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接到国内朋友打来的电话,远隔重洋听到乡音自是喜不自禁,可是,还没待我激动过来,电话那头已经在洽谈业务了“听说在日本赚钱很容易,能否联系几桩生意......”我刚说出对做生意的事情一窍不通来,那边已经在抱怨“现在哪还有正而八经上学的,有点能耐谁不做生意,说是出去留学的人,哪个不是为了钱......”话已至此,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无话可说。
放下电话,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回国时遇到的几件事情。一日出门,遇见一个原来的邻居,她上上下下打量我个遍,然后神神秘秘地问我“你爱人在日本到底是做什么的?”“上学啊”我随口回答,“是以上学的名义出去打工赚钱吧?不然怎么会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了......”我没有再说话,既然在她看来赚钱是比上学更有价值的事情,那说再多也没有用,反而是越涂越黑。
还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一朋友忽然冒出一句“你在日本打什么工?我听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背死尸最赚钱了,把死尸从楼上背下来,日本人是没有干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干”我笑了笑,可是,当时我的笑一定是比哭更难看的。
更让我“见不得人”的是不自量力地在家乡的小报上发表了几篇有关日本见闻的小文章,虽说是褒贬兼有,但却几乎引起了公愤,“你刚出去三天就崇洋媚外了,还有没有民族气节?”“当年日本鬼子在在中国杀人放火,有什么文明可言!”大有群起而攻之之势,吓得我再也不敢在国内说日本半个好字了。
翻开史册,中国的留学史可谓源远流长,从书写历史的政界精英到指点江山的文化翘楚,从科研前线到文艺前沿,更有众多平平凡凡的无名学子,将足迹留在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他们中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客死他乡,有的学以致用,有的徒劳无益,但不管结局如何,他们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个群体,在异国,他们遭受冷眼和鄙视,他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是带着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踏上留学之路的,中国的留学生却大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要么为争取国外的奖学金而冲锋陷阵,要么在打工的路上节寝省食,别国的学生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中国的留学生却首先要解决温饱,别国的学生取得学位付出的是精力和脑力,中国的留学生却还要付出血水和汗水。记得前年曾经在名古屋看过一个“周恩来纪念展”,在那里,我看到了大半个世纪前留学东瀛的周恩来当年学习的日语课本,看到了他用过的文具,物在人去,只有这些褪色的记忆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主人艰苦求学的历史;还听老师说起过鲁迅和周作人当年在日本苦苦奋斗的事迹,我想,无论是在留学中觉醒的大哥,还是在留学中沉沦的二弟,他们都曾经在这片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奋斗过,挣扎过;前几日又从网上看到郁达夫留日的经历,也是历尽坎坷,再看看眼前这些跋涉在东瀛路上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语言学校的学生们,哪一个不是在苦苦的追求着,探索着,勤劳着......
而同时他们又在痛苦着,矛盾着,伤心着,比之异域人的横眉,比之异乡求学的压力,最伤心的又莫过于来自同胞的不理解。在国外,他们被视为外人,当然理所当然,可是踏上自己的国土,他们仍然被当作异类,记得每次回去,都兴冲冲的参加同学聚会,同学见面,本应该是畅所欲言,可是,于我,却反而不知所云,说日本好,他们会说“你这家伙,一出国门就忘本,小日本鬼子还有多大能耐?你还替他们神气!”说日本不好,他们又会说“不好你出去干什么?出去找罪受?你傻啊?”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真如一只夹缝里的老鼠般,过后仔细一想,也许,选择了出国,特别是到这个与自己祖国有过太多恩怨的地方来,也许就是选择了矛盾,选择了困惑,选择了两头不是人,路是自己选的,矛盾是自己找的,痛苦也是活该,也许吧......说到这里,我真的理屈词穷了。
(原载日本<<中文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