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李小婵
>> 评论
字体∶
大
中
小
小论IQ和EQ
李小婵 (发表日期:2009-10-25 20:04:47 阅读人次:9064 回复数:91)
近年来,流行一个时髦的词叫“EQ”,EQ(Emotional Quotient)也被硬翻译成“情商”,与传统的“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相对应,但我以为这个翻译不好。也有人学究地牵强地将EQ做解释为“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让人越看越糊涂。其实EQ很简单,根本用不着什么解释,就是中国俗话说的“做人”。
IQ反映一个人的“做事”能力的高低,EQ反映一个人的“做人”品格的高低。IQ高的人EQ不一定高;但是EQ高的人,IQ肯定不会低。我想起中国古代一个著名小故事,很能说明IQ和EQ的关系。
汉将韩信是著名会打仗的将军,有最高级的军事IQ。据说一次汉高帝刘邦问他的爱将韩信:“你看我带兵的能力怎么样,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带十万左右的兵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自信地说:“我多少兵都能带,而且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刘邦听了大笑说:“这么说来你比我还会带兵啦?既然这样,为什么你反倒成了我的手下?”
韩信也大笑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擅于带‘将’啊,这就是我在您手下的原因。”
刘邦IQ不如韩信,可是他的EQ却大大超过韩信,所以他能当皇帝,韩信只能是将军。IQ和EQ的故事还有很多,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IQ最高的人,但他只能屈居于汉烈帝刘备手下当个宰相。对于IQ和EQ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Goleman在《EQ》一书说,给出一个定量的关系:“一个人的成功,IQ的因素只占20%,其余都靠EQ。”
我来日本这些年渐渐感觉到:日本人的IQ值或许不如中国人,但日本人的EQ值普遍高于中国人。常常听到中国人笑话日本人如何“笨”,从IQ的角度谈,日本人大概真的是不如中国人“聪明”,可是聪明的中国人却要在笨笨的日本人手下打工,好像是韩信嘲笑刘邦不会带兵的感觉,这也证明了民族的EQ决定IQ。
中国人的IQ高EQ低的特点,我觉得跟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中国式的教育太偏重IQ教育,忽视EQ教育,中国学校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博士”,对社会进步全无是用,偏偏耗费了大量从大家宝贵血税中抽出来的教育经费。
我看到唐辛子小姐博客的一篇《对比中日二国的小学教科书:居然如此不同!》,叹有启发。据唐小姐介绍:中国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有34篇课文,还不包括供阅读用的6篇童话文;日本小学二年级国语课本,只有6篇课文,1篇阅读文,全加起来才7篇文章。中国学生把时间都耗费在空洞无用的背书上,自然没时间去学做人的EQ学问啦。
再举我们公司的具体事例。我们公司本社在东京,分社在上海。东京本社是日本人,上海是中国人,每天用传真进行业务联系。因为服装业务多用图解,传真上的说明文字本来不多,可是就那短短几行文字,就能看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EQ大为不同。
中国人写的汉字很漂亮,但太潦草,让我们经常看不懂,要大家一起来“猜”;而日本人写的汉字,虽然不特别漂亮,但非常工整,一看就懂,而且遇到难懂的地方,他们还会再加上细部的图解。可以说我们公司的中国人在写传真时,全不考虑对方能不能看懂,把写汉字当成展示自己的书法水平;日本人在写传真时,就会考虑到先让对方看得懂,这就是日本人EQ高的体现。我多次批评上海那边,让他们把字写工整一些,可全然没用,他们就是我行我素。这也难怪,人的EQ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起来的,要靠从小点点滴滴的教育。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孩童时一件往事,让我深深永记难忘。
小时候,我家住在鼓浪屿的原日本领事馆,外玄关和内玄关并没有日本式的大鞋箱,也没有日本式的摆设台几,而是朴素地摆着两排万年青,这成了我家的象征,那是父亲百忙中亲自植种的,父亲喜爱万年青是有名的。一年冬天,靠玄关门的三棵万年青开始发黄。父亲正在琢磨万年青为何发黄时,三岁的妹妹对父亲说:“我怕它们感冒,一直给它们浇开水,可它们还是感冒了。”
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生气,反而摸着妹妹的头,向我们表扬妹妹说:“小妹真聪明,知道天冷了该喝热水,怕万年青感冒给它们喝开水,这很有爱心,很好很好啊。”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小妹用开水浇万年青是“错的”;可是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小妹的爱心又是对的,所以父亲表扬了她。我总是牢记父亲送给我的一句座右铭“在学会做事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父亲是数学专家,但他从来没给我们讲过数学的学问,倒是常常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他说:“一个人学好做人的道理,比学好什么学问都强;做一个好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话再说回来,IQ高的人,还往往有一股自命不凡的高傲,心理素质很差,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破口大骂,这种就是IQ高而EQ低的人的典型心理病状。我前些天写了一篇《海外华人中的失意症候群》,也谈到这件事。说实话,海外华人的IQ值普遍很高,比起做事的才能,他们个个都是顶尖的好手,可是这些高IQ人群的EQ值却让人叹息。
最近我才学会看网页,上班前下班后在网上发言几句,仅仅是为中国说几句公道话而已,就遭到一些中国人情绪发泄式的无理谩骂,说“胡说八道”、“无耻”还是客气的,还有人怀疑我是领五毛津贴的“潜伏者”。我估计那些骂我的人,IQ值都是一流超人的,只可惜EQ值太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满嘴喷脏。那些不美不雅的骂人语言,把他(她)们本来的聪明也给冲走得一干二净。
我在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日本,IQ高的“聪明”,其实并非真正的褒义。日本民族的价值观,更看重一个人的EQ,即优美的情绪和高尚的爱心,这是做人的基本之基本。光有“聪明”而不会做人,在事业上肯定是不会成功的;不够“聪明”但会做人,往往很容易弥补自己不聪明的地方,成就大的事业。
业务是可以一两天学习而成的,做人的品德和个人的修养,却是来自从小的家庭教育。这里的家庭教育,不是指父母学问的高低,也不是指父母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指父母对孩子们优美的情绪的培养。从教育孩子爱惜一棵树、一朵花、一粒米饭开始,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要爱惜“人”的做人基本原则。
说实话,我们这些海外孤客,应该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不相怜惜呢?
Page:
4
|
3
|
2
|
1
|
回复[91]:
我也凑个热闹
如水人生
(2009-12-02 08:42:37)
我想,人生如果是一部电影,那么"IQ"就是脚本,"EQ"就是根据脚本进行的表演行为。
电影拍得成功与否,有一个好的脚本是一个先决条件,能否将脚本发挥到极致是另一件。
所以本人以为"EQ"的概念应该是:思维方式 + 行为方式
如果非要像将"IQ"译成两个字的“智商”那样,我觉得把"EQ"译作“行商”可能更贴切、准确一点儿。
当然这个“行商”不是商业上的“坐商”、“行商”意义上的“行商”。这个“行”是“行为”的“行”。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评论
靠中国养活的日本服装业
仁者无敌:科学的思想和宗教的信仰
不同政见者在《东洋镜》上的遭遇
“为虎作伥”背后的虚伪
打虎与打鬼
天命论?英雄论?人民论?
谁该为文革负责?
走出华丽家族的她
恩地与行天
穷人歪理和火中取栗
日本出版界的明和暗----兼答金锁呐大师
芦笛说林思云,可笑又可悲
小论IQ和EQ
海外华人中的失意症侯群
从原大臣的不归之路谈起
天赋人权和“国”赋人权
也谈国籍
也论“让”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