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历史与人物
字体∶
大
中
小
沈从文教学生涯的开始
小林 (发表日期:2006-12-16 21:12:34 阅读人次:2565 回复数:6)
来到湘西,好像就为了看一眼翠翠,那个摆渡的南方女孩子。
翠翠是不老的,她就在沈从文先生小说《边城》里,头插栀子花,站在大月亮底下,永远那么美好地向你微笑。
翠翠的老家在湘西茶峒,沿着一条叫酉河的流水走下去,在长长的旅行中,我有过一刹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从文文集里,其实,整个湘西,也就是装在沈先生心头的一本书吧。就在漫长的旅程使人寂寞时,边城茶峒出现在视野—仍然古旧的老街,时光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一个人在小镇内慢慢走,不知不觉来到古渡旁,山崖上有沈先生手书的“边城”二字,那个摆渡女孩翠翠,在河中小岛上成了一尊青石塑像。
在一般人眼里,沈从文先生始终是作为小说家而存在的。沈先生与湘西《边城》已经融为一体。可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三十年代以后,沈先生的正式职业却是大学教师。他一边写作,一边渴望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融入知识分子圈子。
他先后在五所大学执教,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从一个普通讲师一直升到教授。然而,解放前夕就在他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时,他却突然从大学校园里消失了,成为一名文物专家,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他是个半途出家的教授,最终又半途离开了校园。对于大学校园来说,他只是个过客。
沈从文走进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关于沈从文如何去中国公学,有几种说法,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得力于徐志摩的大力推荐。
其实,最早发现沈从文的当属郁达夫,第一个评论沈从文的是林宰平。郁达夫、林宰平、陈源、徐志摩对沈从文走上文坛都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对沈从文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当数徐志摩、徐志摩的提携对沈从文进入主流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徐志摩的大力推荐下,沈从文成为《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的作者,并进入了新月圈子。除了写作上的提携,徐志摩在工作上对沈从文的关照也很大。当时即使像沈从文这样的名作家仅靠稿费也是无法维持生活的。所以徐志摩一直有意替沈从文在大学里谋个教职,当时的大学教师薪水远远高于作家的稿费收入。虽然三十年代初期,沈从文已经是文坛上的一位名作家,但在那个学历森严的社会,以沈从文这样的小学学历在那个时代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当胡适入主中国公学后,机会便来了,徐志摩向好友胡适推荐了沈从文。
可以说,如果没有徐志摩力荐,沈从文要进入中国公学是完全不可能的。也许因为这层关系,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徐志摩在山东因飞机失事去世时,沈从文只身从青岛大学赶到济南福禄庵徐志摩的停灵处,帮助处理善后事宜。这也算是对徐志摩生前关照自己的一种回报吧。
从有关史料看,沈从文到中国公学的时间大约为一九三一年前后。因为徐志摩的关系,沈从文到中国公学后很受胡适的器重和赏识。
胡适之所以聘任沈从文,一方面自然是看在徐志摩的面子上,另一方面,胡适也希望藉此对中国公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番改造,注入新鲜血液。沈从文被中国公学聘为讲师,主要课程是主讲大学一年级的《新文学研究》和《小说习作》。相当于现在的公共语文,倒也算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了。在当时门禁森严的高等学府,以沈的资历来说,这应该是比较高的待遇了,算是破格录用。
如果没有徐志摩的力荐和胡适的胸襟,也许沈从文一辈子都进不了大学的门墙。从这一点来说,胡适对沈有再造之恩,自称为“乡下人”的小说家沈从文一下子进入了高等学府,从此至少在形式上进入了知识分子的圈子,开始了与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往来。
虽然在这以前沈从文已经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但当作家与当大学教授完全是两回事,根本不可以同日而语。所以对胡适的关照,沈从文既感激又惶恐。在给胡适的信中便流露了这样的心态:“昨为从文谋教书事,思之数日,果于学校方面不至弄笑话,从文可试一学期。从文之所以不敢作此事,亦只为空虚无物,恐学生失望,先生亦难为情了。从文意,在功课方面恐怕只能给学生以趣味,不能给学生以多少知识,故范围较窄,钱也不妨少点,且任何时候学校方面感到从文无用时,不要从文也不甚要紧。可教的大致为改卷子与新兴文学各方面之考察,及个人对各作家之感想,关于教学方法,若能得先生为示一二,亦是实为幸事……”
胡适是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到中国公学接替何鲁担任校长的。胡适到校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四院十七系为二院七系,加强了实力。
据曾任中国公学的副校长杨亮功回忆:“胡先生在学校积极提倡学生写作,他认为这样可以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由于这种办学方针,教授中作家较多,学校办有《吴淞月刊》,学生还办有《野马》杂志,创作气氛十分浓厚。胡适认为理想的大学教育方式是“大学之中国文学系当兼顾到三方面:历史的、欣赏与批评的、创作的。”
而沈从文就占了其中两个方面。因此,胡适聘请沈从文就不难理解了。据杨亮功回忆:“公学有一位讲师沈从文末在任何学校毕业,亦无教学经验,且讷于言。胡先生请他到公学担任教授。他第一次上课站在课堂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但是后来他成为一位很受欢迎的教授” 《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
从沈从文致胡适信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到大学上课并没有多少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自卑。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也许心理因素,第一次登上大学讲台沈从文就遭遇了一次滑铁卢。这位文坛上赫赫有名的新锐作家,虽然在创作时十分自信,但当他走上讲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大学生时,居然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一直呆呆地站了十分钟之久。到底是作家,后来他急中生智,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这堂课,他准备了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结果慌乱中只花了十几分钟就讲完了。对沈从文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痛苦的经历,甚至对他后来的教授生涯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次失败的教学经历自然传得尽人皆知,有人把这件事反映到校长胡适那儿,胡适的回答却十分有意思:“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这话很符合胡适宽厚的性格,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位小说家的偏爱。作为大学教师,沈从文当初显然并不合格,就连他的妻妹张允和晚年都说“可我们并不觉得他是可尊敬的老师,不过是会写写白话文小说的青年人而已。”(张允和《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沈从文显然还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十分害羞,这样的性格并不妨碍他写作,但作为教师,显然并不十分合适。
一年后,沈从文在给胡适的信中这样写道“一年来在中公不至为人赶走,无非先生原因。现在觉得教书又开始无自信了,所以决计在数日内仍迁上海,暑期也不敢教下去了……”
好在胡适的宽容与鼓励,使他挺住了,并坚持了下来。
时间一久,沈从文逐渐回复了自信,也适应了大学讲台,并成了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在胡适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四日的日记中也得到了证实“从文在中公最受学生爱戴,久而不衰。”
沈从文先生爱湖南,爱湘西。他太爱湘西人了,这爱,进入了他的骨髓。沈先生那强烈的情感,表现在《边城》里。让我感觉得却“触摸”不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知道,这只是我愚钝的原因,似沈先生这样一个真诚的人,别人能从其文中得到的一切,我却只能得其仿佛,看不清究竟。
在《边城》里,沈从文的爱不仅于山川景色、风俗民生。他肯定生命,肯定人性的美丽,肯定生活的追求。
站在维护和发扬人性的立场上,通常要对人性的丑恶、残忍、自私、麻木痛加鞭笞,严厉斥责。然而我感觉沈从文并没有怎样地血脉喷张,他总是把激情藏得深深,平静地述说着世间万象,近乎春秋笔法。他仿佛在尽力地维护着什么,精心地呵护着什么。也许,他是不愿意破坏内心一种宁静,一种审美姿态。大概他太热爱人性的美了,即便是批判与谴责的时候,仍不时地回顾着钟爱的东西。不是吗?河滩上那些粗野的船夫,吊脚楼中那些下等的妓女,在他看来,也都有一些美好的内在。
回复[1]:
雪非雪
(2006-12-16 21:36:43)
描述沈从文的语调一往情深。
沈从文的湘西,小林桑的沈从文。
还有下文吗?
回复[2]:
小林
(2006-12-16 21:49:51)
回雪飞,还有两个片断。我不能独占沈先生。沈先生是大家的。
回复[3]:
小林
(2006-12-24 11:15:10)
报告班主任,小林同学学会扫描图片了。
回复[4]:
恭喜小林同学进步
陈某
(2006-12-24 12:08:18)
提示:一般扫描仪的扫描软件,可以设定不同扫描对象,譬如照片,报纸,杂志,等等。你调整得合适的话,效果会更好。
又,象沈从文的照片,用不着自己去扫描,网上一搜一大堆。
这张是搜来的,外部连接,比你扫描的清晰,还省空间。
回复[5]:
小林
(2006-12-24 12:19:16)
俺土老帽!自己还沾沾自喜涅。请问班主任,找照片从那个网上查?比如上边这张。
还有这张,大概网上没有吧!
回复[6]:
小林
(2007-07-21 22:28:32)
贴几张沈从文先生家乡的照片。配合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が主催の
「神秘に満ちる湘西」観光説明会
有名的虹桥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历史与人物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一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十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九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八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七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六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五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四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三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二
日本女八路 加藤昭江 一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八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七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六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五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四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三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二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下)
記第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上)
纪念“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二
对日军战斗的日本兵―水野靖夫
永远的中国情
李立三智识国民党预谋
开过三次追悼会的李立三
日本新四军山本一三
宋哲元最后的日子
笔落惊风雨 詩成惜郭老
“刺儿头”与“花生米”
沈从文寂寞的教学生涯
沈从文追求爱情的执着
沈从文教学生涯的开始
永恒的绿川英子
中日两国人民的绿川英子
“娇声卖国”的绿川英子
世界语学者绿川英子
飞虎将军陈纳德(下)
飞虎将军陈纳德(上)
宋美龄的初恋情人刘纪文
生死情
日本男子汉砂原惠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