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某 >> 废话连篇
字体∶
英雄所见

陈某 (发表日期:2006-03-18 09:06:40 阅读人次:2099 回复数:3)

  自己一直很得意地以为拥有一句名言的所有权。我的名言是:抄袭一人是剽窃,抄袭N人算研究。后来,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说法,我一直不急着去打官司,反正我可以抛出好几年以前发表的文章作为佐证。可是,最近有朋友考据出来,那个论断比较早的出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某个美国作家。我只得对朋友自嘲了:英雄所见略同。

  
这倒不是狡辩,实在是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譬如,在美国佬炸中国大使馆的时候,当人们担忧中美关系危机的时候,我就写过时评文章认为那些喝可乐雪碧吃麦当劳肯特鸡长大的一代在反美的路上不会走得更远,同时鉴于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原则分歧,相当长的时期内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谁料没过几个月,中国的总理在一次讲话中也作出了相似的判断,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里。这也是我比较得意的事,居然和总理的观点不谋而合。

  
我这样说,不是想证明我陈某是英雄好汉,而是想说明,有许多正常的想法可能想当广泛地产生于正常人的思路中,只是许多人没有机会或者不愿意表达罢了。这种现像其实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更是屡见不鲜的,经常有两个科学家几乎是同时地发明某项技术或者发现某个规律而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当然也可能由此引起许多版权争议。最近我“研究”台湾问题,自以为有突破地发现所谓“统一”或者“独立”,完全是两岸领导同志的“名份”之争,基本上和广大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的老百姓毫无关系。这个观点遭到了一些爱国者的质疑。可是很不幸,我的文章发表以后,从一本传记中读到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朱总理也曾感叹两岸局势,“就是为了一个名份啊。”为了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抄袭嫌疑,我已经决定放弃我的这个“研究成果”。

  
其实,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陈某作文几乎从来不引用名人名言,确实如此,如果我觉得某些论断比较有理有趣,我通常记住名言而忽略名人,这话是谁说的并不是很重要的。这就像你说不出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家用电器的发明者一样。如果人脑的存储容量是差不多的话,我的这种记忆方法无疑是比较经济的,可以节约大脑内存空间。当然,这样做的后遗症可能经常会将名人名言不小心地和自己的胡言乱语混为一谈。因此请同志们对陈某的不恰当的言论或者和名人相似的说法抱有更大的宽容性。

  
科学家已经证实,如果将一个人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他的智商很高,穷其一生也只能琢磨到四则混合运算。所以说,我们现在的许多认识或者发现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抄袭”前人的研究成果,否则人类还在爬行。所以,今后如果发现陈某的胡言和哪句名人名言有似曾相识的地方,请你放弃攻击的念头,“英雄所见略同”就是最无赖最实用的挡箭牌。

  
写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的结论了。越是接近真理的话语越是通俗的,朴实的,或许经常重复地以常识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所见略同的英雄。当然,需要警惕的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人云亦云的常识面前往往会产生盲从的“所见略同”,尽管实践也一直无情地纠正着英雄所不见之处。想起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将一杯常温的水和一杯沸腾的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哪个杯子里的水先结冰呢?问1万个读者,估计99%以上会根据热力学“常识”而“所见略同”的。但是你的答案是错的。此可谓英雄所不见略同也。(2002)

  




 回复[1]:  陈某 (2008-04-21 15:59:05)  
 
  Mpemba 效应新解

  
6月3号的New Scientist发表了华盛顿大学Jonathan Katz的一篇短文,对著名的“姆佩巴效应”(Mpemba Effect)——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个与直觉相悖的现象其实早就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到,但直到当代一个坦桑尼亚中学生(Erasto Mpemba)注意到用来做冰激凌的热牛奶比冷牛奶更容易结冰时,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Katz提出的解释很简单:一般日常用水都是有“硬度”的,即含有少量钙和镁的碳酸氢盐。(1)当冷水逐渐结冰时会浓缩剩下的溶液(高达正常值的50倍),根据稀溶液依数性定理,这会降低水的凝固点;(2)一个相关的放大因子是,由于凝固点降低,未结冰的溶液与冰的温差缩小,不利于散热,进一步减缓整体结冰速度。而对热水来说,大部分溶质在加热过程中都沉淀掉了(形成我们熟悉的水垢),所以即使初始温度较高也会比没有加热过的水更快结冰。

  
Katz认为以上两点足可以造成Erasto Mpemba观察到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并不是每个尝试过的人都得到了相同结论,因为 “有些人可能使用了‘软水’”。虽然这个解释目前仍停留在设想阶段,但已经得到一些同行(如伯克利的Richard Muller)的支持。

  

 回复[2]:  蛇 (2008-04-21 16:30:28)  
 
  > 因为“有些人可能使用了‘软水’”

  

 回复[3]:  高沐 (2008-04-21 17:46:03)  
 
  〉朱总理也曾感叹两岸局势,“就是为了一个名份啊。”

  
〉陈某作文几乎从来不引用名人名言

  
--朱总理不是名人

  
or

  
--说的那句话不是名言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废话连篇
    旧文新贴。战争与和平 
    知己知彼 
    旧文:赶时髦的谢晋  
    今天,你戴了几只表 
    恶搞万岁 
    还有2篇旧文 
    旧文:关注温元凯 
    6月4日贴旧文3篇 
    也说奴才 
    旧文:中国政治气候之预测 
    旧文:从样板戏说到翻案风 
    旧文:南巡十年祭  
    旧文:怕死 
    旧文:台湾梦 
    谁来拯救作家 
    王MM之死 
    旧文新贴:关于建立网上“文革博物馆”的建议 
    旧文新贴:假作真时 
    旧文新贴:知识分子 
    闲聊常识 
    英雄所见 
    稳定中国之研究 
    甜蜜的谎言  
    绑架论 
    游戏的另一种玩法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