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世事乱弹
字体∶
大
中
小
血拼世界的历史镜像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0-06-16 18:29:19 阅读人次:1593 回复数:3)
进入21世纪,中国人涌向世界形成一股洪大的潮流。无论在日本还是欧美,从东京银座,到巴黎香榭丽舍,再到纽约第五大街,越是名贵奢华之所,越能吸引中国客趋之若鹜、人头攒动。近两年,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人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中国客抢购海外、血拼世界的劲头,成为一张国际名片、成就一道世纪风景。
不过,如此的现象和场景,对于经济发展后起之秀的亚洲地区,尤其是在战后率先实现复兴的日本来说,并不陌生。40多年前,手头逐渐宽松起来、在出境游中初试身手的日本人血拼世界的劲头,堪为后世表率。
1964年11月初的某周刊志在“世界周报”专栏里刊出特派员报道,颇可为时代存照。报道称:
由于开放了外国旅行自由化,最近访问巴黎的日本人观光客增加许多。据日本大使馆称,多的时候,一天五、六百,少的时候一天也有二、三百日本人观光客来到巴黎。
在巴黎,接受日本人游客的香水店和礼品店大受欢迎。两、三年前,雇用日本人店员的此类商店在巴黎只有两家,但最近一下子增加了七、八家。那些店家争相招聘日本人女留学生打工,甚至直接从日本国内招募女店员,以对应不断增加的日本客人。
“日本人比美国人更舍得花钱”,这是法国人的评价。面对香奈儿5号大瓶香水、鳄鱼皮手提包,还有拿破仑名贵白兰地,能够毫不犹豫地一出手就花五、六百美元来豪华购物的,大都是日本人。
如果按上个世纪60年代的汇率计算,600美元相当于20万日元。虽然当时普通人的平均月收入不过65000日元左右,但日本人的血拼名声就从那时积累起来了。有趣的是,当时刚刚脱贫的日本人一贯认为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总比自己有钱,以己推人之余,却闹出了笑话。
1964年8月,东京举办奥运会,少不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奥运村附近的商店街群情振奋,纷纷瞄准了前来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外国游客。日本人以自己的血拼经验来推想外国人的消费能力,预测每人至少开销600美元。为此,各家商铺都按照这个标准备足货品,万事俱备,就等开卖。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外国人在日购物,大都选择1-3美元的小纪念品,即使有来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知名女选手,也都兴匆匆地跑到神田横山町的批发一条街,以便宜的批发价索取零售。
日本商家大跌眼镜、大受其损,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外国人购物如此理性,只认价廉物美,不象日本人那样充满着物竞其贵、血拼世界的激情。对此,文化人类学家石田英一郎曾经做过深入的社会心理分析。
虽然从现象上看,日本人比美国人更舍得花钱,但日本人的实际收入远不及美国人。比如,大学教授在美国未必都列入富裕阶层,但当时美国大学教授的平均收入却是日本的8倍左右,而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支出只是日本的二、三倍而已。即使如此,日本人在海外依然豪放购物、血拼世界,令人匪夷所思。
显然,来自东方的日本人同欧美人之间,除了经济观念和消费尺度不同外,更重要的还有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其一:日本是一个岛国,近代以来与世界隔离近三个世纪,日本人对“外国”的印象和认识比较特别。明治维新以后,所谓“洋行”、“上等泊来品”等观念在日本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日本人喜欢外国商品近乎迷信;其二:日本被称为“村落社会”,日本的社会构造超越个人,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具有超常的力量。在海外自由行开禁之初,日本客在海外的豪放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人情消费,是为了亲戚、朋友、上司、同住在社宅里的同事们的消费,近似于出征的士兵对前来送行的村里乡亲所抱有的回馈意识和情感关系。自古以来,通过义理和人情连接起来的日本人,将此视为自然的美德。这成为他们不惜血本抢购世界的动力。
40年后的日本人,已经不可同年而语了。随着地球规模的相对缩小,年轻世代的国际感觉大幅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变异,经济实力日渐消磨,日本人退出了国际性的血拼行列。继之而起的,是正在全力拥抱世界的中国人。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差40年,但东方民族特有的血拼世界的传统却一脉相承。今天的日本人在银座街头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客,恍如隔世,就像看到了昨天的自己:意气奋发、豪情四溢、挥金如土、气吞世界。当然,中国的人情消费,尤其是社会关系消费,更非出身“村落社会”的日本人所能望及。据统计,中国人50%的奢侈品消费主要由 “送礼需求”构成。所以,血拼世界的理由不惟手中有钱,不惟个人享乐,更大的理由还在于“所有社会关系构成的人的本质”。
2010。6。17
回复[1]:
好久不见了
科长 (2010-06-16 21:36:05)
祝健康复出
回复[2]:
嘿嘿!现在的中国人
新局长 (2010-06-17 13:33:43)
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回复[3]:
科长 (2010-06-18 12:59:03)
亲历:中国游客在美国排长队 疯狂抢购中国货
以前出国的人,最郁闷的事莫过于在国外买到了“MADE IN CHINA”商品。尽管都是小心再小心,但百密一疏总有中招的时候。这倒不是说中国人崇洋媚外,自己看不起自己国家产的东西,只是觉得远渡重洋却买了国货回来送亲戚送朋友会很没面子。
这次去美国,竟然看到中国人在OUTLETS疯抢中国货,着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COACH是美国本土的一个皮包品牌,在OUTLETS设有专卖店。这OUTLETS是何方神圣?说得好听点,是厂家直销店,说起直白点,是各商家清仓挥泪大甩卖的场所。这里的东西大多是过时的、断码的,所以折扣打得比较厉害,到处可见买一送一再打八折,或者干脆全场三折之类的促销牌子。如果运气好,一件名牌T恤衫十美元就能买到。故此,生活上精打细算的人会趋之若鹜。既要面子,又不想多花钱的中国游客更不会放过这个购物天堂。不过,这里的商品尽管不是刚上市的新品,但质量却是有保障的。哪怕是打一折的商品,也是真货。
听说我想去OUTLETS的COACH店,导游老刘提醒道:要去的话得早去,逛COACH店的人太多太多,加之店里的有些商品当天不补货,去晚了恐怕买不到想买的款式。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买包更得如此。为了赶上第一拨,第二天一早我草草吃过早饭,便奔OUTLEST而去。
OUTLETS里所有的店面都是十点钟才开门。我到达OUTLETS的时候,九点半刚过一点。当时心想,提前半小时来等,那肯定是第一拨了。天道酬勤,肯定能买到最称意的东西!谁知,当我来到COACH店面前的时候,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正所谓没有最早,只有更早!店门口已经排起了至少二十米长的队伍。额的神!顾客辛勤到这个份上,商店不挣钱简直天理难容。
见队伍已经很长,我也不敢含糊,排到队伍当中苦等。
十点钟整,店门开了,人们依次进店。排队的时候还是井然有序的人们,进店之后开始乱作一团。这几个冲到北面,似熟门熟路地从货架上拿下几个包挎在胳膊上,嘴里嘟囔着:这下总算买到了。那几个冲到东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似乎目不暇接,有些发懵,站在那里东张西望,不知道到底选什么才好。但一看到别人都在抢,便也不顾合适不合适,胡乱拿上一两个占上再说……大概不到十分钟,有几个货架上的包已经被“洗劫”一空了。已经抢到的人,喜笑颜开;没有找到的人,如无头苍蝇乱撞。一百来平米的店中,人挨人,人挤人,惊叹声、赞赏声、挑剔声、讨论声不绝于耳……
因为人来的太多,为了维持秩序,不至于造成店内人比包多的紧张局面,商店开门后五分钟,保安便暂时把店门关上,实施量出为入的应急政策。那边出口出去三四个,这边入口再放进来四五个。如果你中途有事出了店门,办完事再想进店的话,对不起,得重新排队。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买到商品,这个店还有一个特殊的规矩:每人只能买五件商品,其中同一款式的商品不得超过三个。买过一次之后,两周内不得再买。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相信,认为这只是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唬人而已。但亲眼目睹一哥们二次进店选购被拒后,才知这不是说着玩的。
这哥们第一次买了五件东西出了店,到其他店逛了一圈后脑子里又闪出一人来,觉得有必要再买一个COACH以送之,否则回去后不好交差。于是就再次排队进店选了一个包,并又排了近半小时的队去结账。但在银台刷信用卡时,收银员说他已经买了五件商品,不能再买了。哥们见收银员果然较真,没有说什么便离开银台,绕了一圈又重新排队一试。他想,信用卡已经被记录在案了,这次改用现金付款应该不会被发现。谁知,好不容易挨上号后,他还是被收银员认了出来,想买第六个包的迫切需求再次被拒绝。没办法,他只得找没有完成配额的同伴替他买一个。
见过牛叉的,没见过这么牛叉的。有言道开店的不怕大肚汉,谁会想到这家店却如此牛气!不是说都金融危机了吗,怎么还拒绝消费拉动经济呢?这个,很不好理解。
让人意外的,源源不断涌进这家店疯狂抢购皮包的人,大部分是中国游客。更让人意外的,这家店销售的所有皮包全部是“MADE IN CHINA”。中国人在美国抢购“中国制造”,这个场面真的很有历史感!
除此之外,在OUTLETS的一些服装品牌店、箱包品牌店,里面的东西也有很多是中国制造。喜欢名牌的中国游客,也不得不在此抢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洋货。
不过,话说回来,在美国买衣服、箱包、玩具等东西,要想不买中国制造似乎很不容易。这些东西,美国本土绝对不会生产。为其提供商品的,基本上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想买中国制造,就得买越南制造、印尼制造、斯里兰卡制造。与其买其他小国制造,不如买中国制造。心态越来越开放、购买力极强的中国游客,现在也并不在乎在国外买到“MADE IN CHINA”。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世事乱弹
血拼世界的历史镜像
中日逆转的临界点到了
绿坝是个笑话
三个30年
资本的狂骚
战争开始了?
欧洲杯惊艳
渴望深呼吸
无独有偶
让精神赶得上步伐
国民的行仪
我看大国崛起
看清世界的真相
停车场与加油站
谁在拿国学说事
今夕是何年
一二·九一代的归宿
幸福的尺度
男人重衣装
象鲁迅那样诚实
逝者如斯
正本清源
中国流行“抢座位”游戏
数字真相
极端体验
甲申三百六十年祭
为中国高等教育举哀
苍茫晚景
竞选州长
文人反目也成仇
世界看上去很糟
人类又到伤心时
布波一族 所为何求
我看《东周刊》落马
中国的弓弦遗失在哪里
死亡的方式
世界杯随想
伤感的世界杯之旅--回顾02世界杯
足球是圆的--回顾98世界杯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