩,全部分配给受灾家庭和个人,平均一个受害家庭获得40万日元。但即使如此,政府在生活支援和现金支付方面依然受到多种质疑。

  
大灾过后,悲天悯人,群情激奋,一呼百应。社会捐款快、奉献爱心多,不在话下。但如何让社会爱心落实到灾民手里、切切实实减千万损害于一二,如何让每一个受害家庭和个人得到合情合理、公开透明的救助,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汶川大震降临,不过十数秒,其后的救援、赈济、重建、复兴,才是真正的抗灾展开,才是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考验。

  
2008。6。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知日散录
    百年之“驿”东京站 
    近江商人与三方好合 
    江户遗产 
    安倍经济学也有陷阱 
    日本人的座右铭 
    从东京塔遥望天空树 
    坚守也是一种美德 
    桦太犬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的日本政治 
    战后日本首相研究 
    九亿年收高不高? 
    无国籍华人旅日15年奋斗纪实 
    低智商社会 
    一生需要多少钱 
    激斗甲子园 
    草食男子 
    女性刺客 
    卑弥呼是谁  
    圣德太子 
    棋士终焉 
    皇室风云五十年 
    为日本棒球喝采 
    难民大国日本 
    一休的汉诗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日本人的两重性 
    老歌新唱的背后 
    日本人的强项 
    正是菖蒲盛开时  
    鉴真上人日本行 
    舜水先生日本行 
    随风而逝的古典 
    万年青年 
    帽子下的文人像 
    说茶 
    论语与算盘之辩 
    习惯寂寞的开放 
    地震不惊魂 
    战后日本慰安小史 
    莲的故事 
    初富士 
    一期一会 
    善解人意 
    路边响起萨克斯风 
    感动花事 
    城市的文学地图 
    三岛之死今昔观 
    花火的季节 
    符号帝国的尴尬 
    感受诺贝尔的气息 
    喧嚣与骚动 
    男人女人相爱在红色年代 
    托起黎明的感动 
    绚烂靠平淡追认 
    见证城市细节 
    与孔子相遇在东京 
    笔走龙蛇 
    诺贝尔奖应该授给谁 
    我们正在失去什麽?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