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半窗斋
字体∶
大
中
小
称谓趣谈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6-04-18 23:03:58 阅读人次:2255 回复数:0)
中国人对人的称谓,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他们的称谓多数都含有对对方的价值取舍,从其称谓即可以断定他对对方的态度和评价。常见的称谓,大概有下列几种。
人民。
人民的含义,毫无疑问是“自己人”的意思。人民这个称谓的实质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这是一个集体名词,没有单数形式,个人不能被称为“人民”。北方曾经流传一个笑话,一个人到商店买东西,店员态度很不好,顾客质问道:你身后写着为人民服务,你对我的态度怎么这么不好?售货员冷笑一声:我为人民服务,可不为你服务啊,你是人民吗?从逻辑来看,店员说的是不错的。二,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指称,一个大而化之的称谓,这个称谓导致的后果就是,在一个崇高的集体称谓之下,个人的价值逐渐消失。
人民的反面,就是“非人民”。非人民在某些时候可以看作是“敌人”,即使从一个温和的角度来看,非人民起码也是“非我族类”,“不是好人”的代名词。如果没有被称为人民,你恐怕就很危险,即使不是坏蛋,也即将陷入临界状态,如果不及时补救,后果不堪设想。我想到一张老照片,那是当年公私合营时的宣传照,天津市的私营业主(资本家),敲锣打鼓,欢庆公私合营成功。这张照片很耐人寻味:公私合营是什么?那就是把自己经营的生意和财产统统无偿地交给国家,自己祖上留下的基业和自己辛苦经营的事业,即将断送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也将沦为“无产者”,这恰恰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败家”行为,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对于当事人丝毫也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然而照片上的人却笑逐颜开,仿佛中了大彩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奇怪的现象呢?其深层原因即在于:当时的环境是,你主动上交了自己的财产,就可以换取一个加入“人民”的许可证,如若不然,你就会成为“落后分子”,进而成为“坏分子”,吃不了兜着走。他们庆祝的,就是自己终于拿到了“人民”的许可证——先把命保住再说吧,财产毕竟是其次的。在一个风雨如磐的环境里,能把命保住,当然值得庆祝啦。
中国国内的流行用语中,人民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词,与此相对照,“非人民”的称谓也很多,比如:
分子。
一旦被称为“XX分子”,你就离完蛋不远了。我们对这些称谓太熟悉了,时至今日,分子还是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称呼。“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投机倒把分子”,“贪污腐化分子”,“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等等,分子很明显地指称“非人民”中离人民最远的那群人,很大程度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一般要坐坐老虎凳,灌灌辣椒水。这叫“平民愤”。
人民和分子,不但指称中国人自己,也用来指称外国人。其含义是一样的:感觉是“自己人”的,就称为“人民”,否则是“分子”。日本人民,美国人民,爱尔兰人民,台湾人民等等,就是跟我们比较“瓷”的那一部分人;“右翼分子”,“反华分子”,“台独分子”等等,当然就是那些“居心不良”的家伙。殊不知,一般的国家,人与人之间没有这么明显的带有价值取向的称呼方式,意见不同,都可以在理性的思维之内解决,而不会只用某种称呼来截然判定。假如一个中国人认识一个日本人,这个日本人曾经在某件事情上帮助过他,于是他觉得这个日本人不错,大概应该属于“日本人民”。后来接触多起来,才发现这个日本人很赞成参拜靖国神社,于是他肯定会幡然悔悟:这TM王八蛋,敢情是个右翼分子!你看,人民变成分子,其含义是很险恶的。
“分子”里头也有类似“先进骨干分子”之类的说法,属于正面意义,但是这一部分“分子”,在所有“分子”中处于绝对少数。
人员。
人员届于人民和分子之间,是一个灰色地带,但是很明显,人员的否定含义高于肯定含义。最接近人民的,大概算是“工作人员”,但是这个称呼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不那么尊敬的味道。“就是个工作人员嘛,没啥了不起的”。而诸如“无业人员”,“下岗人员”,等等,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意思。最近我又看到了一个绝妙的称呼:“卖淫嫖娼人员”!嘿!
人士。
人士介于人民和人员之间,低于人民,而比人员身份高一些。一般指处于考察和评审阶段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考察合格了,就可以进入人民的范围,否则被打入分子的圈子。比如说“爱国人士”,它的含义是:这个人本来是不爱国的(很大意义上是说,他本来是旧政权里边的人,因而是不爱国的),后来脑子跟上了形势,开始爱国了(就是说跟现在的政权想法一致了),所以被称为“爱国人士”,如果他继续求进步(就是说继续向党靠拢),就可以成为人民的一员,否则很危险。再比如“民主人士”,逻辑和上述的爱国人士稍有不同。民主人士是说,他本来是民主的,然而民主这个东西,在现政权的价值观里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必须革命才行。如果你没有接受现政权的革命考验,你就先在一边“民主”着,什么时候考验合格了,才能被允许进入“人民”,否则你只能一辈子顶着个“民主人士”的帽子,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说明你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师傅。
笔者读大学的时候,流行称呼“师傅”,面对陌生人,不论其身份职业,一律称“师傅”。这并不失礼,只是一种流行称呼。食堂里卖菜的,商店里卖货的,汽车里卖票的,大街上问路的,大院里看门的,等等,都是“师傅”。我本人不止一次地在路上被初次来上海的外地人问:“小师傅,请问去五角场怎么走?”我年轻嘛,当然是“小师傅”了。
先生,小姐。
后来师傅逐渐消失了,先生小姐又流行开来。这种流行,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复归。先生小姐这称呼,在以前的朝代是存在过的,那时候的中国人比较温和友善。后来,这个称呼作为“旧社会陈旧的文化渣滓”被批判。“旧社会”的含义很广,很不确切,只要是违背了现行的价值观,就可以被打入“旧社会”的价值观,因而成为被批判和抛弃的东西。改革了开放了,某些本来的文化元素又开始恢复了本来的面目,本来被批判的才子佳人,摇身一变,又成为众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诡秘,本来一个很干净很文雅的称呼,随着“卖淫嫖娼人员”的普及,开始走了样。小姐这个称呼,和“同志”一样,成了男人女人们防范的对象,尤其是“小姐”,成了“卖淫女”的代名词。贸然地称呼一个陌生女子为“小姐”,成了很失礼的事情。先生也一样。上次在国政路一件餐馆和老同学吃饭,同学称跑堂的活计为“先生”,让我大吃一惊。
小姐变了味,先生贬了值。
同志,爱人。
“同志”是说在革命过程中站在一个政治立场上“志同道合”的人,同志应该同时属于“人民”。
“爱人”专指婚姻中的配偶双方。
这两个词变成这样的含义,据我推测是从延安带到北京城,然后从北京城开始流传的。据说当年共军里还实行过“吻军旗”仪式呢。老大哥的东西嘛,我们都要学学。后来跟老大哥翻了脸,军旗不吻了,同志和爱人却野火烧不尽般地流传开来。今天,这两个称呼有些式微的倾向,尤其是同志,开始有了些别的含义,这大概是受到香港文化的熏染。革命同志们千万要警惕!
我曾经看过一篇据说是“史海钩沉”的文章,写当年的周恩来“同志”到香港指挥地下工作,工作繁忙生病住院,有一天他和护士聊家常,亲切地问道:你有爱人了吗?小护士显然很害羞,答道:我还没结婚呢……一看便知,这段对话属于驴唇和马嘴的关系。第一,当年,婚姻双方没有互称“爱人”的习惯,恩来同志见多识广,不可能用这个词汇来问别人的婚姻状态;第二,小护士的逻辑,很显然也是遵循着“结了婚人才能称为爱人”。慢说当年,就算今天,香港人也没有夫妻间互称爱人的习惯。我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夫妻间互称爱人的不科学,竟然有读者满怀义愤地投稿反驳我,问我“很难想象,夫妻间如果不用爱人来称呼,该怎么称呼?”
怪哉!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最丰富的语文之一,难道不用爱人这个词汇,夫妻间就不能互相称呼了?有什么“难以想象”的呢?
这用得着想象吗?
2003.12.10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半窗斋
随感:夜晚的涩谷车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累乎(1)
论世界上赚钱最快的职业
兜了一圈,回到六四
墨尔本印象
大家都来试一试!
夺回中岛!
五台电风扇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中国人最终输给自己
谢谢,你们自己留着用吧
随感一则
震中杂记
日本大地震亲历记
再谈诺贝尔奖
漫话“水货”
饺子/馄饨/水饺
漫谈中国的大学
富士五湖之河口湖三日之旅
汽车制造及其他的闲话
关于我滚被并购
当发自肺腑的傻成为社会主流
感谢谁,招谁惹谁?
伶人乎,将军乎
莫被词汇敏感了去
再谈老美欺负丰田
丰田,又摸了美国人的屁股
丰田就是丰田
论坏毛病
论我姥姥和老女人之美
苦难的思索
论有些东西无需科学证明
论移民与难民/补遗
论移民与难民
论对聪明人的喜爱和对蠢奴才的厌恶
在东京看神韵艺术团演出
补遗:关于今天的毛崇拜
再谈关于毛泽东崇拜热
从“不轨行为”漫谈话语系统
自由是个好东西
为学问而学问者
秋天的心情
再谈年代与教育
聆听并快乐着
几个要点。
关于屁股指挥脑袋
中国的盛宴
假如有一扇门
赏花之快
元旦回国散记(3)
深圳行感(2) 我摸到了三战的腰
为流行音乐正名
元旦回国散记(2):一路走来一路歌
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的冯小刚
维也纳的味道
元旦回国散记(1)
工欲善其事考
穷人的口味
伟大的赞美
台北三日
辞职的启示
技术的关键不是技术
在这个日子思考国耻
半窗斋夜话(15)
音乐厅的精神给养
转成什么型?
我的手风琴情结
猪,年快乐!
我们的回答
关于鸡巴的闲言碎语
缺德与犯法
远方来货
外面的世界 精彩与无奈
深夜的苏芮
你坑死我我骗死你
阳春面/月饼/梨
艺术生命的长度
俄罗斯的味道
说什么话,唱什么歌
想起了地道战
读书人的朋友
艺术之虐
简陋的中国
知识分子/革命家/思想家
时代精神的误区
称谓趣谈
浅谈京剧和歌剧
深圳行感(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枯
深圳行感(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深圳行感(1):朋友来了有好酒
古往今来方士多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二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一
乌鸦的逻辑
關於價值判斷
象北大的教授那样无耻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