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随录
字体∶
炊烟的味道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7-03-02 22:18:00 阅读人次:2749 回复数:28)

  

  
傍晚,推窗走上阳台,闻到一股炊烟的味道。俯瞰下面的小公园,有一小堆残枝腐叶飘升着缕缕轻烟。天然腐物燃烧出的烟味,总是让我内心顿时感应到一层伴随遥远记忆的抚慰。或许是因为祖先在这样的味道中获取温饱的历史太长久,使得我的感官基因中仍保留着对它的亲近。

  


  
小时候有过两个月的乡下生活。那是一个运河边上的小村庄。出村走不远,就能走到河堤。人们叫它老堤。村人住的都是矮矮的土房,村里没有电灯。天黑到什么也看不见了,主人们才肯点上小油灯。油灯捻总是用剪刀一剪再剪,人们每天盯着线捻仔细地切剪,恨不得让它只发光不耗油。外屋是厨房,内屋是南北炕。我去过村中很多人家玩儿,每家的格局都差不多一样。厨房和内屋之间的墙壁中央,有一个放油灯的方孔。这样,一盏灯的弱光可以照亮内外两个空间。坐在炕上,看那挣扎发光在方泥孔中的小油灯,明暗恍惚,宛若身处幻境。

  


  
那是冬天。有时会飘洒薄薄的小清雪。我跟比我大几岁的远房玲姨去捡柴。辽远的清雪地上,偶而看得见细黑的一条落枝。村周围有稀落的小柳树,风大的时候会刮下枝条。出去走一大圈,能拾回一小缕湿幽幽的柳枝。回来放在院子里,晾干作燃料。主要燃料是芝麻秧和棉花秧,还有干草棵。做饭的时候,我总是闹着要往灶膛里续柴。把芝麻秧使劲抖,会抖落几星芝麻,放进嘴里嚼着,享受着烧柴这项美极了的活计。

  


  
这时候,屋里屋外都是炊烟的味道。尽管人家稀落,天空高远,可是那些燃柴的味道却仿佛不肯离人远去,依依不舍地环绕着人家,像是一层冬季黄昏的暖衣。

  


  
饭桌上的东西十分简陋。城市里吃供应粮,虽不富裕,但还有得几样粗细粮食可以换口味。这里却差不多天天同样。早上跟玲姨去磨玉米。她端着瓢底的一小捧玉米粒,带着我去村中磨房。磨房里有一条乖顺的毛驴,眼睛用破布蒙着。玲姨把玉米粒放进磨眼中,对驴说“驾!驾驾!”,驴就开始转圈走。姨非常娴熟地把磨出的粗面扫进瓢中,再放进磨眼,反复着。新磨出的玉米面做成粥,是全家人的早餐。午饭和晚饭有干粮,是用高粱面做出的窝窝头。窝窝头里经常吃出黑硬的像核桃皮一样的东西,那是磨得不够充分的棉花籽。粮食不够吃,那里的人用棉花籽充补。两个月里吃过的东西,记忆里最好吃的不是年三十皮硬如猪耳的混合面饺子,而是新磨出的玉米面粥。至今,再没吃过那么香美的玉米粥。那是真正的粮食香,带着来自泥土的芳醇。

  


  
约一公里外北边的村子里有个小店,出售零碎日用品。那个村子磨香油卖,油坊开磨的时候,如果赶上刮北风,芝麻压成油的香味就飘进每个人的鼻子。大人就说“油坊又开磨了。”脸上荡漾起歆羡的幸福。能闻到好味道,是一件那么愉悦的事。这里的人种植芝麻,可是芝麻油吃得特别金贵。大年夜吃饺子,把筷子伸进小小的油瓶里蘸一下,提出来往醋碟里再点一下。吃起来满口香,那个小污油瓶里的油又不见少,仿佛能蘸用好几年。

  


  
那时我七岁。大人眼中我是个小破孩儿。可是,这两个月的异地生活所经历的种种场景,在记忆里却像密度极高的浓液,三十多年里,时常拿来稀释,成为越来越透明的清水,滴滴剔透。

  
三天火车之后,又转坐车厢顶上堆满大包袱大袋子歪歪斜斜着突突跑的客车。一进屋,初次见面的陌生亲人把我抱上炕。鞋带解开,脚上穿着母亲为我的远行新买的线袜。袜子是长腰的,绿地彩条。离开这里的时候,两个脚跟都露在袜子外面。在这段日子里,我的脚几乎跑遍了村中所有角落。

  


  
玲姨曾经带我去北边那个小村。在那个比我高很多的脏兮兮的柜台上边,姨从衣袋里掏出两个红皮鸡蛋,换了一枚金属红头卡。她把红头卡别在我头上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快乐的心怦动得将要使我晕厥。那样的快乐,现在很少能体验到。

  


  
在特别冷的几天里,村中发生一件丧事。一个孤寡老人死了。这件事成为村人奔走相告的大事。他们说“啧啧,怪难受的。什么时候死的也不知道,鼻子都被猪啃了……”。这个老人有个侄子,村人们等待这个侄子来给逝者送葬,每天像等待大人物到来那样翘首以盼。几天后,侄子来了。大家都到村头去看侄子进村。那侄子穿一件蓝色洋服棉衣,棉衣两排扣子,栽绒衣领很宽大。他看见村人在迎接,就开始放开声音哭着喊“娘啊!娘啊!”。村人们护拥着哭侄,直到跟进房门。

  
那地方哭丧是有讲究的。自己的母亲若健在,哭姨母姑母伯母丧时,就喊“俺的亲姨啊”“俺的亲姑啊”“我的好大娘好婶子啊”……,他们哭得像唱歌一样有音有调。如果自己亲娘已不在世,哭这些至亲女长辈时,一律喊“娘”。

  
出殡的场面,使我在一种极大的好奇心怂恿下和惊恐中大开眼界。那个侄子,披挂着全身大孝,走在棺前,三步一下跪,五步一磕头。还要大声哭喊娘啊娘啊。他的鼻涕和眼泪都在流,脸在冬风里变成青紫色。就这样一路跪拜着哭喊。到坟地的时候,已经听不见他发出的声音,只见他脚步踉跄,嘴唇痛苦地张翕着。这个场面,后来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重又看到过。

  


  
丧事之后不久,村中有一个婚礼。新郎是村人,娶了外村的姑娘。跑去看婚礼的时候,我发现推着自行车的新郎身上穿的是姥爷侄子——我舅舅的蓝色洋服棉衣。棉衣上斜挎了一条红布,但依然能看出那是舅舅的棉衣。舅舅也是婚龄青年,老人们为了使他显得帅一点好找媳妇,舍得给他买这么时尚的棉衣。在人人穿着家织粗布的村中,他的装备看上去颇为富有。他自己还没找到人,棉衣倒先让别的新郎借穿了。新郎迎新的自行车是村长的。婚嫁是全村大事,用品大家共享。这群生活在小村子里的清心寡欲的人们,让我联想出小型共产主义景象。

  


  
两个舅舅一个姨,都到了婚嫁年龄。但是,因为村子太穷,男丁娶不来媳妇,女儿舍不得嫁出。彩礼要200元,很多家庭都拿不出。后来,听说是以转亲的方式才使得上面的舅舅娶了亲。转亲就是三四家联亲,用嫁女儿给张家得来的彩礼娶李家姑娘做媳妇。中国的老百姓真是有智慧,能创造出这样朴素而辛酸的互助法。还有一种叫人感动却无法叫好的方式,叫换亲。就是两家之间以女儿换媳妇。婚后的亲兄妹亲姐弟,又互相成为嫂子弟妹姐夫妹夫等等。待生出小孩,那姑姑和舅妈就是同一个人。不得已的亲上加亲。亲情浓得化分不开,唯独不知道爱情何从滋生。

  


  
冬季无农活。女人们在家做手工。每家屋里堆着雪白雪白的棉花捆。撕一块棉花,摊平拉匀,然后用一短根高粱秆把它卷成长筒。纺线的时候,把空心棉花筒一根一根续进去,就变成绕在纺车上的棉线。村中女人还聚在一起做一种副业。那个房间叫“皮组”,屋里堆满兔皮边角料。浑身沾满兔毛的姑娘媳妇们,边聊天边拼缝形状各异的兔皮。针脚均匀密集,缝连好的皮块背面看上去像工艺品。我对这项伙计十分迷恋,争抢着要参与。玲姨把一个顶针用手指捏小,套在我的手指上。几天后,我也能缝出和村人一样的针脚来。我对缝补编织的兴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上大学的时候,曾帮助几个人缝被单。有位男生唯一的涤卡上衣口袋刮离前襟,找到我接缝,“皮组”里练就的手艺发挥得几近天衣无缝。

  


  
曾经发过一次烧。玲姨带我去了村中保健所。保健医是个年轻姑娘,她是短发,不像其他姑娘那样梳辫子。她的口音正在脱离方言走向普通话的途中。她给我一小纸包药,那纸包很像现在的一块包装精良的薄巧克力。那个药包,是我在这段日子里见到的唯一有印刷字体的东西。管理这种药品的保健医,在我心目中文明而有智慧。

  
还曾到村中唯一的学校上过学。学校只是一间土房。自带板凳。没有课本。女教师的口音也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几个孩子按照前后座位分成一年级到五年级。开始我在第一排,不几天就从第一排坐到了最后一排。从一年级开始把“毛主席万岁”反复写满一张纸,到能够默写“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就可以坐到最后面成为五年级学生。这句话,我写得倒写如流。我有一支铅笔,一支蓝色圆珠笔,还有一枝红蓝铅。我用各种颜色的笔,把这句话写得满篇满纸。

  


  
十余年前,按照遗嘱,父母把姥爷姥姥遗骨送回那个村庄安葬。那里依然穷困,脏兮兮的被褥仍然是重要家产之一。包括交通费在内,办事总共花费5千元钱,全村人都披白布参加了移葬仪式。上个世纪20年代离开这里的姥爷姥姥,村人都知道他们闯关东的传说。姥爷曾经成簸箕地往老家寄钱,他的侄子们至今住在他置备下的土地上。弟弟认为,那些村人并非诚意来送葬,而是想得到一块白布吃一顿有鱼肉的饭。

  


  
看带回来的照片,有一个穿红衣的女孩儿,母亲说那是玲姨的女儿。她很漂亮,没有时尚成分的天然姿容。看见她的红衣秀发,想起玲姨用鸡蛋给我换的那枚红头卡。(20070302)

  


  




 回复[1]:  游人 (2007-03-02 22:31:01)  
 
  香!

 回复[2]:  志村犬 (2007-03-02 23:06:17)  
 
  雪姐写得太好了!这一句我很欣赏

  
这两个月的异地生活所经历的种种场景,在记忆里却像密度极高的浓液,几十年里,时常拿来稀释,成为越来越透明的清水,滴滴剔透。

  
我忍不住插个嘴,在最后的滴滴剔透后面加上粒粒饱满更有味道.

  
献丑了,小犬知罪.

  

 回复[3]: 志村桑 雪非雪 (2007-03-02 23:47:14)  
 
  我正跟进你的大本营看你阅读次数达十几万的帖子呢……。

  
————————

  
这两个月的异地生活所经历的种种场景,在记忆里却像密度极高的浓液,几十年里,时常拿来稀释,成为越来越透明的清水,滴滴剔透,粒粒饱满。

  
---------

  
加上了,谢谢阅读并建议。

  

 回复[4]:  志村犬 (2007-03-02 23:53:18)  
 
  啊呀雪姐,那个帖子是我挖空心思的教育FQ帖啊,你去不合适的呵呵

  

 回复[5]:  久夏 (2007-03-03 00:25:37)  
 
  朴素,亲情,贫穷。在雪桑的笔下总是那么令人感动。

  
小的时候没有在农村住过,但那炊烟的味道闻过,因为有一个邻家女孩和我一般大,她家就用树枝烧饭,我也喜欢去她家帮忙。啊,令人怀恋的童年。

 回复[6]:  taya (2007-03-03 01:28:01)  
 
  我脑海中最美的画面----

  
跟所爱的人并肩走在黄昏中的那条窄窄的,泛着麦苗清香的田边小埂,看着远处农家房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任由一层薄薄的雾色包裹住世间的一切和我们。淡雅,肃静,偶尔一阵微风会送来米饭的香气,和着蛙鸣一起,透露出无限的幸福的气息。这一刻与世无争,没有算计,没有忧伤,只有和睦和平静,那时我就能真的放松了。

 回复[7]:  超女 (2007-03-03 02:03:04)  
 
  神往

  
谢谢雪姐和taya的文字

 回复[8]:  taya (2007-03-03 02:11:26)  
 
  超女姐姐又来啦?来拥抱下

 回复[9]:  超女 (2007-03-03 02:19:54)  
 
  

  

 回复[10]:  蓝色海洋 (2007-03-03 18:22:10)  
 
   雪非的《炊烟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北京西山大觉寺的山泉。读着此文犹如喝了一口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当今人心浮躁,物欲横流,还有多少人留意那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

  
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可是对于幸福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其实不用刻意地寻找,那一份宁静,那一份快乐,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回复[11]:  小橘灯 (2007-03-04 23:21:33)  
 
  《炊烟的味道》----游子们故乡的情结

 回复[12]:  林祁 (2007-03-04 23:40:32)  
 
  好感性,好文章!

 回复[13]: 又见炊烟升起 少年行 (2007-03-05 10:21:47)  
 
  暮色照大地.

  
昨天忘了是元宵节,给老妈打电话听说晚上照样要放焰火,这才跑到阳台上看到了那轮满月.

  

 回复[14]: 久夏 雪非雪 (2007-03-05 16:47:32)  
 
  谢谢你被“朴素、亲情、贫穷”感动

 回复[15]: 游人 雪非雪 (2007-03-05 16:51:25)  
 
  闻到了你的

  
谢谢你。

 回复[16]: TAYA 超女 雪非雪 (2007-03-05 17:05:11)  
 
  这样的地方可否“神往”

  


  
黄昏

  
http://fueda.ems.okayama-u.ac.jp/ev13327/digital/digital.html

 回复[17]: 10楼蓝色海洋桑 雪非雪 (2007-03-05 17:08:07)  
 
  您好。

  
谢谢回复。您的这段文字,沁人心脾。

 回复[18]:  taya (2007-03-05 17:08:32)  
 
  我更喜欢中国的农村,日本没那个糙味

 回复[19]: 小橘灯、林祁、少年行 雪非雪 (2007-03-05 17:16:29)  
 
  小橘灯,故乡……故乡找不到了,早已面貌全非。留下的只是化不开的情结。

  
林祁桑,多谢高评。

  
少年行,这首歌是不是朱小琳唱的?我好像在她演唱会上听过她唱这首歌。也许记错了。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还唱歌吗?

  
谢谢各位。

 回复[20]:  蛇 (2007-03-05 17:25:12)  
 
  给16楼照片配诗来喽~~~

  
遠山や

  
夕日に染まる

  
光りの輪

 回复[21]: 蛇 雪非雪 (2007-03-05 17:31:25)  
 
  见景生句

  

 回复[22]:  邓星 (2007-03-05 17:39:58)  
 
  あたまいい。

 回复[23]: 星光る 東洋鏡に 遊ぶ蛇 蛇 (2007-03-05 17:42:29)  
 
  星光る

  
東洋鏡に

  
遊ぶ蛇

  
群星璀璨的东洋镜里、一条贪玩的小蛇~~~

 回复[24]: 蛇是脱口成绯句啊 陈某 (2007-03-05 18:58:50)  
 
  看来要得头奖了

 回复[25]:  小橘灯 (2007-03-05 19:43:08)  
 
  难道[俳句伪(伟)人]的ID就是蛇退的金装外衣?

 回复[26]:  xtr (2007-03-06 13:46:13)  
 
  想不到东北姑娘心字样细。到东北好多次, 喜欢东北婚礼,新娘插花,从早上吃到下午。

 回复[27]:  我是目光 (2007-03-06 21:05:13)  
 
  炊烟的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故乡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问候雪。

 回复[28]: xtr,目光 雪非雪 (2007-03-08 10:37:59)  
 
  xtr桑,东北前几天下了多年未有的大雪,不是雪花是雪粉雪沫的那种。然后是久违的冬寒。那种天气小时候领略过,寒风吹雪刮起大烟泡。听说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大烟泡”是什么意思,可见地球温暖现象非一年几年了。东北的婚礼,70年代的印象深,领袖像两边是红旗,新人握着语录本鞠躬。当年挤在大人身缝中见过的新人,现在成了靠低保度日的老夫妻;90年代参加过一场婚礼,白色敞篷轿车上布满红玫瑰,后来两个新人各自走散了。

  
……

  
目光,你的计划没变吧?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随录
    汉字温习 
    九月半随笔 
    闲聊几句钱的事儿 
    依衣人 
    2011-03-11 日本地震 
    流星 
    致被“欺“者 
    说梦 
    幸福是—— 
    一期一会 
    玫瑰,玫瑰 
    梦录 
    天长话多 
    反叛高跟鞋 
    元宵夜备忘录 
    破五 
    1122:いい夫婦の日 
    青春本色 
    不易拉的易拉罐 
    敬老日——寿命盘点 
    换个月名活进秋 
    入镜一年 
    炎热的1990年夏 
    闲说人名 
    夫妇别姓 
    镜泊湖 
    丑闻 
    鸡毛蒜皮人情味 
     
    “丝的丝的” 
    女人的美容 
    陌路温馨 
    又见丁香 
    任彩虹涂抹的雨后天空 
    对面还是你 
     
    中国式姐姐 
    感谢菩萨 
    偶像 
    大人的尴尬 
    炊烟的味道 
    我把玫瑰献给你 
    孩子…… 
    告别 
    日本大学生的AA制 
    日本的岁暮习俗 
    倾国倾城 
    写给回复的回复 
    关于枣树 
    女人给女人的贺卡 
    抛物线 
    冬天的晚上 
    最后的玫瑰 
    在声音里告别世纪 
    “大姐”和“小姐”的区别 
    边缘人 
    真空 
    听雨 
    奶奶的风铃 
    营生·(老歌儿) 
    月圆夜 故乡行 
    网名小议 
    秋季开场白 
    孩子,我想你 
    “屁股沉”有多少种说法?  
    那种声音 那种味道 
    老照片 
    职业观 
    1999岁末 
    亲戚 
    只有一个字的情书 
    写诗的心情 
    钟情丝绸 
    鞋话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