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历史回眸
字体∶
大
中
小
太平天国的悲剧 五
小林 (发表日期:2007-04-30 14:35:20 阅读人次:4502 回复数:5)
《《推背图》》是本怪书,有图象有谶语,据说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六二七~六四九)李淳风与袁天罡合撰。新旧《唐书》中有记录。《宋史》艺文志中也有记载。因为乱测朝政为统治者所不喜,宋太祖赵匡胤作了皇帝乃以死罪禁之。然而此书已流传数百年,不禁还好,愈禁愈红。朝廷不得已,乃取旧本把其中预言颠倒紊乱使读者搞不清次序,无从相信。但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禁书都是只禁民间之书,真正好书好孤本绝版,大皇帝还是要秘藏禁宫,自己去细细“御览”的。因此这册唐版《推背图》,便在宋元明三朝大内中幸存了,直至闯王进京,崇祯上吊之后,才又自宫廷中解禁出来。可是清初康雍乾三朝,文网甚严,文人多不敢犯禁。至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北京,紫禁城文物国宝一再被洗劫之后,古本《推背图》就和古本《金瓶梅》一样,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且看《推背图》第三十四象、巽卦,对“太平天国”的那项预言,全文如下:
谶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
颂曰: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
上面的“头有发”是长毛,不用解释。长毛的“官”所穿的制服有红有黄。因此红黄二色为“官服”颜色,民间绝不许用、用者“斩首不留”。民间一般都穿蓝青乌黑等杂色。公务员和一般干部,尤其是头有原始长毛的“老长毛”,绝不穿白!
这种“衣怕白”的长毛习俗,不但一般读者没有印象,后世的专研太平史的专家学者,有的也未曾注意。中国古代秦人尚黑、汉人尚白,都与迷信有关。
“太平时、王杀王”,下边详细讨论。至于“五色章成里外衣”,这也是事实。因为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他所封的东西南北翼五王,也是旗分五色的(翼王旗即为青色)。所以这位预言的作者,纵使是“事后伪撰”,而撰者也是个颇有火候的党史专家呢。
这首预言诗,如果是“事后伪撰”,作者的也未免太神了。怎能写“嵌字诗”,把“洪秀全”三字,真的“嵌”出来了呢?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相信有神的。“天父上主皇上帝”更不用谈了。就是以男身化女身,救渡苍生出苦海的观世音菩萨,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信宗教的朋友们会说,“诚则灵”。你如果真相信上帝或观音,你可能有时会觉察到“有求必应”的“灵异”现象。但是您如死不相信,那你就是个“无神论者”。您目中既然无神,他两位老人家也很民主。那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河水不犯井水。你平时既不烧香,临时可别来抱我佛脚啊!
洪杨这次北伐,其来势之猛,真是世界史上所寡有。如把它十四年的历史分段而论的话,大致也可分成三大阶段:流窜时期(一八五一~一八五三);割据时期(一八五三~一八五六);围剿与反围剿时期(一八五六~一八六四)。一八六四以后的捻军和华南一些会党的继续活动,只是算是围剿舆反围剿的余波了。
所谓“流窜”者,简言之便是传统的黄巢、张献忠的斗争方式。农民在揭竿而起之后,由小股化大股,与官军你追我赶,不守一城一地,在国内四处流窜。钻隙前进,拖死官军。
洪杨起义的最初三年,便是这样的,他们是一群没有根据地、没有后勤、没有固定兵源的中国传统历史上所记载的“流寇”,也有人说是农民大起义。这种农民起义所以能愈战愈强、愈滚愈大者,是有他们特殊的社会条件的。那就是政治腐化、官逼民反:社会瘫痪、民不聊生。在这个人心思乱的国度里,一般饥民和他们有政治野心的领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则星星之火,很快的便可以燎原。
洪杨于一八五二年春自永安州突围北窜时,连妇孺在一起不过二三千人。当时参加永安突围的重要领袖之一的“国舅”赖汉英,便是如此说的。赖汉英是洪秀全原配赖娘娘的弟弟,也是后来捻军杰出领袖赖文光的堂兄弟。他自金田起义:水安突围、进军长江、奠都天京(南京)、到略地江西……,可说无役不与。后来进封“夏官丞相”,位至极品;实是太平开国元勋中,仅次于八王的重要首领。历来官书私籍对他的记载都是触手皆是。
赖汉英说太平军在永安时陷入重围,弹尽粮绝,但是士气极高。在天公威灵感召之下,全军二三千人,置妇孺于中军,不但一举冲出重围,且将敌军彻底击溃。
太平军自广西永安(今蒙山县城)突围(一八五二年四月五日)之后,人数虽少,却如猛虎出笼,锐不可当。全军沿途裹胁青壮年,实力迅速膨胀。各路英雄好汉、激进工农,更是附义如云。台风横扫、草木皆兵。四、五月间,围攻桂林未克,乃北窜全州屠城而去。入湘以后,长沙之外无坚不摧。会党矿工船民参军者数万人。一八五三年初遂进据武汉三镇。全师至此带甲七万五千人,号称五十万。一八五三年二月乃尽掳三江一湖(湘江汉水与洞庭湖)中的民船数万艘,顺流东下。樯掳如林、旌旗蔽天。下九江、克安庆、破芜湖,如入无人之境。
三月十九日攻入南京,斩清廷两江总督陆建瀛及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翌日又攻破南京城内之满城,将清廷之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以下之满族男女老幼四万人,尽数屠杀。同时清查全城汉族户口。凡曾任清政府公职者皆视之为“妖”随意捕杀。妖之外的一般男女市民,则勒令分为“男行”,“女行”。青壮男子则编入军营;妇女则编入“女馆”,随同劳动。百工技艺亦按职业性质,编入诸“馆”。所有公产均入“圣库”。市民私产则勒令“进贡”,加以没收。家人不得私聚,夫妇不许同床。违令者“斩首不留”。全城上下除王侯高干之外,同吃同住同劳动,整个南京城恍如一大军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年后“大跃进”之时才步其后尘,搞什么有名无实的“人民公社”。哪知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洪秀全百年之前就彻底施行了!
一切粗具规模,天王洪秀全于三月二十九日自下关江边,舍“龙舟”登陆。这条龙舟是什么个样子呢?想读者和笔者有同样的好奇心。让我们且抄一位当时目击者的报导:
洪秀全坐船上,船首雕一龙头,饰以金彩;舵间装一龙尾,伪称王船。遍插黄旗。两旁排列炮位十余尊,锣鼓各一,朱漆龙棍大小各二。船上点灯三十六盏。
至于洪天王初入他的都城“天京”是怎样一种气派呢?再让我们抄一段当时在场看热闹者的口述:
其日东王杨秀清躬率诸王百官及圣兵恭迎天王于江中龙舟。东王衣红袍,戴貂帽,如宰相服饰。其余各首领戴官帽,带兵十数万,簇拥跪迎。天色晴朗,旌旗蔽空;各官皆骑马,带兵勇前驱。其次则各王皆坐黄轿,轿顶一鹤,后皆有王娘及大脚妇数十人骑马从焉。天王之帽如演剧长生殿唐明皇之帽,黄绣龙袍、黄绣花鞋、不穿靴,坐黄色大轿,轿顶五鹤朝天,用十六人抬之。舆夫皆黄马褂、黄帽。前队旗帜兵卫数百对。次锣鼓手若干对,次吹鼓手八人,各穿制服。太子(皇子)二人,一骑马,一抱在乳媪手中。天王轿后,妇人三十六人从,皆大脚短衣长裤,不穿裙,骑马,手执日照伞。最后拥兵卫者,亦不计其数。盖躯策万众,喧哗数十里,居然万乘之尊。
洪秀全这位落第老童生,三家村的私塾老夫子,至此可以说是吐尽鸟气,踌躇满志之情了。至于他心中究有多少苍生,多少人民,我不知也。但是大丈夫当如此。评论历史者终不应以责备圣贤之笔,以丈量草莽英雄。
好汉既入深宫,难免纵情声色。据幼主小天王殉国前之回忆:乃父在金田起义时,已有姬妾十五六人。突围永安时“娘娘”已增至三十六位。天京后宫之内,则同床者多至八十八人。如此粉阵肉林之中,大脚小脚应付不暇,还有什么革命之志可言?自起宫墙自绕,这位开国昏君,不论生死,就再也不愿全尸离开这金粉之乡了。
回复[1]:
丁潍潍 (2007-05-01 23:26:03)
"这种农民起义所以能愈战愈强、愈滚愈大者,是有他们特殊的社会条件的。那就是政治腐化、官逼民反:社会瘫痪、民不聊生。在这个人心思乱的国度里,一般饥民和他们有政治野心的领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则星星之火,很快的便可以燎原。"
以上这段话道出了长毛造反一呼百应的社会背景。但是天王建都金陵,派出的“北伐”之师刹羽而归,不象李闯王攻进北京,恐与起事地域与其人为南粤两广不无关系。
文章读来有黄仁宇写史的风格。
回复[2]:
小林
(2007-05-02 09:37:37)
丁先生!你好!
我地处东瀛小地方竟不知黄仁宇先生是谁?望指导为盼。下回讲一讲北伐全军覆没之事。
回复[3]:
研究中国历史之行伍出身的怪才
丁潍潍 (2007-05-02 23:56:43)
小林先生:黄仁宇先生也是来自于“惟楚有才”之地,当时以国民党军队下级军官身份游历美国,在美国完成历史学学业。其在美国撰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著作在改革开放初期介绍给国人和学界。他以独特的视角叙述中国“大历史”而自成一家,也可谓之“怪才”。但是其一些观点和风格难容于中国大陆史学界。主要著作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21世纪》以及回忆录《黄河青山》等。
所谓“黄旋风”在中国大陆真正刮起,则是在21世纪初的事了。由学术专著向普通读者推开。回忆录〈黄河青山〉的出版也是在此期间。
他最为被看中的一个论断是建议中国税收制度分国家和地方两级。于是就有了“国税”与“地税”分灶吃饭的现行税收体制。
我只读过他的〈万历十五年〉。由于他的中文版是从英文版(他直接用英文写作中国历史著作)倒翻过来,再加上文中运用的汉语因年代的凝固,例如他用的“数目字”一词,现在则使用“数字化”、“数码”来表达,于是读起来也有点“聱牙”的感觉。
东瀛并非蛮荒之地。近代许多中国人是先去东瀛留学而后再取欧美“真经”的。我想主要是您到日本后以历史为学习专业,而且以近现代史为断代研究的缘故。
何来指导?惟有拜读。
回复[4]:
记起来也读过黄先生的〈中国大历史〉
丁潍潍 (2007-05-03 00:04:26)
回复[5]:
小林桑,老杨写过黄仁宇的
陈某
(2007-05-03 07:11:01)
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03&&kno=005&&no=001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历史回眸
美女爱英雄
英雄爱美人
中国空军之母
65年前的今天 奇袭珍珠港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启示二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启示
中国空军的摇篮(下)
中国空军的摇篮(中)
中国空军的摇篮(上)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記实
野坂参三在中国的岁月(下)
野坂参三在中国的岁月(上)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