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借腹怀胎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7-01-03 22:13:00 阅读人次:2469 回复数:3)

  

  
王朔这回找到了刘晓波,或者说是刘晓波搭上了王朔。

  
如果不是横向里杀出一个高行健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硬生生夺走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目;如果不是刘晓波耐不住寂寞,在一篇《沉默即死亡——我看钱钟书》的署名文章中露出了马脚,应该说,这回由王朔和化名“ 老侠”的刘晓波共同策划抛出的《美人赠我蒙汗药》一书,无论在大众消费市场还是专业阅读领域,都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合谋。只可惜刘晓波过早败露了身份,使人们对所谓“ 老侠”神秘性的追踪让位给了对刘晓波个人名声的厌恶,终至累及该书在短暂喧腾之后迅速被定性为过气“ 黑马”的又一次“ 胡说八道”。刘晓波试图引起社会注目的努力屡遭冷落,是火候未到,还是定力不足?

  
不过,王朔这次算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当了一回托,垫了一把底。由於刘晓波近年来在主流文化市场上缺少发言的机会,因此借着王朔如日中天的名声对谈出书,一举两得:既赚取高额稿酬,又发泄了自己对主流文化和当代“名人”们的臧否恶习。据王朔坦白:《美人赠我蒙汗药》一书是他跟老侠在北京一家宾馆里神侃三天三夜之後,请人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在书中,王朔跟老侠轮番对余秋雨、钱钟书、张艺谋、鲁迅、余杰等人频频开炮,尽情讽刺揶揄了学院派和主流文化。其实,王朔除了重复他已在《无知者无畏》中讲过的陈词老调之外,就是第一次老老实实地当了一回学生。在七成以上的篇幅里,由老侠纵横捭阖,论古说今,给王朔扎扎实实地恶补了一下大学文科的基础知识。能够让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王朔都甘当听众的老侠以匿名行世,确实勾起了媒体和市场的莫大兴趣,有人甚至怀疑老侠就是王朔本人,两人对谈不过是王朔自己一人扮两角的独脚戏。但王朔却神秘地宣布,老侠确有其人,包括自己和老侠在内,总共只有三人知道,连《美人赠我蒙汗药》的责任编辑都不知情。烟幕放到这种份上,已让大众晕菜。王朔最后又托了一把,在好人做到底之外算是露出了一丝草蛇灰线。他放言:“老侠是我的铁哥们儿,在很多方面我把他当作老师。他刚从海外回来,目前身份还不便公开。不过他的名字说出来人人知道,因为80年代末比起他的名声来,我只是一无名小卒。”

  
如果刘晓波耐得住寂寞,改变一贯恶抢台风的积习,一切按既定方针办,或许能制造出当代文化批评史上,抑或是当代出版业中一个莫大的悬案,吸引无数热心人去考证、议论“ 老侠”究竟是谁,他乐得躲在幕後做壁上观,不失为一种雅致的享受。但刘晓波辜负了王朔的惺惺相惜和慷慨相助,急匆匆用真名抛出了与书中酷评钱钟书内容并无二致的骂世檄文,使人们轻易看清了“老侠”的真面目,也让所有的“所以”都有了一目了然的“因为”。 刘晓波自我包装的努力前功尽弃,精心炒作换来的是更深的鄙夷。

  
当然,刘晓波在借腹怀胎的《美人赠我蒙汗药》一书中对文化现象和传统习性的批评发挥,不无成理,或有警世之用,但刘晓波这匹“黑马”既没有以真名行世的勇气和魄力,又没有将游戏进行到底的耐心和潇洒,这使他一切理直气壮的慷慨陈辞都蒙上了打冷枪、放暗箭的不负责任的色彩,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苦心孤诣之后是弄巧成拙,在商业策略之后是文化败笔,刘晓波虽然与王朔勾搭成奸,却难以重整旧山河。

  
2000。12。1

  




 回复[1]: 祝杨兄新年好 王东 (2007-01-05 15:02:51)  
 
  刘晓波可以用一句他自己说过的话形容他自己:“仇恨毒化了灵魂。”

  
89年他绝食的时候说的:“不要让仇恨毒化了灵魂。”现在,他亦未能免俗。那本书有一些真知灼见,但不是什么独特的东西,影响其深度的正是那种愤懑,扭曲之后的敌意。刘晓波的处境虽值得同情,可他本身也有问题。毕竟是那一代人:基本学养不扎实、精英意识泛滥,喝了太多的“狼奶”。

 回复[2]:  风卷残云 (2007-02-02 17:38:50)  
 
  刘晓波我见过,讲话结结巴巴,想不出来又能放什么厥词。

 回复[3]: 希特勒口才好…… 刘大卫 (2007-02-02 17:48:03)  
 
  嘿嘿嘿……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