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知日散录
字体∶
万年青年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7-03-25 18:02:03 阅读人次:1780 回复数:0)

  

  
松下幸之助在1989年4月27日谢世,享年94岁。松下的一生,历经明治、大正年代,最后与昭和共存亡。松下幸之助被尊为“经营之神”,其实他更是参透人世三昧的通人。经历了激荡的苦难岁月,松下得享高寿,却至死保持一颗年轻的人,并自诩为“乐天派的万年青年”。

  
年过80以后,人生渐入老境,但松下幸之助的话语和行动却益发显出青春的气息。松下曾放言,“我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即使昭和年代结束了,我还要一直这样活到120岁。”

  
松下幸之助成为“经营之神”后,他的名言被收集起来,成为流传世间励志人生的金玉良言。松下擅长书道,一生都喜欢在签名板上记录自己的思想碎片,或题写哲理警句,其精彩程度不输于专业书家。松下在各种年代都留下过自题小像式的话语题笺,特别在晚年每每喜欢题写“青春”一语。

  
在松下的笔下,“青春”被读解为一颗“年轻的心灵”:“充满着信念与希望,鼓足了勇气,每天都能从事新鲜的活动,那么青春就为你所拥有。”老年松下感喟道:人之所以变老,不仅仅是肉体衰竭而已,更是丧失人生目标之时。对此,我总是怀着万年青年的乐观心情,堪称“乐天派”。

  
人入老境,生命的指针开始逆向回转,重新转回少年乃至童年的时光。但松下幸之助自我定格的“万年青年”像,被看作是超越了精神医学理论的年轻心灵的自然外化,是追求目标过程中充沛的生命活力的自然散发。松下幸之助一生以“经营之神”行世,他倡导“制造产品之前先塑造人”、“经营是汇集了人间智慧的综合艺术”。因此,松下的视野和胸襟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一个经营者的有限范畴。从战后开创PHP社会运动,到晚年创设松下政经塾,一以贯之的目标都是为了建立“人间至上主义”──用当今的流行话语来表述就是 “以人为本”。

  
在战后的1946年11月,松下幸之助把设于松下电器会社内的“经营经济研究所”改名为“PHP研究所”,由此发轫掀起了一场培育“新日本人”的社会运动 。松下时年51岁,他把重建日本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所谓PHP,全称为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意即“通过繁荣来构筑和平与幸福”。1961年,松下幸之助卸任松下电器社长。从经营第一线引退后,他却一直担任PHP研究所所长。他一生的大部分人生心得和思想结晶,都由PHP出版,传播于世。身为“经营之神”的同时,松下也是一位“忧国之士”,他是经营者,更是思想者,他在研究人、培养人的PHP运动中耗费的精力,丝毫不亚于他对企业经营的投入。

  
1980年,松下幸之助85岁时创设了闻名天下的松下政经塾,以青年俊杰为对象,在政治、经济等各种领域,为日本培养未来的领导人。松下为年轻塾员们开出的三大指针是:1 、以自主研修为主,推进学习;2、不仅重视课桌上、书本上的学习,更要重视并推行现场的学习和研究;3、不能偏重学习知识,更要注重磨练人性,其目标在於养成并提升作为领导者的个人资质、实践力、自主性。松下政经塾办学十年,毕业生有6名进入传媒业、6名从事国际交流、29名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家秘书等)、22名进入企业界、3名进入研究机构、7名从事企业经营,还有9名活跃在社会各界。松下幸之助的最后十年,是把人生精华付诸教育实践的十年,为日本的未来培养了有力的候补。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松下自身经历了辛劳和奋斗的年轻时代,更通过企业经营和战后的PHP运动,与各种年轻人接触。他激励年轻人“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应把年轻时代经历的辛劳和付出,看作是存入社会银行的储蓄,“年轻时代的付出,犹如个人借给社会的放贷金,借贷得越多,生成的利息也会越多”,一个人年轻时热衷工作、喜欢挑战,最后社会将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超乎想象的巨大成果反馈给个人──是为“take and give”的关系。这种成功的过来人的看法,不一定适用于天才,但对绝大多数平凡而努力着的年轻人,肯定是有益的。

  
普通人大都会经历青春和老年的岁月。人生最大的陷阱,莫过於处身年轻时志大才疏,轻视细节和过程,并对过来人的经验和忠告不屑一顾;进入老年后又厮守晨钟暮鼓,看不惯年轻人的作派,接受不了时代的变化,精神抑郁而悲观。松下幸之助一生的言行,打通了青年与老年的隔阂,示范了成功者的人生──即使在身后,留给世界的依然是一个“万年青年”的形像。

  
2006。2。1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知日散录
    百年之“驿”东京站 
    近江商人与三方好合 
    江户遗产 
    安倍经济学也有陷阱 
    日本人的座右铭 
    从东京塔遥望天空树 
    坚守也是一种美德 
    桦太犬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的日本政治 
    战后日本首相研究 
    九亿年收高不高? 
    无国籍华人旅日15年奋斗纪实 
    低智商社会 
    一生需要多少钱 
    激斗甲子园 
    草食男子 
    女性刺客 
    卑弥呼是谁  
    圣德太子 
    棋士终焉 
    皇室风云五十年 
    为日本棒球喝采 
    难民大国日本 
    一休的汉诗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日本人的两重性 
    老歌新唱的背后 
    日本人的强项 
    正是菖蒲盛开时  
    鉴真上人日本行 
    舜水先生日本行 
    随风而逝的古典 
    万年青年 
    帽子下的文人像 
    说茶 
    论语与算盘之辩 
    习惯寂寞的开放 
    地震不惊魂 
    战后日本慰安小史 
    莲的故事 
    初富士 
    一期一会 
    善解人意 
    路边响起萨克斯风 
    感动花事 
    城市的文学地图 
    三岛之死今昔观 
    花火的季节 
    符号帝国的尴尬 
    感受诺贝尔的气息 
    喧嚣与骚动 
    男人女人相爱在红色年代 
    托起黎明的感动 
    绚烂靠平淡追认 
    见证城市细节 
    与孔子相遇在东京 
    笔走龙蛇 
    诺贝尔奖应该授给谁 
    我们正在失去什麽?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