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吴卫建 >> 人物篇
字体∶
不尽的回忆

吴卫建 (发表日期:2006-07-29 12:54:18 阅读人次:2426 回复数:25)

   

  
近日一夜晚,我与往常一样在电脑上浏览中日港台几个常看的网站,在一我香港网站上,我倏然看到一则新闻报导,其内容为《北京青年报》三名高层人员因涉嫌经济案在北京被拘捕,再稍往下一看,此三人姓名中赫然有广告部主任于大公,这使我惊愕不已,因为于大公是我相处多年的旧友。

  
放下电脑,我缓缓踱到窗前,夜已深了,苍穹下的台湾岛一片寂静,惟有微微凉风掠过树梢飘拂而去,望着茫茫然的天地一色,我默默地想到我与于大公一起在日相处的点点滴滴,想到十多年前的那段如烟的时光岁月。

  
记得于大公是在“六四”事件后,从北京来日留学的,语言学校毕业后,即来到我当时就职的公司工作。那时,于大公的妻子在东京学芸大学大学院攻读修士,于大公妻子原毕业于北大,来日前,他俩双双是《北京青年报》社记者。

  
于大公当时来我公司工作时,我已在此公司就职数年,为此,公司社长要他配合协助我做些对中国的贸易工作。那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掀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高潮,对外开放政策又促进中国市场对一部分进口商品的大量需求,为此,当时公司对中国出口贸易量激增,我的工作也较忙碌,如具体处理进出口业务、去中国出差、接待来自中国的访问考察团等等,在此期间,于大公与我一起做了不少具体工作。

  
当然,在工作空闲时,我们也与大家一起在公司里随意的喝着咖啡说笑谈天,中国的事,日本的事,今天的新闻, 昨日的往事,什么都聊,不时还日文中文夹杂着一起说,实为趣事,有时连邻室日中青年研修协会的人都会来参与。还记得一次中国某访日团体看到我们在公司里热闹地闲聊时,笑言道,“你们这儿简直就象领导不在时的北京某机关的大办公室”。

  
那时,每天中午我和于大公一起外出就餐,公司是在赤坂见附附近,那一带各式餐馆林立,为此,我们也就尝遍附近几乎所有的料理店,不过,最常去的还是一家不错的中国料理店,记得在那家餐馆里,时常能遇见独自在用午餐的排球国手汪嘉伟。

  
赤坂见附一带大宾馆较集中,宾馆内也时常举办些绘画美术展,利用午休时间,我们也时常去观摩欣赏。有时,我们也常去浏览书店。

  
在午休时间,我们最多的还是常去逛几家照相器材店,记得一次我们共同对当时新上市的德国著名的莱卡(leica)M6相机颇感兴趣,因为那是一架外形酷似新古典主义的传统造型、其使用性能又颇先进的相机,但由于此相机收藏性过大于实用性,且价格又一直据高不下,最后,我们还是恋恋不舍地打消了此欲望。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约在90年代中期,于大公妻子学成归国,于是,于大公也与妻子一起回到了北京。回北京后,于大公恢复成立了公司在北京的驻在事务所,同时,也在北京开展了不少新的工作,如开拓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联通公司以及与国家经委、国家体委、中信集团公司等的贸易往来。后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当时公司经销的一些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业务越来越难进行了,于是,于大公终于离开公司回到《北京青年报》社工作。尔后,我也离开了那公司了,这样我们的来往也就少了。

  
但一直以来我们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我知道于大公回《北京青年报》社后任编辑兼记者,后又任文化经纪人,最后担任《北京青年报》广告部主任,我想这一职务与他在日本从事过一段商务工作的经历是有关联的。

  
记得约在2、3年前,我在上海与一日本人社长小聚,席间他告我他刚从北京来,离京时,于大公驾驶奥迪车去机场为他送行,那奥迪车真宽大哟, 他比划着说道。此后,我还得知于大公曾被评为北京2004年度十大传媒公司经理人。当时我想,看来他的近况不错。在我因更换工作将常驻台湾时,他得知后也来函问候,并邀我有机会去北京一游,遗憾的是我现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大都在华东一带,较少有机会去北京。

  
对于现从新闻上获知于大公出事的报导,我不知其详情,不能妄加评论。也许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会使人起了一定的变化,也许因于大公现如此职务在身,较难做到“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据报导《北京青年报》下属的传媒广告公司被誉为中国的“报业海外第一股”在香港上市,为此,作为《北京青年报》广告部主任想必是一个肥缺,这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无论如何从我与于大公的接触过程来看,出身于民主人士家庭的于大公不象是贪恋钱财类型的人。另外,他向来中规中矩,行事风格低调,个人性格亦较沉稳内敛, 平时言语间也从不象有些来自京城的人那样较自负自大(恕我直言),为此,我们当时常说他不象北京人,当然,他也会说我们不象上海人(这大概就是北京人对上海人的最高评价)。

  
于大公当时在公司里尽管言语不多,但他工作认真负责,行事一丝不苟。同时,于大公也是一位诚实正直的人,如公司里的一些日本人为了能推销更多的产品,有时会使用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法,于大公私下会颇有微词;当公司社长为企图达到某些商业目的,也为凸现自己在中国的政商人脉关系,特意将自己同邓小平一起的单独合影高悬在公司内的引人注目处时,于大公会对此不以为然;当公司为了开展业务而招待一些国内来的团体出入一些特定娱乐场所时,于大公也会有所异议。

  
为此,从以往于大公的个性修养和品行操守以及一贯的行事风格上看,我现不太能接受报导中指控的全部内容,我将会继续观察事态的发展。由于《北京青年报》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报刊之一,据现报导,此次高层人员落马的消息又震惊了中国新闻界,我想此事件将会有后续报导。我也相信当这次事情的风风雨雨,真真假假过去后,于大公会平安无事的。

  
今年黄金周假期间,我随家人驱车前往都内一地游玩,在途径首都高速道路时,不经意间座车行驶到赤坂见附附近路段,当看到那些熟悉的大楼通衢时,我感慨万千,这毕竟是我整整呆了十年的地方啊,想当年在那大楼里我们几位中国青年是如此意气风发,后来出于种种主客观缘故,大家各奔东西了。于大公回了北京,小G去了上海,老F则远渡加拿大,而我又辗转来到台湾,一切是那么始料不及,但又是那么坦然平静,犹如日落日出、潮涨潮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演绎和诠释。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如今我们已不再那么年轻。尽管现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已有了各自的新天地,现惟有不知我们何时再能相聚一堂,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不论在北京、在上海、在东京,甚至在台北相聚都是可能的,我期待着。

  
(2005.10)

  




 回复[1]: 致吴先生  蓝方 (2006-07-29 16:30:23)  
 
  吴先生不住在国内,远离官场这个是非之地,出于爱惜朋友之情,自然“不太能接受报导中指控的全部内容”。但是,在大染缸周边晃悠的,就是沾上了一点,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也逃不掉的。

  
三个人一起翻船,怎么看也不是小事情。

  
(上次您说要看那旧报纸,怎么才能让您看到呢?抄在网上吗?我仔细看了,很吃惊,八年的都有一些呢,我一直忙没有认真看。您最想看那一年的?)

  
(现在要下网了,下次再来看您的回答 200707291630)

 回复[2]: 复蓝方,俺现只有家事了 吴卫建 (2006-07-29 17:01:09)  
 
  俺现只有家事啦,无国事天下事了。是呀,下笔时多少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不过那是指港报,“不太能接受报导中指控的全部内容”也没什么大碍滴,又不是党报。

  
今年春节有友人从京城来日时与我谈起此事的,这里就不便说了,否则,”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也逃不掉的”。

  
那八年的旧报都有一些呀,你很了不起,在网上看行吗,你先妥善保存好再说吧。

 回复[3]: 致吴先生  蓝方 (2006-07-29 22:42:36)  
 
  吴先生您好!

  
据我所知,东洋镜里的作者,好像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也许是我的主观判断。一步迈出国门,回首望去,对那个养大自己的地方,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免不了几分牵挂。这是人之常情。吴先生您怎么会“只有家事啦”呢?您住在台湾,至少也跑不离“国事”的。

  
每个人下笔都带有主观意识。我自己常常检讨自己的回复,虽然谈不上心胸宽广,但是直言直语中不存恶意,就原谅自己了。

  
我说的大染缸,指的是经济账。遗憾的是经济账很少有冤枉的。哪怕只是染了一点点。

  
报纸的事情,我“很了不起”?您不要讲笑话了。那只是一位日本老人送给我的。我这两天才知道这份礼太重了,心情也变得沉重。

 回复[4]: 请教吴兄 陈某 (2006-07-30 22:18:40)  
 
  今天看到JTB的一个广告,去台湾3日游,只要2万多日元(来回机票,2天住宿,2次早餐)。

  
那么,现在象我这种持中国护照的,能不能去台湾呢?手续怎么办?

 回复[5]: 偷渡 水双 (2006-07-30 22:23:56)  
 
  致坛主:

  
偷渡,当然是冗谈。可以私下办咨询,如果办成了,略收薄酬,如何?

 回复[6]: 偷渡? 蓝方 (2006-07-30 22:31:36)  
 
  看到水双先生的回复题目大吃一惊!所以就进来了。

  
陈某先生:如果有了可靠消息,请一定告诉我一声。我也想去台湾呢。以前听说中国护照的客人要跟随旅游团才能去的(单独去不行)。

 回复[7]: 其实很简单 水双 (2006-07-30 22:50:37)  
 
  坛主,蓝方san:

  
去问一下旅行社吧。

 回复[8]: 得 校长 (2006-07-30 23:37:45)  
 
  搞个东洋镜旅游团吧,估计报名踊跃。。。

 回复[9]: 复3楼蓝方 吴卫建 (2006-07-31 00:54:32)  
 
  好象都在复你的,关于在台湾那个国事,这是台湾的核心问题,周围台湾人、每天的电视中几乎都在谈,俺也入乡随俗了.

  
关于那案,在北京较大的较有影响的经济案有时多少还是会粘上政治的.此人的妻子现还是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此事可能还有些希望.

  
你拥有那些有关战争内容的日本旧报纸,我认为是了不起的史料,因为这在民间一定不可多得,现有这样的报纸在日本估计只有国会图书馆和几家著名大学的图书馆有.这样有关战争内容的日本旧报纸让北图和上图知道了,说不定要你捐给国家呢.

  

 回复[10]: 拍下来后还给人家 蓝方 (2006-07-31 01:02:39)  
 
  吴先生:

  
我觉得我担不起这么重的礼物,所以打算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后还给人家。捐给国家的事是没有的,因为这个国家不争气。我爱国,但是不能连她的不争气的地方也爱。

 回复[11]: 好象都在复我的 蓝方 (2006-07-31 01:07:45)  
 
  吴先生:我因为有个小宝宝,只能晚上偷空上网(也不是可以天天这样的)。谢谢您给我这么多回复,解决了我很多问题。

  
您在台湾,还可以看到关于张爱玲的电视,我觉得真是幸福。我以前很喜欢张爱玲。

  
校长说搞个旅游团,真是个好主意。

  
(这个帖子不回也可以的啦)

 回复[12]: 复陈某君 吴卫建 (2006-07-31 11:01:53)  
 
  赴台手续一事,可能还问台北驻日本经济文化代表处最权威,电话:03-3280-7800~3,地址:港区白金台5-20-2,JR目黑站约10分.

 回复[13]: 复蓝方 吴卫建 (2006-08-01 23:35:26)  
 
  你还是要家事优先为好.

  
看来你的革命警惕性还很高耶,差点将我当台湾特务或台独份子,哈哈.关于那旧报纸估计用普通相机是翻拍不好的,因为报纸较大.最好是用复印机复印下来,要用能复印整张报纸那样大的复印机,不要折叠报纸.估计此报纸已氧化到一定程度,较脆.

  
此旧报纸既然人家已给你,你也不必还人家了.还是考虑一下还是捐献给国家吧.

  
到时候北京图书馆主会场可为你举办赠送仪式,届时会场上方挂有写着”著名旅日爱国华人蓝方女士捐赠珍贵文史资料仪式”的横幅,当你步入大厅时,儿童们齐声欢呼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然后北图馆长,北京市政府负责人,文化部负责人等等都会在主席台上一一向你致词,最后还会赠你北图荣誉馆员证书,晚上还有宴会,多风光呀.......,对了,当晚此事电视台还会有报导等.

 回复[14]: 郑重回答吴卫建先生 蓝方 (2006-08-01 03:11:39)  
 
  现在看您又有点像是大陆特务

 回复[15]: 复蓝方,小心 吴卫建 (2006-08-01 10:26:57)  
 
  小心,我是一颗大陆派遣安插在镜子里的螺丝钉.

 回复[16]: 致吴先生 蓝方 (2006-08-01 23:22:28)  
 
  吴先生:

  
您这个新时代的螺丝钉,到处飞,钉得不牢,盯得不紧的。不怕。

 回复[17]: 致吴先生 朝花夕拾 (2006-09-05 14:34:59)  
 
  吴先生:你好!

  
我来这里的原因是你文中的主人公.曾经在网上多次看到您的这篇文章,很感动.我也是大公的朋友,我们相识的时间不长,您的文章让我对大公有更深刻的了解.一年没有大公的消息了,他还好吗?您知道他的消息吗?期待您的回复.

  
谢谢!

 回复[18]: 桂花飘香的时节 朝花夕拾 (2006-09-15 19:05:58)  
 
   昨天是大公的生日,也是桂花的香气飘满大街小巷的时节.淡淡的香味无处不在,这样香气总是在雨后更浓烈,大公喜欢雨.一年的时间了,我为他祈祷.

 回复[19]:  陈梅林 (2006-09-15 23:40:54)  
 
  吴先生已经很久没来了。

 回复[20]:  朝花夕拾 (2006-09-16 08:50:23)  
 
  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我会一直等下去的……

 回复[21]: 致: 朝花夕拾 吴卫建 (2006-10-13 16:44:05)  
 
  你好,你也是大公的友人啊.关于大公的近况我会设发打听的,多谢你了。

  
梅林桑:谢谢你。

  

 回复[22]: 致吴先生 朝花夕拾 (2006-10-13 19:24:05)  
 
  吴先生,你好!

  
看到你的回复,谢谢!等待你的消息.一年的时间,事情应该有个结果了.我为我们的朋友祈祷:

  
大公,平安,健康!

  
想念你!

 回复[23]: 致吴先生 朝花夕拾 (2006-11-14 12:56:10)  
 
  吴先生,你好!

  
我已经和大公联系上了.他一切均好.笑声还是那么爽朗,依如秋天的阳光.我把你的文章转给他.他说好多的朋友都给了他这篇文章.

 回复[24]: 致朝花夕拾桑 吴卫建 (2006-11-14 13:44:33)  
 
  那太好了,谢谢你的告知。我想也应该如此,祝贺大公了。

  
我此拙文真的有好多人注意吗,此文当时先是刊登在《日本新华侨报》上的,后上东洋网的。

  
我本也在打听此事,近日我得知《北青》将采访丁尚彪,我便已托丁尚彪去打听。

  
有关大公的具体情况,如方便你也可告我的wuweijian@topway.cn

  


  

 回复[25]: 此文早阅,未往于大公即 龍昇 (2007-02-13 14:27:28)  
 
  于熙中之子的大公处想.天是小了.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人物篇
     妻子的外祖父 
    我与丁尚彪 
    不尽的回忆 
    幸遇先生蔡 - 记蔡思明先生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