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知日散录
字体∶
三岛之死今昔观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6-05-09 15:20:47 阅读人次:2043 回复数:0)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成为日本人在战后印象最深刻的集体记忆。尤其是三岛切腹之后被砍头,身首分离的黑白照片留下了世纪性的冲击影像,让人过目难忘。女作家中村兔当年是中学一年级学生,她后来认定自己的初恋对象就是三岛由纪夫闭目张口的头颅。这种无不自虐性质的变态记忆,是对“三岛冲击”颇有代表性的现身说法。

  
三岛由纪夫为什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自杀?这个问题曾经掩盖了三岛文学的伟大成就,成为世人评说三岛的主要话题。人们猜测或论及三岛之死,或是政治性的社会示威,或是英雄主义的自我确认,或是纯粹唯美的人生了断,不一而足,但绝少有人会简单化地嗤之以鼻,因为所有的人都从中感受到震动,引发出思考。时至今日,重新回忆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黄金岁月,“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事件仍然雄居记忆率榜首,远高於位列第二的“东大安田讲堂陷落”事件。2003年9月号的《文艺春秋》刊登了“证言:日本的黄金时代1964--74”大型专题,由332位著名人士的冲击性记忆汇聚出以上结论,令人信服。

  
有关三岛自杀的凄绝场景和血腥过程,30多年来有过许多具体而微的细节化描述,中曾根晚年的回忆依然清晰可鉴。日本原首相中曾根康弘当时任防卫厅长官,他回忆说:当天午前11时左右,自己参加完国会开会式刚回到平河町事务所,接陆上自卫队竹田幕僚副长来电紧急报告,称三岛由纪夫等四名盾会会员占领了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室。中曾根虽然一时难以置信,但马上想起了昭和11年发生2.26事变当时因陆军首脑部踌躇不决而错过了采取行动的良机。他确信必须果断处理,马上下达了对三岛等人的全员逮捕令。

  
三岛由纪夫当时在总监室正面的阳台上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檄文,自卫队员则回报以怒号和倒彩。三岛无奈回到总监室,不顾增田师团长劝告他“不要浪费生命”而断然切腹自杀。12时13分,被释放的增田直接给中曾根打电话,报告事件已经结束。三岛由纪夫的人生美学由此而告终结。

  
中曾根担任防卫厅长官以后,与三岛有过三次会面。中曾根可以理解三岛思想的纯粹性,却无法认可他把思想直接付诸行动的做法。中曾根认为,从日本在世界上的生存条件来考虑,国粹的主观主义一定要同国际的客观主义保持协调──这是政治家的理性想法。

  
当时担任中曾根秘书的与谢野馨日后出任过通产大臣和文部大臣。与谢野的父母同三岛比较亲近,与谢野与三岛仅有过两次直接接触。他回忆最后一次会面,是接三岛赴Place Hotel参加中曾根派的研修会,三岛坐在车里很淡然,没有高傲的姿态。与谢野后来推想,其时三岛由纪夫已从神田的古书店里买回了讲解切腹方法的书,正与盾会的会员们一起研习琢磨呢。

  
平沼赳夫现任经济产业大臣,事件发生当时,他还是日东纺织株式会社的一名普通销售员。他记得三岛由纪夫切腹的消息在营业部里乱飞,人们顿时陷入了无法用语言来交汇表达的沉重气氛中。属於战前派的营业部长突然大叫道:“这个傻瓜,像狗一样地白死了。”但年轻的平沼认为三岛之死一定另有意味。那一天,平沼对三岛切腹之举所包含的意味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他想,日本人虽然各有不同立场,但在那一天都会做相同的思考。如果说,现在日本当政的一代人或社会中坚,是在“三岛之死”的思考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看法并非言过其实。

  
新闻记者德冈孝夫是三岛遗书的受托人之一。他当时在阳台下记录着三岛狂热的演说,并见证了三岛的鼓动性演说遭到自卫队员的嘲笑。事发后,蜂拥而至的记者们急切确认三岛的头和身体是否真的彻底分离;而第二天的报纸社论则明确写道:“和平宪法是我们英明的选择,不允许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这是当时日本社会对三岛由纪夫式狂热民粹主义给出的回答。

  
评论家、东大名誉教授西义之当年受招待参加过盾会结成式。他没有直接听三岛等人说要改正宪法,所以根本想不到三岛会走自裁之路。如今的西义之感喟良深:岁月流逝三十多年,追悼三岛的纪念会已自然消失了,想起三岛的人也少了。过去,乃木希典自杀殉职,新渡户稻造为此感动不已,而《信浓每日新闻》主笔桐生悠悠却指其为“愚行”。西义之倾向於认同三岛切腹也是“愚行”。

  
同“愚行”相对的,是另一种“艺术”的解读。漫画家蛭子能收指出,三岛由纪夫不是为某种政治意图而切腹自杀的,三岛以死为赌注,完成了一种生命的艺术。蛭子感叹道,与生命的重大性相比,无论是政治还是艺术都显得太轻了。现在的日本,生命尤其显得轻易。三岛由纪夫如果生活在今天,一定不会切腹的,因为即使以生命为赌注和代价,在今天也成就不了伟大的艺术。

  
三岛由纪夫之死,不仅为日本作家的自杀传统再添新例,更是震击日本人心灵的重大事件。三岛自裁的方式太过特异,让人敬而远之,其葬礼只有岳父、大画家杉山宁等少数人护送灵柩去到火葬场。但三岛之死隐含的政治意味和人生美学追求,尤其是对生命的观照和解读方式,无不给日本人以当头一棒。除了思考,任何人都无法避闪这道血色和逆光。

  
三岛由纪夫当年以披肝沥胆的方式宣扬改正宪法,鼓吹军国之魂,自卫队员们报以倒彩,无人响应。妖刀一闪33年,今天的日本已经不期然站到了修改宪法的门槛前。中曾根或许可以将此解释为:日本在世界上的生存条件已经改变了。日本书店的书架上仍然摆满三岛的作品和纪念文集:三岛由纪夫人头落地,其阴魂却从来没有飘离过日本。

  
2003。9。2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知日散录
    百年之“驿”东京站 
    近江商人与三方好合 
    江户遗产 
    安倍经济学也有陷阱 
    日本人的座右铭 
    从东京塔遥望天空树 
    坚守也是一种美德 
    桦太犬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的日本政治 
    战后日本首相研究 
    九亿年收高不高? 
    无国籍华人旅日15年奋斗纪实 
    低智商社会 
    一生需要多少钱 
    激斗甲子园 
    草食男子 
    女性刺客 
    卑弥呼是谁  
    圣德太子 
    棋士终焉 
    皇室风云五十年 
    为日本棒球喝采 
    难民大国日本 
    一休的汉诗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日本人的两重性 
    老歌新唱的背后 
    日本人的强项 
    正是菖蒲盛开时  
    鉴真上人日本行 
    舜水先生日本行 
    随风而逝的古典 
    万年青年 
    帽子下的文人像 
    说茶 
    论语与算盘之辩 
    习惯寂寞的开放 
    地震不惊魂 
    战后日本慰安小史 
    莲的故事 
    初富士 
    一期一会 
    善解人意 
    路边响起萨克斯风 
    感动花事 
    城市的文学地图 
    三岛之死今昔观 
    花火的季节 
    符号帝国的尴尬 
    感受诺贝尔的气息 
    喧嚣与骚动 
    男人女人相爱在红色年代 
    托起黎明的感动 
    绚烂靠平淡追认 
    见证城市细节 
    与孔子相遇在东京 
    笔走龙蛇 
    诺贝尔奖应该授给谁 
    我们正在失去什麽?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