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随录
字体∶
大
中
小
阪神大地震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日本(2)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6-09-24 17:47:37 阅读人次:1636 回复数:0)
与震区朋友们的接触,使我们与这场地震发生了直接关联。当时我还在大学读博士课程,老师和其他日本朋友主动打电话来问有没有朋友受灾。大学里一位年轻的心理学老师正跟我学中文,他家三个孩子都还小,听说来避难的朋友有小孩,就送来很多孩子用品。还有一个间接认识的小公司老板,父子俩开面包车送来大包大包新买来的物资援助,听说避难朋友们要回中国东北老家,就给每个人准备了防寒衣裤,甚至围巾手套,连婴儿用的奶瓶和简易卫生用品都给备齐。一位住在附近的留学生,跟我是同校同学,晚上送来很多水果,她说“你们多吃点水果,不要上火。”还有国内朋友的弟弟夫妇,送来几大盒牛肉。
来自同胞的援助,尚有平日的友情铺垫,但是对于这些几乎是陌生人的日本人的友善,我们不知道如何感谢。避难朋友家属回国后,丈夫一个人骑自行车去了灾区。尼崎、西宫、神户。那天正赶上天皇夫妇来慰问,他在人群里拍到了天皇夫妇的照片。但是,相机里拍回来的更多的是惨不忍睹。看着照片,我们就想起来该做点什么。那时候正是假期,于是,就给一位在尼奇开私塾的日本朋友清田打了电话,说明志愿后,他说“太好了,我们正需要人。”
从地震到来那一天开始,清田就一直带着他的学生从事义务救灾。于是,我们聚集身边留学生总共7人,到尼崎去给这些从事义务救灾活动的日本年轻人包了一天饺子。那些孩子们,在夜以继日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没吃过一顿热饭。他们边吃饺子边说“这可太好吃了,我活到今天净吃些什么了!居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那一天,我们站在残垣断壁中的一小块空地上,穿着棉衣包了1千多个饺子。那是我们第一次为日本人做没有报酬的工,材料都是大家齐钱买的。
神户被困的前些天,活下来的人没水喝没饭吃,交通瘫痪,送水艰难。水车来的时候大家都持一水桶排队,没有人拥挤加塞儿。后面排着长队,眼看水车水尽,一个排在后面的美国人就夹塞到前面去说“我有病,要吃药,需要水”,于是他得到了水。其实他没有病,这是后来他自己说的,他为日本人把秩序看得高于生命要求而感动而内疚才说出来的。有一天的《朝日新闻》上,登载一张巨幅照片,那是一个女人的背影,她身上背着一个大双肩包,步行在通往震区的公路边。包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这里面有吃的东西,哪位想要请打招呼”。这幅照片让我立刻流出泪水。还有很多民间人,上班前手持救灾物品出门,站在通往神户方向的路边,对过往车辆说“请把这些东西带到神户那边,随便给谁都可以。”……同样住在震区的中国同胞,面临生存危机,所作的是自发地组织起来分别去“谋生”。
这次大地震,使我对日本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生死面前,我感受到了对这个民族大众灵魂的近距离接触,由此,对这个自己身在其中的民族产生发自心底的尊敬。我总是在设想,如果同样的灾难发生在中国,会不会有这样秩序井然的自救景象。任何一个地域的任意群体,能否做到排队等水不争不抢?对于求生欲旺盛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假设或许太刁难人。我们即使面对死亡临危不惧,但还会出于孝子和长辈的种种美德,随着本能去践踏秩序以表达对亲人老幼的自我爱情。这种示爱方式很崇高也很人性,但是放在整体秩序中就成了不和谐。说到文化素质,我的几个朋友都是读硕士博士的优秀人才,平时的为人处事也算个个君子。我也不由得自问,假如是我本人被困,我是否也会是那主动“谋生”的一员?想对自己说“不会”,却觉得底气不足。毕竟,我也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中国血统,危急时刻,我也同样会发挥出祖先留在基因里的的求生智慧。这样,就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一直以为十分抽象的“国民性”这一概念上来。中国人与日本人共度的几日避难生活,让我感受到即使我们在濒临危机的求生挣扎中赢得了生命的延续,我们依然是一个输家。让我们自认输败的,是心里的那点不坦然。
…………………………………………………………………………………………
(2006年9月24日根据1999年写《半工半读》中部分内容整理)
………………………………
(关于这次地震,家人写了报告文学《阪神大地震》,发表在1995年秋季的《作家》。)
该文(1)链接
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51&&kno=003&&no=0014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随录
汉字温习
九月半随笔
闲聊几句钱的事儿
依衣人
2011-03-11 日本地震
流星
致被“欺“者
说梦
幸福是——
一期一会
玫瑰,玫瑰
梦录
天长话多
反叛高跟鞋
元宵夜备忘录
破五
1122:いい夫婦の日
青春本色
不易拉的易拉罐
敬老日——寿命盘点
换个月名活进秋
入镜一年
炎热的1990年夏
闲说人名
夫妇别姓
镜泊湖
丑闻
鸡毛蒜皮人情味
爱
“丝的丝的”
女人的美容
陌路温馨
又见丁香
任彩虹涂抹的雨后天空
对面还是你
吃
中国式姐姐
感谢菩萨
偶像
大人的尴尬
炊烟的味道
我把玫瑰献给你
孩子……
告别
日本大学生的AA制
日本的岁暮习俗
倾国倾城
写给回复的回复
关于枣树
女人给女人的贺卡
抛物线
冬天的晚上
最后的玫瑰
在声音里告别世纪
“大姐”和“小姐”的区别
边缘人
真空
听雨
奶奶的风铃
营生·(老歌儿)
月圆夜 故乡行
网名小议
秋季开场白
孩子,我想你
“屁股沉”有多少种说法?
那种声音 那种味道
老照片
职业观
1999岁末
亲戚
只有一个字的情书
写诗的心情
钟情丝绸
鞋话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