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燕子 >> 关于《蓝》
字体∶
理想是蓝色的

陈某 (发表日期:2006-04-28 14:41:23 阅读人次:2313 回复数:13)

  见过不少在日华人集资干点赚钱的勾当,这并不稀奇;听说有一些留学出身的办了一本文学杂志,让我感到有些惊奇,是谁在干这种亏本的买卖呢。于是,轻轻地敲了一下门,出于我的好奇。

  
没想到编辑很快地给我寄来了两本杂志。厚重,让我感到了杂志的份量。朴实,每期封面用的是不同的蓝色,衬托着一个大大的仿宋体--《蓝》。主编燕子还附了一封信,感叹事业的艰辛。这年头,流行的是麦当劳式的快餐文化,我也不能免俗而时常操作一些。可居然还有人埋头于书斋搞学问编纯文学刊物,实属凤毛麟角。翻看了大半部杂志以后,我觉得我要说些什么了。杂志是中日双语编成的,凭我的日文水平,后半部日文译作显得有点浪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杂志的总体评价。

  
杂志一个比较明显的主题是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文化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历来是比较艰难的事。尽管中日文化从老根上看还是有点纠缠的,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结出的果实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形态了。相互识别和品尝就有待于文化贩子(这种称呼有点不雅)的辛勤劳作。杂志选择了一些并非代表但有特色的小说和诗作,对于解读对方无疑具有较为直接的帮助。另一个特点,就是杂志花了相当的篇幅来钩沉中国地下文学,挖掘文化边缘人物。一部文学史,最终流传下来的往往是不合当时潮流的,甚至为当时的主流所忽视和鄙视的东西。都说是沙里淘金,可是时光的流失也会无情地会将金沙一起冲走。《蓝》的贡献也许就在于把这些极其容易冲走的金沙,铸成不易冲掉的小疙瘩,尽管还不是纯金,但是为后来者的的研究和发掘提供了一种可能。拾遗补缺,有利于拼整中国当代文学的菜单。

  
为了加深了解和理解,我和《蓝》的编辑们有过一次对话。我事先跟主编秦岚打招呼了,我可不敢跟你们谈文学。你们是唱昆剧的,我可是唱滑稽戏的。就象在我的专业同行面前我是从来不谈计算机一样,这是我的狡猾之处。果然,那次聊天,我随意地聊聊电脑写作的优越,YAHOO-BB的实惠,就把他们给蒙住了。当然,也听他们谈了电脑码字的困惑以及涉足于严肃文学的甘苦。让我比较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的边缘刊物已经渗入中国的文化层,在北京上海的知名大学中都流传着《蓝》。甚至于还跨越国界进入美国一流学府的东亚系,这使编辑们感到非常欣慰。今年的杂志,他们还将重点推出韩国文学专题,让不同的方块字文化置于同一个交流平台。

  
最新一期杂志上,燕子的“北田们”说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日本赤军也是我跟踪的对象。她拥有详实的资料并且和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有过直接的交流,因而读来更加感到深刻和亲切。不多说了,有替人做广告的嫌疑,他们又没有给过我推销费。对于我这个善于挑剔的人来讲,杂志还明显带有手工作坊产品的粗糙,并且《蓝》本身的编辑同仁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流派。当然,在电子化的网络时代,也许手工制品更加显得珍贵。爱凑热闹的读者们,与其听我唠叨不妨自己去找一本看看,百闻不如一见。

  
燕子在给我的信里说:他们这伙人教书写书编书出书,在文字中安身立命。她还说,在这个寂寞的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以心灵的温暖相互取暖。确实如此。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显得更加充实和虚无。理想总是蓝色的。

  
2002年8月1日《中文导报》【三千院】


  
2006/4/28附记:大阪和燕子秦岚一别,转眼已经整整3年。上星期收到燕子寄赠的《蓝》(第20期),倍感亲切。旧文新贴,再捧一把。

  




 回复[1]: 陈某,早晨好! 蓝色海洋 (2006-12-15 10:35:18)  
 
  陈某,早晨好!

  
我想订阅燕子的《蓝》。你有和杂志社联系的方法吗?

  
另外你的创意又有了新的想法了吗?望及时联系。

 回复[2]: 回蓝色海洋 陈某 (2006-12-15 11:03:25)  
 
  最新消息:《蓝》已经正式宣布休刊。

 回复[3]: 陈某,中午好! 蓝色海洋 (2006-12-15 11:41:02)  
 
   那末,以前的杂志还能买到吗?

 回复[4]: 陈某:此消息当真? 龍昇 (2006-12-15 12:01:40)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6-12-15 12:28:31)  
 
  理想是蓝色的,但不能被理想囚禁了自身,还有自由啊,一本杂志,一个网站,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沉浮。

 回复[6]: 龙升兄,你好! 蓝色海洋 (2006-12-15 13:17:51)  
 
  龙升兄,你好!我的信箱,请来一封信。

 回复[7]: 回龙兄蓝兄 陈某 (2006-12-15 12:59:32)  
 
  我可是从来没有发过虚假消息啊

  
以前的杂志,估计有一些存货的,要的话可以直接去找燕子。

  


  

 回复[8]: 龙兄蓝兄 少年行 (2006-12-15 13:20:17)  
 
  陈班长没说错,<蓝>休刊了.期待早日复刊.

  
主编燕子的邮箱,蓝兄有需要的话联系她吧.

  
yanzi@mta.biglobe.ne.jp

 回复[9]: 少年行,多谢了! 蓝色海洋 (2006-12-15 13:30:05)  
 
  热心的少年行,多谢了!天气凉了,多保重!

 回复[10]: 她们走了这么多年 陈某 (2006-12-15 16:22:11)  
 
  真的很不容易了。自费出版,每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财力。

  
我在京都的时候,曾经去燕子那里帮过一点小忙。

  
记得第一次去她家,那天正好我儿子发高烧,太座又不在家。燕子来电快快快,我只好马上赶去大阪。她等在淡路车站,把我引入一家咖啡馆,从包里掏出一本书,让我边喝边看边等秦岚,她自己抓紧时间去隔壁的超市买菜,顺便还买了一块蛋糕说是给我儿子吃。

  
第二次,我自己感冒厉害。燕子又是快快快,好像我不去杂志要出不来了。我只好戴上大口罩冲过去。晚上我先走一步,燕子秦岚思云一起送我到院子外,他们知道我要离开关西了,一起合影留念。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细节还记得很清晰。

  


  

 回复[11]:  陈梅林 (2006-12-15 16:13:10)  
 
  向燕子们致敬。

  
不必太伤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她们再弄个电子版的,就省下印刷费发行费了。

  

 回复[12]: 《蓝》,好刊物! 毛毛虫 (2006-12-15 16:44:46)  
 
  在东洋镜关西集会上,有幸认识了《蓝》的主编--燕子。更有幸的是,一周后收到了主编燕子寄来的《蓝》第20,21期。

  
消息闭塞及不求上进的我,在那次集会以前还不曾知道有《蓝》存在。而今《蓝》已经让我爱不释手。我准备新年回国时,把《蓝》带给国内的几个硕士生看,因为他们非常想了解在日奋斗的华人情况。希望他们能从《蓝》当中得到启发。(他们是东洋镜的“追逐”)

  
愿《蓝》早日复刊!

 回复[13]:  林祁 (2013-10-04 23:29:04)  
 
  燕子:你能给我发诗稿来吗?请linqilinqi@hotmail.com林祁联系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关于《蓝》
    從最小的可能性開始 
    栈豆怒马且说《蓝》 
    『蓝』文学社与世界华文作家互动交流 
    理想是蓝色的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