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大
中
小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9-01 11:09:13 阅读人次:2935 回复数:0)
柯罗笔下的“珍珠少女”在上野公园入口处,以穿越两个世纪的深髓目光,静谧地、温柔地守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怨无悔。
目前,国立西洋美术馆正推出法国十九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抒情风景画家”柯罗的作品展。作为画展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招贴,除了举世公认的《摩特枫丹的回忆》外,还有这幅柯罗晚年的精心之作,也是西洋绘画史上继达·芬奇《蒙娜丽莎》之后最富人性魅力的肖像作品。
《珍珠少女》完成于1868-1970年之间,是风景画家柯罗晚年的人物画杰作。毫无疑问,这幅肖像从画面构图、人物姿态、手势表情,到色调过渡,都明显受到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影响,可以看作是柯罗向追慕已久的文艺复兴时代大师的致敬之作。画面中美丽、沉静、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其原型来自柯罗画室附近的商人夫妇的女儿。后人用X光分析这幅杰作时发现,原作初始阶段用笔非常写实,直到完成阶段才融入了画家惯有的梦幻笔触,表达出动人的诗意。柯罗特别看重《珍珠少女》,至死都一直装饰在自家的客厅里。少女眉黛间带有的淡淡忧思,古雅灰调服饰衬托出浑厚、沉着、健康的青春美,宁静的眼神里透露着善良心地和纯洁灵魂,给晚年的柯罗以精神抚慰,也给绘画史留下了古典主义时代最后的绝响。
柯罗晚年对人物画情有独衷,他死前数月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是被称为《青衣妇人》的人物画。大面积青色衣裳大胆地占据了画面主要位置,生动跳跃的笔触拉响了印象派的前奏。画家捕捉并表现少妇若有所思的淡淡哀愁,大处着眼,驾轻就熟。美术史家更从中看到了日后的印象派名家雷诺啊和德加的人物画影子。
不过尽管如此,柯罗成熟的人物画依然难掩他在风景画上的独特地位。本次柯罗展的主题设定为“光与追忆的变奏曲”,非常准确地总结出柯罗风景画的特点。“光”,指柯罗在风景画中对户外的明媚阳光和暖昧的自然光线充满执着;“追忆”,则指柯罗的风景画,特别是晚年追忆之作洋溢着梦幻诗意。
柯罗(1796-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最出色的风景画家,堪与17世纪的普桑和洛兰并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还在法国人并不看好风景画、帝国时代的沙龙评审会也力排风景画的19世纪早期,年轻的柯罗就走向户外、感受阳光。他坚持旅行写生,几乎走遍了法国,一生三赴意大利,并到过荷兰、瑞士、英国等地。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18世纪提出“回归自然”理念,主张大自然使人身心获得自由发展;瑞士作家阿米埃尔又提出“风景即情绪”观点,受到了夏多布里昂等人拥护。在此背景下,法国产生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年轻的画家们聚集在巴黎近郊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小村庄,终日描绘为之动情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在法国形成了风景画独立的气候。
柯罗不是“巴比松”一员,但他在40岁之后与巴比松画派心心相映,画风也逐渐呈现自我面貌。柯罗的风景画早期注重描绘阳光,在意大利旅途的写生和创作中,地中海的明媚阳光成为画面当仁不让的主题。中年以后,高雅的银灰色和褐色成为风景画的主色调,作品更多表现晨雾、阵风、霞霭等抒情性浓郁的自然瞬间,产生奇特的梦幻感。所以,柯罗的风景画从早期发展到晚年,具备了古典主义的典雅,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绪,兼融了现实主义的真切,开启了印象主义的笔调,而抒情性则贯穿始终,成为柯罗风景画最明确的印记。
本次画展力推举世公认的名作《摩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最成熟的风景画杰作之一,也是他著名的“回忆”系列的代表作。森林湖畔,晨雾初散。一棵大树对向四周尽情伸展,几占四分之三画面。前面有一棵柔嫩的小树,脆弱的枝杆迎风起舞,形态婀娜。一位穿着红裙的少妇仰头举手,采摘树上的草菌;树下一对儿女或低头或扬手,与妈妈一起构成了风景中最生动的场面和视觉中心。湖面的晨雾中荡漾着大自然温润的湿气,仿佛伸手可以触摸;微弱的晨曦通过少妇的红裙折射出来,与周围大面积背阴树丛的银灰色调形成对比,鲜明而不夸张。
柯罗谈到风景画创作时曾说过:“当你画风景时,先要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色彩,这也是现实。但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情感。”柯罗在晚年回想起过去旅行过的土地和景色,在画室里依靠写生记录和心灵回忆,创作了很多充满诗意的风景画,通过画笔把一生的路又走了一遍。柯罗在回忆中与自然展开真挚对话,作品融入了情绪的表现,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柯罗从来没有明确打出自己的艺术主张,但其作品中的感性诗意和成熟表现力,却具备了“近代性”的本质内涵,为印象派的崛起提供了艺术启发和时代先声。
2008。7。17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