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大
中
小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7-12-06 18:04:25 阅读人次:1884 回复数:1)
电影导演用镜头丈量世界的广度,文学家用文字探测人心的深度。两者使用手段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对象,通过自己的眼光和想象力去解读真相。所以,伟大的导演和伟大的文学家首先都是思想家,他们不仅拥有崇尚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更具有可贵的精神共鸣的思想通感。
黑泽明是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他的作品享誉以思想和艺术眼光见长的欧洲电影市场,也征服了以技术主义称道的好莱坞,更成为当前中国顶级导演群起效尤、偷技学艺的对象。黑泽明的电影,历史感厚重,悲剧感强烈,文学色彩浓郁,戏剧场面浩大,充满了以悲壮为美的宏大气魄。作为一名导演,黑泽明的文学趣味之纯正和深厚,令人肃然起敬。与他的许多大手笔经典电影相比,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满城尽带黄金甲》借鉴《雷雨》,冯小刚执导《夜宴》抄袭《汉姆雷特》,仅止步于套用简单的故事结构,翻弄皮相的画面效果,整部电影表现的叙事力度和思想境界,显得十分虚弱。
黑泽明于1981年2月,曾在NHK电视台录制了四期节目,名为《黑泽明的My Book》,现身说法地讲解了伟大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启人深思。黑泽明从一生“滥读”过的浩翰作品中举出四部,分别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夏目漱石的《三四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还有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平家物语》。
黑泽明通读过《战争与和平》30遍,对书中的人物、场面和故事情节如数家珍。黑泽明认为,《战争与和平》出场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只要一旦整理出人物谱系,跨过这个最初的阅读门槛,作品就会显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黑泽明解读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够完全把人带入现场,让读者获得亲眼所见的□ '7b场感和细节真实。《战争与和平》的人物与场面最终化为黑泽明自己的血肉,才可能在《影武者》等影片中被信手拈来,转化为黑泽明风格的电影画面。
黑泽明非常喜欢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曾倾注极大热忱,拍成四个多小时的同名日本电影,最终受制于放映时限而压缩为两小时半的作品。黑泽明多次对陀斯妥耶夫斯基表示倾倒,不仅深入阅读了他的作品,还阅读了大量文学评论,以便更深层地理解并把握文学背后的思想。黑泽明把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解释为超越常人限度的直面苦难的能力──也就是说,常人面对悲惨场景或画面时,都会闭上眼睛,或掉转头去,表露出目不忍视的自然反应,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不象常人那样回避苦难,反而直面苦难、承受苦难、共渡苦难。黑泽明赞叹这不是常人所拥有的能力,而是神才有的素质。黑泽明熟读陀氏作品,不仅倾倒,更擅吸收。在黑泽明拍摄的《天国与地狱》、《红胡子》等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上就晃动着陀氏作品《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人物的影子。黑泽明曾经计划把陀氏名著《死室记录》拍成电影,可惜最终未成。
在日本文学中,黑泽明最喜欢《平家物语》透露出的“诸行无常” 、“盛者必衰”的哲理。《平家物语》从平清盛兴起开始,一直写到平家一族被源氏剿灭为止,虽然心理描写不是很细致,但展示了那个时代和人物的精神状态,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巨大战争场面的描写,达到了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完美高度。黑泽明对此情有独钟。他认为《平家物语》中出现很多人物,每个人物都表现出非常简洁却又活生生的模样,描写笔法真了不起。《平家物语》展现了中世日本由贵族化武士集团(平家一族)向新兴武士集团(源氏一门)转换的全过程,被著名评论家小林秀雄评价为“民族的叙事诗人之魂”。黑泽明执导《敌中横断三百里》、《七人之侍》、《影武者》、《乱》等名片中,都展现出源于《平家物语》的日本式“民族叙事”能力,显示了叙事诗人的气魄和胸襟。
众所周知,“黑泽明与莎士比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比较文化课题。黑泽明在1998年逝世后,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赞誉他是“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的电影表现出对“古典”的深刻理解和无比热爱,他巧妙吸收并编织了莎翁作品的戏剧技巧和悲剧意识,构成了日本“时代剧”的煌煌巅峰。比如《蜘蛛巢城》对《麦克白斯》剧情的翻案处理;《乱》与《李尔已》情节的混然一体;《懒汉睡夫》对《哈姆雷特》复仇主题的成功演绎等,都建筑在黑泽明对莎士比亚作品不厌其烦的精读、细读所带来的熟能生巧和推陈出新的基础上。黑泽明在日本式历史巨片中,融合化用莎翁作品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也提升了“时代剧”的思想层次和精神境界,这与导演本人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
当然,黑泽明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完全源于日本文学给与的灵感 。比如黑泽明在1943拍摄的首部执导作品《姿三四郎》来自夏日漱石的《三四郎》;1951首次扬威威尼斯电影节,摘取金狮奖的名片《罗生门》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1990年,黑泽明执导由8个短片组成的电影《梦》,受启发于夏日漱石的《梦十夜》。
黑泽明是昭和影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导演之一。黑泽明的文学趣味和电影感觉之间的关系, 堪为文学为电影提供肥沃土壤时代的最好证明。
2007。9。27
回复[1]:
纳姆他哥 (2007-12-10 21:04:30)
李尔已?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