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亦夫 >> 亦夫散文
字体∶
水围城

亦夫 (发表日期:2013-04-20 21:30:25 阅读人次:3337 回复数:15)

  

  
我知道老家一款吃食被称为“水围城”的时候,已经是离开农村多年后的事了。在城里一家据说很高档的酒店里,已经混得很有了人模人样的朋友宴客,我被喊去作陪。客人身份重要,朋友又好面子,席上自然是珍馐满布。但一干人却意不在吃而在喝,菜不见动,高端白酒倒是干了一瓶又一瓶。及至宴散之前上来的一道“小吃总汇”,晕头胀脑的宾主这才纷纷掷杯操筷,一边狼吞虎咽,一般连连叫好。其中被称为“水围城”的小吃,更是被加点了一次又一次。我在朋友的力荐下端起一碗,刚吃一口就放下了:“什么水围城,不就是过去吃腻了的搅团嘛。”

  
现在进了高档食府、并被冠以雅名的这款吃食,在我贫困的童年时代,是关中乡下最普通也最普及的果腹之物。因为其做法就是将玉米面粉撒进沸水中搅成团状,因而被直白且不善言辞的乡野秦人称为“搅团”。搅团之所以大行其道,除了做法简单省时、一锅可糊众口、剩饭易存易食等优点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家家缺少细粮,而用辛辣味重的自制汤料浇在团状的玉米糊糊上,是粗粮得以下咽的有效之道。我说儿时吃腻了搅团其实有点矫情,那时虽然常常是中午现吃热搅团,晚上再吃水煎剩搅团,但却还有不少因为缺粮甚至断粮连搅团都没得可吃的时候。在朋友的盛宴上,服务员介绍“水围城”时说,本店“水围城”有玉米面、荞麦面、麦面等多种,但玉米面“水围城”最为正宗。我听后差点脱口而出:“那时除了懒婆娘图省事,谁舍得拿麦面做搅团啊。”

  
那份“水围城”最后还是被我吃掉了。细品其味,说是搅团,好像又不是搅团。“水围城”,抑或久违的搅团,在我带着偏见的记忆再次品尝时,却渐渐觉得它确实没有了当初的口感单调与粗劣,而果真如店家所言,美味可口,自成一派。开始我想,手中这份“水围城”,无论所用的玉米面原料,还是浇洒其上的佐汁,一定都远比我儿时所吃的搅团要考究和丰富。就连用来盛饭的细瓷小碗,都不是乡人所用的粗品可以与之同日而语的。但我很快又对这个推断怀疑起来。店家言其正宗,或许正是秉承了关中农人当初的做法,原材和佐料其实都完全与当初无异。而口味之所以会让我觉得美若珍馐,只是自己变了:一个天天粗茶淡饭的人,一顿略带油腥的饭菜会让他视若盛宴;而一个天天大鱼大肉的吃客,偶然的小菜清粥同样会让他回味无穷。

  
物无绝对好坏之分,而只是以稀为贵。如果地球是金银做成的,那时授爵封侯都不换的,一定不是金银,而是一捧泥土……

  




 回复[1]: 有图有真相 科长 (2013-04-20 22:30:33)  
 
  


  

 回复[2]: 好像这才是 科长 (2013-04-20 22:33:02)  
 
  

  


  

 回复[3]: 科长早,哈,是第二张。 亦夫 (2013-04-21 09:42:09)  
 
  

 回复[4]: 对,水围城就是搅团: 龍昇 (2013-04-21 10:25:27)  
 
  城里城外、雅称俗称。

  
搅团是这么搅出来的(图中面似洋芋面):

  


  
一般盛出来是这样的:

  


  
用大马勺艺术点盛,成这样,把汤汁浇上去,水就围了城:

  


  
我们将搅团放漏勺里压进凉水中,就成了漏鱼儿:

  


  
拍成圆饼烙一烙,成这样:

  


  
将热搅团倒进模子里放凉再倒出来,成这样:

  


  
成型的搅团切成条、块等型再围城,成了许许多多种的水围城:

  


  
呵呵,裹腹的主食变小吃点心了,现在做水围城的玉米面大概是精制了的。即便如此,打死已升局长的刘某也不会吃的,他见棒子面就肝儿颤

  


  


  


  

 回复[5]:  亦夫 (2013-04-21 10:38:28)  
 
  谢谢龙升老兄的照片,周末好!

 回复[6]: 有請龍爺 閻語 (2013-04-21 11:42:01)  
 
  亦夫好!借個寶地!

  
龍爺,大夥等著您大駕光臨,好喝上幾杯。

  
我給您預備好茶呢!

  
有人問我幹嘛湊熱鬧,我說,我是您的大號粉絲(昂頭挺胸,理直氣壯)

  
還被赳正了一下(嘖)!

 回复[7]: 谢阎语之邀, 龍昇 (2013-04-21 12:09:05)  
 
   在镜中喝了。赴约则难,我离您千余公里啊。

  
再谢。愿镜上聊聊。

 回复[8]:  雪非雪 (2013-04-21 12:34:08)  
 
  

  
开始看题目还以为是亦夫的新作名称,展开看才知道是一道料理。尤其各位的填图,看上去不禁要酝酿舌底涎津。

  
说起来土鳖得不好意思,没听说过这道美味。

  
记得第一次吃一种叫“夫妻肺片”的菜,是一对同学夫妇请吃的,上菜前就嚷着“好吃好吃”,上来一看果然色温激烈。从此,只要一提起或看到“夫妻肺片”这组字,我就总想起同学夫妻,而且意象是他们关系特别铁。

  


  


  

 回复[9]: 问候閻語、雪非雪,如果有空去陕西,值得一尝。 亦夫 (2013-04-21 12:52:34)  
 
  

 回复[10]:  旅人 (2013-04-21 14:04:13)  
 
  过去穷困时期的东北的大碴子粥(玉米粒子粥),安徽的地瓜饼。现在都成了大饭店的高价小吃。而经历过那个穷困时代的人,吃起那些东西,一定会有滑稽的感觉。

 回复[11]: 旅人兄,确实如此啊。 亦夫 (2013-04-21 14:12:29)  
 
  

 回复[12]:  小草 (2013-04-21 20:08:04)  
 
  “一个天天粗茶淡饭的人,一顿略带油腥的饭菜会让他视若盛宴;而一个天天大鱼大肉的吃客,偶然的小菜清粥同样会让他回味无穷。

  
物无绝对好坏之分,而只是以稀为贵。”

  
----嗯,就这么个理。

  
龙爷的照片

  
第一,二张照片让我想起了儿时的面疙瘩,还有玉米疙瘩,小时候怎么也吞不下,被老妈逼着吃几个。真不好吃,特别是玉米×(我们那地儿叫“包谷”),粗得难咽。

  
最后一张,看似我们那地的“凉粉”,还不错。

 回复[13]: 小草啊小草,你该吃点忆苦思甜的饭了。 亦夫 (2013-04-21 21:22:29)  
 
  

 回复[14]: 不吃不吃坚决不吃 自带板凳 (2013-04-22 19:46:20)  
 
  龙爷了解我。

  
棒子面儿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饿死也不吃

 回复[15]: “金包银” 金枪鱼 (2013-04-23 17:58:02)  
 
  七○年正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奏响了东方红的那年,偶至一地,见饭店食客均是吃的“蛋炒饭”,心甚疑惑,果然待轮到自己吃时才知道是玉米面和大米一起蒸的“饭”。当地给起了个极优雅的名称谓“金包银”,实则吃上一口,那玉米粒满嘴打转,根本难以下咽。那可是长江流域上的一个城市哦!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亦夫散文
    一头猪的宿命 
    所谓隐者 
    正在到来的季节  
    我的河流 
    饮者青木 
    孤独的花朵 
    胖妹 
    忧伤 
    鱼群 
    水围城 
    与酒友大马的饭局 
    《一树谎花》自序 
    家事 
    漆 匠  
    演员与狗 
    伪书 
    《土街》再版后记 
    北京大爷 
    远近法门 
    如果无法折中,该取悦自己还是别人? 
    小保姆三年的爱情日记 
     一个人的电影院 
    淳朴时光 
    话痨 
    快乐的意义 
    带保镖的女人 
    疑似艳遇 
    白乌鸦 
    闲成文人 
    捕鸟老人 
    父亲与书 
    静谧的午后 
    梯子 
    下锅菜、黛安娜及不朽 
    角色中的男人 
    我的残疾朋友 
    黄瓜的脾气 
    官 瘾 
    对爬虫命运的猜想 
    不朽 
    冷面善人 
    童缘 
    棋道 
    诗人的晚餐 
    别和我一般见识 
    北方的鱼 
    乡下的酒事 
    想起一个女生 
    算命 
    先生 
    母亲 
    一条名叫夸父的狗 
    大款 
    中年的味道 
    神 人 
    虚无的守望 
    当文化成为猴子身上的袈裟 
    洋人彼得 
    尘事 
    老Z 
    B种情感 
    怀念我的走狗 
    老人加藤 
    筑波的冬日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