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大
中
小
小说可以这样读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2-20 18:44:18 阅读人次:1738 回复数:0)
日本一年一度的芥川奖和直木奖评选活动,总会间歇性地勾起世人对于小说的关注。特别是今年的芥川奖,首次有华人作家杨逸凭日语小说《小王》入围,形成了一股舆论高潮。《小王》最终未能获奖,或是意料中事,不足为惜。但是,华人作家有作品入围芥川奖,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提示;提示着华人依然在写小说,社会依然需要小说;提示着小说不必作为电影或电视的底本而出现,小说依然具有独立存在的综合艺术价值。
去年3月刚刚去逝的日本著名作家城山三郎,生前在一次对谈中论及日本文学有三大主题:贫乏,病气和男女,也就是贫困、疾病和两性。事实上,贫困表现为物质贫乏时代的饥饿;疾病则包括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两性既有清纯的恋情,更有赤裸裸的性爱----这些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城山三郎的看法,为百年日本文学提纲携领,深刻之中尤显沉郁,可为解读日本文学的关键词。
不过,世代不同了,对文学的看法也会不同。斋藤美奈子是80年代以后崛起的文学评论家,她对文学和小说看法,她解读小说评论文学的切入点,非常新鲜,充满了时代感觉。2004年,斋藤出版过一本文学论集,叫《文学的商品学》,提倡“试着像读商品信息那样读小说”,发掘出一种追踪高度资本主义社会规则、符合大众消费社会习惯的阅读方法。看看这本论集的目录,诸如“着装哭泣的青春小说”、“时装音痴的风俗小说”、“广告代理店式的商品目录小说”、“饱食时代的食物小说”、“恐怖之馆的旅馆小说”、“作为人性剧场的棒球小说”、“平成不况下的贫困小说”等等,让人感受到漾溢在文学里的消费时代信息之余,更惊奇地发现小说还可以这样读。
斋藤美奈子开宗明义提出诘问:阅读小说时,你是否只追踪故事发展,或只关注登场人物?故事的原创性、人物的描写、文字的纯正度、叙述动人与否等,这些内容剥夺了我们的目光,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些当然都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但现代小说不仅仅只有情节和人物,更是包含着多样社会信息的综合艺术形式。斋藤指出,阅读小说,可以关注故事的历史与地理背景、文化的冲突、小说与其他文学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等各种视角,但日本现代文学对于物的描写(特别是高级消费品的描写),非常值得观察。
现代是前所未有的大众消费社会,人们生活在博大浩瀚的物质文明中,日常生活几乎与物品消费同义。普通人的生活模式大都被“衣食住行”所包围,没有太大差别。置身高度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们,大都难以摆脱或逃离资本主义的经济法则。从这个意义出发,看到物品,可以懂人;或者说,通过物品,可以理解小说。我们阅读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不仅关注人,也要关心物,要象读商品信息那样地阅读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物抽离出来,而是为了理解小说对泛滥的消费物质社会的描写方法,这成为把握小说现代感的重要路径。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会详尽描写百货店里的女性化妆品,或音乐书店里琳琅满目的陈列等,作家俨然是商品社会的主人,小说不啻是商品信息的载体。人们常说,上帝存在于生活的细节里,现代小说的有趣和韵味也寄身在细节描写中,关键在于发现。
为此,斋藤提出小说可以这样读。首先是慢读,接着是尽可能地多读几遍。第一遍,可以追踪故事一气读完;对于阅读过程中有所注意,或跳越过去的部分,可以分几次重新慢慢地读。虽说现代社会繁忙异常,一般人不会慢悠悠地做如此悠长的事情,但读小说与为了应付工作而迫不得已阅读那些商务图书有所不同。读小说是为了享受,没有必要匆匆忙忙。慢慢地读几遍,你一定会发现最初忽略掉的有趣之处,比如衣服的款式、食物的色香味、时髦商品的新样式等等。这些地方,往往显示作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描写的功力,也是读者喜闻乐见,感受生活气息的所在。
小说是写实的产物,也是想象力的产物;作家的写实笔力反映了作家的想象力,作家的观察落点反映了作家的内心向往。当消费欲望取代食欲和性欲,成为现代人的第一欲望;当消费行为取代思想和创造,成为现代人的唯一行为,那么从物品入手,象读商品信息一样地阅读小说、解构小说,已经成为必然。
2008。1。24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