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宇同学提到我的一篇旧文。找出来了,最初发于2002年,后来,去年文革40周年时,有报馆拿去又发了一次。
——————————————————————
巴金老有两条建议: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一个是功德碑,展示现当代文学成果;一个是耻辱柱,记录二十世纪黑暗中国的荒唐岁月。照理,对一个国家来讲,这并不是很难实现的两件事,既没有技术上的难度,也绝对不存在资金上的困难。可是,老人呼吁了十来年,直到核心巨手一挥,特批了一笔款子,“现代文学馆”才算有了着落;而“文革博物馆”至今无处化缘,梦想难以成真。躺在华东医院病床上的巴金老看来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资金。不要企图从贪官的口袋里掏一点银子,也不必再动用国库的金条,只要在全国范围搞个募捐活动,我相信筹措个几千万是没有问题的;我也同样相信许多文革的受害者会自愿献出浸满辛酸血泪的实物作为展品。可是,这还为时过早。从最近宋永毅的遭遇来看,离开彻底否定文革,还有相当漫长的路。曾读到过叶永烈的一篇幻想小说,谈过文革博物馆的布局,我感谢作者有限的想象;也从网上读到过激进的言论,乾脆把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堂改建成文革博物馆,这可能还要等一个世纪。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在网上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意味着为永久保存历史的真实具有了上个世纪无法想象的时空拓展。从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我知道由于《华夏文摘》编辑的辛勤劳作,“文革”特集已经收罗了许多宝贵资料;又由于无名者默默无闻的输入,使我们在网上能读到样板戏的全部文本。看来,在网上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条件已经成熟,时机已经到来。
为此,我向多维网慎重提出:建立网络版“文革博物馆”。“多维新闻网”出手不凡,以快速,全面,中立的面貌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我愿把我的建议交给他,并希望他能起来牵个头。
网络版“文革博物馆”要有具体规划,实施步骤,选材范围等等,切忌急近功利。要有长远计划,也要有近期日程。可以设一些固定专栏,将历史资料分门别类一一存挡;也可以搞一些专题展览,纪念活动。及时更新的含义不仅仅在于每天要有新的材料,也要及时撤下不符历史的资料。关键要有那么一批志同道合者的志愿者,具有无功利目的、无个人恩怨的品质,谢绝以此谋生的投机者。如果要说“功利”的话,真言治史,功在千秋。当然,如有赞助商愿意投资也好,但是一律不上广告,志愿为主。
要充份利用网络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但是页面又不宜过份花巧,除了照片外文字一律白底黑字,以示庄重,把被颠倒的是非颠倒回来。首页甚至于只要醒目的“文革博物馆”五个大字, 黑体,72号字。作为“引子”的材料中,千万别忘了彭老总当年挑战老毛的万言书;而在“尾声”部份,最好能征集到江青上吊的照片,那可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
我希望如此伟大的工程早日开工,我愿以志愿者的名义第一个报名参与。
2000/2/22
刊于2000年2月23日《多维新闻网》“多维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