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荟萃 >>
高谈阔论
>> 中日关系
字体∶
大
中
小
日本为什么能胜过中国?
因特网 (发表日期:2006-05-12 14:25:06 阅读人次:1961 回复数:1)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比较
1853年佩里率美国率四艘军舰长驱直入江户湾时,日本毫无抵抗能力。1854年2月,培理再次率七艘军舰到达日本,并与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正式敲开了日本锁国(1639-1854)的大门。中国其实在1793年马戛尔尼使华时就可以和平方式摆脱闭关锁国状态,与中国那种被虐狂式的近代史叙述方式大异其趣的是,日本人十分感激美国人佩里促使日本摆脱闭关锁国的状态,并为佩里建立了铜像。
1858年6月双方签定《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该条约导致了黄金外流,物价飞长,人民贫困化,城市贫民暴动。德川幕府惊慌失措,破例向天皇报告事态,并向各地大名征求意见,结果却为天皇、公卿贵族以及强藩大名参政开辟了道路。在强藩的策动下,天皇拒绝批准签定《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但幕府大老井伊直弼采取强硬态度,在没有天皇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签定了上述条约,并对反对派进行残酷镇压。有关大名被禁闭,长州藩士吉田松阴等人被处死,其它遭受迫害者多达近百人,史称“安政大狱”。
1862年9月,萨摩藩武士在神奈川县生麦村因道路纠纷而杀死英国商人,第二年7月英国七艘军舰炮击萨摩藩的鹿儿岛,摧毁了炮台,并焚烧了市区,萨摩藩被迫接受“赔偿”、“惩凶”等屈辱条件;1863年6月,长州藩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外国商船和军舰,并封锁下关海峡。1864年9月,英、美、法、荷四国联合舰队进攻下关,并攻陷了所有炮台,长州藩被迫求和。“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使主张尊王攘夷的下级武士意识到,在与外国武力相差悬殊的状况下进行攘夷是轻率的,抵御西方势力入侵,保障国家安全,只能打倒传统的幕府,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
西南两大强藩在1866年3月签定密约,商定两藩结成讨幕军事同盟。
1867年1月30日顽固的锁国攘夷论者孝明天皇去世,15岁的明治天皇(1852-1912)继位。皇室公卿立即与西南诸藩策划武装讨幕。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其交权。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宣布该天皇令为非法,并立即率兵从大阪向京都进军。以萨摩藩和长州藩为主力的新政府军与幕府军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地区激战三天,结果数量占优势的幕府军被打败,德川庆喜从海路退奔江户。新政府军尾随而来,幕府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献城投降。1868年11月,东北地区的叛乱被评定。幕府海军将领夏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于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夏本武扬投降。“戊辰战争”结束。
1868年4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1)、广开言论、扩大会议,是非决于公论。(2)、上下一心一德,奋起为国。(3)、所有文官、武士、平民,均应抱此决心,矢志不渝。(4)、革除旧有之陋习,守天地之公道。(5)、吸收世界的智识,振兴伟大的皇基。
1876年元老院起草的宪法由议长呈现给天皇,世称元老院宪法,其基本精神取自于英国宪法。此宪法遭到伊藤博文为首的政府的反对,天皇故命伊藤博文率人赴欧洲考察宪政制度,伊藤博文归国后开始起草宪法,1888年完成,并秘密呈奉明治天皇钦定,并邀集国家元勋及学者,在天皇亲临下开会审议宪法草案。1889年颁布大日本宪法即明治宪法。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1890年实行普选制,
中日两国近代化迥异的制度文化背景差异是:
(1)日本有封建制度,中国没有。在封建制度下,权力分散并受到有力的制约。不但天皇和幕府之间有矛盾,地方各藩和幕府之间有矛盾,而且哪一方的举措不对,其它方面有力量制约和纠正,不是一权独大。
(2)日本有兰学,中国没有。日本在江户时代国学运动掀起后,兰学大盛,许多日本中心主义的国学家同时也是兰学家,对西方充满敬意。他们还对被禁的基督教充满了热情,偷偷地弄到中译的传教士的著作,甚至借用利玛窦关于基督教优于儒教的理论,来论证他所鼓吹的神道优于儒教的学说,并公开主张日本要向各种文化广泛学习。日本的国学派逐渐建立了一种文化精神:我们是日出之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世界的学术文化都涌向日本。中国则只知道固守自己的传统,难以包容天下的学问,所以是文化的边缘。
正因为如此,面临西方的挑战,日本要比中国有准备得多。1854年佩里送给日本人一些体现西方工业化成就的礼物,如火车模型等等,意在炫耀自己的实力,吓唬一下日本人。但美国人发现,日本人拿到这些礼物后,如获至宝,并不断提问,显示他们对这些新技术早从书上读到,而且研究过,如今真有机会看实物模型,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兴趣。
福泽谕吉说,日本人从第一次看到蒸汽机船后,只用7年就掌握了驾驶技术,并独立远航跨越太平洋。1860年福泽谕吉到美国惊奇地发现美国居然有“女尊男卑”的现象;美国总统的子女居然和普通人民一样生活。他觉得社会文化给了他巨大震撼,但工业技术和科学方面,并没有什么超出他的想象,因为他来之前作了家庭作业,对这些内容了如指掌。
日本的兰学大师成了明治政府的主要灵魂人物与指导大师。中国当时的领导与知识阶层,很少人懂外语,对世界文明亦不感兴趣,没有培养人才的完整计划,更不想追究西方船坚炮利背后的原因。
(3)日本有一半的政府官员曾赴洋考察与留学。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使节团,伊藤博文用英文在旧金山作演说:“本国的政府与人民最热切希望的,就是与各先进国一样,达到文明的最高点。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打算在海陆军与学术教育上采用西方的各项制度”。世界上从没有第二个国家,在政府刚成立后的四个月,在政务还未上轨道时,便派遣“半个政府”花如此长的时间,考察如此多的国家。所有赴西洋考察的官员,返国后均居要职。
中国大部分政府官员对外一无所知。由于当时中国领导阶层的无知、守旧和落伍,以及对新思想的抵制,致使中国近代史上的自强运动与光绪维新相继失败,甚至发生震惊世界的义和团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主政者的无知与无能,造成国家被侵略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数量,超过人类史上任何一个国家。
(4)中国有科举制度。科举制给中国的知识阶层构建了一条比较公平的上升管道;科举的考试科目太偏窄,只考儒学和文学;限制了人的认知范围,让他们戴上难以冲破的紧箍咒。这是为害千年的排斥外来思想的基石,多少中国青少年的黄金岁月都虚耗在四书五经上了!完全没有科学技术发展的空间。中国的医学不但没有发扬,反倒有好多失传了。16世纪末耶稣会利玛窦教士来华传教时,已将西洋学术介绍给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奈何中国知识分子一心向往科举考试及升官发财,对非科举的知识漠不关心。很多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知识全然不懂的人也能作官;因而造成中国在科学方面比欧洲落后很多。
严复曾于1877至1879留学英国海军学校,成绩比同学伊藤博文优异,回国后得不到重用,只能沦落到坊间翻译书籍过活,严复又分别于33、36、37岁时,参加了三次乡试,企图借科举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惜一切均告落空。伊藤博文回日本后当了总理。他意识到,如果没有组织和公众的支持,单纯写在书面上的政体与议会是不可能运转的。于是他1898年辞去官职,创建了新政党,促进了日本现代政治生活的形成。
日本没有科举,因此学术发展较开放,不受任何限制,知识分子可研究儒学、国学或兰学。可见,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与思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1889年日本政府改革了教育制度,模仿西方在全国开办小、中、大学和各类专校,让各阶层子民都有机会学习先进的西方知识。1900年实行免费初等教育。
1890年日本发布《教育敕语》要求:“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辅佐天壤无穷之皇室,为朕之忠良臣民”。它用以教育青少年的所谓“东洋道德”就是儒家道德。日本人盲目追随军阀侵略,就是这些愚昧价值观念的恶果。
(5)日本统治阶级具有国家使命感,中国统治阶级没有国家使命感。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均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日本的“士”是武士,武士由于长年征战,形成了勇猛坚毅的性格,在日本社会中代表着最完美的人格。武士的任务是尊王、统治及打仗,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国家使命感,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个人,因此明治政府才能顺利地“王政复古”及“废除幕府”。中国的“仕”是文士,文士的任务是读书、升官、发财,他们只会读四书五经及全心追求科举功名,不懂得如何打仗及捍卫国家,他们认为打仗是军队的事。
日本天皇比中国皇帝廉洁得多。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用了将近3000万两,挪用了德国给清政府海军的贷款。光绪皇帝大婚用掉500万两。1888年海军衙门和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后就不买军舰了。而日本海军在1888年之后接连造了一批先进的军舰,他们的速度比中国的更快,火力更强。这只能用制度上的因素来解释了。
(6)日本人民的危机警觉性强,中国人的危机警觉性不强。中国发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仍没有检讨失败的教训,国家依然腐败;日本在中国发生鸦片战争时,举国震憾及热烈讨论,例如佐久间象山致友人信中说:“关于清国与英国之战争,事态严重,这个太古圣人以来的礼乐之邦,被欧洲人蹂躏,真令人难过。”这是日本知识分子危机意识的体现。
自古以来,日本便向大陆学习,现在日本引以为豪的国粹——漆器、茶道、禅宗等等,源于中土,发扬于扶桑。日本学习也是有取舍的。周作人曾惊叹:日本摹仿中国文化,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
日本没有采用宦官制。因为:(1)日本不象中国严厉地强调血统,(2)天皇后宫的后妃不多,好监视。奈良时代规定除皇后外,还有妃二人,夫人三人,嫔四人。进入平安时代后,“更衣”、“女御”取代妃、夫人、嫔等。到昭和天皇时皇室已实行一夫一妻制。
“和魂洋才”则是为了大和民族,彻底地向西方学习,不但学习其技术思想,而且还学习其制度,通过虚心地学习别人,以达到超越别人的目的。日本学西方学的都是精髓,德国的司法制度、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国的警察制度、俄罗斯的音乐思想。
回复[1]:
李德胜 (2011-08-10 15:30:42)
错,盛极必衰.日本这种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反而比较白纸一点.很容易啦
反正极端的搞就是了.不过结果日本还是输了.这就是日本的失败
日本赢中国?日本统治中国了多久?嗯?同化了谁?哈哈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中日关系
日本,听我对你说
向反日热潮泼点冷水
日本为什么能胜过中国?
从“民族主义者”到“自由派”
摒弃“中日友好”的乡愁
中日关系“正常化”取决于中国能否成为民主国家
友好就是不封锁对话的管道
近代日本人眼里的中国
日本的“庙”里还要放倒多少中国人
日中互相誤解的濫觴
中日两国都缺少反省精神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