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随录
字体∶
大
中
小
致被“欺“者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11-01-26 21:19:19 阅读人次:3038 回复数:25)
——兼回复开明乡绅论坛《这几天心情很郁闷》
任何人都生存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其在所处环境中的存在,往往是依据别人的存在和态度来确认自己的存在。被认可则自信强,否则就自信弱或失去自信。这个标志内心安全感获得保障的自信,其实不是自己内在的真实自信,而是依据外在反射条件所建立。那么,外在的认可标准是什么?如果那个“环境”不健康,以此为自信的这个依据便不健康。倘若如此,因为一个病态小集团的“恶势力”而丧失自信并由此构成自我折磨的精神压力,这将是最坏的状态。
表面上看是强欺弱,但是强弱非优劣。当强方呈现为“霸”与“恶”,弱方则不得不被迫无奈。这种状态下的无奈,使你的天赋、正确、诚实、老实、以及品德好与坏皆因黯然失色而失去意义。所谓正义,只是一个相对的、供那些具有一般性常识的人用来自我约束的抽象理念。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个人利益得失牵扯其中时,哪怕是极其简单的是非颠倒,限于每个个人利弊的直觉判断,很多人都会对此视而不见。
比如说,某陌生人在路上看见有个孩子欺负另一个孩子,很可能会当场出面协调,并在平息这场不公平的事件之后,享受一下正义感及见义勇为带给内心的欣慰,一时间自己的人格在内心中高尚起来。之后,欣然而去。但是,同样这个“某人”,如果在自己所处的职场或班级,身边哪怕存在比孩子欺负孩子更邪恶的强欺弱事实,“某人”很可能会保持沉默,甚至为了自身存在安全无形中成为帮凶。
就是说,指望借助环境内的所谓正义来缓解局势,似乎不可能。每一个分子,都是那个特定环境品格极其氛围的构成者之一。单独分子无力改变环境整体,若与其对抗,就会被分离出来。
那么,借助外力又如何?比如校方或家长参与。这个也不大行得通。因为那个环境是他们的,大人的介入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表层警示。搞不好会出现逆效果。尤其高中时段,身心都处在成长躁动期,不仅成人不好去把握,他们自己也把握不了自己。个别指导或教育或许有效,但是谁来承担这个角色?老师如果能够心怀诚意甚至慈悲心去承负起这项职责,不惜时间精力,以保护被欺者拯救欺人者的爱心,也许能够带来给这一环境注入健康元素的效果。但是,这需要从师者具备相当非凡的素质。爱心。耐心。心理学知识。等等。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唯因其单纯,这单纯里面也含有单纯的恶作剧心理。想起一件事,不妨插进来。
【几年前,陪友人去波士顿市医院。友人进去问诊,我等在候诊处的沙发上。旁边先后来了三个年轻母亲,各自带着两个孩子。其中有个六、七来岁的男孩拿着一瓶饮料喝,其他孩子见了就跟妈妈闹着要饮料。妈妈在自动售货机给买了饮料。之后,先前那个喝饮料的男孩儿又在妈妈包里取出一包膨化零食,一块一块慢悠悠地吃。他吃得格外香甜,因为旁边几个没有零食的孩子眼睛转来转去都盯着他的零食包。其中有个女孩儿看样子比这男孩儿大一两岁,她好像很饿的样子,尽管自尊心使她面无羡慕,但是眼睛还是无法掩饰对男孩儿零食的渴望。
妈妈们一边低头忙着自己的手头事,一边还互相聊起天儿来。几个孩子之间,宁静中展开着“战争”。表面看,他们都在各自坐坐站站地玩儿着,其实,那包零食就像恶魔一般纠缠着每个孩子的欲念,使他们的每一个貌似自然的姿态和表情都不自然。我在一边看着,回想自己童年是否有过这种沉默中的受难,反思我的小孩儿是否经历过这种无以与大人言说的来自诱惑的困惑与折磨。
吃零食的男孩儿在饱享被羡慕与深受欲望煎熬的目光环绕中,吃下半袋零食满足食欲之后,他的另一种欲望——观赏他人的难堪和痛苦的欲望——却仍未满足。这时,他取出袋中的零食,用手拿起来,样子像是要送给周围几个沉默无语却眼睛里充满需要的孩子。孩子们显得有点羞涩,似乎已做好接过来的准备。可是,男孩儿却不动声色地把手中的零食丢到地面,并且一边环视着其他孩子的眼睛,一边慢慢、慢慢地用脚把零食碾碎。几个孩子都转过脸去,伤害使他们身不由己地去靠近母亲的身体。那个脚下踏着零食粉末的男孩儿,十分满足地捏紧他的零食袋,放进妈妈包里。
妈妈们都没注意到发生了什么。本来也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句话都没有。坐在一边的我,是这里唯一的亚洲人。他们有白人、黑人、拉丁系人。这一场面与人种毫无干系。这是人与人的关系。我相信,没有谁会给孩子灌输这种在折磨他人中获取快感的思想。但是,这个孩子却把一幕残酷的精神暴力剧演绎得完美到底。
能说这个孩子品质坏吗?这只是他在偶然的条件下自然而然的意识反射。是那些孩子眼睛里表现出的过度“在意”鼓励着他,使他本能中潜在的恶作剧心理逐渐放大,忘我地享受着来自优越感的快意,直到观众散去才肯收场。几乎可以说他是无意识的,是周围条件刺激他这个有伤害性意识的成长。】
……
当然,上面插入的这一段发生在儿童之间,高中年龄段发生的对他伤害,其意识性相对来说显明得多。
要想从这种被欺状态解脱出来,唯有自救。我不主张武力手段。如同暴动那种,如果是政权之间的推翻好办,有集团应和,势力可随之形成。单枪匹马作战,风险太大。这里说的“自救”,不是忍耐。忍耐会给自己积蓄下更多的无奈和委屈,久之会导致心态失衡,滋生自卑或者仇恨。并且,忍耐是一个未来时态下的心理姿态,期望熬过现在,把解脱寄望于未来。这里说的自救,不是为了未来而忍耐现在,而是为了现在——当下的每时每刻。
首先是协调自己的内心。不要去想自己以外的他们。不要去想他们如何坏,不要去看他们的所说所为。置之不理,忘掉,当做他们根本就没有。但也不要怀着鄙视。鄙视也是给他人看的态度,那也是一种出击。最好是没有态度,对他们的存在没有态度。自己只在自己当中,做自己。守着自己的心。当这个自己的存在对他们的言行不构成反应时,他们也会因为失去对象而对侵犯失去兴趣。
当然,做到这样很难,尤其孩子。但不妨尝试一下。很多时候,事态未外化到法律介入的关系纠葛,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放下是非、对错之类(比如澄清道理、追求真理)的判断。这种一般化社会化的品德划分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任何意义,它只能加深被欺者的痛苦。凡倚某种强势观念无故欺侮他人者,皆因其内心有缺失。先天的或后天的。至少,天性中起码的良知未获得树立。表面是伤害他人,其实是其自暴自弃自我伤害的外现。对他人“使坏”,是行为者的“病”之发作。如果你专注于这个“病”对自己的伤害,就等于主动把别人的病转换成自己的病。哪怕那是针对你的,也不要去反应,而是专注于自心。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自己面对的主业上——学业,或者手头工作,以及日复一日的日常。但不要抱着有朝一日把什么扯平的心理,卧薪尝胆是痛苦的修行。生命的本能是竞争,如果把这个竞争基准确立在与周边人相竟的层次,倾尽全生精力,也未必扯平,除非把自己也打造成欺压他人的所谓强势(但所有的攻击性都是野蛮的,要不得)。重要的是内心的扯平,心的安详,是真正的坚固。
缺乏爱,便不懂得自爱。没有爱的滋养,心园将因陷入荒寂而生出破坏欲。即所谓欲求不满。行恶,首先是放弃自爱。因为内心的空缺乃至畸形,便在外部寻找刺激以麻木不安感,并从中获得罪恶性质的趣味。青春期的极度空虚与无聊,也很容易成为导致侵害行为的驱动能量。因为破坏欲的宣泄是有快感的。比如愤怒之极郁闷之极的出拳或摔破一只碗。这是心灵陷入扭曲状态的外相。久陷其中不自知或不可自拔者,是真正可怜的人。若不幸与这样人处于相同环境,唯有将其看做“没有”来保持自己的安宁。只要不至于发生被强暴冲突,在不得已还要共存于该环境的有限时间内,对于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最佳处理方式,就是把他们当做没有,把自己当做唯一的、最重要的。自己必须支撑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灵是健康的,强大的,不容杂质侵染的,不为外界干扰的。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心理素质,才会消除一切恐惧。健康的心是没有恐惧的,因为那里没有敌人。你的健康是你的骄傲,你的自信。抱着这样的意识做自己,守卫自己。让那个真正的“我”,在自我捍卫和修行中独立起来。不要对他人怀有敌意。记住,凡是让你内心不舒服的他人,根本不存在。他们虽然出现在同一教室,晃在眼前,但是在你心里不存在。因为他们与你不是同类。(2011-01-26)
回复[1]:
抢一回沙发
水双
(2011-01-26 22:38:01)
难得看到房东硬梆梆的文字。好句:你的健康是你的骄傲。
回复[2]:
渔泉泉 (2011-01-26 23:25:58)
>>>凡倚某种强势观念无故欺侮他人者,皆因其内心有缺失。____多数者自己并不能觉晓
>>>久陷其中不自知或不可自拔者,是真正可怜的人。若不幸与这样人处于相同环境,唯有将其看做“没有”来保持自己的安宁。----此选为“对策”之一,但,属,明和智
>>>健康的心是没有恐惧的,因为那里没有敌人。_____虽,难,但,智。
任何类型的漫骂与攻击,“暗伤”“重伤”的永远是自己。
拜读好文。
欣赏写者内心那份淡然而客观的分析。
多谢有益之语。
回复[3]:
趙然 (2011-01-27 00:20:17)
很久没有读字了
今天走马观花粗读一遍
一个字
是真好啊
碰到雪老师
孩子。父母有德有幸啊
。。。。。。。
回复[4]:
邓星
(2011-01-27 01:26:43)
非雪,今晚回来比较早,你的大作令我把咖喱连同锅子烧焦。。
”凡倚某种强势观念无故欺侮他人者,皆因其内心有缺失。” 说得对极。
回复[5]:
我也同意精神勝利法
老唤
(2011-01-27 02:53:49)
》》:[他们也会因为失去对象而对侵犯失去兴趣。]
回复[6]:
老雪进入思考领域了?
自带板凳 (2011-01-27 08:49:06)
难得啊难得!
回复[7]:
小小鸟儿
(2011-01-27 10:49:04)
昨晚吃完小年的饺子,给我家丫头读了一遍非雪的大作,一边读一边解释。丫头不停的点头。
前些天丫头回来跟我商量,一个跟她和不来的同学试图拉拢她的好朋友,问我怎么办。
我说,这行为太幼稚了,视而不见,不要表现出一点点地在乎来。
回复[8]:
雪非雪
(2011-01-27 11:04:52)
各位早上好。
水双请茶
。这茶可不是硬邦邦的。
……
渔泉泉,谢谢。如果有有益处,很高兴共享。
……
赵然老弟,说过头了。不过心里真挺美的,哈哈。。。
……
邓星,对不起你那咖喱和锅。这什么破大作啊,罪过罪过。我昨晚也吃的咖喱,家里丫头做的。还有,我怎么觉得你和老唤像是东洋镜夜班值班员似地,哈哈。。。你们回帖的时候,我睡得死着一般。
……
老唤的圈阅算是共识了?“精神胜利法”一词似乎被阿Q形象给置换了原有内涵,其实它是一种强化内在精神不可或缺的素质。或者说叫精神平衡法较为客观。不是自欺,而是在看穿真相中超越。
……
自带板凳,早上好。
这就是“进入思考领域了”?
只是感性层面的直觉陈述,没见这么啰嗦?
站在开明乡绅外甥处境想一想,这是一个极为严重、严肃的话题,所以写出来就这样“硬邦邦”。那边乡绅原帖下的跟帖还没看,如果我这里说的与其他同学的想法有出入,敬请大家包涵。所以没看,一是忙着专心于批阅试卷统计成绩,时间不充裕;二是下意识回避他人看法的影响,以免陈述自己意见时由于针对性的干扰而使见解偏离个人意识的真实。
回复[9]:
雪非雪
(2011-01-27 11:02:26)
小小鸟儿,你昨天咋不发帖提示一下是小年呢?
错过了饺子,有点儿残念。不过昨晚要是包饺子,就没这个“大作”了,哈哈。。。
你家丫头什么都跟你说,这种健康心理很好。你这娘当得强。
回复[10]:
小小鸟儿
(2011-01-27 11:10:48)
看来你没吃上小年饺子,心里肯定很别扭,今晚补上吧
我家丫头不是什么都跟我说,她昨天看了大家的讨论,她的观点是,被欺负的事最好不要跟家长说,有可能家长一参与会弄得更糟糕。
回复[11]:
小木樨花
(2011-01-27 11:49:17)
小年?小鸟儿,非雪,你们管阴历12月24叫做小年的吗?
我们那儿管阴历12月29叫做小年,24叫做“24夜”。要吃馄饨或汤圆。
非雪,你这篇我昨晚就读到了,想了很多。你写得太棒了,文中警句名言处处在,我觉得我来叫好都嫌多余了。
只是你说的“不要对他人怀有敌意。”,我在国内读大学受到いじめ的时候就根本没做到。いじめ的原因有很多,能找到能克服的话,对自己是个很大的超越。但是当这个原因是我自身无法克服的时候,我无法不产生敌意。这种敌意,有时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或者是一种下意识的自然反应。不过,你说的“虽然出现在同一教室,晃在眼前,但是在你心里不存在。因为他们与你不是同类。”“根本不存在”,这个我倒是基本那么做的。
对待精神上的いじめ,可以用你的精神胜利法。
对待语言暴力(男孩子可能还有物理暴力),我和你一样,也反对以暴制暴。这种时候我只能使用法律。最初感到自己有必要学点法律,那个经历就是出发点。没想到还吃了这行饭……
人在社会上,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从いじめ的角度来看基本属于3种,第一种是いじめ;第二种是被いじめ;第三种是既不いじめ也不被いじめ。但这三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在小学1年级的时候仅仅因为自己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我同桌的亲戚邻居硬都要我做他家媳妇)就对这个同桌做过一件いじめ的事情(好像是把他作业本撕了),后来不记得是什么契机自己觉得不对了,悄悄改了。而且,这个事情我每次回想起来都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残酷感到羞愧。之后我基本属于第三种人。到后来也经历过第二种人的角色,但我充当任何一种角色的经历,都没有家长参与过,老师也基本没有。所以我倒不和乡绅一样把这个事情归纳成“日本也不是天堂么”。我更同意老唤和板凳说的,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共同的正常现象”。有人说日本孩子いじめ起来很阴湿动起手来很辣手所以与别国不同,可我从小看到的中国农村小学的孩子们,打起来可以打出人命,可以砍断胳膊腿……现在都不忍回忆起的惨事不是一两件。但我们那时候有其他的更为关注的问题,比如我们几个月才能吃得上一顿肉?所以谁都没把这个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
再次感谢你的好文
回复[12]:
雪非雪
(2011-01-27 12:33:39)
小木樨花,谢谢你提供这么多信息。
关于小年,小时候听过“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俗语,也叫小年。这天晚上吃饺子之前还要放个二腿脚,给灶王爷像前上供,感谢一年来的护佑,并揭下旧像,换帖新像。当然这是文革前的记忆,5岁左右为止。文革后这些行为都变成地下的,灶王爷像也没有了,姥姥只对着厨房墙上原来贴像的那个灰痕拜谢,我们小孩儿站一边看着门,若有外人进来赶快停止迷信活动,呵呵。
……
欺负人现象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关系。只要有人在,就有关系,有关系,必然存在不同形式及程度的暴力。
我没有过欺人和被欺的体验。或许有,但是自己没收进心中。所以,上面所述仅仅是我自己心理历程中得来的个人认识。是我对这类现象的态度,未必适用于他人。你有亲身体验,并在这种消极体验中获得积极能量,成长为得以执法律来制约暴力的大人。 所以,你的说法,或许更具有参照价值。
至于特定环境下的语言暴力这样的细节,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之间,无法找到公式化的对应策略。适应环境也依靠天资,比如心智及语言机智。所谓造化,呵呵。
关于“不要怀有敌意”,作为进一步诠释,后来在原帖中又加了一段。“不要抱着有朝一日把什么扯平的心理,卧薪尝胆是痛苦的修行。生命的本能是竞争,如果把这个竞争基准确立在与周边人相竟的层次,倾尽全生精力,也未必扯平,除非把自己也打造成欺压他人的所谓强势(但所有的攻击性都是野蛮的,要不得)。重要的是内心的扯平,心的安详,是真正的坚固。”
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认识。每个人都做到的话,这世界将不会有任何冲突和相互侵犯、剥削、打击和欺骗。但这又怎么可能呢?生命是一个奥秘,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我自己也是一样。觉得因明白了一点什么便有轻松感,便自以为是,而已。呵呵。
回复[13]:
隣の芝生は青し
小木樨花
(2011-01-27 12:46:19)
非雪,我真羡慕你“我没有过欺人和被欺的体验”的感觉。
因为小时候我也欺负过人,想起来总觉得不是滋味。尤其是在自己体会到很多事情以后,更加感到那样做不对,这种感觉很成为一种负担的,但又抛不掉。我看着你那块绿油油的草坪,再看看自己这块,好像杂草太多了
你对暴力的竭力反对,太支持了
回复[14]:
其實
老唤
(2011-01-27 13:10:14)
[精神勝利法]不是魯迅的發明。
中國早有[眼不見,心不煩。],[眼不見為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傳統觀念。
只是魯迅總結了一下。
在動物界也有這種現象。聽說鴕鳥被猛獸追擊,就會把腦袋藏在草堆里。。。
我也是這樣。在國內下館子,總是懷著[眼不見為淨]的從容態度。照阿雪說:這是一種[超越]!
回复[15]:
雪非雪
(2011-01-27 13:30:46)
》“我看着你那块绿油油的草坪,再看看自己这块,好像杂草太多了 ”
哈哈,所以小木的土壤更强壮。
……
[眼不見,心不煩。],[眼不見為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傳統觀念。
——这些都是那句“难得糊涂”的细目。我说的视其为“没有”是针对被置于弱势这一状态下的态度。鸵鸟埋头属于自欺,无异于给臭东西加盖子。
老唤在国内下馆子“眼不见为净”的从容,何止超越,那已经是超度了。
回复[16]:
邓星
(2011-01-27 17:43:25)
甚么甚么小年啊? 啊?? 小鸟好,你们怎么有这么多花头哦??还有,”啥叫二腿脚”?
回复[17]:
似乎应为“少年”。
自带板凳 (2011-01-27 18:48:53)
他们写错了。未成年的人统称“少年”。
并无“小年”的说法。
回复[18]:
网上找来的
小小鸟儿
(2011-01-27 19:21:40)
小年祭灶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祭灶活动在我国流传很广,旧时,差不多家家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又被称作“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册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的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也有的人家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神像有单座和双座之分,如果奉祀人无配偶,则只供单座像。灶神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里,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一更左右黄昏入夜的时候举行。旧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禁止女子参与祭灶,后来则要求不那么严格,由一家中的男主人主祭,先到灶房,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和供品。此时妇女要用净泥涂饰炉灶,叫"挂袍"。供品有关东糖、糖瓜、南糖及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爷之马而备。还有专门为祭灶制做的小羊油红腊,上香以后,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同时口中有祷词,无非是"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坏话少讲"之类。然后用糖稀往灶口一抹,或将一块糖投入灶中,用意是粘住灶君之口,谓之"粘灶"即少说话,即便说出话来,也是甜言。还有酒糟涂抹灶门,叫"醉司令",让灶王酒醉,也是少说话的意思。香尽之后,取出香根,与揭下来的纸像及草料等一同烧化,将凉水泼在地上,大礼告成。灶王爷今夜送走了,只等除夕夜再接回来。 从礼仪形式上分,还有"阔祭灶"和"穷祭灶"之分。王公府弟、巨贾宅门为了排场,供品相当丰盛,还为灶王爷糊纸活,有升天用的车马等,而小户人家只在灶台上放碗凉水,烧三炷香,磕三个"素头"后,把灶王码一烧,亦算礼成。 关于祭灶还有许多相关内容。祭灶日期,沿袭下来有二十三、二十四两天。明代之前以二十四日居多,逐渐改为二十三日。有些地方还分二天进行,二十三日夜"祭荤灶",用鸡鸭鱼肉,美味佳肴为供品,二十四日"祭素灶",供品用水果、瓜子及点心等,但无论荤祭还是素祭,都少不了糖瓜儿。
北京风俗,商号有"三节结账"的规矩。从祭灶开始,各商号派人各处收账。还不起债者四处"躲债",一直到除夕夜才不再讨债。于是北京有"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包饺子"之说。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回复[19]:
邓星问非雪“啥叫二腿脚?”
龍昇
(2011-01-27 19:52:33)
可能是她们那地方对“二踢脚”的叫法吧。
“二踢脚”是一种大个儿爆竹,“呯”一声飞上天,再在空中“嘣”地炸开花。两响。
联想到火箭“噌”地升起,没进正轨就“嘣”地爆炸了,可算特大的”二腿脚”吧。
回复[20]:
还是龙爷聪明
自带板凳 (2011-01-27 20:12:44)
我看了半天,只敢解释“少年”,“二腿脚”我都没敢碰,我还以为是独轮车之类的呢
联想到火箭“噌”地升起,没进正轨就“嘣”地爆炸了
这个太带劲了,嘿嘿
回复[21]:
雪非雪
(2011-01-27 20:23:13)
谢谢小小鸟儿引文答疑。
还有龙爷的“二踢脚”。我小时候的语言环境是山东方言,记住的音就照写了。
就是龙爷说的“噌”地升起,没进正轨就“嘣”地爆炸了的那种。红的,捻也壮实,点着了跑远出去捂上耳朵,听那炸天响的一声。此起彼伏噼噼啪啪。不行,想家了。。。。
自带板凳的想象力也太差了,小年本来就小,还往少了整。。。。
回复[22]:
邓星
(2011-01-28 17:02:55)
哦。谢谢小鸟,龙爷。原来二腿脚就是响两响的鞭炮啊。。不知道
上海人管那叫甚么,大概也是有差不多意思的吧。
回复[23]:
过年了!
孙秀萍
(2011-01-30 23:11:01)
这么快!你还在这里讨论如此沉重的话题。欺负是个世界共同的话题。值得很好深思。
开心一些,过个好年!
回复[24]:
趙然 (2011-01-31 03:47:40)
这篇文章打印出来
已经交给
子女们
读懂了读透了,完全理解了
他们的中文也就完全过关了
我这做老家的也就放心了
。。。
回复[25]:
雪非雪
(2011-01-31 09:58:51)
秀萍你好。
真是快啊,咋又过年呢?
你说吧,本来就不愿意过,这现在整得哈,还俩年都跟着过。今儿腊月28了吧?给你拜个早年了。
……
赵然家长,早上好。
纸墨破费了。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随录
汉字温习
九月半随笔
闲聊几句钱的事儿
依衣人
2011-03-11 日本地震
流星
致被“欺“者
说梦
幸福是——
一期一会
玫瑰,玫瑰
梦录
天长话多
反叛高跟鞋
元宵夜备忘录
破五
1122:いい夫婦の日
青春本色
不易拉的易拉罐
敬老日——寿命盘点
换个月名活进秋
入镜一年
炎热的1990年夏
闲说人名
夫妇别姓
镜泊湖
丑闻
鸡毛蒜皮人情味
爱
“丝的丝的”
女人的美容
陌路温馨
又见丁香
任彩虹涂抹的雨后天空
对面还是你
吃
中国式姐姐
感谢菩萨
偶像
大人的尴尬
炊烟的味道
我把玫瑰献给你
孩子……
告别
日本大学生的AA制
日本的岁暮习俗
倾国倾城
写给回复的回复
关于枣树
女人给女人的贺卡
抛物线
冬天的晚上
最后的玫瑰
在声音里告别世纪
“大姐”和“小姐”的区别
边缘人
真空
听雨
奶奶的风铃
营生·(老歌儿)
月圆夜 故乡行
网名小议
秋季开场白
孩子,我想你
“屁股沉”有多少种说法?
那种声音 那种味道
老照片
职业观
1999岁末
亲戚
只有一个字的情书
写诗的心情
钟情丝绸
鞋话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