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小林
>> 历史回眸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空军的摇篮(上)
小林 (发表日期:2006-09-16 19:26:58 阅读人次:2830 回复数:9)
中国空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上)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整齐而雄伟的飞机群从东方飞过天安门。人们惊讶:刚刚用小米加步枪打倒了国民党军的解放军,怎么这么快就有了空军?后来,在朝鲜战争中,年轻的新中国空军一举击落了号称美国空军王牌的戴维斯。华盛顿惊呼:中共的空军驾驶员何以有此精良之战术?在这奇迹的背后是“日本鬼子”培养了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动人故事。
日本航空部队从天而降
1945年8月25日,最先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是曾克林和唐凯率领的冀热辽军区16分区,他们遵照朱总司令的大反攻命令,配合苏军向战略重地东北挺进,于9月5日到达沈阳。
进驻沈阳后,八路军先解散了伪警备司令部,成立了以曾克林为司令、唐凯为政委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区。在东北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自治军粉碎了伪满政权,发展了人民武装,迅速控制了混乱的局面。9月14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飞机,和苏联红军代表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八路军挺进东北的情况。当晚,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电告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获毛主席批准。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由彭真同志任书记。并从各解放区抽调10万主力部队和2万名干部开赴东北。
当时,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奉集堡机场,驻扎着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该大队编有300余人,各型飞机40多架,是日本空军的一支机动性部队,它担负着使用“隼”式战斗机训练从其他兵种调来的初级指挥官和学生出身的见习官兵的任务。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这支部队既不向苏军缴械,也不向八路军投降,而是向南行走,企图寻找机会回国。9月底,八路军二十一旅十二团一营接管凤凰城时,他们在大队长林弥一郎的带领下,全部逃往距凤凰城五公里的西南山。
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区曾克林司令得知这一情况后,为防止这股敌人危害群众,同时,也为了争取他们为八路军服务,遂命令二十一旅十二团将其包围,并决定立即派出淡判小组,上山劝降。
八路军谈判小组由5人组成。以二连指导员聂遵善为代表,在凤凰城伪副县长三桥(日本人)的陪同下,到城西小沟子与日军谈判受降事宜。林弥一郎带校官两人、尉官一人正式与八路军谈判。
谈判会上,聂指导员首先指出了日军国败军散、退路切断、他们插翅难逃的处境,接着,又向他们交待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他说:你们投降前在中国境内参加了战争,但是,这不是你们的意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掌握着实权,在他们的驱使下,你们参加了战争。战争期间,你们及你们的家属都蒙受了深重的灾难,所以,你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受害者。过去我们是敌人,现在战争结束了,如果明白上述道理,交出武器,我们就把你们当作朋友,以礼相待。
聂指导员讲完后,林弥一郎立即召集几位负责人,向他们说明了眼前的处境及谈判的内容,日本航空大队的所有人员都表示理解,决定向自治军缴械。
谈判获得成功后,聂指导员对林弥一郎说,你们愿意和平接受我方缴械,我们表示欢迎,并愿意尽可能为你们提供方便。我们为你们选定了一个离这里不远、条件稍好的宿营地,请你把队伍带到那里,接受缴械。
第二天,林弥一郎带领队伍来到指定地点,那里早已摆好了一张6尺多长、3尺多宽的桌子。自治军对他们说,请你们把飞行器具,机关枪、手枪、步枪自动放在桌子上,还有军官的指挥刀,不愿交出来也可以,那是你们的心爱之物;士兵如果留着刀剑有用,也可以不交,这是对你们的诚意作出的让步。就这样,日本航空队的人一边走一边把飞行器具和部分武器放到桌子上,缴械仪式就这样结束。
事后,在谈到这次缴械时,林弥一郎感慨地说:以前看新闻片中有关缴械的描述和画面时,都是在刺刀的威逼下被迫交出武器,那场面难堪之极。但这次对我们的缴械则全然不同,没有一个端着刺刀的八路军士兵。当时我最强烈的感受是:第一,一言为定的事情,对方百分之百的守信用,这使我非常感动,我钦佩这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第二,尽量回避使用“解除武装”这个词,而用交出武器,为了不使我们感到难堪和悲哀,甚至为我们考虑了接受武器的方式,他们想得多么周到啊!这使我们非常很受感动。
日本航空队交出武器后,就被当作朋友看待。日本人爱吃大米,就给他们大米吃,想得多么周到啊! 后来才知道,他们吃的大米实际上是农民来年春耕用的种子,只是因为他们这些日本人来了,才特意把储存的种子拿出来给他们吃。这只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农民才能办到啊! 林弥一郎问中国人都吃些什么,他们说是高梁和玉米,小米是招待客人才能吃到的。
在农民家里散居的几天,可以说是非常自由的。粮食给得很足,没有一个战士歧视他们,而且四周也没有铁丝网。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很愉快,经常带着行军途中从矿山上日本人那里要来的炸药去河边捕鱼,随便得很。这种出乎意料的待遇,反倒使他们感到不安。
又过了两三天,八路军来人通知他们:“我们准备请你们吃饭,当然不可能全部都去,想请10个人前往。”
结果,10名代表搭乘接他们去的卡车,来到了凤凰城二十一旅司令部,他们在一座小学校里,受到了司令部的热情接待。他们被带到一间教室的房间里,在摆成了“门”字形的桌子上,林弥一郎第一次看到了这么丰富的中国菜,八路军的干部微笑着,打着手势请他们入座:“请吧!请吃吧!”可是,他们一行人都没有心思吃饭,他们担心吃完这顿饭,八路军会处置他们。看到中国人下了筷子,他们才放下心,壮着胆子吃了起来。一个多月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了,他们敞开肚皮喝酒、吃菜,饱餐了一顿。林弥一郎一边吃饭,一边和唐凯政委攀谈起来:“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日本,总是这样给你们添麻烦,我们也过意不去,是不是找点适当的工作给我们做,我们能干活,自食其力,修路可以,下井挖煤也行。”唐凯政委问:“你们究竟是什么部队呢?”林弥一郎回答:“有飞行员、机械员,还有飞行部队必需的技术人员,人员齐备。”说到这,唐凯政委和在座的所有中国人都兴奋了起来。
老早以来,八路军、新四军就渴望建立一支空军部队,但是,由于连年的游击战争,无法实现他们的理想。在国内战争、抗日战争中,他们饱受没有空军,被迫在不利条件之下的作战之苦,“痛感建立自己空军的必要”。 唐凯政委和干部们的脸上露出惊喜的情绪:“好,我知道了,立刻向上报告,现在先饱饱地吃一顿。”接着是一阵热烈的劝酒劝菜。当天晚上,林弥一郎他们在特为准备的床铺上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前来送行的人说:“没有能请大家都来吃饭,所以给你们准备了点肉,望带回去给大伙吃。”
林弥一郎嘴上说“这太感谢了”,心里却在想,顶多就是几斤猪肉、牛肉罢了。可到外边一看,林弥一郎惊呆了,见到足有一吨以上的5头牛和50多头猪羊。
日本航空队看见林弥一郎他们平安地回来后,大家都放心了。当他们看到这些礼物时,又惊又喜。八路军用事实教育了他们,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对中国人的认识,从本质上就错了。与盛气凌人的日本军队相比,八路军和日军有本质上的差别,一个是反动阶级的队伍,一个是人民的军队,这个道理是过了好几年之后,林弥一郎才明白的。
过了一两天以后,几名战士乘车来到他们驻地,“请跟我们来一下,有事同你们商量”。这回没有人再有顾虑了。抱着期待的心情,他们10个人又一起来到了凤凰城二十一旅司令部。“带你们去总司令部,总司令想和你们谈谈”。政委预先透露了点意思。
总司令部接见他们的是东北民主联军政委彭真和参谋长伍修权。曾克林将收编日本航空队的情况,马上向东北局书记彭真、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同志报告后。在沈阳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司令员林彪、中共东北局书记兼政委彭真和参谋长伍修权正为创建空军发愁,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队从天而降,他们喜出望外。认为“真是天遂人意,我们福分不浅啊!搞空军有望了”。
于是,林弥一郎和航空队主要人员被召到了沈阳。彭真、伍修权同志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彭真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一贯认为,日本侵华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帝国主义去承担,不是一般日本军人的责任,中日两国人民都身受战争之害。并提出请他们参加筹建航空学校的工作,让林弥一郎等人回去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们一直想有一支空军部队,可是一直没能实现,原因就是打仗顾不上。这回机会来了,一定要建立一支空军,请你们协助,希望你们能把技术传授给我们。当然,这期间我们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待回国的条件成熟时,我们会欢送你们回国的。”
林弥一郎没想到自己能从“战俘”的身份变成共产党的飞行教官。他提出了“不要以战俘来对待我们,作为飞行教练有下达命令、执行纪律的权利。必须保证身心健康,关心日本军人的生活,保障家庭生活,要支持未婚者的成家”等要求。
“没有问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爽快地允诺。当林弥一郎在司令部起身告辞时,伍修权大步走到林弥一郎的面前,——他拔出腰间的勃郎宁手枪放在林弥一郎手里说:“这支枪从长征到现在,一直带在我身边,送给你作为今日幸会的纪念。你回去后,和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希望大多数人能帮助解放军。”
林弥一郎被这突然的场面惊呆了,接过手枪,不知所措。仅仅在四五天前,他们刚刚交出自己的手枪,而且他们还没有出任何力,也没有肯定地答应下来;伍修权参谋长就把自己心爱的、贵重的、有纪念意义的手枪慷慨地赠送给一个尚没有建立信赖关系的人,作为日本人是做不出这种事的。这件事突出地反映了中国领导人有气魄、有度量,而且有感染力和人情味。
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所形成的武士道精神,使这部分日本航空人员对八路军的对抗情绪,不可能一下子消除。他们既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忧虑,又不愿意真正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缴械投降后,由于八路军政策的宽宏大度,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已使这些顽固的灵魂有所震动,逐渐消除了敌对情绪,再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他们有了留下工作的想法。所以,当林弥一郎回去把彭真的意思转告给大家后,绝大多数日本航空技术人员都表示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航空事业。
林弥一郎,在东北民主联军时改名叫林保毅。他是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部队的部队长,原军衔是空军少佐。林弥一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飞行驾驶教官。日本空军史上有这样的记载:“林弥一郎是以勇猛果敢而闻名的战斗机驾驶员。”
同时该部是关东军的王牌飞行队,拥有一批资深飞行员和教官,也是训练飞行员的学校。这支部队共有300多人,拥有的零式战斗机,驻在本溪附近的奉集堡机场;另一部分作为训练使用的教练机,驻在沈阳机场。这个部队技术装备齐全,飞行人员的技术也较好,是一个富有飞行训练经验和一定作战能力的飞行部队。林保毅本人飞行技术好,也能团结部下,在该部队中有较高的威望。
当时,在辽阳以南、鞍山以东的千山、七岭子、山印子,白拉子一带,散布着从大连、抚顺、海城、凤城、辽阳、鞍山等地区投降、潜逃的伪满军队、特务、恶霸、地主、汉奸等约万余人。他们妄图以千山为中心,控制铁路交通,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卷土重来。遵照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精神,曾克林他们和已经到达东北的山东部队等,尚未撤走的苏联红军的协助下,兵分5路,清剿这股敌人。
为了摸清敌人的分布情况,曾克林和林弥一郎商量后,确定乘坐一名日本中队长驾驶的飞机,对这一带山区进行侦察。根据侦察情况,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经过三天的激战,八路军共击毙匪军官兵2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汽车和马匹等。
11月,国民党部队大举进攻东北解放区,为防止飞机遭敌破坏,这支航空队转到了通化机场。以后,又转到了牡丹江机场,在延安航空小组和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的组织下,参加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日本航空队作为一支技术力量,为解放军培养航空教员,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作出了贡献。
沈阳航空队的形成
接收林保毅航空队后,正好11月初延安航空小组的刘风带着国民党空军起义飞行员蔡云翔、田杰、陈明球、顾青由张家口从地面来到沈阳,东北局决定就派他们去做林保毅部队的工作。首先组织日本机务人员修理尚能修复的飞机。就这样,刘风、蔡云翔等8个中国人加上林保毅部队的300多个日本人,组织了“沈阳航空队”。
航空队这个名称,一直到1946年元旦正式宣布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之前,内部外部都这样叫,东北民主联军也用这个名义开展工作。
关于办航校首先遇到的招生问题:东北在日本和伪满统治下十几年,目前刚解放,不宜就地招考飞行学生,应考虑从部队选调。究竟选什么样的人,特别是飞行学员需要什么条件,可征求起义人员和日本飞行人员的意见,和他们研究后提出。
后来,民主联军在征求起义人员和日本飞行人员的意见时,有的起义人员强调文化高、身体好、年轻、聪明等等,而林保毅的意见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他的话说得很有意思,给民主联军干部的印象很深。他说:你们现在要选的飞行学生,是你们将来建设空军的骨干。飞行员上了天,他就是飞机的主宰,空中虽然有空域的划分,但那只是假设,空中没有万里长城。地面虽有无线电指挥,但听不听你指挥是飞行员头脑里的事。因此,你们选飞行学生,首先和最重要的条件,是绝对忠实于你们(他当时还不会用八路军的语汇“政治条件是主要的”来表达)。在强调了政治条件之后,他又提出了飞行学员文化水平、身体、年龄等条件的要求和理由。从这一席话及林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对民主联军培训航空人才的意见是中肯的,态度是诚实的,工作也是积极认真的。后来有的学生因文化低,学习困难,有的教员和干部产生埋怨情绪甚至主张淘汰,而林和其他主要日本飞行教员还比较听共产党的话,耐心带飞,终于让这些学生飞出来了,有的在抗美援朝空战中还成了战斗英雄。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沈阳航空队研究的结果,招收飞行学生的条件,当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条:一要出身较好,来历清楚,有较高的阶级觉悟;二要体检合格;三是年轻;四要有一定文化水平。
关于航校训练方针问题,他们指出:目前沈阳航空队处在非常时期,不能按正常情况办学。美国、日本、苏联以及国民党,他们的航校训练飞行员都要三四年。而革命战争和当前形势需要沈阳航空队在最短的时期内培养出自己的飞行员和飞机修理人员。沈阳航空队要从实际出发,从部队选调来的学生的文化水平不高,应主要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进行实物教学。比如学修理的,可用坏发动机拆卸解剖,每个零件叫什么名称,装在什么部位,起什么作用,工作起来怎样是正常的,怎样是不正常的,如何修理,知道是什么怎么用就行了,少问为什么。非学不可的原理,也只要求先知其然,暂不要求知其所以然。先学实际操作,尽快学会修理飞机、驾驶飞机,以后环境和条件允许,再从理论上学习提高。
这些指示,是当时航校工作的重要方针。在贯彻这些方针的过程中,对有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在实际工作中也有过反复,甚至走过弯路,但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是适合当时情况的,是正确的。
1945年12月15日,部队刚转到通化不久,机务人员修好了一架飞机,林保毅亲自试飞,不幸飞机起飞时发生事故摔了下来,林保毅负了重伤。沈阳航空队要求医院全力抢救。几个小时后,当他苏醒过来,看到沈阳航空队领导守护在他的身旁,都十分关心他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林保毅以后常说,那次负伤苏醒过来时,看见中国同志关切地守护在他身边,深受感动,使他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八路军的认识,对他以后的思想转变有很大影响。后来他在工作中一直认真负责,为中国培训飞行人员作出了贡献,直到1956年才返回日本。
待续 2006.9.16
左2为林弥一郎,左1为筒井重雄在牡丹江祭奠牺牲在中国的日本战友。
庆祝空军创建55周年,左1为筒井重雄,左2为击落号称美国空军王牌的戴维斯的张积慧原空军副司令,2001.6.5
回复[1]:
陈梅林
(2006-09-16 20:29:35)
如果能一直这么言必信行必果的话,中国就不会发生反右文革了。
回复[2]:
让我鸡蛋里挑点刺。
莫邦富 (2006-09-17 22:32:05)
小林さん
让我鸡蛋里挑点刺。
“当晚,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伟大战略决策,并电告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获毛主席批准。”文中的“伟大战略决策”似乎改为“战略决策”更好,也符合您的身份。
“日本航空大队的所有人员都表示理解,决定接受自治军的缴械。”中的“决定接受自治军的缴械”,似乎应为“决定向自治军缴械”。
不好意思了,班门弄斧。
回复[3]:
羅鳴 (2006-09-17 23:29:54)
小林先生可以说是日本的愤青了。与在日中国人谈共产党的伟大功绩,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在我们这些反动分子来看这些日本友人简直是在助桀为虐。
回复[4]:
谢谢莫先生指正
小林
(2006-09-18 09:04:12)
我的错误是用词不当。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马上改正,以后注意。
原来以为这样革命的文章没有人看,没想到莫先生看得那么详细。很受感动。
回复[5]:
回罗先生
小林
(2006-09-18 09:43:04)
说我是日本愤青,是抬举我了。我觉得不够资格呢!
而我接触的日本老人们曾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建设。他们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中国。还有像林弥一郎等为数众多的日本空军技术人员被共产党留在了中国,他们身不由己地参加了中国革命,尽管负载着沉甸甸的望乡的情愁,尽管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辛,他们还是勤勤恳垦地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数十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这是不该忘却的历史,可以说是中日友好的一個重要篇章。
林弥一郎还组建了“航七会”后改名为“日中和平友好会”。 日中和平友好会多次组团来华访问,探望老战友,老朋友。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
他们怀着对留下自己青春足迹的中国有深情厚意。半个世纪以来矢志不渝为日中友好和发展两国关系而奔波。他们关心政治,反对修改和平宪法,反对日本走军国主义之路。反对日本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为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做不懈的努力。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可敬的日本“愤老”!
还有一篇更革命的文章,本来不想帖了。为了罗先生加深理解这些日本八路,帖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启示一文后,请你批评指正。
回复[6]:
小五子 (2006-09-18 12:42:27)
罗老板:这里不是你的拉面店,不要颐指气使.像你这样的脾气,店也开不好.
回复[7]:
雪非雪
(2006-09-18 14:51:11)
建议就问题论问题,最好不意气用事言及其它导致性情使然而偏离问题。能发言回复本身就是对楼住写字之劳的一种尊重,意见不同很正常,因为作者和读者是两个人。
回复[8]:
丁潍潍 (2007-03-14 13:33:20)
日本航空大队的所有人员都表示理解,决定接受自治军的缴械。”中的“决定接受自治军的缴械”,似乎应为“决定向自治军缴械”。
--------------------
新来之人,冒昧说下自己看法哈:小林君的用语是有主动被动之分的.自治军让日军航空队向自己"缴械"是主动,而日军航空队和自治军谈判后,经过内部商议,同意"缴械"是被动,故尔在前后语境之中用"接受"一词是可以读懂的.如果在句尾加上"通知"或者"通令"也可以.不过用"通令"就有违八路军与日本航空队协商缴械的初衷了.日军航空队成员也不一定感觉好.
回复[9]:
日本的驾驶员技术还是不错的。
我是局长 (2007-03-14 13:42:41)
昨天的全日空航班机腹着陆成功,无人受伤,我看就全靠驾驶员沉着冷静,而且驾驶技术高超,才没有酿成惨剧。
向日本飞行员致敬!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历史回眸
美女爱英雄
英雄爱美人
中国空军之母
65年前的今天 奇袭珍珠港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启示二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启示
中国空军的摇篮(下)
中国空军的摇篮(中)
中国空军的摇篮(上)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記实
野坂参三在中国的岁月(下)
野坂参三在中国的岁月(上)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