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东京博士 >> 在日生活篇
字体∶
让孩子学中文的感想

东京博士 (发表日期:2006-10-06 16:53:47 阅读人次:3819 回复数:3)

  

  
随着留学生的不断增加,很多人毕业后留在了日本就职,恋爱,乃至结婚,生儿育女,如此不断增加的在日华人家庭,如果按照第一代出国者是80年代初期计算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或者大学,这些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二世华人基本上出生于中国,随父母来日时大多是在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因此有一定的中文读写念听的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在日本,环境造成了这些中文能力的退化,这一代中国人的父母如果还在日本基本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在日生活基础,因此今后孩子主要也是以日本社会作为主要人生舞台。

  
其次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来日的中国人,这些在日华人可算是现在的在日华人中的人到中年的社会中坚,孩子在日本出生,或者虽然在中国出生,除了一小部分送回国由国内亲戚养育之外,在日本养育的占大多数,这些孩子基本上从幼儿园开始受日本社会的启蒙教育,因此中文能力很差,笔者即为这类家庭。回国也好,在日本也罢,与中国人家庭交往免不了谈到各自的孩子越来越大的教育问题,当然少不了谈孩子的中文教育。很多朋友说[你们在家多说普通话可以让孩子熟悉听力啊。我说[这就是我们上海人的弱点,上海人大人普通话说不好,因此上海人夫妻的家庭很少有在家故意说普通话的]。的确如此、别人问我孩子是否会中文,其实这很难回答,因为我孩子听得懂,也会说日常的上海话,但是几乎不会念,不会说普通话,当然除了1-10,“你好”,“再见”,几乎也听不懂普通话。

  
还在孩子幼儿园时家里曾经特意从国内买了一套带有磁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但是拼音还没学完就中途而废了,大多数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靠母亲的1对1是很难学好的,这是一些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母亲都有体会的。

  
孩子开始上小学,当然所有的环境都是日语,每天接触的也是日本孩子,俗话说小孩子熟悉环境最快了,确实是这样的。刚开始还担心孩子在日本的学校毕竟不是日本人,语言上总有什么不足会受欺负,事实上这是多余的,在日本的学校是否受欺负主要还是本人的性格,学校的校风和家长的各种对应。因此可以说我孩子的小学6年时光里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受歧视的事例或苗子。

  
孩子渐渐大了,难免像国内一样开始谈论将来的理想,于是小小的心灵便开始意识到自己有2个国家的环境可以选择,也增加了些烦恼。

  
首先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多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增加直接与中国的接触。每年暑假寒假几乎都让孩子回国。今年便是这个实践的第一次,首先安排了与孩子一起游览北京,接触些我们上海没有的[中华]。2周后我们大人先回日本,孩子一个人呆满暑假独自回日本。从东京机场出发时,办理登记手续,托运行李,办理出境手续等等都一个一个细节教孩子,日本方面似乎万无一失,因为全都是日语的,即使有问题孩子都会自己向工作人员询问。2周后在我们离开上海国际机场时特意带孩子一起体验中国的出境手续,谁知道由于各种填写单子没有日语,各种设施标志指示牌的中文也看着一知半解,孩子面露难色,开始失去了信心,飞机就要起飞了,怎么办?而且万一遇上问题孩子不会说普通话,虽说家里的日常的上海话还凑合,但是还是不放心。

  
无奈,作了最坏打算,到时候再回国一个人接孩子回日本。不过1个月后,还算好,孩子的在东京读大学的表姐调整了日程,带着我的孩子一起从上海回到了东京。总算摆平了一案。

  
回到日本以后,家里又提起了孩子的中文问题,孩子本人也感觉到了不会中文的苦衷,正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华文报纸上的同源中文学校的广告介绍,在东京各地都有教室,利用每周的休息天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从事教育工作的在日华人老师专门教在日华人的孩子中文,于是我们立刻联系了就近的上课教师参加了几次试听,每周2个45分钟的课时,月费5000日元。2004年10月23日正好开始一个从教拼音开始的初级班,于是我把孩子正式送了进去。

  
同源中文学校是1995年11月成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东京都规模最大的华人子女中文补习周末学校,现有37个班,分布于池袋,南越谷,高岛平,町田,横滨的樱木町和千叶的松户,另外名古屋有一个分教室。目前有学生400人,教师20多人。

  
除了教学,同源中文学校还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中秋晚会,暑期郊游,春节华人儿童联欢会,拍摄金色乌龙茶广告,每年组织中文发表会和组织学生北京,四川夏令营,并且很多学生在各种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获奖。一部分作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入《海外儿童学中文习作选》一书出版。

  
在此,特撰此文向东京地区的华人爸爸妈妈们推荐同源中文学校。

  
—— 东京博士 2004年11月30日

  


  




 回复[1]:  陈梅林 (2006-10-06 21:08:07)  
 
  东博在做替人做广告啊。

 回复[2]:  东京博士 (2006-10-06 21:50:50)  
 
  俺孩子已经不去有好久了,学校和塾的份量就够厉害了,没有精力再学中文,现在是顺其自然了。

 回复[3]:  有马清一 (2006-11-24 19:07:39)  
 
  在海外出生的华人子女,免不了会有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对于中文的不了解,而且是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不了解,从某些方面上来看,他们和外国人是一样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今对于家长是个难题,对于子女同样如此,在日本面临着受验战争的考验,连平时的学习都已经喘不气起来,那里有心思去考虑中华文化,虽然有这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父母在空闲之余,要向他们传递这种意识,已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断使他们靠近而非远离中国,相信他们将来会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龙的传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在日生活篇
    日企的平均主义 
    自由 
    爱吐暴言的传奇人物:石原慎太郎 
    我在日本看牙医 
    “支那”小宇宙爆炸事件 
    说说日本的医疗资源状况 
    日本政府最新疫情对策解说 
    “东京封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日本企业是如何应对病毒扩散的 
    口罩究竟重不重要? 
    自制生煎全过程 
    血色加贺,满嘴是甜 
    外国人在日本老后究竟能拿多少年金 
    2015.6.28镜友会 
    2015金泽百万石祭 
    腌哚鲜——春天在我的厨房里 
    自制八宝饭全过程 
    上茶!文山包种茶 
    人生旅途,日本海的700天 
    茶能明目,静心 
    我认识的那些日本共产党员 
    自制お節料理 
    今天吃河豚鱼 
    电车化妆女 
    日本的汉堡牛排(并非广告) 
    我亲身经历的日本大地震 
     日本的核电站为何陷入尴尬局面? 
    2010我在日本生病住院 
    今日上野 
    制霸OBAMA 
    眼见为实:参观日本的牛奶饮料工厂 
    Long vacation中泡图书馆 
    2010年我市祭り 
    城市中的自然与传统 
    近所付き合い 
    六月风情数镰仓 
    在日本农村品尝高级法国料理 
    九州漫步 
    今日大分县 
    我在日本的第5次跳槽。。。 
    澳洲修学旅行 
    秋田的礼物 
    说说日本三大缺点 
    2009まつり扫大街 
    收获红米苋 
    采粽叶,包粽子 
    大禹治水还不如小鬼治水 
    三个电车男 
    日本工作考虑方法——你是哪流人才? 
    江之岛情怀 
    [原创]夜谈我的混日本 
    日本罕见的中国式自由市场 
    日本生活小事两件:认真和便利 
    不可思议的日本人4则 
    进口货与国产货 
    中日生活习惯差异感想三则 
    2007除夕的两件小事 
    日本买车速决战(2007年最新版) 
    秋田往事:一杯啤酒的份量 
    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吗? 
    “上帝”的困惑 
    HD高清电视录像经验谈 
    女子高生:死要好看活受罪 
    无法理解的日本丑态 
    在日本的酒田,我不得不服它! 
    男人掌勺 
    教你如何吃日本的紫菜饭团 
    谈谈买旧车的一些注意事项 
    让孩子学中文的感想 
    日本买车记 
    东京博士来日15周年纪念 
    残暑宣言:日本饭桶  
    在日本吃河豚鱼 
    谈谈日本的交通工具 
    与在美华人谈日本的中国菜 
    日本买房问答(珍藏版) 
    谈谈社会人的礼仪 
    [原创]一个嫁给日本人的沈阳女人 
    [原创]京女不知亡国恨 
    [原创]谈谈买旧车的一些注意事项 
    [原创]胃溃疡老战士经验谈 
    [原创]日本车检体验记 
    [原创]再谈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 
    [原创]中日女性哪个更漂亮? 
    [原创]谈谈日本女性婚后为何不上班 
    [原创]鬼子之交淡如水 
    [原创]杂谈战胜自己 
    [原创]谈谈我对永居和入籍的看法 
    [原创]穿茄克衫的季节,很冷 
    [原创]我认识的日本的老头 
    [原创]信州信天游 
    [原创]雾雨 
    [原创]东京春夜风物诗 
    [原创]再谈日本的物价究竟贵不贵? 
    [原创]日本的物价究竟贵不贵?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