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萨苏
>> D
字体∶
大
中
小
生死胡耀邦
萨苏 (发表日期:2008-03-15 22:14:54 阅读人次:1879 回复数:4)
生死胡耀邦(科人往事之外一篇)
胡耀邦当然不是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但是他在科学院很有威信。与他同样有威信的,还有一位张劲夫。
有位在院部工作的老人回忆张劲夫,说他的特点是鼓动性强,为人正直。他曾经坐张劲夫的车在路上汇报工作。中途张忽然让停车。原来他看到路边有个病人,大家围着看正在想办法。张当即让司机开车送病人去医院,自己站在路边继续谈工作,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听到有些长辈谈张劲夫当年在科学院的种种,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不禁插话 – 你们干吗不向中央建议把张劲夫调回来呢?
长辈之一莞尔 – 把张劲夫调回来?你怎么不说把胡耀邦调回来呢?
哦,我忘了级别的问题了。
胡耀邦1975年开始担任科学院副秘书长,是因为“五子登科”受到大家的热爱。这个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认为五子登科是指“妻子问题 -- 解决科研人员两地分居;房子问题 -- 优先分配给科技人员;车子问题 -- 为科研人员开班车;孩子问题 -- 扩大科学院幼儿园;帽子问题 -- 增大了每年提职称的比例。”老先生告诉我错了一个 – 那个妻子问题,解决科学院五百骨干妻子进京指标,是1978年的事情。我漏掉的,是“炉子问题”,为大家解决炉子用煤和开始使用液化气罐。
这位老先生,曾经参加过胡耀邦去世后的治丧委员会,当时,他听到胡的家属有这样的要求 – 胡耀邦要把自己葬在江西德安共青城,理由对公开的“我死之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地点就是共青城。”有一点补充。胡耀邦要求葬在那里,是因为他长期从事团的工作,而德安是共青团诞生的地方。
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点考证,发现共青团是1920年在上海诞生的,所以老先生的记忆可能有误,德安不是共青团的诞生地,而是红军少共国际师的诞生地。胡耀邦长期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由少共中央儿童局书记转任),可能这才是他选择德安作为埋骨之地的原因。
当时就胡耀邦的具体葬址还有一个斟酌的过程。
最初,是准备葬在当地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中。家属不同意,他们根据胡耀邦一贯的习惯,说这个不是好地方。因为德安是个不大的城市,公园也不大,如果放一个墓,要占去好大一块地方。公园是老百姓休息玩乐的地方,放一个墓占好大地方,人家什么心情么。
第二个建议是放在林场,这会家属接受了,但是又不主张砍树。胡耀邦生前很重视种树,为他修墓把树砍了,他不会高兴的。
结果家属去勘察,不占林地农地,选了个光秃秃的小山包作墓址。
按照风水说法,孤山于子孙不宜,但胡家人对此好像不怎么在意。于是将小山包顶部平整,改为墓地。这时候胡家提了一个唯一的“额外要求” – 请求在胡耀邦墓的旁边修一个亭子。理由是如果有人来看,当地气候很热,希望有个让人休息乘凉的地方。
过了很多年,这位老先生出差去江西,顺便去祭扫一下胡耀邦的墓地。
这一去感慨甚多。
胡耀邦的墓并不大,但是由于他的墓在这里,当地人在周围种了很多树,几年过去郁郁葱葱,将墓地所在的小山和身后的山岭连成了一体,俨然一个风景区。在墓地上看小丘是孤立的,但略远一点看来,前面是浩荡的嶓阳湖,后面青葱的山岭环抱,墓地正在山水之间的交融之点,气派端的非凡。孤山的“孤”根本就看不出来了。幸好胡耀邦是无神论者,否则大家不免猜测这难道是传说中对风水的改格?
胡耀邦逝世十周年时,家属所献花圈
老先生祭扫了胡墓后,感到墓地颇有些奇怪,转了一圈以后,终于根据他的职业习惯找到了感觉 – 这个墓从空中看,分明是个问号的形状么。
胡耀邦的墓做成问号形状,是什么意思呢?他要问什么?
吃饭的时候,当地的同事见他若有所思,忍不住询问一番,老先生就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那位同事大笑,说果然是从北京来的,见识不凡,不过啊,你还是没看懂啊。
你再看看,这问号有毛病没有?
老先生再看,道:是有毛病,没有下面那个点阿。
对了,那位当地同事告诉他,这墓地的确象个没有尾巴的问号,其中自有一份含义。
这是因为很多干部都有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种种问题,那么,胡耀邦生前有没有这类腐化问题呢?
人家说,答案就在他的墓地里。他的墓设计成这个形状,就是告诉大家这句话 – 盖棺论定,我这里“问题一点没有”。
我不是要问什么,我是要告诉你我的风骨。
这份清廉,或许就是胡耀邦一生最值得宽慰与荣耀的事情吧。
回复[1]:
遗憾当年老爷子怎么没找胡耀邦
小林
(2008-03-16 21:01:52)
1981年12月21日至1982年1月6日,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982年1月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央领导会见出席会议的部分同志,并与大家亲切座谈,胡耀邦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在讲到同民主党派的关系时,他强调,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风雨同舟几十年,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而且要“风雨同舟,鱼水相依”。
由于胡耀邦讲话较长,会议主持人宣布中间休息一刻钟。休息时,胡耀邦见到一位熟悉的记者,打过招呼后,亲切地问:“我今天讲得怎么样?” “很好!”记者回答。
“哎,你们新闻记者不能光挑好听的说嘛,你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胡耀邦继续笑着问。 “把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恰不恰当?”记者忐忑不安地说。
“说说看,有啥不恰当?”胡耀邦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和颜悦色。
“我们一直把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人民群众好比是水,党和军队好比是鱼,鱼是离不开水的。而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朋友关系,把朋友关系比为鱼水关系,似乎不太科学。因为,你说谁是水、谁是鱼呢?”记者见他虚心听取意见,便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好,有道理,有道理!”胡耀邦诚恳地说。
胡耀邦善待记者的宽广胸怀和虚心纳谏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
会后,经中央统战部审查的新闻稿送到胡耀邦手中,他认真琢磨记者的意见,经过缜密思考、反复推敲,决定把原稿中的“风雨同舟,鱼水相依”改成“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82年1月16日,新闻稿发表。从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16个字,就成为中共统战工作的正式口号,被社会媒体频繁使用。
对这句话,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都称赞不已。一位民主党派中央的负责人感慨地说:“我每听到、看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8个字,都禁不住感慨万千!共产党没有忘了我们,没有拿我们当外人啊!”
回复[2]:
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
陈某
(2008-03-15 22:32:35)
回复[3]:
这个小林!
处长 (2008-03-15 22:33:52)
没心没肺,肝胆俱全!
回复[4]:
东京博士
(2008-03-16 08:55:13)
死了的都是好人,看着小林肉麻的转帖觉得毕竟是日本人啊,生きているとき犬猫のような粗末の扱い、死んだら皆仏様。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D
生死胡耀邦
记忆中的陈景润
狡匪栾平
我所知道的活捉座山雕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