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吴卫建 >> 谈两岸
字体∶
台湾人的上海情结

吴卫建 (发表日期:2006-08-04 09:43:32 阅读人次:2987 回复数:3)

   

  
我自日本被公司派遣来台湾常驻后,由于工作关系,常去一些企业联系业务,在与对方一番洽谈后,对方便会有些迟疑的问道:“你大概不是台湾人吧?”这是由于我说的“普通话”与台湾人说的“国语”尽管为同一语言,但在个别词语的表达上还是略有不同,一些单词的发音也有所差异,一般台湾人都马上能分辩出来。当我答曰,我原籍是上海时, “哦,上海呀”,他们往往会对上海啧啧称道一番,不论他是否去过上海,也不论他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确实,随着来台时间逐渐增长,我现明显地感觉和了解到台湾人对上海是如何地钟情与偏爱。

  
台湾与上海的往来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日据时代,已经有不少台湾人渡海来到上海。他们有的是因为怀有较强的民族性,不满当时日本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而背井离乡,有的则是迫于生计来上海求生存、求发展。来到上海后,他们大都住在虹口的日租界附近一带。当时,台湾与上海的海上交通较为便利,基隆港和高雄港每周都有定期航班直达上海。

  
上世纪20年代初期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是旧上海的全盛时期,当时来上海的台湾人较多,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台湾共产党负责人的谢雪红。她到上海不久就参加了上海的台湾青年自治会,投入了当时如火如荼的五卅运动,之后又进入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上海大学学习。台湾共产党组织也在1928年春在上海以“日本共产党台湾支部”的名义成立,“台共”在上海成立后旋即潜回台湾开展革命工作。还有台湾著名画家陈澄波也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上海的,当年他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学成回台湾后,为当时上海那种中西合璧的文化艺术气息所吸引,便携家从台湾来到上海,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工作。至今,陈澄波的儿子还深情地回忆道,几十年前,在上海度过的那段日子,是他们全家最愉快的时期。

  
此后,也有不少上海人来到台湾,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从上海派了不少有关人员去接管台湾。在1949年前后三大战役之后,国共形势在大陆已成定局,那段时期约有10万余上海人在黄浦江畔登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上海。这些人中有军政界、工商界和文化界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人士,他们到台湾后一直较有影响,并为台湾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隔绝了近40年之后,随着两岸关系的解冻,当年移居台湾的上海人终于又回到了魂萦梦牵的故里。从1987年11月7日载着“台胞探亲第一人”的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一波又一波的“台胞探亲潮”后浪推前浪,加之后来居上的大陆经商热,大批的台湾人来到了上海。据统计如今在上海地区定居的台湾同胞已有20万人之多,长期在台湾和上海之间穿梭往来的台商等流动人口也有近1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目前还在不断攀升中。

  
在文化上,台湾人亦颇为崇尚上海。

  
白先勇作品中所描述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旧上海百乐门舞厅、台湾人熟悉与喜爱的作家张爱玲在上海的活跃和跌宕起伏的苦恋经历以及徐志摩那“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句等等都在台湾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许多台湾人来到上海,都不约而同要去追寻一番上海静安寺附近如今已修茸一新的豪华富丽的百乐门舞厅,原张爱玲曾居住过的风光依旧的常德公寓,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幽静的南昌路上的旧居等地。此外孙中山、蒋介石、宋庆龄、张学良等人在上海的故居也是不少台湾人来上海时的寻访之处。

  
最近,我在台湾一著名国立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意外地看到了至今我从未看到过的,我在上海的住宅附近的历史照片,那是一本台湾出版的上海历史照片集,影集中收集了很多一百多年来上海的珍贵历史照片。在台湾的书店,有关大陆的各类图书很多,其中尤以上海题材的图书更多。有介绍如何在上海经商投资,有介绍如何在上海观光购物,也有介绍怎样在上海居家生活,还有台湾人著书论述在上海的经商和生活经验,如《移民上海》、《投资上海》、《立足上海》等,甚至还有学说上海话和学习烹煮上海菜肴的书籍等等。由于这些书籍的种类太多,有些书店还特设了有关上海图书的专柜。上海作家王安忆、陈丹燕等以上海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在台湾很畅销,去年,王安忆还应台北市政府的邀请,作为体验生活来台北小住了一阵。

  
在台湾人说的国语中,一些典型的上海方言用词已被吸收使用,成为台湾国语的一部分,比如打烊、龌龊、活络、晓得、开心、拆烂污、窝心、小菜、钞票、脚踏车等等。这大概是49年前后从大陆去台湾的上海人在语言文化上对台湾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吧。

  
有些台湾人比较欣赏上海的一些生活方式。偶然有一次,一位台湾人得知我原来自上海时,便对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大为称道起来。她说她是在眷村(台湾五、六十年代为大陆来台人员家眷而建造的集中居住区)长大的,左右邻舍来自于大陆五湖四海。刚来台湾时生活艰苦,大家只是凑合度日,过着温饱即可的生活而已,可眷村中唯一的一户上海人家却与众不同,在与大家基本相同的有限的物质条件下, 这家的女主人总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把三餐做得精致美味,更能将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以致每逢这位女主人要外出时,大家都要好奇地等着看她又将出现什么新面貌了,最后有人道“她是上海人嘛”,从而使大家理解了此中的一切。

  
由于台湾与上海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接近,近来台湾已悄然出现了“上海热”,上海餐厅、上海茶馆在台北争相开张,生意红火,三十年代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也再现于台北街头,旧上海的旗袍成了今日台北女性穿着的新时尚。电视台也开设了“学讲上海话,学唱上海歌”的讲座,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还爱上了上海地区的评弹和越剧等,上海文化现已成为台湾的新宠。

  
最近,在台北还举办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之展览会,参观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我亦特前往观看。会场上展出了体现三○年代上海繁华的风貌和社会时尚的展品,如当时的旗袍、流行音乐唱片、招贴画等,场内流淌着三○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不时还有人随着乐曲翩翩起舞,缓缓的跳起了三○年代上海社交界盛行交际舞, 会场上人们不时还用上海话进行交谈, 霎时,恍如时光倒转, 仿佛回到了三○年代的十里洋场。

  
现有关上海的新闻报道亦大量地、频繁地出现在台湾的各类新闻媒体中。最近,上海浦东机场与上海市区之间开通了新颖的磁悬浮高速列车一事,在台湾得到广泛报道,反响很大。由于台湾的中正国际机场到台北市区之间的距离与上海浦东机场到上海市区之间的距离差不多,都是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长期以来, 从机场到台北市区一直无便捷的公共交通,民众来往机场较为不便,近来经常往来于日本和台湾之间的我对此深有体会。几年以前台湾政府就开始计划准备在台北与机场之间建设一条高速铁路,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在纸上谈兵,迟迟不见动工,台湾民众对此意见颇大。这次上海磁悬浮列车通车之事,在台湾社会上震动很大,台湾民众怒斥政府:“同样一条距离相近的铁路,为何在上海仅一年之余就能建成,而在台湾嚷嚷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连个影子也见不到。”无言以对台湾政府只好嘀咕两句什么此为“台湾民主的代价”云云便自个儿找了个台阶下台。不过,在台湾各界舆论的压力下,台湾交通部和当地地方政府大概也不得不加紧这条铁路的筹建,争取早日动工,自信的台湾人大概也不想太输给上海。

  
现台湾人对上海钟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经济上。

  
在经济上现台湾人尤为重视上海,看好上海。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就是东亚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那时的上海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精英,也融汇了世界文化的精髓。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上海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它仍然是中国大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海浦东成为经济特区后,上海重新焕发了青春,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象征上海跳跃式发展的“上海速度”也成了经济高速成长的代名词。

  
今日上海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优越条件。首先,它是中国政府的决策和战略的正确抉择。其次,上海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长江经济圈的龙头,南北交汇,腹地广阔,交通便利。另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上海已造就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更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世界各国企业来上海投资时,同文同种的台湾人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一机会大显身手,开创新的事业,何况有些台湾企业家的根原来就在上海,他们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由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的缘故,台商在大陆经商确比外商具有更多的优势。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台湾政局烽火不断,经济大幅下滑,失业增加,社会治安恶化,这些都导致民众的生活品质下降。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产业和资金大量外移,民众大量向外移民,许多企业界人士感到他们在台湾的事业已是夕阳西下,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新的市场。举目全球,现美国经济开始滑坡,日本更是长期陷入经济困境无法自拔,东南亚诸国政经动荡不安,而盈盈一水之隔的大陆却一片繁荣景象,尤其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前途无量,正好为台商提供了一片新天地。于是台商们前扑后续,纷纷来到大有商机的上海来“淘金”,寻找事业发展的第二春。

  
如今台商在上海投资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高新技术、传统产业、金融保险、文化产业、餐饮服务等各领域,从高科技的集成电路到大众化的泡沫红茶,真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从198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台资企业至今,上海已有5,000余家台资企业,而且,这两年来新增台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去年夏天,我因工作关系在上海附近走访了几家台资企业,那些工厂的规模都很大,比它们在台湾狭小、简陋、陈旧的总公司厂房要大好几倍。最近,台湾行政院终于批准了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台积电”来上海松江大规模投资建厂,这又可将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前来上海投资,从而掀起一股新的“上海投资热”。无疑,这也将促进上海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为此,连原任上海市长黄菊都说,近年来上海的发展中也有台湾人的贡献。

  
当然,台湾人选择上海是还有地理环境等因素,由于上海距离台湾比较近,一旦两岸通航的话,直航班机从台北到上海仅为一个多小时的航程,比上海到北京的航程还要近些,此外,上海的气候与台湾相比也较为接近,但又无台风和地震之虞,这些都是台湾人选择上海的理由。现上海的城市建设先进,交通便捷,购物方便,社会治安良好,文化设施齐全,教育水准较高,前年9月上海的第一所台胞子弟学校已正式开学,位于上海西部的古北小区集中居住了众多的台商,已形成了一个台湾居住区,有“上海的小台北”之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无疑对台湾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亦使台湾人对上海趋之若骛。

  
记得台湾一大企业的主管曾对我说,十年前,他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时,周围的人们都以一种同情甚至怜悯的眼光来看待他,安慰他,而今天,当有人被公司派去上海工作时,人们都会对他投以赞许和羡慕的目光,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啊,才短短十年时间而已,他感慨万分。

  
随着上海与台湾交流的台资企业去上海的投资的日益增多,更由于上海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倍加关注上海,“到上海去发展事业,到上海去购置房产,去上海就学,把家搬到上海去......”,已成了现台湾民众的热门话题。台湾现在还流传着一首新民谣: “若要不想受伤害(shanghai),那就赶快去上海(shanghai)”,这诙谐幽默风趣的民谣,既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每况愈下的台湾经济和社会的不满,对个人前途和执政当局失去了信心,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上海的憧憬和向往。

  
据统计在大上海地区(包括苏州和昆山在内)的台湾人已占到台湾人在大陆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今天,当你行走在古风犹存、人头攒攒的豫园老街,闲逛在熙熙攘攘的襄阳路小商品市场,徜徉在旧貌换新颜、时尚与怀旧融为一体的“新天地”弄堂小巷,漫步在古朴而又现代的苏州、昆山的街道,不时会有台湾腔的“国语”飘入你的耳际。一次,台湾一公司的总经理与我谈到,他原大学的同学在毕业后,大都在台湾各地的企业工作,由于各自工作繁忙,已较少有机会相聚了。近年来, 由于大家都时常因公去上海一带, 为此常会在上海的机场、苏州和昆山的街市不期而遇,在一番寒喧后,大家都会高兴的说,看来我们以后的同学会可要在上海举办了。

  
随着祖国大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上海的突飞猛进,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最近,上海又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更激发了台湾民众来上海投资、就职、移居、留学、观光的热情,他们做着并努力实现着一个个的“上海梦”,这一潮流和趋势是任何意识形态、政治力量都不能阻挡的。

  
遗憾的是,上海与台湾之间的直线航班迟迟未能开通,台湾民众对此呼声甚大,简直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今年春节期间终于在上海与台湾之间开通了间接直通包机航班,这方便了在今年春节期间在上海地区的台胞回台与家人的团聚,虽然这仅仅是临时性航班而已,但也总算在“三通”问题上有了点小小的进展。

  
当然, 我也和台湾民众一样,期盼着上海与台北之间的定期直通航线能早日开通。届时,人们仅需一个多小时即可从中正机场飞抵上海机场, 台湾民众可轻松方便的来上海来观赏上海灯光灿烂的外滩夜景,去周庄游览精致古雅的小桥流水,也可轻松愉快的来上海工作、生活、学习、休闲,上海民众也可以便捷的来台湾探亲访友、观光旅游,可以去阳明山赏花、去北投泡温泉、去士林夜市品尝小吃、去台北故宫博物院观赏文物、可以去的日月坛、阿里山、花莲、垦丁......,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那么遥远。

  
(2003.2)

  




 回复[1]: 台风的起源 水双 (2006-08-04 10:04:46)  
 
  听说“台风”一词的起源就是在上海的台湾人很多,说是上海天天刮台风。以后才有“寒(韩)流”的说法。是吗?

 回复[2]:  陈梅林 (2006-08-04 10:09:04)  
 
  吴兄在台湾过得很滋润啊。

 回复[3]: 陈姐,水双 吴卫建 (2006-08-04 14:15:21)  
 
  你们有亲友在台似乎会看此文呀,此已为陈文,如现写内容可能会更多些。关于“台风”新说倒很形象。“寒(韩)流”一说在台湾有如此说法,尤其去年裴永俊来台时。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谈两岸
    重游台湾(高雄 Photo) 
    马英九的“特别费”案 
    “泛蓝”的反制 
    蒋介石铜像之遭遇 
    走过一甲子的二二八事件 
    政审未过关,熊猫去不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共史上的两大叛徒 
     偷渡客魂断大海 
    遥念台湾 
    台湾掠影 (Photo) 
     回顾两岸军机外逃事件 
    回顾2005年的两岸关系 
     蒋家有了第五代 
     相逢一笑泯恩仇 
    蒋经国长媳徐乃锦去世 
    悲剧的张学良 
     一位不平凡的台湾人-记温世仁先生的逝世 
    归去来兮 -综述林毅夫事件 
    悲情的前“第一夫人” 
     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 
    届满20年的“江南命案” 
    荣耀与哀怨 
    访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游日月潭(Photo) 
    透视台湾社会的“崇日”现象 
    台湾人的上海情结 
    游台湾国立中正大学 
    悲怆的音乐家--记江文也先生 
    回顾”太平号”海难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