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雪非雪
>> 日常记录
字体∶
大
中
小
初到日本的日子
雪非雪 (发表日期:2007-01-07 15:37:10 阅读人次:3923 回复数:25)
初到日本的生活,除去最低限度的日用品置备和衣食自助以外,其他很多方面差不多是靠日本友人的捐助和捡垃圾开始的。
80年代末,进入日本自己“家”的第一感觉,是知足满意。早一年半来到日本的他,为迎接我的到来,可以说是尽最大努力把这个十分简易的家装备得有了几分家样。电视是刚刚攒够了买大件的钱就搬进来的。那时候,买电视是要准备带回国当作大件来制备的,直角平面,在当时是相当够大的尺寸。此外,房间里还有电话、冰箱、文字处理机、最简易的地毯、双层窗帘、双桶洗衣机、厚厚的新被褥。另外,还有一张红桌面的矮地桌。他告诉我,“这叫靠榻慈”(电热桌)。桌上有一盒纸巾,出国前还不曾见多这么洁白易用的盒装纸巾。所以,这个看上去物质困乏但细节上充满外国风情的新家,让我一下子喜欢起来。只要有一个可以栖身的空间,我就会像鱼一样游动着生存下来。
扩大家庭建设,是每个成人的本能。渐渐的,日常需要多起来。衣服洗了,需要凉在端庄的衣架上。洗过的碗碟,要放在可以控水的框子里。席地坐在靠榻慈边吃饭不习惯,想要立式桌椅。洗脸梳头穿衣,至少需要一个照得到衣领的镜子。为提高速度效率扩大移动范围,还应该有一台自行车。这几样东西,可以用几百日元几千日元买下的就买了来。一套桌椅,便宜的也要2万日元以上,要买就不得不算计。不等算计完就死了念头,学费还没凑够,怎么可以购置家具?把靠榻慈的桌面搭在电视箱子上,桌子就有了。椅子只有一只,是他安置这个家的时候日本友人开车给送来的。
一天,出门去车站上学的路上,忽然发现好几处堆放着桌椅、书架、电风扇、电视机等等家用物品。这些东西看上去都很好,尤其是那些书架和各式便利小架,正是我的空家所需。有的家什上还贴着一张条子,写着“不用品”,或者写着“故障”。我一步一回头地往车站走,想不明白这些能用的东西为什么都堆在路边。
到学校跟其他留学生说了这件事,她们说“那是大垃圾,日本人家不要的。你可以捡回来用啊,我家的东西都是捡的,高级着呢!”有一个北京来的女孩儿,放学时跟我说“下次再有这事你给我打电话,我去你家那儿捡几样。我有个朋友住的地方都是贫民窟,捡不着好东西。”过了一段,我告诉她这边又到了丢弃大型垃圾的日子,她就坐电车赶来了。
我和她搬进了书架、收录机、电风扇、椅子、木架等等。其实,收录机已经在电器店买了新式样的,可是她硬是提起来说“要!要。能用。留着给别人听日语用。”青天白日下,来回搬了好几次。我心里有点局促,觉得无论如何捡垃圾用心里有明显的不仗义不堂皇作祟。可是,她却大大方方,力气也比我大。她是国内一家大学留校的教师,拿到日本文部生奖学金来日本留学。她是周围留学生中的富裕户,丈夫在加拿大留学,一放假就奔加拿大去。
我那6帖加3.5帖的家里已经快堆满了搬进来的各式东西,可她还是一次一次说“走,再去看看!”晚上,她提着收录机和一把她相中的工艺木椅上了电车,还嘱咐说其中有几样东西她下次来取,要送给她在别处留学的的朋友。
晚上,他回到家看见我捡进来的东西十分不高兴。说“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没有就不用。想要的话,等有条件了再说”。我无言以对,只是觉得有说不出的委屈。他的成长历程,或许已经习惯了放弃而不习惯拾捡。他临出国凑钱买这买那时,将近90岁的祖母说“这要是那时候,咱家那柜抬出去卖一个,别说到日本,到哪儿也制备全了。”祖母说的“那时候”是旧社会,所以家里人都把她的话当糊涂话听。文革期间,他们一家被赶到农村,母亲当了好几年“赤脚医生”。那又是一次家连同家私的放弃。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那个女生什么时候来取东西,她说“不要了,我那朋友该有的都捡来了。”她住在学校提供的会馆里,基本家具样样都有。但是她泼辣开朗的性格从不避讳捡东西用的事实。学校组织留学生出去旅行的夜里,洗过温泉十几个女生凑在一个房间里发疯。话题谈到捡东西时,她说“捡东西有什么不好?日本人败家,那么好的东西扔了不用,咱们为什么花钱去买?有那钱留着回国内花拿回去孝敬父母也行啊!再说,哪个中国人有钱?没必要瞎斯文。你们知道吗?我捡的电饭锅带到加拿大去都把加拿大邻居老大妈震得眼睛睁老大,说‘日本的东西真高级啊!这么精致!’我跟你们说,不检白不捡!装什么文明啊!自己穷还装尊严,犯不上!一穷二白就是没尊严!等咱们混出名堂来,再讲尊严吧!”
学校当地的YMCA团体,每年搞一次面向社会的优惠巴杂(义卖市场)。学校事先向留学生发出通知。会场很大,按照出售物品类别划分出好几个分会场。日本人虽然扔东西,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日本人排队来这里等待抢购。组织者站在入口处,门上贴一张纸,写着“留学生入场优先”。这是惯例,留学生入场30分钟之后,才向日本人开放。这是明显的外国人优先政策,性质有点像扶贫。但是YMCA一直这样做,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援助来自世界各地赴日本学习的外国学生。环顾挤串在各处的外国人,外观看得出多半来自发展中国家,很少看到白人。其中,超大半是中国人。我家最早的基础餐具和成套的系列书籍,好几样都是在这里买来的。如果是几十卷的书籍大系,组织者负责日后送货到家。
巴杂陈列物品来源,由组织者从相关会员中征捐而来。餐具和小型日用品都是盒装新品,并且质量品牌高于一般居民区超市柜台商品。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几样礼品往来储备,有什么组织向自己发出这类征捐呼吁时,就把这些库存拿出来。拿出像样的东西来,在热心的征捐大妈面前也是一种体面。后来,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中学的时候,我也曾几次捐出没开封的礼品毛巾和套装香皂等等。
巴杂上的东西,其价格优惠程度,平均至少达到了出售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即使如此,有的人还是觉得贵。我认识的一个留学生妻子,两次赴巴杂都曾跟我同去。她不太会说日语,只能表达几个单词。看到想要的东西,明明上面贴着“300”“500”的标签,她还是拿在手里问“いくら?”(多少钱?)。人家跟她解释她硬装作不懂,就瞪直眼睛说“10円。10円”。以此方式,她能把很多不是10日元的东西用10日元买到手。检验胜利成果时,她常常要提醒我说“你买的都太贵,买那么高级的干嘛?还能都带回去啊!”我有我的想法。这里的东西,已经把商品自身价格委屈到打了不知多少折扣,再讨价还价,实在有失对手里东西的尊重。
我的第一台自行车,是一个民间中文班学生亲自送到家来的。那是一个热爱环境保护的普通公务员,后来辞职参加所在地议员竞选,入选几年后,当选上该市市长。这台自行车用了不到1年,被盗后,给自己买了第一台新自行车。到现在孩子正用着的自行车为止,总共买过6台自行车。都是在正用的自行车不翼而飞之后不得不再补买的。
家里最初用上的散热器和空调,分别是日本友人开车给送来给安装调试好的。后来,家搬了一次又一次。房间越来越宽绰,东西书籍也越来越多。最初两次搬家,也都是朋友租借卡车帮助搬运的。身边认识的留学生同胞汇集过来,一边干活一边说笑,跟过节一般。慢慢的,大家也都成家就职正式忙成了中年人,彼此搬家之类的活就都委托给了搬家公司,都安顿好了之后,再请当年的“难兄难弟”们来新家喝乔迁喜酒。凑到一起,仍是要回忆一番捡垃圾买便宜货起家的日子。有位朋友妻子,多少年了,只要到我家一看见那一排大厚书,就要感叹那句说了多少遍的话:我的妈呀,你家这些美术全集,当时差点把我累背过气去!它这玩意儿怎么这么沉!
来日半年之后,他的一个师弟赴日留学先到我家落脚。送他去东京的新干线,他手里提着收录机和电风扇。都是那次捡回来一直备在家里的。问他要不要时,他的眼睛放出异彩。“要啊!给我的?”告诉他这是捡来的,他兴奋得来不及说句谢谢,只是感慨日本人的败家奢侈。这位师弟,来日之前就有了颇有影响力的专著出版,十年后,拿到学位归去上任于一家研究机构。大学者当年拎着收录机电风扇上新干线的风采,每每是我们聚会时的调侃话题。大家哈哈笑着,仿佛在回顾十分美好的旧时光。
买第一台新汽车提车那天,正好是中国的旧历春节初一。早上出门前,心情比过年还过年。我换上彩色中式绸袄,一身过年的打扮。照相机录像机左披右挂。去途,他把着开了4年的二手车方向盘,爱不释手。嘀咕说“这车贡献这么大,处理了还真心疼”。坐进自己的新车。开引擎。启动。出发走上回家的路。我用录像机对准刚刚出场的新车仪表,对准刚刚上市的车用导航仪,对准身边的人。“今天是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我们在日本已经过了好几个年,今天这个年对于我们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我们有了自己的新汽车……。”即兴解说词说到这里,两个人突然都不知道再往下接着说什么。胸中被什么东西感动着。里面塞满了缕不成话语的感慨,感慨中有对自己的感谢和褒奖。当初,他去打工的地方离家有一站地的路途。100日元的车票舍不得买,往返来回走。
出国前两人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同龄人中不算低。计划经济的国策使人们丧失了物欲要求。虽无多大阔绰优越感,却也从没觉得日子拮据手头紧迫。出来才知道,生活空间是如此之大,人生存在有这样大的可能性。
当初的勤俭治家,于我似乎成了一种癖好。熟人或亲友子弟来日留学时,老早就跟周围人打听身边有没有人回国放弃不要的家居用品。如果有,就利用休息日去拉来搬给新来安家的学生。买房子的时候,到电器店一次买下5台最新型空调。看着那么大一堆箱子搬进自己家门,知道了自己在岁月里的积累不是空虚。
当初做学生那会儿,每逢年节就聚很多人互相取暖取乐。唱革命歌曲大联唱(别的不会)、讲自己到日本走麦城起家的经历。有个人说半夜和一个哥们出去捡一只新锅回来,一边说着小心别弄出声音一边就把锅盖掉到了马路上。锅盖叮叮当当一直滚到马路对面去,两个人又羞又吓不敢做声。讲这话时,本人笑得上不来气,听的人也跟着哄笑,心里却泛着苦涩。还有一个人说他一个同学打工回来坐在末班电车上就睡着了,醒来时车已经停在距家几十公里的终点站。没钱打车,有钱也舍不得。就沿铁轨一直往回走,走到家时已经是早晨天大亮。听到这里时,一晚上没心没肺乱叫乱笑的人都说不出话来。并非怎样同情那个睡过站的人,而是勾起了每个人自己心底里的酸楚。这层东西很多人都有,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像点样儿,经历过许多不情愿经历的细节。这是相同国籍的很多人曾经饱尝过的尊严考验,虽然不值得自豪,但终归是一种不愿意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曾经。
前一段孩子搬家独立生活,搬家公司的卡车装进满满一车。大件小件,年轻人的所需样样俱全。比起我们当年安置在教师宿舍里的新婚家庭,不知道要奢侈多少倍。来不及感慨,只是欣慰。我们的努力目标中,第一层就是让孩子不再像我们那样在贫困中度过成长期。
当年的她,毕业去加拿大定居。现在已经是一个有三个儿女的大家庭妈妈,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时常把孩子们日益长大的照片发给我。一家人加拿大北京之间住来住去,好不风流。
承蒙日本社会和民间人的援助与扶持,承蒙身边同胞的相互鼓励相互照顾,依仗自己的四肢和一张能出售中国话的嘴——去所能去做所能做说所能说,我们走到了今天。(2007.01.07)
回复[1]:
采夫
(2007-01-07 17:00:59)
初卖作战方案、协同作战没干过?
要坦白哦,群众的眼睛贼亮!
回复[2]:
雪桑,又是一篇感人的文章
小川 (2007-01-07 17:40:30)
我小时候也捡过破烂,废纸,废钢铁,饭馆的剩饭...都捡过.
想想今天衣食不愁的生活,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啊.
回复[3]:
雪非雪
(2007-01-07 19:08:25)
楼上二位好。
采夫桑说的“方案”和“计划”我不懂,是什么暗号?
我知道的都坦白了
从宽吧。
谢谢小川的花。
捡垃圾还得了花,真不错,这篇废话说得值了。中国人美德就是多,不仅会节俭,还会街捡
,都是穷字惹的祸。
昨天看了《大国崛起》其中几集。看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有外国人在中国这棵世界民族之林的大树底下捡中国人的垃圾过日子,我们是不是也就算得上“崛起”了……
回复[4]:
采夫
(2007-01-07 19:12:20)
就是拿着个商店哈兹乌力广告做研究,那家最便宜,那家有卖要买的东西,然后和朋友头天或者头两天就去排队、占位。没干过?
俺这两天再看《满城尽带黄金甲》。老谋子的东西,又空又黑,我滴不懂!
回复[5]:
雪非雪
(2007-01-07 20:19:02)
这么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没有过。倒是记得有一年WINDOWS第N新登场的时候家人出去排过夜队。《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没有看,新看了冯小刚的《夜宴》,有点像舞台剧,想起了《哈姆雷特》……
回复[6]:
采夫
(2007-01-07 20:33:26)
哈兹乌力主要在关东地区。那时留学生们有帐篷出帐篷,有车出车,有麻将牌出麻将牌...厉害厉害滴!关西好像没那么热闹。
回复[7]:
沈磊
(2007-01-07 21:25:49)
深有同感!满腹来日辛酸泪,尽在飞雪言语中。
只是我常有一个问题。小时候我们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才两毛钱,可现在动辄几百几千,可我们的时代很充实,比现在的小孩开心,也许物质的充实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回复[8]:
小橘灯 (2007-01-07 22:34:19)
留学生基本都经历过。
回复[9]:
雪非雪
(2007-01-07 22:56:22)
沈磊说的“也许物质的充实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或许是哲学问题
我曾就此有过文字议论。物质满足与幸福度并非正比。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需求饥饿感的丧失,也是一种贫困。
回复[10]:
我从澳洲检垃圾到现在花钱丢垃圾,是一个20几年漫长的进化过程.
九哥
(2007-01-08 15:30:18)
回复[11]:
我是目光
(2007-01-09 11:24:07)
上帝是公平的,开始的日子我没吃那么多的苦(虽然掉了一个月的眼泪),后来加倍的补上了(眼泪虽于事无补,还是流了很多)。问候雪快乐。
回复[12]:
志村犬
(2007-01-09 23:26:51)
是啊,都是那么过来的.现在的留学生真不如以前.
给一个留学生介绍了一个晚班工作,他竟然说要熬夜情愿不干!
回复[13]:
羅鳴 (2007-01-09 23:47:35)
没有了老右刘,东博,魏总骗的镜子是那么无奈。多了一条知春狗可不知如何。
回复[14]:
志村犬
(2007-01-11 16:57:03)
回复[13]: 羅鳴 (2007-01-09 23:47:35)
没有了老右刘,东博,魏总骗的镜子是那么无奈。多了一条知春狗可不知如何。
----------------------
罗先生你好,我新来的,你不必对我这样说话吧
回复[15]:
东京博士
(2007-01-11 17:11:23)
羅老板过份,别把我跟任何人扯在一起。
回复[16]:
羅鳴 (2007-01-11 18:40:49)
db,志村犬我这是激将法。为的是激活两位。因为最近话题太沉闷了。
回复[17]:
东京博士
(2007-01-11 18:43:52)
沉闷?那打个电话去大使馆问问吧。
回复[18]:
羅鳴 (2007-01-11 18:55:41)
???问大使馆发了奖金没有?还是问问什么时候开春节招待会?
回复[19]:
志村犬
(2007-01-11 19:10:16)
呵呵,了解了!
我来这里是拜读为主.有个叫张三的朋友介绍我来的,让我也在这里发点文章.
可是...我对张三说,我是一个小卒,他们都是河对岸的人了,我想要游过河却又没那力气,只有等我也长成象他们那样的巨人了才能一脚就跨过去和他们在一起.
回复[20]:
志村犬
陈某
(2007-01-11 19:31:05)
欢迎入伙。这里不设门槛,不收门票。大狗小狗名狗杂狗一起叫
回复[21]:
志村犬
(2007-01-12 03:50:51)
陈老大,这两天我叫得最欢吧?还没咋叫唤呢
回复[22]:
红枣莲心 (2007-01-26 20:04:26)
而是勾起了每个人自己心底里的酸楚。这层东西很多人都有,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像点样儿,经历过许多不情愿经历的细节。这是相同国籍的很多人曾经饱尝过的尊严考验,虽然不值得自豪,但终归是一种不愿意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曾经。
--------------------------------------------------------------------------
这句话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不由得又让我回忆起“青葱时代“
回复[23]:
雪非雪
(2013-05-03 12:06:50)
2013年。五月,广岛。
去广岛路上。鸟取县境内「胜央服务区」。
早餐780日元。早上5:30起。6:30出。吹田至宝冢堵车,后畅通。
车里一大洗衣筐,内装面板、擀面杖、面粉、姜、五香粉、油盐酱醋、香油、辣油、食品粉碎机、木耳。围裙、套袖。还有一盒带给竹田幸子女士的点心。她是我们八十年代末刚到日本时最早认识的日本人。终生独身,年轻时追崇毛泽东思想,进而把援助中国落后地区事业当作自己终生工作。直到年老体衰,直到两国关系淡漠周围随从者渐稀渐散。他们一直资助并亲临大同地区现地植树、建小学。经费皆来自会员们的会费和部分民间捐款。几年前,她从从事几十年日中友好活动的大阪回到出生地广岛县境内一市,现在,在当地一类似老年公寓中度日。几个月前联系,她说想见面。我们说去看她。她说想吃饺子,就答应包饺子。她很高兴,说当地9位熟人要参加饺子宴。在她的家乡人看来,我们今天的到来,相当于幸子姑娘离乡奔赴日中友好交流事业中与中国结下的友谊纽带中的一环,咱是雪是雨人家没人记得住,但作为竹田女士的中国朋友形象,携筐前来和面包饺子,献技献味,算有几分平常心。想当年不满三十,背离礼仪之邦,求学东瀛......如今鬓花白、眼花乱。。。。打住,哎,广岛还有多远啊?~~「200多公里呢!」
@@@@@@@@
这个贴子中说到的当初援助我们自行车和种种日用品的人中,多半是竹田女士周边的会员。
@快到目的地了。中国自动车道下个出口。要先找个店买葱,忘了。真没把人家当根葱。
回复[24]:
采夫
(2013-05-03 20:15:14)
雪老师来包饺子咋不叫上俺涅,俺包的饺子可好啦,肥肥胖胖,个个站着像招财猫。
从今天开始到5号,广岛市和平大道上举行フラワーフェスティバル,俺4点左右去看了看,很热闹。
咱家明天去四国吃乌东。
祝您旅行愉快!
回复[25]:
雪非雪
(2013-05-05 12:44:18)
谢谢采夫桑。
四国的乌冬面,在四国吃尤其觉得好吃,大木盆热气腾腾,很场面。
您包的那招财猫饺子,下次我也试试看能否把捏出来。平时包的就是一般状,贫家鼠那样儿。。。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日常记录
风筝
迎九月初秋
送流火七月
日常中国 日常日本
五月的鮮花
告别老电视
文具清理
不在
ストレス解消法
钥匙风波
友人病了
满园尽是洋绣球
2008->脱鼠奔牛->2009
大扫除 迎新年
日常记录
防火训练演习
理不尽的琐碎
一件事
日常化春节
周末,陪自己玩儿
假日体操
公寓管理议会
月饼哈喇啦
暑假日记
闲话闲说
低调星期天
星期天流水账
六一
工 具
本命年
搬家
今天小满
钱
母亲节
三八节——劳动节
小人物 大话题
初到日本的日子
睡眠——万病妙药良方
旧新年回顾
人生首语
举步维艰的与时俱进
自言自语
我知道的影界点滴(二)
我知道的影界点滴(一)
第一个寒假
癒されるひと時
昨天夜里的违法行为(家常琐记)
晚秋
巣立
电脑是个叛徒
分寸
各位镜友,你今年体检了吗?
送虫子去吃大锅饭
领略宽宏
日常恐怖
即时记录
美甲年华
30年前的9月9
明天是一个整日子
油盐酱醋经济学
三国语兼用初展风采
育儿日记
吾家有女初长成
女儿今天高考(2)
女儿今天高考(1)
闲话日本餐具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