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个人集合 >> 单喜军 >> 成长岁月
|
|
|
| 字体∶大 中 小 | 出门
| 单喜军 (发表日期:2007-02-14 21:24:17 阅读人次:1414 回复数:4)
| 在日本过年已经数个年头了,日本新年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贺年卡的盛行。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全都通过一张薄薄的卡片来传情达意,表达问候和祝福,这让我在感叹日本人讲究“效率”的同时,未免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而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不“出门”,那简直就是少了一大半的滋味。
出门,也就是走亲访友,小时候,这可是过年过节的主要项目之一。特别是八月十五和正月,更是亲朋好友间相互走动的必要时节,往往是离中秋和过年还有老远,妈妈就开始准备出门的礼物了,无非是几包点心,几瓶白酒,可在那囊中羞涩的岁月里,这也足让我那月工资二十九块五的妈妈捉襟见肘了。况且那时买斤白糖都要凭票,打瓶子油还得供应,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像样的礼物,好在那时亲朋好友间的走动也不以礼品为重,人们更看重的是那份你来我往的情谊。妈妈每每是东积西攒的,好不容易落实好出门的礼品,一份份地分好,然后再准备出门的提包,那个时候的提包可是象征着一家人的身份,一个体面的提包不是谁家都有的,老百姓都是提只提篮出门,我家还算“高干”吧!拥有一只黑色的牛皮包,那只提包可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光过年过节自己出门用,周围的四邻八舍有个红白喜事也来借,那黑亮的牛皮,大方的样式,提在手里真是徒增几分体面和神气呢!以前那时候也没有公交车出租车的,妈妈带我走亲戚都是骑自行车。车后座上载着提包,我就坐在前面的大梁上,有的亲戚离得远,往往要走上两三个钟头,道好走还好说,遇到坑坑洼洼,那就得推着车子走上老半天,好歹那时候路上没大有汽车,来来往往大都是些步行的人们,有时候迎面来个相熟的,就坐在路边唠半天。
到了亲戚家,往往就是中午了,彼此寒喧亲热一番,这就忙着摆酒置饭,过年过节的,一般家里都准备好了待客的饭菜,无非是些鱼啊肉的,这也是只有节日才能吃到的美味,早前就做好了的,只需拿到厨房热一下即可,大人们在灶间忙活,袅袅的炊烟弥漫在院子里,透着一股温馨的暖意。小孩子就在院子里东跑西窜,一不小心就抖落出裤兜里的水果糖和花生果来,大家便抢着去捡,清脆的笑声洒满一院子。
饭菜上桌了,矮几子前围着一圈小凳子,大家凑着头坐在屋子中间,小孩子们忙着夹肉吃菜,大人的心思更在说话聊天上。一顿饭往往要吃上大半个时辰。
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呀,那么简单,又那么淳朴。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出门变成了形式,大皮包不用了,换成了方便袋;点心水果不用了,换成了名烟贵酒保健品;自行车不用了,换成了私家车和TAX;生火做饭也免了,改去下馆子。出门不再是交流和勾通的需要,纯粹成为交际上的礼节;礼品不再是深情厚意的流露,而是人情世故的载体;人们的话题也变了,除了市场股票就是房子车子票子,觥筹交错间悬浮着的是一颗颗浮躁的心,押拳猜指的人们心灵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远,连孩子们也似乎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不再为一颗糖而欣喜,也没有了穿上新衣服的雀跃,压岁钱成了存折上冰冷的数字,游戏也成了声与像的刺激,在寂寞和无奈中,孩子们过早的成熟了。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人际距离与经济发展成正比,我真担心有一天,礼尚往来的中国人也会通过一张小小的卡片来维系友情亲情,那将是多么地可怕啊!
|
回复[1]: 小橘灯 (2007-02-15 17:51:45) | | 随着网络的出现,又冲击了卡片,现在都靠MSN,SKYPE来维持了 |
回复[2]: 琴岛沙鸥 (2007-02-15 17:54:56) | | 还是MSN或者QQ聊天比较方便吧? |
回复[3]: 吴卫建 (2007-02-15 18:02:44) | | SKYPE似乎比MSN的通讯质量更好些。 |
回复[4]: SKYPE爱用者 蝴蝶兰 (2007-02-15 20:48:36) | | SKYPE通讯质量确实不错。
|
成长岁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