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九哥 >> 九哥游记
字体∶
访问Berkeley市和大学

九哥 (发表日期:2007-02-21 12:43:34 阅读人次:2292 回复数:8)

  好莱坞月记第十六天

  
1,访问Berkeley市和大学

  
2,改变我人生道路的“做琴师”

  
人一舒服就想睡觉,加上不动脑子,其结果就是在皮带上新加洞。这两天就是,寄在三藩友家里疗养,把肚子里用了两个星期好不容易刮掉的板油又重贴了上去。

  
上午先是去了Berkeley,(离旧金山很近的一个小城市)目的是去看一位久违的朋友。

  
如果大家回忆回忆自己的过去,兴许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你人生道路的改变,很可能由于一个本来和你毫不相干的人,或者一件看上去完全偶然的事,就像你搭错了单程车一样。”我住在Berkeley的这位朋友对我就起过这样的作用。由于太写实,就免了他的尊姓大名,管他叫“做琴师”。

  
我与做琴师相识是近20年前的事。我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经广州去澳洲留学。在广州,我有一位孩儿时代的铁哥们姓刘。按当时的条件和国俗,我寄住在刘友家里。出国前上交了湖南广播电视乐团的提琴,想着出国后还得靠提琴这点看家本领谋生,便和刘友商量买琴的事。刘友不知从哪打听到这位做琴师,便一起去了他家。可惜此人不在家,我们只得转向去了广州提琴厂,选了一把800块人民币的。本来这事就完了,但晚上刘友弄了辆摩托车说想一起出去兜兜风。可惜刚出门就开始下毛毛雨,于是决定作罢,一起回到他家。可那晚的电视节目实在乏味,看看雨不大又出了门。没地方去就一车又到了这位做琴师的家里,抵达时很晚,已经超过初访的礼貌时间。但借着“明天就要出国”的excuse借口,我们还是敲了门。

  
想不到与这位做琴师一见如故,听他讲了一大通做提琴的生意经,到最后以1000块人民币(当时是很多钱。我们乐团最昂贵的琴也不过800块)买了他的琴bye-bye。而这把琴我带到澳洲后不久,就以6000澳币的价格出了手。搬到挪威后,除了在大学读书外,没找到合适的事情做,便买了套做琴的材料带回广州请做琴师“来料加工”了一把琴。给了他一百多美金的加工费,他老兄居然粗心得把f孔开错了地方,害得我后来只卖了一万多一点点美金。既然提琴可以卖钱,我何必不自己做,也顺便圆了我母亲“你将来要能当个木匠就好了”的夙愿。直到后来我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上获优秀证书,在挪威弄出点小名气来,才决定正式把提琴业当成我谋生的饭碗。

  
做琴师曾托我帮他办到挪威去,我也的确作了一些努力,但他在美国提琴制作比赛获优胜后,很快移民来到了美国。

  
所以说从某个意义上,正如我给做琴师打电话时说的一样∶“是你‘害’得我‘堕落’成了个小手工艺者兼小店主,发财致富在日本买了三座房子三辆车,还剩有点银子全世界到处逛。”

  
去Berkeley之前没有跟他联系,为的是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三藩友开车带着我很顺利地找到了他工作的琴店。那是间广告做得很大,颇有点名气的琴店。不过从照片里走近一看,虽然很雅致,但也不过就是座旧房子。房子里面也不大。算了,那琴店怎么样与读者们无关,讲多了还会有“妒嫉”之嫌。

  
可惜啊可惜,做琴师不在,听店里人说是去医院了。电话打到家里也没有人接。直到中午,再碰一次运气时,才被一个很甜很甜的女孩子声音招待。那当然是做琴师的女儿,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才5岁,记得我还给她买了个澳洲动物的小玩具。(中国名不知道怎么叫,英文拼法又忘了,发音是“阔若拉”,自己去查查吧)而她好像还记得成丹叔叔是谁“我现在已经很老了,都快18岁了。”女大180变,走在马路上认不认识,还是个问题。她告诉我“爸爸刚从医院动完手术回来。”怎么那么巧!“叫爸爸好好养病,以后有的是机会见面,在琴店里我留了我公司的资料,好让你爸爸知道我干得不错,还有叔叔拉琴的CD是送给你的。”那孩子小时候学过钢琴,还是我把她介绍给了广州的第一号钢琴家。(那老师在广州应该算第一号了吧。后来我又把那老师弄到了挪威读MA,还一起录了合磁带)不知现在这位18岁的大小姐还弹不弹琴呢?电话里再讲下去既浪费又快没电池,就talk to you later了。

  
既然到了Berkeley,自然要朝拜朝拜名胜。在去以前,三藩友已经作了一些介绍。(和许多网友一样,他似乎也很担心我把美国看成是瘪的)

  
首先三藩友带我看了“圣玛丽教堂”的外面。这个我看来在欧洲多如牛毛不足为奇的教堂,却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首先,它建于1852年,是美国西海岸第一座教堂。当然,教堂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在那里立了座房子,而是它代表着一种文化和势力。而“圣玛丽教堂”的建立对我们中国人还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这座教堂是由我们华人的祖先修建的,连大理石都是从中国海运过来的。这当然是我们华人永远的骄傲。第二,这座教堂的建立,是对当时盛行的中国妓女和鸦片极大的挑战。纯洁神圣与肮脏亵渎斗争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06年,老天发怒大地震把一切毁于一旦,才结束了这场斗争。1909年,也就是地震后三年,“圣玛丽教堂”在原地重建,而妓女鸦片逐渐消失。这便是我们华人永远的忘却。

  
因三藩友还要上班,我一个人溜达。首先去的是那条当地人人都知道的“电报街”。在街口上我觉得有点冷,便逛进一家衣服店。刚走进去几步,还没找到那衣服的价格标签,就有人来要我excuse他,说要帮我保管我的小双肩包。这种殷勤的服务,我在欧洲或日本还真没享受过。只是我那包包里都是些“金银财宝”,他touch摸一下我都心跳,甭提“保管”了。

  
“电报街”,早听说是美国“精神食粮大仓库”,因为那里是全美书局报摊DVD CD咖啡馆最密集的地方。60年代,还以学生政治游行和暴力活动而闻名。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集天才、疯子、妖魔鬼怪为一体”的地方。不过,我走在马路上,也没碰到几个天才或疯子,妖魔鬼怪倒是碰到一群,我还上去和他们打招呼,并聊了一阵,一起照了相留念。

  
由于冷,走进“电报街”的一家旧书店,那里竟有《红搂梦》卖。在二楼的电影写作书类里(此类书极少),找到了几本便宜。只是背起来真够呛。

  
中饭找到一家中餐馆,上了那图片上的当点了个海鲜混炒,结果辣得我从后悔到愤怒,直发展到我有足够的勇气不留小费。不过,我今天没着凉感冒,应该是这顿辣饭的疗效了。

  
中午在加州大学博柯莱分校的校园里傻坐了一阵,就因为知道这坐大学曾是美国最好的,造就了无数诺贝尔奖得主。然后在校园转了一圈,照了点相片了事。

  
晚上的事,明天再写吧。

  
做个好梦!




 回复[1]:  taya (2007-02-21 21:06:46)  
 
  还阔若拉呢,那就是大名顶顶的考拉,也叫树袋熊,我的最爱

 回复[2]: 加州大学博柯莱分校 何华 (2007-02-22 02:02:24)  
 
  我梦中的故乡...

  

 回复[3]: taya,你看九哥是不是有点像树袋熊? 九哥 (2007-02-22 10:10:35)  
 
  

 回复[4]:  taya (2007-02-22 15:52:02)  
 
  9哥,哈哈是有点象,可惜就是不敢爱呀,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7-02-22 16:10:40)  
 
  这世上,九哥没有不敢的东西,就像DB没有害怕的东西(除了脏)。

 回复[6]:  taya (2007-02-22 16:25:34)  
 
  DB瞎捣乱,我说我不敢爱,谁说9GG了。我前面说考拉是我的最爱来着

 回复[7]:  东京博士 (2007-02-22 17:41:28)  
 
  我不喜欢考拉,喜欢吃烤鸡,不是叫的那种,呵呵。

 回复[8]:  taya (2007-02-22 17:53:19)  
 
  我也喜欢吃烤鸡。有点油水是最好的,最讨厌精瘦肉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九哥游记
    九哥南美行计划 
    伊斯坦布尔之夜 
    品味缅甸(1) 
    九哥旅行经验谈 
    九哥老挝行(跟帖式,注意更新) 
    泰国Khon Kaen小镇(有视频) 
    曼谷交通与夜生活(有视频) 
    春游第七站:泰国曼谷(2) 
    第七站:泰国曼谷(有视频) 
    九哥泰国风情录(跟帖式) 
    第六站:泰国Hat Yai小镇 
    九哥2015春游第五站:吉隆坡 
    九哥2015春游第四站:沙巴 
    九哥:拐杖世界一周 
    印象最深的菲律宾女人(图) 
    二,Why菲成为西方人理想的退休之地? 
    丹尼看菲律宾(图 视频)一,前言 
    新疆的警察  
    美国房地产走马观花(1 - 10) 
    九哥《重返Oslo》 
    《罗马尼亚疯情录》结局、后记与总结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五,私奔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四,车祸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三,咪咪与孩子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二,高潮比看(写真)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一,与娜塔尼雅订婚 
    罗马尼亚疯情录》十,娜塔尼雅的决定 
    《罗马尼亚疯情录》九,家政妇  
    《罗马尼亚疯情录》八,娜塔尼雅之迷  
    《罗马尼亚疯情录》七,耶酥的滋味 
    《罗马尼亚疯情录》六,娜塔尼雅(写真) 
    《罗马尼亚疯情录》五,卡门(图) 
    《罗马尼亚疯情录》四,布加勒斯特(图) 
    《罗马尼亚疯情录》三,Sibiu的咪咪  
    《罗马尼亚疯情录》二,进入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疯情录》一,由头 
    《越南印象》九(谅山) 
    《越南印象》八(西贡) 
    《越南印象》七(美泥&西贡) 
    《越南印象》之六(芽庄) 
    九哥《越南印象》之五(美圣) 
    九哥《越南印象》之四(会安) 
    九哥《越南印象》之三(顺化) 
    越南印象(图)之二 
    越南印象(图)之一 
    马克的故事 
    台湾人的日本情怀 
    女人啊,永远的味精 
    草庵与他的对手 
    拜访犯罪学专家Paul与法功张弟子 
    访问Berkeley市和大学 
    我游旧金山 
    好莱坞月记第十三天 
    “烂电影”和“牛B”也算美国特色 
    关于电影写作 
    《好莱坞月记》第十天 
    美国房地产简况 
    拜访UCLA的辛劳 
    人人都有权利,人人的权利都有限度 
    文学与政治 
    美国,远比日本好混 
    《好莱坞月记》第四天 
    《好莱坞月记》第三天 
    《好莱坞月记》第二天 
    《好莱坞月记》第一天 
    《好莱坞月记》序言 
    非人性的美国社会 
    开车乱游欧洲(三十)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九)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八)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七)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五)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四)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三)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二)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一) 
    开车乱游欧洲(二十) 
    开车乱游欧洲(十九) 
    开车乱游欧洲(十八) 
    开车乱游欧洲(十七) 
    开车乱游欧洲(十六) 
    开车乱游欧洲(十五) 
    开车乱游欧洲(十四) 
    开车乱游欧洲(十三) 
    开车乱游欧洲(十二) 
    开车乱游欧洲(十一) 
    开车乱游欧洲(十) 
    开车乱游欧洲(九) 
    开车乱游欧洲(八) 
    开车乱游欧洲(七) 
    开车乱游欧洲(六) 
    开车乱游欧洲(五) 
    开车乱游欧洲(四) 
    开车乱游欧洲(三) 
    开车乱游欧洲(二) 
    开车乱游欧洲(一)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