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萨苏
>> C
字体∶
大
中
小
艺伎只堪回忆
萨苏 (发表日期:2007-02-26 18:33:46 阅读人次:1769 回复数:0)
章子怡的《艺伎回忆录》风靡一时。然而,想想自己在日本的几年时光,相扑看了不少,艺伎的形象却几乎是空白,仿佛这种很有日本风情的职业,只是存在于某个博物馆中。
艺伎,我们常常写作艺妓,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色情行业。这多少有些不确切,艺伎或者艺妓,都是中文对它的意译。在日文中,她们真正的名字是“芸者”或“芸子”,都是从小就专门学习各种艺术和交流技巧,艺成后以此谋生的女子,其身份若用现代的职业来形容,可说集公关小姐,艺术家和三陪小姐三位于一体。
既然如此,敝公司的应酬也不少,为何从不曾见这种古典公关小姐的影子呢?
被问到的日本人回答五花八门,但仔细想想又都颇有道理。
比如,“现在真正的艺伎太少了,很难请到。”
这话有道理。咱们的大熊猫有多少?最新的统计数字是两千多头,日本的艺伎呢,整个地球据说只剩几百个了。您看哪个公司搞活动能请到大熊猫的?艺伎自然更难请到了。
再比如,“公司里都是外国人,请来艺伎只怕也是难以交流。”
这是客气的说法,实际上人家可能想说的是“对牛弹琴”。艺伎的服务一个是“艺”,吹拉弹唱歌舞,都有名师指点,造诣深湛,另一个是“趣”,即善解人意,在谈天陪酒中曲意逢迎,取悦客人。不幸的是日本无论艺术还是感情,都是走的细腻一路,这可就要命了。老外们对日本文化一知半解,如何去体会某个眼神是怎样蕴含深意,某个手势是如何暗藏渊源?日语本来就繁琐头痛,艺伎们风趣的谈吐老外们又能理解多少?面对这些“粗人”,艺伎们的十年苦功真正是文不对题,无从下手。
无独有偶,京剧今天在世界上深受欢迎,问起老外喜欢的剧目来,《大闹天宫》是最常被提到的,但从没有一个老外告诉我喜欢听《二进宫》,道理大体一样吧。
而艺伎,按照正规的渠道,也不是想请就随时能请到的,要约定和享受艺伎的服务,在日本文化中,也有一套繁琐的程序。
走在大街上是不要想请到艺伎的,虽然艺伎兴盛时期,在京都,东京的花街上不时可以看到身穿美丽振袖和服行走的艺伎,可要是上前搭讪,那肯定要碰钉子。艺伎们都是有组织的,不允许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
而“通过组织”约请艺伎,几乎可以媲美与地下党打交道 – 艺伎们平时栖身的地方,叫做“置屋”,相当于艺伎们的家和训练中心,平常客人是不会光顾的 – 只有日本古代的幕府将军之类权贵,才会直接派个手下去某个置屋,“宣XXX”或者“传XXX”去跳舞,这种“无礼”的事情,艺伎所在的“花柳界”一直耿耿于怀。“置屋”类似地下组织的秘密据点;约请艺伎来表演,需要到称为“茶屋”的地方去联系,“茶屋”可以提供艺伎,但当地一个艺伎都没有,“茶屋”只是和若干“置屋”有代理的业务关系,根据客人的需要再向相应的“置屋”约人。客人可以指定某个著名的艺伎让茶屋代为邀请,也可以只提供要求,如多少人,多少预算,时间,地点,由茶屋来安排。茶屋,相当于地下组织的外围机关。而艺伎们提供服务的地方,则在“扬屋”或客人指定的茶楼酒馆,这,就类似于接头地点了。而且,艺伎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整个过程,还有称为“女将”的专门女公关来安排流程,布置场地等等,活象地下组织接头时的保卫干部。
干吗搞这么复杂呢?
地下组织弄得这样复杂,是为了安全,而艺伎,则是为了表现这是一种“上品”,高雅的服务。让人等的总是好东西,当年排队买啤酒给人留下的思维惯性用在这儿倒也贴切。
当然,从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您想走进茶屋就说:“叫两个艺伎来跟我走,上我们的活动去表演一下。”那就很难如意,这种事情不预约可不行。一些有名的艺伎,由于预约的人多,往往还要排队,才能一睹芳容。
艺伎的表演,则以日本的舞蹈,如扇子舞,日本的琴艺,唱和歌等为主,与客人一起诗词联句也是很风雅的活动。
这种表演的收费,如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价格是每个艺伎每次几十万日元,称为“线香代”。代,在日语中就是“费”的意思,线香代却不可以望文生义理解为让艺伎买香的钱,几十万可以买一车皮香料了。线香代的意思是艺伎来服务的时候旁边要燃起线香,一支香烧完,表演就结束了,要继续,需要新的付费。这香实在贵得可以。当然,考虑到艺伎们一个鞠躬就要练半个月,这个价钱也有合理的成分。。。但是,轮到老萨这样的外行,还是要叫 – 听听歌也要交几十万,抢银行么?
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这种活动只是艺伎服务的初级阶段,宰你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看真正高档的艺伎表演或者享受她们的服务,需要通过艺伎们的熟人介绍,建立长期的关系,成为艺伎的“恩主”才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艺伎不结婚,出卖的不仅是艺术,更是感情,她们都有训练出来的清纯(清纯可以训练,算是日本式的典型文化特色),为客人服务时很“入戏”,而又自觉把握身份自处下位,只有付出,不能索取。在她们眼里客人是自己崇拜的对象,需要百依百顺和从心底的亲近。这种感情服务,在公司宴会之类的地方做一次表演,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艺伎们的“恩主”,便是一些与固定艺伎有特殊关系的客人,他们与艺伎是一种带有保护和归属的关系。有趣的是,这种恩主,往往是通过艺伎的熟人,以类似介绍男女朋友的方式建立联系的,艺伎要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取悦恩主,只是这种关系不会走向婚姻,当艺伎年老色衰,也就寿终正寝。恩主们休闲的时候,或者召集朋友聚会的时候,有特殊关系的艺伎就会来献艺,并且以其温柔体贴照顾恩主和客人,半似奴仆,半似朋友,这才是艺伎的更高境界。那么,又可以享受艺伎的温柔,又可以不负责任,这恩主岂不是太舒服了?其实不然,恩主都必须是势力强大,富有财帛才可以做的,要不定期地付给艺伎巨款才能保持这种关系。一方付出感情,一方付出钱财,可说是公平交易。
那么,艺伎以清高自诩,何以对钱财如此看重呢?
北京的出租司机曾跟我说 – 这活儿不是人干的,每天一睁眼,就欠人一百多块车份。说来可怜,虽然艺伎们大多美丽动人,色艺双绝,生活上却和北京出租车司机有同样的痛苦。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日本古代上流社会也有高官出巨款让自己家的女子学当艺伎,由此说明艺伎在日本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这从侧面也反映了艺伎这一行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 培养一个艺伎,要十年时光,名师指点,没有巨资根本不能完成。艺伎的职业的确有高雅之称,就像今天电影明星拥有璀璨的光芒一样,然而,从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却要一步一步走。所以,大多艺伎艺成之时,也是债台高筑之日。赚钱还债,就成了艺伎们每天无法回避的噩梦。
这种压力是非常可怕的。说起来,艺伎有“卖艺不卖身”的说法。理论上说,日本的文化中,也不提倡艺伎卖身,因为他们认为艺伎应该负责为客人提供精神层面的享受,而“游女”则负责提供肉体方面的享受,这是两个不相干的职业。艺伎与恩主,往往有性的关系,但是大多基于两情相悦,而不是以此做生意。然而,并不是所有艺伎都有恩主的钱财可以拿来还债,所以,在艺伎中,“卖艺不卖身”实际上只是一个职业道德,就像小贩不能缺斤短两一样。生意惨淡或者对钱财特别看重的艺伎兼操皮肉生涯,在日本的传统中虽然丢面子,并不是什么新闻。艺伎的世界,被称为“花柳界”,本意是漂亮的艺伎如同鲜花杨柳一样娇妍,但是,日语里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词 – “花柳病”,其中关系就耐人寻味了。
当然,要想一睹艺伎的风采,还有别的省钱的办法,日本的各种被称作“祭”的节日活动中,经常有大企业或者有关组织出钱,请艺伎公开表演,作为对公众的娱乐。此外,在京都,东京艺伎集中的“花街”逛一逛,无论神社还是街道上,都有领略艺伎们身影的机会。
不过,花街如今也没落了,艺伎在日本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夕阳产业。
艺伎的衰落,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的服务与现代快节奏的社会脱节,无法与时俱进。说起来,艺伎与花道,茶道等等,同属于日本的内省文化。这种慢节奏,充满艺术情调的东西,被日本人发展得淋漓尽致。有人会说,日本这样产生过法西斯狂人,上楼梯都要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国度,怎么会发展出此类艺术?说来还和中国有些关系。日本的历史,展现出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它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对外的侵略性,而一旦这种表现被遏制,整个国度就会醉心于哲学,艺术之类的东西,直到积蓄起下一个波峰。偏巧日本的西面有个中国,历史上两次日本出现波峰的时候,都遭到了中国的当头一棒。一次是唐代刘仁轨在白村江全歼试图染指朝鲜的日本舰队,一次是丰臣秀吉出兵,试图征服朝鲜中国乃至印度,被明将李如松邓子龙打垮,秀吉因此忧急而死。两次战争后,日本都有几百年蛰伏的时间,这期间艺伎,花道,茶道之类的研究自然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这些艺术,与今天工业化的快节奏世界毕竟属于两个时代(花两个小时去喝一杯茶?!),所以它们渐渐沦落入博物馆也就不足为奇,只是,花道和茶道,由于业余就可以学习和鉴赏,还能够得到保留,而艺伎,需要人投入一生的职业,自然就难以保持自己的繁荣了。
因为这种没落,今天在日本,其实艺伎也掉了价。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如果你想看艺伎的演出,其实不需要经过传统的茶屋了,只要通过网络上艺伎们建立的“组合”联系一下,就可以请到她们。住旅馆,也可以向旅馆提出来,通过他们直接联系“置屋”,请来艺伎服务。价格么,也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只要两万多日元,就可以请动一位艺伎了 -- 当然,这样的艺伎水平如何也难说了,半途出家或者多种经营都不是奇怪的事情。。。
然而,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兴味不大,有两万多日元,迪斯尼乐园可以逛好几圈呢。
也许,艺伎,只堪存在于回忆之中。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C
“家里的太阳能发电厂”
星期天,炸弹风波亲历记
日本骗子斗魔女
艺伎只堪回忆
遭雷劈的职业
大阪的有轨电车琐记
星巴克在日本
日本公司八大奇
日本僧侣的“幸福生活”
老尼寂听的五彩世界
天皇家请客吃什么
“日本式勤奋”中的水分
自行车大国
普通日本人眼里的中国
变态,从日本说起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