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九哥
>> 参考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陈骏眼中的九哥
陈某 (发表日期:2006-03-25 22:40:07 阅读人次:2324 回复数:2)
认识九哥
九哥是一个著名网人。虽然我是一只老网虫了,可是对于近在眼皮底下的九哥居然产生了疏忽。我想大概是他的网名太不引人注目吧,而且他时常穿上“成丹九哥”的马甲混迹于网上,我一度把他和一个叫九丹的合二为一了。及至某天无意之中读到九哥的一则自我推销的广告,才知道他是旅日挪威籍华人,才知道已经有台湾的优秀文学社把他的若干文字结集为《提琴夫人》出版了。好在网上从来是相见不恨晚的,几封邮件两个电话就算是认识了九哥。
九哥的大多数小说是带有颜色的。作为一个读者,我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把九哥归于成人小说作者一族,因此我准备向在日华人谈谈九哥特“色”。关于这一点,九先生是这样辩解的:“如果你有空写文章谈九哥文章的特‘色’,那当然有你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你是文人,一定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我写‘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为‘性’往往最能揭露人的秉性。所以,我写的‘色’是作为剥去人类虚伪外装的武器。”我赶紧向九哥申明我还不算是文人,而且反应向来迟钝,所以一下子还没有看到本质的东西。后来又仔细品味了九哥的大作小作,倒也确实不象是说说故事而已。正如有读者说九哥的文章有“讲小故事论大道理”的特点。
我读九哥作品,是从《好莱坞月记》开始的。通俗易读,一口气长了不少关于美国的见识。接着又拜读了他的《开车游欧洲》,随着九哥的足迹和笔迹体会了欧洲的风情和人情。我对九哥说,如果你写的都是真实的话,你的经历太丰富了;如果是虚构的话,那么你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九哥不置可否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说法。他只是说,我所有文章里的“我”“九哥”是一个艺术化文学化了的人物,虽然是以本人为模型,但决不是真正生活里“成丹”。可以说我文章里的“九哥”是中国人中的一个典型。如果把九哥的文章当成一面镜子,大家会读出更多的味道,得到更多的收益。看起来九哥还真是一个以假乱真的老手了。
出乎我意外的是,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直爽的人。第一次通话时他就很老实地坦白交代了他的生活现状以及和日本老婆们的故事。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象他自我宣传的那样:“九哥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好好活着,吃喝玩乐,生活得充实多彩。”好在陈某从来是一本不正经的,也就没大没小地和九哥开玩笑说,什么时候一定到名古屋去取真经。他显得十分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复数的家去作客。是谁说过的我忘记了,自嘲是幽默的一种境界。贯穿九哥文字中有一种近乎油腔滑调或者故弄玄虚的气息,因而他的文章可读性极强,我估计这是九哥倍受网民亲睐的看家本领。没想到九哥却自谦“打自己的嘴巴痛国人的灵魂”的手法,只不过是从相声艺术那里偷来的。
当然,以我向来比较挑剔的目光来看,九哥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流露着网络作品特有的随意和粗糙的痕迹。不过作为一个网络写手,能够短期内得到读者的认可,九哥是幸运的,这也证实着他的写作实力。九哥曾自叹“只是一个失意的提琴手,努力在文字上找条出路。”我听着九哥寄来的CD,我就想说,九哥拉的小提琴确实非常动听,可是即使拉得再好,也是人家的曲子;而每一段故事每一篇文章哪怕写得很差,无论长短不管深浅都是自己的东西。这是我要安慰九哥的话,也是我竭力把九哥推荐给中文导报读者的原因。
九哥一直自我标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逛荡过三十多个国家,游历过十八所大学。”这可绝对不是虚构的,他对我说今年5月要去好莱坞上学。九哥期待着有读者告诉他,“读九哥的文章有点象看卓别林的电影,让人笑在脸上哭在心里”。我也就自说自话代表读者期待他好莱坞之行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色彩和惊喜。不多说了,再说的话报社要收广告费了,而且引用了许多九哥语录,说不定下次见到九哥时他要问我分稿费了。反正九哥的文字除了已经正式出版的,都在网上挂着示众。九哥也会及时向中文导报的读者编写新的“九哥故事”。读者阅读了九哥的全部文字以后,一定会对九哥有更加具体和深刻的认识。(2003)
回复[1]:
祁白水 (2006-05-04 04:13:14)
他是不是何立伟在《大号叫人民》中写到那个九哥?好像是的。
回复[2]:
应该是的吧
陈某
(2006-05-04 08:04:51)
我没看过何的书,但是,在菜园看到过何写九哥的文字。他们是同乡。
欢迎你常来啊,我们可是菜园的同乡。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参考文章
九哥挪威农场进展
日中影视协会成立
林祁笔下的九哥
杨文凯眼中的九哥
林思云眼中的九哥
陈骏眼中的九哥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