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画界纪念魏大愚 先生
2006年09月23日 深圳商报
“这些字遒劲有力,博采众家之长,厚重朴实,给人一种很强的艺术张力,看得出作者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深厚,有大家风范。”深圳书画艺术学院副教授李鸿仪指着《魏大愚书法篆刻集》中的一幅字对记者说。9月20日,深圳书画界纪念书法篆刻大家魏大愚先生诞生103周年暨《魏大愚书法篆刻集》出版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深圳书画界的代表,深圳市政府、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代表人士以及日本东京五道艺术文化学院院长、国际名人杂志社社长魏来五道等参加了研讨会。
回忆慈父魏大愚-------魏来五道2006.10.13.
一,纪念父亲的学术研讨会
以上报道是深圳商报记者曹凤岚 最近发表的一条新闻,其中被纪念的魏大愚先生,就是把我带到地球上来并培育我成人的恩人----我的父亲,江西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
最近我回国一趟,这是我要办的一件大事之一。大智若愚的慈父离开世间已47年了,活着的后人还在纪念他,是因为他毕生追求与献身的书法篆刻艺术价值常留天地之间。
这次研讨会是作为深圳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深圳学术沙龙系列之二十八次活动而举办的,主题是:
《历经文革浩劫,尘封半个世纪------传统文化的整理、出版、鉴赏与评价》----隆重纪念魏大愚先生诞辰103周年和《魏大愚书法篆刻集》出版
我弟弟魏达志是深圳大学教授,兼任深大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城市研究会会长。也是此次会议的总策划与组织者,也是该书主编。
9月20日下午,这次有意义的研讨会在深圳中国茶宫雅座举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李瑞琦处长(海归才子)亲来出席并讲话,著名书画家罗序伦,李鸿义,蒋连碪,邢凤鳞,吴巍,王九二,侯天明, 孙云石及著名摄影家高扬,黄慕超,著名作家祁念曾,程金根及新闻出版届代表杨五三,关键,廖绍创、刘潜坤等出席了座谈与酒会。用巨款在广西捐建了台商希望学校的慈善家画家罗序伦先生当场用苍劲有力的书法题诗云:
书法篆刻多精英,魏公艺术惊世人.
泼墨挥毫讲法度,真草隶篆无不精.
小如蚁头夺天工,大如磐石更豪情
金石古拙多变化,刀劈斧砍气势雄
英年早逝留遗憾,今有书籍慰先灵。
这可说是与会者的共同心声。记得我们外甥、现任江西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并兼北京办事处主任傅廷煦得到此书后,特意走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权威专家,竟被惊叹,夸为被埋没了的近代大师级的水准!
可惜呀可惜,父亲没有多多走出江西,其艺术水平得不到宣传光大!与老友、南昌画家黄秋原一样,死后才有了全国认可,但我父亲留下的作品比他还少!江西出的大画家傅抱石,刘勃舒等走出了江西,终于获得大成.这个历史教训将是我书画艺术终生的明镜与借鉴!
二, 《魏大愚书法篆刻集》的主编魏达志教授
父亲的书法篆刻艺术虽说很有价值与成就,话虽这么说,纪念与出版的大量的工作还是要人来做。好在大愚先生在50岁之际,于1953年11月明智天才地向我母亲肚里留下了一粒最好的种子--------就生下了我的弟弟魏达志。50岁男人的精子虽不算最好之时, 但因父亲不沾烟酒,弟弟却长得特别漂亮,眼睛大大的藏在双眼皮下,炯炯有神,鼻子圆厚正直,五官端正,皮肤白晰,笑起来精灵而含蓄,满脸聪明,长像与先父惟妙惟肖。当时1977年他由江西跳级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其实他因文革浩劫几乎没读过高中,这可以证明他的刻苦与天才。我其实是不太愿和他照像的,因为我的单眼皮,小眼睛,长得象日本寅次郎般的脸,总是会和他比出些缺点来,我唯一自豪的是比弟弟高,但大五岁,高好象又是应该的。我最喜欢的照片,记得是和上海下放知青汪立新----后在赣南某剧团曾任小提琴手的朋友,那张合影时我最漂亮,因为他人虽有才,也洋气,但两腮不丰满,嘴巴又凸出了一些,才把我衬得有些自信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一张照片上也可表现出来。
当时连我们江西大学里的漂亮女生和文工团里的同学在暑假里也常找借口来寻我,实际是来偷窥我弟弟的桃红水色,机灵的幽默与皓齿微笑。那时父亲早走了,家里也穷,弟弟却会把香港亲朋好友饶秋香送的衣物领带包装自己, 象个神气的小华侨。我个子大穿不下,也从不太在意穿着,除了迷着写毛笔练字就迷拉小提琴,(远亲近邻的陈玖玲在南昌百货大楼当售货员,看到仓库里扔掉的一把破琴,就花1角钱买下送给我,我修修就成了自己的青春作伴的宝贝)。后来这爱好也延伸到了弟弟身上,但我看简谱拉歌和样板京剧,总有点象“土八路”。就带弟弟勇敢地冲到江西省歌舞团去找首席小提琴家-----王树槐先生拜师。东北出身南下来的名家王老师看到了有聪明大眼睛的细心的弟弟,用磨宽了的钢笔尖蘸水笔,抄得象印刷书一样整洁的五线谱-----伏尔华特和马科嘶乐谱教程,就认定他肯用功,有出息,故而不计报酬、很重义气地收下了这位徒弟。弟弟跟了名家“正规军”,取法乎上,当然就进步神速了。
后来弟弟上了复旦大学就研究学术多了,拉琴少了。毕业后竟百里挑几地选拔留校任教,并当上了名教授蔡尚思的助手。我由江西大学中文系七七届毕业,想到父亲59岁就早逝的前车之鉴,就要求分到了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教医古文,学会了养生长寿的秘诀后,为了摘去“贫穷”帽子,就又开拓到了深圳继续搞书法篆刻老爱好,创建了深圳市青年书法篆刻家协会,主办了海内外百事可乐书画金杯奖大赛及与香港交流书画展等。并动员弟弟由复旦大学调来深圳博物馆。我俩都在1985年当了深圳市青联委员。我后来87年被在深圳创业汽车出租与修理公司的二村宽董事长保来日本留学,就化了“侨”,至今还在日中之间穿针引线地搭桥。
弟弟却去了澳大利亚留学一年多,就不幸被“可乐”可悲饮料击伤了肾脏,得了尿毒症,….只好回国,顶病忍痛,他没日没夜写书,研究特区。各种媒体报道了他-----被称为“深圳的保尔”,又被评为市里十大文明市民。深圳市府和各部门伸出了友谊之手,市府特批20万元送他去北京301医院换肾,时任深市委书记历有为还亲自给他带过药。……终于他活下来了,十多年来竟出版了17部研究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书。到2004年他出版著作共14部,其中专著5部:《达志文集》获全国第四届优秀青年图书二等奖、中南地区优秀图书编辑奖;《特区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论》获深圳第二届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体制选择与结构预期——共和国经济变迁五十年》获深圳市第三届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转型期社会与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高度化》;出版合著4部:《高科技产业化的十大条件》、《危机与重构——世界国企研究》、《市场经济的两大结构》、《城市群与城市国际化——兼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与特色》;主编5部并大型丛书1套《深圳高科技与中国未来之路》共20部600万字。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如北京《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科技产业》、《近代史研究》、《读书》……及上海,深圳,香港媒体上发表文章,亦多次获得全国性及省市级优秀学术著作、论文。应当是事业有成,名声在外了。
三, 父亲生平与书法篆刻艺术的简介
《魏大愚书法篆刻集》就主要是我弟弟化了几年时间整理编辑出来的,虽然我也参与写作介绍父亲生平与艺术的出版序言, 并题写了书名,但比起我的弟弟的功劳,仅是九牛一毛而已!
现节录序言的一部分,管中窥豹,以飨读者:
魏大愚先生(1902——1959)字养拙,号石盦,生于熔铜工人家庭。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祖籍湖北省沔阳县锅底湾魏家村,世居江西省南昌市,毕生工书法篆刻艺术,至死从未停笔。
魏大愚先生幼年即勤敏好学,因家贫,从8岁那年起在四年里断断续续地上了二年半的私塾(1910——1913)。….他只好常在街头巷尾、店铺书斋、寺庙碑林一边叫卖牛肉包子,一边欣赏揣摩写得好的大字招牌、广告屏联、经常流连忘返,去而复回,心慕手追,耿耿于怀,谓之“街学”。…只因家境贫寒不堪,无钱购买笔墨纸砚,于是他从河边挑来几担沙子,自制了一块沙盘,用锥画沙,悟用笔之道,而临池挥毫,如痴如醉,迷入其中,日积月累,逐渐长进。
大愚先生13岁时就能代人写信和写春联,…从14岁到23岁这几年中为谋生计,奔波于艰难竭蹶之内,挣扎于饥寒交迫之中,无论逢年过节,唯书法从不中辍,一有时间就习字临帖不敢丝毫怠懈。为求写字骨劲、气足、力强,坚持在碗部吊秤砣(锤),后改悬沙袋并逐渐加重,他并在手心握鸡蛋练腕置平、手空心等基本功。起早贪黑,苦练不止。不是在毛边纸上练小字,就是在沙盘上用毛刷书大字,如锥画沙孜孜终日兀兀穷年,志在不舍,方寸自有其乐地。用心不杂乃入神,持之以恒积时成。
大愚先生24岁时,已能较深刻地领会诸体各家用笔之法,结体之妙,章法之奇,风韵之趣,并正式开业代写印刷厂和刊刻社真、草、隶、篆各种字体,因字见精神,书看功力,点曳工细,裁成奇妙,逐渐誉满全城,并奠定为终生职业。
26岁时被聘省印刷局书写,29岁自开润墨斋书画印刷店,并兼刻印章,直至1938年抗战逃难前皆在南昌鬻书治印。
他师法各家,诸体皆临。以全力灌注,达融会贯通,各种字体,举一反三,大小均书,大至擘窠书,招牌匾额,盈尺榜书,中有碑版石刻,条幅立辐,对联挂屏,小至题画印刷,斗方册页,最小的细于蝇头小楷,约1毫米见方,不少用于金石图章刊刻,大字则逾越八尺以上。就笔者亲眼所见,解放后南昌“人民电影院”5个大字,字大近2米见方,无有此等大斗笔(其家藏最大斗笔豌口直径是13厘米,笔锋毛长40厘米),他就用精选软质布纱先濡淡墨水,铺纸于地板之上,静心贯气,聚精会神,纵横挥洒,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再以狼毫浓墨铁线双钩之使显,5个苍劲峻厚的北魏体大字立刻显得精神飞动,兴味酣足,字如其人,龙飞凤舞,真是意气发人,围观者皆惊叹不已。
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大愚先生只有挈家眷赴湖南常德、沅陵等地逃难,遭日寇散布鼠疫霍乱等病菌并追炸难民,数月不到,先后死发妻,炸残姊,夭幼女,一家连损三口,自己也因发虐滑倒而折左腕致残,母子相对而泣,真是痛不欲生。
1939年因投标考试第一名,被聘入湖南审计处作司书。1939年全家又被迫转四川重庆。…一直在北碚天府煤矿工作到1944年。这些年中,大愚先生除鬻书外,还继续下苦功治印,铁笔一枝,顽石一方,追汉制、师皖派,虽刻意求新,但神与古会,分朱布白,自然巧妙,颇有法度与格调。
大愚先生平生景仰江西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道德文章,崇高气节,他用了几年的时间细细琢磨,将文天祥《正气歌》全文六十句诗加上题目共刻成61方印章,其款式方圆长扁杂形兼有,有的仿古如铜刀币、石碑、古钱、瓦当、钟鼎器皿等形;又有阴刻阳刻朱白文参变;字体诸如甲骨、钟鼎、大、小篆、隶书、虫书、魏碑、草书等;刀法中多用双刀法,偶用单刀法急就,使之气度恢宏,又苍古朴茂;章法上取径甚高,一丝不苟,直登秦、汉堂奥,深得秦玺汉印神韵。…此印谱后因“文革”浩劫,与许多宝典古籍被焚于一炬,殊为可惜!
在四川时,大愚先生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相识,交谊甚深。沈先生还书赠一大幅行书诗词中堂相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大愚先生侍母挈幼回到南昌,开耕砚斋屏联店,鬻书为主兼字画装裱及金石刊刻,..这些年辛勤劳碌的书法生涯可用其33岁自题小像四言诗一首为证:“养拙行年,三十有三,既乏建树,顾影滋惭。鬻书自给,家计负担,母老子幼,劳岂容闲,感兹世事,生活维艰,嗟彼光阴,逝焉不还”。
解放后魏大愚先生以书法家的名义和回民代表身份,担任市政协委员,省市少数民族协进会委员,南昌市人民代表。又因主动送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抗美援朝第一线而被选为南昌市军属代表,军属组长。他的性格特别爽朗乐观,大方热情,又积极向上,充满幽默的才气与愉悦的朝气。
据江西南昌文物收藏家周海鹰来信函:“我素喜收藏地方先贤遗物。前几年收到令尊大人捐赠飞机大炮于抗美援朝时期收据一本。我觉得应与常香玉一样,载入史册矣。”收据本上题有“爱国捐献”四字,其中发票共计十二张,魏大愚名字十张,并以魏逊志,万美容(女儿)名义捐献各一张,分别捐给中国人民银行南昌杨家厂办事处、南昌市抗美援朝工作组…,捐款数额有五万,三万元不等,其中还记录了34次捐款,每次一万元,捐款总额达数十万元之多。魏大愚先生工作勤奋,生活俭朴,谋生不易,上老下小,负担甚重,但为了国家民族却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其爱国情怀和爱国举动可歌可颂。
1952年9月大愚先生参加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参观团赴杭州、上海、无锡、天津、北京、武汉等地参观访问了68天,是年11月18日晚上在首都中南海怀仁堂聚餐会上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邓小平副总理的接见,并亲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报告。…他回到南昌后以火一般的热情更加积极地参加党和人民政府各项工作和政治运动,特别是为加强民族团结作了大量工作。同时,大愚先生更精勤于书法艺术。他回来后常常是白天在政协、回协工作,晚上则珍分惜秒,呕心沥血,日以书法金石与古学相砥砺,博采兼收、陶治百家,融为一炉,遂使书艺取得新的成就。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书法篆刻家,大愚先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光大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晚年多为省、市人民政府及各厅局书写牌匾大字,亦为南昌市各家大商店、电影院、餐厅、旅馆写大字招牌,例如1957年为南昌首次改建横跨赣江的“八一大桥”书写桥额碑文,书风古朴浑厚,体势宽博大方,至今石刻犹存,字迹遒劲;而书写“国营东方红餐厅”四尺见方大字,则取唐宋笔法,体势骞翻生动的行草体….例用张猛龙北魏碑体书写“人民电影院”和“江西省公安厅”大字,前者用笔精劲遒逸,书风既雄浑又舒放,偏重魏碑笔法跳越,精神飞动,意气发人的效果;后者用笔则凝重端庄,体势方峻险刻,从布白结体中着意表现肃穆沉著的书风,偏重魏碑点划峻厚、魄力雄强的特色,以体现我国公安机关的庄严性。
大愚先生晚年除写这些大字外,依然精神矍铄,戴上老花眼镜,为本地和外埠各艺术刊刻社等精写小字图章、刻印吊屏、各种铭牌等。在南昌市中山路黄家巷25号一盏昏黄微弱的灯光下伏案挥毫至夜半更深……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殚精竭力,含辛茹苦..使得大愚先生劳累过度,心力交瘁,更应误治开刀,不幸于1959年1月17日凌晨过早地与世长辞了,终年仅58岁.
大愚先生艺承各家,转益多师,博采众长,雄视古今,毕生献身书法艺术,独创一格,造诣颇高。其爱国之心和艺术精神必将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