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祁 >>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字体∶
旅日廿年电影梦 樱桃一颗千滴泪

林祁 (发表日期:2008-11-08 11:59:33 阅读人次:1800 回复数:1)

  

  
旅日廿年电影梦 樱桃一颗千滴泪

  
——访华人导演张加贝

  
作为导演,电影表达了你;

  
一旦诠释被完成, 你就表达了

  
电影。你永远处于中间……

  
—— 采访手记

  
记得第一回见面是在新宿,在一个细雨朦朦的傍晚。你那么文气地从歌舞伎町走来,撑着一把小伞,让我无端地想起那首著名的现代诗:结着幽怨,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无意相约在雨天,却注定进入雨中风景。莫非你及其电影风格和雨天情调有关?看来你不会像太阳一样咄咄逼人,不会的。你很亲切。

  
不知不觉间,那把小伞倾斜而来,轻轻为我挡着风雨,雨珠却缀满了你一头飘逸的艺术家发型——“导演头”。你的笑容淡定有如朦朦细雨,似乎想抹去脸庞的棱角分明, 但抹不去目光里的一丝忧郁,眼角因为努力思考而皱了起来。不错,真正的美是一种气质。

  
就这样,咖啡厅的雨窗下,我们的交谈有如漫天雨雾一般无拘无束……

  
我毕恭毕敬称呼你“张导”,不由想起大导演张艺谋,人们也喊他“张导”。不过,此“张导”非彼“张导”啊。你我相视而笑。

  
报载:张加贝独立拍摄电视剧和纪实片40多集,其中《电影导演张艺谋的世界》获得NHK高清晰电视大奖。

  
似乎你和张艺谋有某种不解之缘。你也很努力。但张艺谋已是著名的大树,你被庇护也被遮盖,你不愿意踩着它的脚印前行,就必须另辟蹊径。我想,如果用“红”来概括张艺谋电影艺术的色调,那么,这雨天的“朦胧美”是你的色调么?从“原风景”到《樱桃》,你有你的世界。你的世界是什么呢?

  
1 “原风景”

  
你生于1957年冬。在你记忆的源头是一幅油画般的风景:上海的小洋房,大草坪,你坐在那儿乘凉,盯着眼前的风景发呆。绿草坪上阳光的色彩,那么柔和,就像印象派的画儿。凉风轻轻走过,知了声声嘶喊,却是一种静静的感觉,至今你也还静静地记得。这人生的第一个记忆,最原始的风景,照亮了你的灵魂。你能看到、听到、呼吸到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那个带有它自身记忆的世界与美的秘密结缘。那时,你渴望当一名画家,想进中央美院深造。

  
命运却把你送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逼你学起最不情愿学的日语,说是可以成为人人称羡的外交官。但你还在做画家梦,而且越做越美,而后梦里的画成了立体的电影——你做起导演梦来了。你的大伯林杉是原中国剧作家学会会长,他编写的《上甘岭》、《党的女儿》等影片,使你受到一种极佳的震动。也许,在那光与影的世界,你能找到与你生命本质相契合的回音。

  
庆幸的是毕业后你进入了中国电影家协会,从事外国电影导演的理论研究,并译了许多有关电影方面的书籍,如:《大岛渚的世界》、《电影制作经验谈》、《现代电影艺术》等。

  
然而,导演梦还仅仅是美丽的梦想。

  
一天,日本的著名导演今村昌平来访,听说他在日本办了一所电影学院,而且是唯一的有系统地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学校。你毅然放弃北京舒适的工作,东瀛追寻艰辛而美丽的电影艺术梦想。

  
2 遗憾的艺术

  
1990年你留学东京,“三十而立,一切从头开始。”剧烈的生活反差和异文化碰撞,刺激着你的每根神经,激发着你的创作灵感。你把放荡不羁的艺术发型稍稍加以固定,稍稍学会鞠躬,进入东京电影社会,先后师从世界著名导演今村昌平、新藤兼人导演以及实力派导演柳町光男,参与中日双方的电视剧和电影拍片达十部之多,其中著名的有《情书》(松竹电影),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

  
1995年,你有参与了NHK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的拍摄。你对纷纭而至的记者说:“我主要作为中日协调的主要副导演参与这部电视剧,我至今都觉得自己在这部电视剧中成长了很多。”《大地之子》曾轰动日本,在“黄金时光”引发了一场场催泪风暴。但,只是个优秀的副导演并不使你满足。你还有很多想法还没得以尽情发挥。你需要独立——

  
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视角。独立的艺术风格。你渴望独立。

  
而由你独立拍摄的电影剧、纪实片不也达40多集了吗?如《远嫁日本》、《一个中国女人看到的日本》、《北京马路天使》、《悄然走进你的世界》等等。

  
《悄然走进你的世界》有着诗一般的名字,故事诗一般地刻画了一群俊男靓女内心的情感纠葛:表面的满不在乎,内心的深情牵挂;事业上的针锋相对,生活中的一往情深……这场让人忍俊不禁的青春喜剧,既表现出青年人对爱的追求,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同价值观、生活观的碰撞。你说,作为青春剧,首先要突出的“青春、靓丽和激情”。这是专门为年青人打造的题材,具有偶像电视剧的特征,它有浪漫的剧情,充满时尚情调的视觉享受,以及偶像的明星魅力。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是当今年青人所喜欢的时尚电视,如同日本偶像剧、韩国时尚剧经久不衰,终有其道理。于是,你将日本青春偶像剧的一些表现方式融入剧中,完成了这次成功的尝试。

  
这一切成绩都获得了日本同行的最赞赏,并无可争辩地确立了你作为华人导演在日本的地位。你还不满足吗?

  
——不,我希望由自己独立导演一部以中国人角度来记述国人在日本生活的片子,而现在的几部反映在日外国人的片子都是从日本人的角度来拍的。

  
我读到你眼角流露出的遗憾与渴望。可是,角度?中国人的角度是什么? 是“歌舞伎町案内人”么?是一个中国人在新宿生存的奇特方式及其独特眼光么?

  
2003年,你完成了由日本投资的影片《歌舞伎町案内人》,以纪实风格再现“红灯区”的光与影,真切地表现了在日华人在新宿歌舞伎町闯荡的经历和命运——在世界闻名的新宿歌舞伎这个充满肉欲的天堂,同时又象邪恶的地狱里,主人公与客人,店主,黑社会,警察等一打十几年交道。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你说,这是一部由日本剧作家改编成脚本,并由日方出资,日方摄影,日方配给,由我导演的纯“和制”影片,这不但对我,就是对在日中国的导演来说也是首次。

  
此刻,我明白了你为什么对新宿感兴趣,你的角度,一个中国导演的角度:不仅仅是猎奇,而是审视,诱导观众跟随你一起去剖析日本社会的表面与背面。影片中的“红灯区”是红色的,但影片的基调却是暗灰的。灰色使人思考,就像眼前灰蒙蒙的细雨,让你总想透过它多看点什么。

  
在这商业社会的日本,艺术品也要讲究“含金量”,因此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是制作的关键。该片突破传统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技术上采用纪实等手法,使观众有强烈的临场感,既有暴力动作的惊恐镜头,也有男欢女爱的官能刺激细节。

  
可遗憾的是该片的卖座率却不尽人意,遗憾的是该片未能“出口转内销”(中国禁演),遗憾的是该片留有你难言的苦衷,遗憾的是我至今不知你的遗憾。

  
你似乎不太愿意谈这部片子,你说:“其实我最想传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感觉,我觉得自己仍然年轻,仍然有那种感觉。我们国家现在仍不是很富强,我们跟发达国家有距离,但现在我们的眼界很宽了,能让我们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但我们的世界跟外面的世界有距离。这种在精神上的冲突是我最想表现的。而偶像剧那种一切美好的不是我想表达的,一切都非常黑暗的地下的也不是我想表达的……”

  
你想表达什么?张导!

  
拍完《歌舞伎町案内人》之后,你把摄影机调了个头——回国拍片,你想把在日本学到的电影艺术和技法用于国内的电影事业。在中日之间,也许你将游刃有余。

  
然而,适逢中国电影的转型期,张艺谋导演的武侠大片《英雄》等创下票房神话,你能适应这种商业潮流吗?

  
回国后你拍摄的两部艺术电影,从惊悚片《陶器人形》到乡村题材《樱桃》,显然与这个浮华而浮躁的电影现状格格不入。经济市场烽烟滚滚,你能坚守住你的“上甘岭”而将艺术进行到底?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艺术太难,电影太难,执着着你的电影梦太难!

  
3 樱桃泪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你始终坚信总有故事还能引起人们内心真正的感动。终于,《樱桃》上演了,中国人沉浸在一种久违的感动里。《樱桃》被誉为“12级眼泪风暴”。可以预计,11月在日本的公演,也会诱发眼泪的“狂潮”……

  
你说:“这部电影所以能成功地让观众“哭”,主要是真实、感人、煽情。如果要给出让观众进电影院的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疯女本性的母爱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苗圃的表演的表演近乎让自己发了疯;原生态的拍摄手法刻画出了真实的世界。

  
“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以穿越一切障碍,产生共鸣。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但我相信母爱能唤起真情,观众的掌声证明我的选择没错。”

  
的确,我也被这个展示质朴人性的故事所深深感动。不瞒你说,先是哭个一塌糊涂,而后我想,你这片子颠覆了整个中国电影的说话方式和关注习惯啊!你看——

  
“樱桃”自始至终不说话。她不会说话。你挑选一位智障母亲来表现母爱,把母爱这个永恒的世界的主题,推到极端来表现。

  
“樱桃”自始至终衣冠不整。人家“扮美”她“扮丑”。你挑选苗圃演疯娘可是历经三年才万里挑一,果然,苗圃以假乱真的“扮丑”表演令人叹服。虽然“扮丑”对演员是一场挑战,但首先是对导演的挑战。是你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思维而敢于审“丑”,敢于标新立异。

  
不知你找作家鲍十商谈剧本的过程如何,现在让我们看看同一个作者的两部作品吧——如果说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以审美的悲伤煽情,而你的《樱桃》则以审丑的悲哀煽情。一美一丑,勿论高低,各有风格。我赞赏你审丑的勇气。

  
你强调摄影机就是人的眼睛(原生态的拍摄手法)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樱桃”, 这个傻呼呼的充满了原始母爱的女性,用自己朴实、简单、独特的方式,对女儿奉献出执着而无私的爱。

  
你说过拍戏时曾让“樱桃” 捂鸡蛋,作想生孩子状,都拍完了还是删去,最后设计成把胖娃娃年画贴在肚子上……我以为,这种很农村文化的同时很傻的表现方式,具有一种欲笑无泪的揪心的魅力,你说呢?

  
你笑了笑,慢声细语地说:其实那时的想法非常单纯,“樱桃”要孩子,但是她“非正常”,所以往往她做出的行为动作和正常的母亲是不一样的。

  
你通过不正常来表现正常的母爱,你透过种种现象力图探讨的是人性的本质。与其说“樱桃”是写母爱的,不如说是写人性的。因为其中不仅刻画了施与母爱一方的无私而高贵,而且揭示了承受母爱一方的自私而卑琐。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故事:母亲对女儿的爱没变,表达方式也没变。女儿却变了,她长大了,上学了,觉得 “傻”妈妈让自己丢脸。为此感到羞愧和痛苦,甚至怨恨母亲。母亲觉察出来了,可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只能缀嚅着嘴,搓摩着手,骑在学校的院墙上看女儿读书,她给女儿送樱桃却被女儿拨散了一地……樱桃一颗千滴泪。母爱没有语言。

  
无端想起日本电影《楢山节考》类似的一个场景——日本信州深山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贫困沿袭下来的传统,凡是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长子背到山上弃之(曰“参拜楢山神”)。那天,趁着月亮钻入云层,儿子用背架背起母亲,向楢山上路了。山路崎岖,他问妈妈累不累,妈妈摇了摇头,取下挂在腰上的小布包,拿出里面的白米饭团让儿子吃……

  
看到这里,我感到一种撕心裂肺的难受。今村昌平的这个版本之所以够“大师级”,就在于它采取了更直接更自然也更残酷的视角来刻画人性,剥去了所有的掩饰,只呈现给我们赤裸裸的人性,最深层的人性。

  
你多次以钦佩的口吻,对我谈起你的老师今村大师。人性成了你电影艺术生涯中的敏感点。

  
你不仅在《樱桃》里讴歌人性美——无私的母爱,而且揭示人性丑——子嫌母丑的自私。你不但把评判对准芸芸众生,更对准自己,一种直逼人性的反省。

  
你讲起童年往事:疼你的外婆从乡下来,挪着小脚,提着满满一筐好吃的土特产。但小朋友们在你家玩,你感到害羞,就赶外婆快点走……现在回想起来,真感到脸红。童年时,不懂事,总会做出一些让母亲伤心的事情。等长大了,才更加发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你想用这部影片向天下的母亲致敬,让天下的儿子反省。

  
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反省是很重要的。反省才能进步。看来,樱桃好吃口难张,我感到它沉甸甸的份量了。谢谢你,张导!

  




 回复[1]: ちょっとまずい 虫鏡 (2008-11-08 20:24:11)  
 
   这一切成绩都获得了日本同行的最赞赏,并无可争辩地确立了你作为华人导演在日本的地位。你还不满足吗?

  
——不,我希望由自己独立导演一部以中国人角度来记述国人在日本生活的片子,而现在的几部反映在日外国人的片子都是从日本人的角度来拍的。

  
我读到你眼角流露出的遗憾与渴望。可是,角度?中国人的角度是什么? 是“歌舞伎町案内人”么?是一个中国人在新宿生存的奇特方式及其独特眼光么?

  
2003年,你完成了由日本投资的影片《歌舞伎町案内人》,以纪实风格再现“红灯区”的光与影,真切地表现了在日华人在新宿歌舞伎町闯荡的经历和命运——在世界闻名的新宿歌舞伎这个充满肉欲的天堂,同时又象邪恶的地狱里,主人公与客人,店主,黑社会,警察等一打十几年交道。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你说,这是一部由日本剧作家改编成脚本,并由日方出资,日方摄影,日方配给,由我导演的纯“和制”影片,这不但对我,就是对在日中国的导演来说也是首次。

  
此刻,我明白了你为什么对新宿感兴趣,你的角度,一个中国导演的角度:不仅仅是猎奇,而是审视,诱导观众跟随你一起去剖析日本社会的表面与背面。影片中的“红灯区”是红色的,但影片的基调却是暗灰的。灰色使人思考,就像眼前灰蒙蒙的细雨,让你总想透过它多看点什么。

  
在这商业社会的日本,艺术品也要讲究“含金量”,因此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是制作的关键。该片突破传统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技术上采用纪实等手法,使观众有强烈的临场感,既有暴力动作的惊恐镜头,也有男欢女爱的官能刺激细节。

  
我读到你眼角流露出的遗憾与渴望。可是,角度?中国人的角度是什么? 是“歌舞伎町案内人”么?是一个中国人在新宿生存的奇特方式及其独特眼光么?

  


  
以上の文について、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52&&kno=002&&no=0001にご参考くださ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有声有色(报告文学)
     为气功正名 
    旅日廿年电影梦 樱桃一颗千滴泪 
    彷徨日本——诗人祁放的心路历程 
    书写东瀛一代人的历史 
    中国碗 ——访唐亚明 
     神剪一分钟 妙画一辈子 
    一个影响日本的中国画家 
    “一生悬命” 
    时间的光与影 
    九哥琴哥网哥 (修正) 
    中华“味道”—访中国餐馆味仙楼老板林明仁 
    诚齿科印象-访在日中国人牙科医生黄士麟 
    刘迪有东西可写吗 
    又见阿庆嫂 
    有一画家 在水一方 
    鲜人狗话 
    马头琴响地球博 
    蒙古来“笔”——记虎德 
    九哥琴哥网哥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